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8-09 08: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课。

【说教材】

教材首先通过说“儿歌”情境,在学生感受到说不完的时候,领悟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渗透符号化思想;接着通过“算年龄”和“摆三角形”情境,学习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并渗透函数思想。这样编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

从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如:已学过英语26个字母,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等等。但另一方面,因为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这对于目前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初学时无疑存在一定难度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实际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及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与运算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培养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与学情的简析,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从具体问题情境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

【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为此,我在教法运用上努力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既提供丰富感性材料,又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四是注重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方法(如口述故事)。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所有这些,将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部分拟分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即创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全课小结

第一个环节——创境导入

首先,齐唱《英语字母歌》,回顾已学的英语26个字母。

接着,出示KFC,China,NBA,USA.初步感知字母表示一定的含义。

然后归纳:KFC,China,WC,USA都是字母(板书:字母),它们分别表示一个特定的事物,字母不光可以表示一些事物,还可以表示数(板书: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表示)。

本环节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引入字母表示数,从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探究用字母表示任意一个数

首先,课件出示并齐读“数青蛙”儿歌前半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当学生自动停下来时,教师故作疑问:“怎么不读了?”(生答:“因为青蛙有很多很多,永远都读不完。”)

请学生观察儿歌: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生: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同样多。接着问:“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预计有学生答:“几只青蛙几张嘴。”也有学生答:“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等等。)

然后再问:“除了用文字表述,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课件出示:n只青蛙张嘴。(生答),

N只青蛙n张嘴。我再问:为什么都是n呢?学生回答:因为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同样多。所以我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最后转入小结:“这里的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1:“n可以表示1、2、3、4、5……”生2:“n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出示课件只青蛙张嘴,你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学生回答 a 只青蛙a 张嘴, b 只青蛙 b 张嘴等等,由此可以

看出,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一层次,旨在通过学生读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数青蛙”儿歌,从“永远都读不完”的体验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个层次——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

其中包含两个知识点:

一个知识点是列出含有字母的加、减法式子——在这里我创设的是计算年龄的问题情境

首先,调查得知班上同学大多是11岁(板书:同学11),并告诉“老师比同学大17岁”(板书:老师),生回答怎样计算老师年龄。(板书:10+17)接着,讨论并板书:当同学15、30、……、­a岁时,老师的年龄是15+17、30+17、……a+17岁。

再接着,引导观察发现:同学年龄在变,老师年龄也在变,但师生之间的年龄关系始终不变。由此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

然后,讨论“这儿的a能表示任何数吗?比如表示500行不行?”从而明确: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而有时所表示的数却有一定的范围。

最后,变换角度思考:“如果老师是b岁(对应板书:b),同学年龄该怎样表示?”(生回答:“同学年龄是b-17岁。”对应板书:b-17岁)

老师这有一道题,想考考大家,全班有M个学生,其中难受N人,女生有(M-N)人。

本知识点教学,以熟悉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生活实际,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同时,懂得用字母表

示数时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另一个知识点是列出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即通过摆三角形来教授本知识点

课件逐一出示: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1

1×3

2

2×3

3

3×3

……

……

a

a×3

当摆了4个三角形并相应列出算式后,师提问:“象这样一直摆下去(课件出示:……),摆a个三角形(课件出示:a),要用小棒的根数该怎样表示呢?”(生答:“a×3”,课件出示:a×3)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师配合用手指上表):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始终不变,或者说用小棒的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始终不变。

最后,教师有意追问:“当a表示什么?a可以是100吗?可以是10000吗?甚至是更大更大的数呢?与这些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数和式子相比,你觉得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真是简洁多了。

本知识点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再一次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同时,有机渗透函数思想,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第三个层次——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

老师边板书边介绍简写方法。

首先,我说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就会把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我们在写含有字母的乘式时,比如说写x×2,就可以把2写在乘号前面,然后把x×2中的乘号写小一点再小一点,乘号就变成“?”了,写成了2?x,仍然读作2乘以x,“?”也可以去掉,直接写成2x更简洁了。如果字母前面的数字是1的时候可以省略不写。(接着我使用课件出示练习)

1.简写出下面各式。(课件出示)18×x+5 = a×b×2 = 1×y = ( a + b)×4 =…

2.下面各式写法对吗?(课件出示)

a×3写作3 a()②12+x写作12x ()③2×b写作b2()④4×4可以写成4· 4 ()

这一层次,老师介绍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同时,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反馈、巩固的目的,有效化解难点。也为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在巩固应用环节我创设了游园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巩固了新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接着,来到智慧林(逐一出示课件)试一试第二题,

练一练第一题

设计这两组题是为了让学生再次应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使之在学生头脑中稳固下来。

第二层次:(综合练习)

现在我们一起到聪明屋看吧:

①三个连续的整数中第一个整数是M,其他两个数分别是()()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

3.我校有男生X人,女生比男生的2倍少50人,

(1)用式子表示女生的人数(2)全校一共多少人?

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课深度的拓展。又使学生认知的思维走向深入,从而使其解题技能进一步达到熟练程度。

第三层次(发展练习)

3、音乐吧里正在干什么呢?

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整首“数青蛙”儿歌。(“试一试”1)

我说:在刚上课时,我们读了数青蛙的儿歌,现在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把这首儿歌补充完整吗?

请同学们边轻声诵读边观察思考,看谁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规律?再看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中汇报交流。

有的学生会说A只青蛙A张嘴,C只眼睛D条腿,我就进一步引导讨论字母A,B,C,D的关系,发现B=A,C=2A,D=2A

最后得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字母的作用等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则“读儿歌”的游戏,与开课时的儿歌相呼应,既深化、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想象地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用字母表示数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所以特地设计了“畅游快乐园”的情境串,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的练习题,并且都是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炼过的)、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第四个环节——全课小结

首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然后,教师进行恰当评价。

此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有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的从课堂学习中获取新知,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从而喜欢数学课,热爱数学学科。

整堂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