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榆林 大美无垠李金柱

更新时间:2023-10-10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色榆林 大美无垠

李金柱

2006年4月,我到榆林任职,转眼5个多年头过去了。对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从不了解到了解,从陌生到熟知,直到眷恋并深爱上她!别离之际到来的时候,我才知,对这块雄奇壮美、富饶厚重的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360万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充满了不舍之情。“青山问我几时归,春雨山中长蕨薇”;“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的诗句,也是我任职近6载离开榆林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可以这样说,我与榆林这块土地的缘分,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缘分;我与榆林这块土地的际遇,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际遇。 我对榆林的认识和概括是3句话12个字:壮哉榆林,雄哉榆林,美哉榆林!壮哉榆林

刚来任职时,我曾在地图前久久地凝视榆林,即使在比例尺为1∶600万的地图前,她也不显瘦弱,而显壮实。榆林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极像中国版图的一个缩影:如一只报晓的雄鸡,稳稳地卧在那里。鸡头是府谷,引颈而歌;鸡尾是定边,翘动于白于山数百米深厚的黄土之上;鸡腿则是清涧、绥德,敦厚稳当,行走有力。 榆林之壮阔、壮美、壮丽、壮烈!不仅在于广阔的土地,这大自然的赐予,更在于她厚重的历史,深邃的文化,丰富的资

- 1 -

源。

榆林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刚到榆林工作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挤时间翻阅了一些史书后发现,榆林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夏的建立者,掩埋在靖边县沙海里的统万城,至今在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1600多年前这位英雄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豪壮。

杨业,出生并长成于神木,青年时到太原。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良将,这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征战雁门关,屡破契丹兵,史称“杨无敌”。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六郎,其孙杨文广,均为铮铮铁骨的爱国英雄,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传说。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1000年前为国戍边征战却在陕北。他在古麟州(今神木县)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与榆林坦荡无垠的土地一样境界开阔的《渔家傲·麟州秋词》,已成为传颂千古的

绝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多么壮丽的辞章,它字里行间奔涌的情感,与榆林这块博大厚重的土地丝丝入扣,字字暗合,一脉相承。

在翻阅史书的过程中,我对榆林这块土地渐生敬畏之感,同

- 2 -

时也在心里暗暗称奇:公元1000年前后,榆林大地上竟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横空出世。与杨业同时代的英雄,还有出生于米脂县的李继迁,他是西夏国的建立者,其孙李元昊,是西夏国的第一位皇帝。比李元昊稍晚一点的,有出生于绥德县的韩世忠。韩世忠这位典型的“绥德汉”,与当年“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指清河洛”的抗金英雄岳飞齐名,他与夫人梁红玉保家为国、浴血沙场的故事代代相传。更令人敬佩的是,岳飞被陷害后,韩世忠曾当庭责问奸相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无言以对,只得嗫嚅出“莫须有”三字。韩世忠这位“绥德汉”的正直、耿介、倔强由此可见一

斑。这个历史的细节,凸显出陕北人不屈的英雄气质。历史不可凌辱:秦桧至今跪于岳飞墓前任由万人唾骂,而杨业、韩世忠的雕像却立于天地之间毫无愧色,为后世景仰。500多年后,又一位大英雄在榆林这块辽阔的土地上跃马而来,他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他与安塞人高迎祥、府谷人王嘉胤、定边人张献忠揭竿而起,一举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榆林是一块不屈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上,榆林是一块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土地。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中央红军东征、西征的路经之地。在这块神奇而不屈的红色土地上,既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也留下了伟人的光辉足迹。

- 3 -

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爆发的由共产党人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领导的清涧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相呼应,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934年,榆林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布了《东征宣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毛主席在靖边小河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在佳县神泉堡发出“打倒将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在米脂杨家沟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37篇光辉著作,挥就了气势磅礴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人民

为追求崇高的信仰和幸福的生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就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回顾榆林的革命斗争史,我的内心受到一次又一次强烈的震撼。那些俯拾即是的革命斗争小故事,反映出的却是这块土地不屈的品格和直立的灵魂!在1935年第二次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中,神府苏区女党员干部黄云爱在敌人将要发现隐蔽在崖窑

- 4 -

里的红军时,挺身带领刘金珍、贺博芳两位本家弟媳,把敌人引向另一个山头,在悬崖绝壁处三妯娌纵身跳下,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红军的安全,书写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般的悲壮!解放战争胡宗南进攻陕北期间,榆林人民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党中央撤离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把200多驮子重要物资(包括10万两黄金)转移到清涧县双庙河村,要求当地党组织帮助护送到山西。这里的群众把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胡宗南的部队到了邻村住宿,却没有得到一丝风声。《清涧县志》上写着这样两组震撼人心的数字: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动员民工47152人,牲口2670头,进行了4.3万次战勤服务。村村妇女做军鞋,1947、1948两年做军鞋36470双。组织随军常备担架360副,解放军打到哪,跟到哪,获得“西北支前模范县”称号。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清涧有2万人参加了革命队伍,2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到上世纪80年代,老红军有400多人,省军级干部60多人,被彭德怀将军称作是陕北的“兴国县”。 榆林是一块璀璨的土地!我这里所说的璀璨,是指榆林人杰地灵,群星闪耀,人文荟萃,文化璀璨。

近日,央视播出的三集电视纪录片《路遥》摇撼了我的内心。 路遥是当代榆林留下印记最深的一个文化符号。《路遥》纪录片里大量堆积的摘自其绝笔文字《早晨从中午开始》里的那些字句组合,像重锤一般敲击着观众的内心世界,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出生在清涧县的作家路遥,是同时代作家中的一道奇观,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