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楚国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10 03:0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五代十国楚国马殷传

五代十国楚国马殷传

经营湖南

马殷(852—930),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做过木工。在蔡州(今汝南)时应募从军,成为秦宗权部下孙儒的裨将,随孙儒渡淮攻下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孙儒在宣州(今属安徽)围攻杨行密战死后,众无所归,推刘建峰为帅,以马殷为先锋,转攻江西,连占洪(今江西南昌)、鄂(今湖北武汉)、潭(今湖南长沙)、桂(今桂阳)等州,占领湖南之地。乾宁元年(894)唐僖宗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刘建峰为部下所杀。当时马殷正统兵攻打邵州(今湖南邵阳),潭州遂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张佶入府时乘马跌伤,对诸将说:“马公勇而有谋,宽厚乐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①于是从邵州前线迎回马殷,共拥为帅。唐廷也即任命他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

此后数年间,马殷派秦彦晖、李琼等攻下连(今属广东)、邵、郴(今属湖南)、衡(今衡阳)、道(今道县西)、永(今属湖南)等6 州,到光化三年(899)尽有湖南地区。桂管(治今广西桂林)观察使刘士政担心马殷军继续南下,派陈可璠等扼守全义岭,马殷所派使者受阻于边境,于是派李琼等以7000 兵攻之,俘刘士政。于是又尽占桂管所属各州。天复元年(901),唐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

建立楚国

马殷所据湖南地区,东有杨行密,北有成汭,南有刘,强敌环伺,很不稳定。他问计于谋士高郁,高郁分析说:“成汭地狭兵寡,不足为吾患,而刘志在五管而已。杨行密,孙儒之仇,虽以万金交之,不能得其欢心。然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修兵农,畜力而有待尔。”①马殷听从他的意见,采取联络中原,藉以对抗周围强敌的策略。朱温进入关中控制唐廷时,杨行密曾遣使到潭州,建议马殷与己联合共讨朱氏。马殷权衡利害后谢绝杨氏而依附于朱温。天祐元年(904),杨行密将在其身边任黑云指挥使的马殷之弟马賨礼送回潭州,马賨劝马殷结好杨氏,“殷作色曰:‘杨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讨,罪将及吾,汝置此论,勿为吾祸。’”②当杨行密派刘存等围攻鄂州杜洪时,马殷即派兵援鄂州。杜洪败死后刘存等攻马殷,双方激战甚烈,刘存等战死,马殷部夺取了岳州(今湖南岳阳)。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位。马殷遣使修贡,朱温即以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

① 《资治通鉴》卷260,乾宁三年四月。

① 《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 《资治通鉴》卷265,天祐元年十二月。

这时占据荆南的高季兴截断汉口道路,拦截马殷的贡使。马殷派许德勋攻讨,高季兴被迫求和,从而稳定了北面的局势。杨行密的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吕师周前来投靠,马殷大喜,立即任命他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伐岭南。占领昭(今广西平乐)、贺(今贺县)、梧(今属广西)、蒙(今蒙山)、龚(今平南)、富(今昭平)等州,控制今广西的东北大部地区。

随着马殷势力的壮大,引起占据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彦恭的恐慌,雷彦恭召杨吴派兵进攻平江(今属湖南),结果反被许德勋击败。马殷派兵进攻朗州,雷彦恭东逃杨吴。马殷占领朗州后,澧(今澧县)、辰(今沅陵)、溆(今黔阳)等州均皆归附。于是马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为节度使。开平四年,又请依唐太宗为秦王时受天策上将的先例,加天策上将军之号。朱温同意后,马殷即开天策府,置官属,以其弟马賨、马存为左右相,以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总制二十余州,自署官吏,征赋不供”①。后梁“末帝时,加马殷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②。

偃武息民

后梁亡,马殷又向后唐称臣纳贡。庄宗李存勗授马殷太师、兼尚书令、楚王。“庄宗平蜀,殷大惧,表求致仕,庄宗下玺书慰劳之”。明宗李嗣源即位,马殷又遣使修贡,得加官守尚书令。“天成二年(927),请建行台。明宗封殷楚国王,有司言无封国王礼,请如三公用竹册,乃遣尚书右丞李序持节以竹册封之”①。“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②。

从乾宁三年任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算起,马殷统治湖南地区35 年,基本上实行“保境息民”的政策。吴楚之间几经兵革,均是吴国发动进攻所致。对于荆南,也只进行有限战争而已:后唐天成三年,楚将王环大破荆南兵于刘郎洑(在今湖北石首境内),乘胜进逼江陵,却在同意高季兴的求和后班师。对于此事,“楚王殷让环不遂取荆南,环曰:‘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为吾捍蔽。’殷悦”③。

马殷在其统治区内,“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幅凑。湖南地多铅铁,殷用军都判官高郁策,铸铅铁为钱,商旅出境,无所用之,皆易他货而去,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湖南民不事桑蚕,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杼大盛”④。马殷对中原朝廷“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乃自京师至襄(今湖北襄樊)、唐(今河南泌阳)、郢(今湖北京山)、复(今沔阳)等州,置邸务以卖茶,其利十倍..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岁入万计。由是地大力完,数邀封爵”①。

① 《旧五代史》卷133《马殷传》。

② 《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① 《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② 《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二年八月。

③ 《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三月。

④ 《资治通鉴》卷274,同光三年十二月。

① 《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后唐长兴元年(930)十一月,马殷病死,年79 岁,谥武穆。子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后以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周行逢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身农家,年轻时贫贱无行,“尝坐事黥,隶辰州(今沅陵)铜阬”。后应募为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谋略,成为马希萼部的军校。后周广顺元年(951),马希萼等降于南唐,楚政权灭亡。周行逢随王进逵成为占据朗州的刘言部将。次年,刘言命王进逵等攻南唐灭楚的大将边镐,收复长沙等地;命周行逢率别部攻益阳(今属湖南),杀南唐兵2000 余人,擒其将李建期等。广顺三年,后周升朗州为武平军,以刘言为节度使,以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治长沙府)。周行逢被任命为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担任王进逵的行军司马。当王进逵与刘言之间矛盾激化时,周行逢为王进逵出谋划策,袭杀了刘言。

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即以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镇朗州;以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①。显德三年,潘叔嗣杀王进逵,自量不能服众,便派人到潭州迎请周行逢入主武陵。“行逢入武陵,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以其迎我,未忍杀尔。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王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怒曰:‘是又欲杀我矣!’乃佯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杀之”②。周行逢在任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期间,因他“起于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严而无私,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其自奉甚薄。或讥其太俭,行逢曰:‘马氏父子,穷奢极靡,不恤百姓,今子孙乞食于人,又足效乎?’”③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

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进逵旧将多骄横,行逢一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尔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④他“每遣人伺察郡县守宰,有聚饮偶语者,必逮捕下狱,以谋反诛”⑤。他的妻子严氏⑥曾谏他用法太严,于己不利,他不纳。严氏就离开他回乡隐居,再三劝谕也不肯返回。

① 《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② 《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周行逢传》。

③ 《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④ 《资治通鉴》卷293,显德三年七月。

⑤ 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⑥ 《资治通鉴》作邓氏,今从《新五代史》。

① 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周行逢“为治严整,不徇私党,躬履俭约,以率群下”①。他的女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②。

北宋建隆三年(962)十月,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继立领军务。次年二月,宋师平荆湖。

篇二:中国历史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图及概要

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地图及概要

一、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后梁(907~923年),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2、后唐,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891年,唐朝封李克用为晋王;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后梁。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3、后晋(936年—947年),五代之一,石敬瑭(即后晋高祖)所建,都开封,历二帝,前

后十二年。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洛阳登基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

4、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占据中原,但是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中原,定都于汴京(今开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5、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甘肃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抵御北汉和辽的进攻时,在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发动了“陈桥兵变”,灭亡后周。

二、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汉)

1、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907——925年,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2、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934—965年),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31年,965年灭于北宋。

3、吴国是一个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后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部分地区。

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

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4、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5、吴越,是春秋吴国、越国故地的并称,泛指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一带地区。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吴越民系是古老的江东民系,共同缔造这片地域。“我欲因之梦吴越”道不尽吴越江南之美。

6、闽(min)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唐长兴四年(933)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闽,建都长乐,年号龙启。之后闽国内乱,永隆五年二月(943年),延钧弟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年号天德。天德三年(945),延政复国号为闽,不久即为南唐所灭。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

南唐在泉州漳州的驻军,但仍向南唐称臣,留及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7、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早兴起于汉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其国君为熊氏,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公元前223年灭于秦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楚国先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楚文化。至楚国灭亡后几百年间,楚国这个称谓断断续续被多个政权与藩王沿袭保存了下来。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史称南楚或马楚。

8、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彭郡王,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龑袭封南海王。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龑以汉朝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971年为北宋所灭,历四主,共五十四年。

篇三:五代十国帝王表

附录: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k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