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更新时间:2024-06-05 16: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卫生统计学 35.统计工作的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D A.分析资料 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设计 E.调查资料

46.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 D A.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B.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指标 C.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D.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E.参数估计和统计预测

111.若成年男性以血红蛋白低于 120g/L 为贫血,调查某地成年男性 1000 人, 记录每人是否患有贫血,最后清点结果,其中有 19 人患贫血,981 人未患贫血, 则此资料为 A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还不能确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D.可看作计数资料,也可看作计量资料 E.多项分类资料

143.检查 9 个人的血型,其中 A 型 2 人,B 型 3 人,O 型 3 人,AB 型 1 人。 其对应的变量类型是 D A.数值变量

B.9 项无序分类变量 C.9 项有序分类变量 D.4 项无序分类变量 E.4 项有序分类变量

41.下列指标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E A.身高(cm) B.体重(kg) C.血压(mmHg) D.脉搏(次/分) E.职业

在某地对研究对象流感抗体水平的调查中,测得 10 名儿童血清中某型病毒血凝 抑制抗体效价的倒数为:5,5,5,5,5,10,10,10,20,40。 146.该数据的类型是 A A.计数资料 B.分类资料 C.等级资料 D.计量资料 E.有序资料

147.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最佳指标是 C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E.频数

79.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说法正确的是 D A.总体的指标称为参数,用拉丁字母表不 B.样本的指标称为统计量,用希腊字母表示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组成了样本 D.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的变量值组成了样本 E.总体中随意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的变量值组成了样本

42.统计上称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P(D) A.=0.05 B.<0.50 C.>0.10 D.≤0.05 E.>0.05

69.欲测量某地 2002 年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糖值,其总体为 B A.该地所有成年男子

B.该地所有成年男子血糖值

C.2002 年该地所有正常成年男子血糖值 D.2002 年所有成年男子

E.2002 年所有成年男子的血糖值

136.若 X 值的均数等于 7,标准差等于 2,则 X+3 的均数 C A.也等于 7 B.等于 9 C.等于 10

D.界于 7-3 与 7+3 之间

E.界于 7-1.96x2 与 7+1.96x2 之间

51.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 0 的常数,则 C A.均数改变,几何均数不变 B.均数改变,中位数不变

C.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改变 D.均数不变,几何均数和中位数改变 E.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变

78.表示儿童体重资料的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A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变异系数 E.百分位数

99.由变量的 6 个值 6,9,12,14,15,20 计算中位数可得 D A.3 B.4 C.12 D.13 E.14

28.变异系数是 C

A.描述计量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 B.描述计量资料绝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C.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D.描述计数资料各部分构成的指标 E.描述计数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 114.上四分位数即 B A.第 5 百分位数 B.第 25 百分位数 C.第 50 百分位数 D.第 75 百分位数 E.第 95 百分位数

52.关于标准差,表述正确的是 B A.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相同 B.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C.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 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 E.标准差就是标准误

53.某人算得某资料的标准差为-3.4,可认为 C A.变量值都是负数 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计算有错

D.变量值多数为 0 E.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43.可用于描述一组计量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A.X B.R C.M D.P25 E.G

77.在某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对 10 名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浆浓度(X)和每克 蛋白的药物吸附量(Y)的测定,结果如下 ID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2.7 21.2 51.7 77.2 212.4 9.5 22.5 42.3 67.8 234.8 Y 0.10 0.466 0.767 1.573 2.462 0.08 0.399 0.899 1.735 2.360

欲比较两者的变异度大小,应选用下面哪项指标 D A.X B.S C.Sx D.CV E.M

某地 10 名 20 岁女子身高均数为 157.3cm,标准差为 4.9cm;体重均数为 53.7kg,差为 4.9kg。

144.欲了解该地 20 岁女子体重的总体均数,最好的表示方法为 A.53.7?.96?.9

B.53.7眛0.05,9?.9 C.53.7 1.96?.9/10 D.53.7

E.53.7眛0.05,9?.9/√10

145.若要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度应采用 C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极差

E.四分位数间距

7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的变异程度,最好的指标是 D A.全距 B.标准差

标准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决定系数

7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E A.极差

B.两均数之差 C.两标准差之差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44.下列指标可较全面地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 D A.中位数和方差 B.均数和中位数

C.中位数和极差 D.均数和标准差 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73.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 μ-1.96σ 到 μ+2.58σ 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百分比 是 D A.47.5 B.49.5 C.95 D.97 E.99

77.设随机变量 X 符合均数为 μ(μ≠0).标准差为 σ(σ≠1)的正态分布,作 u =(X-μ)/σ 的变量变换,则和 X 的均数与标准差相比,其 μ 值的 C A.均数不变,标准差变 B.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变 C.均数变而标准差不变 D.均数和标准差都改变

E.均数与标准差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100.某正态分布总体 X 的均数为 3000,标准差为 100。X 在范围为 2800~3200 内取值的概率为 C A.<0.95 B.=0.95 C.>0.95 D.=0.99 E.>0.99

138.某项计量指标仅以过高为异常,且资料呈偏态分布,则其 95%参考值范围 为 D A.P5 C.

D.P2.5~P97.5

E.P5~P9.5

27.用样本的信息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E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C.从总体中随便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 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37.总体率的 99%可信区间是 D A.99%的总体率分布的范围 B.99%的样本率分布的范围 C.99%的样本率可能所在范围 D.99%的总体率的可能所在范围

E.估计总体率在此范围的概率为 99% 45.有关抽样误差,说法正确的是 C

A.Sx 越大,说明此次抽样所得样本均数的可靠性越好 B.Sx 越小,说明此次抽样例数越小

C.抽样误差可用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D.Sx 越大,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越大 E.Sx 越大,表示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越大 73.某医院 1985~2000 年统计结果表明胃溃疡患者年龄多在 25~35 岁。由此认为, “25~35 岁之间胃溃疡患病率最高”。这一结论 E A.正确

B.不正确,该结论是用构成比代替率下结论 C.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 D.不正确,因未作假设检验 E.不正确,因未考虑抽样误差

34.同类定量资料下列指标,反映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代表性的是 B A.四分位数间距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百分位数 E.中位数

70.关于标准差与标准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E

A.标准误可用来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 B.标准差可反映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 C.标准误可描述正态(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分布 D.样本含量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小 E.标准误是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的指标 75.描述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B A.S B.S|n-2 C.CV D.MS E.σ

35.关于 t 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E A.t 分布是一种连续性分布

B.是以 0 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C.t 分布就是样本均数的分布

D.当自由度为无穷大时,t 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E.t 分布的曲线形状固定 71.完全随机设计 5 组均数比较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H1)是:5 个总体均数 D A.相同

B.至少有 2 个相同 C.各不相同

D.至少有 2 个不同 E.至少有 3 个相同 97.已知某地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 μ0=5,今随机测得该地某人群中 80 人该指标的数值,若资料满足条件使用,检验来推断该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 μ 与 μ0 之间是否有差别,则自由度为 D A.4 B.5 C.76 D.79 E.80

115.关于可信区间,正确的说法是 E A.可信区间是总体中大多数个体值的估计范围 B.计算可信区间的公式为 X眜aS

C.无论资料呈什么分布,总体均数的 95%的可信区间为:C眛0.05、vS D.可信区间也可用于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 E.可信区间仅有双侧估计

56.测 360 名对象的某指标,算得均数等于 87,中位数等于 73,标准差等于 65, 第 5 百分位数等于 7,第 95 百分位数等于 233,则估计该指标值 90%的对象在范 围 B A.87?.96?5

B.87?.64譢par65 C.73?.96?5 D.73?.64?5 E.7~233

57.随机抽查某年某市市区 1000 名男孩出生体重(kg),得均数等于 3.3kg,标 准差等于 0.5kg,则估计这 1000 名男孩中出生体重不超过 3.3kg-1.64?.5kg 的 人数约为 B A.50 B.100 C.200 D.250 E.300

94.为制定血铅的参考值范围,测定了一批正常人的血铅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A.可以制定双侧 95%的参考值范围 B.可以制定,应是单侧上限 C.可以制定,应是单侧下限

D.可以制定,但无法确定是上侧还是下侧范围 E.无法制定,要制定参考值范围必须测定健康人的尿铅含量

62.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最关键的是 A A.H0 不同 B.H1 不同

C.检验统计量不同 D.确定 P 值不同 E.判断结果不同

118.比较两药疗效时,下列可作单侧检验的是 D A.己知 A 药与 B 药均有效 B.不知 A 药好还是 B 药好 C.己知 A 药与 B 药差不多好 D.己知 A 药不会优于 B 药 E.不知 A 药与 B 药是否有效

76.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 t 检验还是成组 t 检验取决于研究设计 C.检验结果若 P 值小于 0.05,则接受 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由于配对 t 检验的效率高于成组 t 检验,因此最好都用配对 t 检验 E.进行假设检验时拒绝厅。既可能犯 I 型错误,也可能犯Ⅱ型错误 116.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若 α=0.05,P>0.05,则 C A.尚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B.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C.尚不能认为两样本均数不等 D.可认为两样本均数不等 E.还不能作出结论

78.为研究 A、B 两种试剂盒测量人体血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mmol/L) 的差异,分别用两种试剂盒测量同一批检品(200 例),假设检验方法应选用 D A.成组 t 检验 B.成组 t 检验

C.两样本 χ2 检验 D.配对 t 检验 E.配对 χ2 检验

38.作两样本均数的 t 检验,当有差别时,t 值越大则 D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 A.单样本 t 检验 B.配对 t 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D.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E.u 检验

150.已知某市区 1995 年男孩出生体重的总体均数为 3.52kg,随机抽样调查了郊 县的 20 名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 3.29kg,欲分析市区和郊区男孩的出生体重 是否不同,应用 C 151.在用硝酸-高锰酸钾冷消化法测定尿铅含量的研究中,用湿式热消化法-双 硫腙法作对

照,对 10 名患者测定尿铅(mmol/L),结果如下。欲分析两种方法 的测定结果有无差别,可用哪种检验 B

153.将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分别用标准株与水生株作凝溶试验,测得稀释倍 数如下。 标准株(10 人):100,200,400,400,400,800,1600,1600,1600,3200 水生株(9 人):100,100,100,200,200,200,200,400,400 问两组的平均效价有无差别,可用 D 80.现测得 15 名正常人、13 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 12 名原发性扩张型心 肌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其均数分别为:0.203、2.738 和 2.844。欲判断上述三 类人群白细胞介素均数是否不同,宜选择 D A.经检验后才能确定

B.先作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再作 q 检验才能确定 C.作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再作 q 检验才能确定 D.需分别作两类患者与正常人的 t 检验才能确定 E.需分别作两类患者与正常人的 q 检验才能确定

39.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大值是取 C A.β=0.01 B.β=0.05 C.β=0.10 D.β=0.20 E.β=0.25

49.四个处理组均数比较时,直接采用两组比较的 t 检验 A A.会增加犯Ⅰ型错误的概率 B.会增加犯Ⅱ型错误的概率 C.会出现检验效能不够的情况

D.由于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方法不完善,故,检验更优 E.不能确定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概率是否会增加 72.关于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说法正确的是 B A.若“拒绝 H0”,犯错误的可能性为\.拒绝了实际成立的 H0 所犯的错误为 I 型错误 C.对同一资料,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的概率大小没有联系 D.若想同时减小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的概率,只有减少样本含量 n E.若“不拒绝厅 H0”,不可能犯Ⅱ型错误

115.方差分析借助 F 分布作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变异来源分解 E A.方差 B.均数

C.离均差平方和 D.自由度

E.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

47.下列关于方差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D A.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变异进行分解 B.方差分析直接将 SS 进行分解 C.方差分析直接将 ν 进行分解 D.方差分析直接将 MS 进行分解 E.方差分析直接将总变异进行分解

48.方差分析中计算得到的 F 值 E A.一定小于 0

B.一定小于 1 C.一定等于 0 D.可以为负值 E.一定为正值

79.在完全随机设计、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的总变异可分解的部分为 B A.2、2 B.2、3 C.3、2 D.3、3 E.4、2

101.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已知总样本量为 30,分为 3 个不同样 本组,则组内变异的自由度为 D A.2 B.3 C.26 D.27 E.29 81.欲研究 A、B 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批新生儿脐动脉血微量元素含量是否不同, 收集了 32 例经产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测得其脐动脉血中锌的含量。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E A.只能选用成组 t 检验 B.只能选用配对 t 检验

C.只能选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D.只能选用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E.可选用配对 t 检验或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6.构成比之和为 A A.100% B.<100% C.>100% D.不确定值 E.100

44.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 D A.构成比 B.率 C.变异度 D.比 E.频数

4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比的是 C A.极差 R B.中位数 M C.变异系数 CV D.标准差 S E.生存率 A.构成比

B.率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指标 E.标化率

127.要说明高血压病在某人群中的性别分布,可选用统计指标 A 128.要对年龄构成比不同的两个县进行总死亡率的对比,应先计算 E 63.下列关于相对数表述正确的是 D

A.治疗 2 人治愈 1 人,其治愈率为 50% B.构成比和率的作用是相同的 C.几个组的率可直接相加求平均率 D.内部构成比影响总率比较时要作率的标准化 E.两个样本率不同,则其总体率亦一定不同 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据报导\年某市肺癌患病率为 30/10 万,肺癌死亡率为 32/10 万\。这里 同年肺癌死亡率高于其患病率显然不正确

B.某工厂保健站在调查中发现 946 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 274 人,其中女性 219 人,占 80%,男性 55 人,占 20%,由此得出结论,女工易患慢性病 C.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

D.某病的构成比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亦增高

E.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麻疹易感儿数 67.关于率的标准化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标准化率也称调整率 B.率的标准化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计算 C.率的标准化可按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法 D.标准化率要高于实际率

E.标准化率常用于反映总率间相互对比的水平 74.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是 B A.使计算的结果相同

B.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 C.减少第Ⅰ类错误 D.减少第Ⅱ类错误 E.减少抽样误差

72.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直接比较,是由于下列哪种条件不一样 E A.发病率水平 B,环境因素 C,医疗水平 D.经济水平 E.人口构成

50.相对数指标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B A.加权平均率属构成指标

B.标化率不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实际水平 C.率可反映某事物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 D.构成比反映某事物现象发生的强度 E.相对比必须是同类指标之比

114.甲县肺癌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肺癌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 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高 B.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低 C.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差

D.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大 E.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小

66.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 B

A.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化死亡率 B.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 C.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或各年龄组标准死亡率 D.各年龄组标准预期死亡人口数

E.各年龄组标准分配死亡率

85.已知甲、乙两地肝癌死亡总数及各年龄组人口数,计算两地标准化肝癌死亡 率,宜选用 B

A.直接法 B.间接法 C.t 检验法 D.χ2 检验法 E.秩和检验法

65.标准化死亡比(SMR)属 C A.构成比 B.定基比 C.相对比 D.比数比 E.环比

47.样本率的标准误 A

A.反映率的抽样误差的大小 B.随样本含量增大而增大 C.与标准差大小无关

D.随样本标准差增大而变小 E.不随样本量变化

89.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抽查甲地 8 岁儿童 100 名,麻疹疫苗接种率 89.3%:乙地 8 岁儿童 350 名,麻疹疫苗接种率 77.7%。若要推断两地麻疹疫苗接种率是否有 差别,可选用 A A.t 检验

B.回归系数假设检验 C.秩和检验 D.u 检验 E.f 检验

61.总体率(1-α)可信区间指按一定方法 A A.求得的区间包含总体率的可能性为(1-α) B.计算样本率抽样误差的大小 C.求得总体率的波动范围 D.估计样本率的大小 E.估计样本含量

113.两样本率比较可用材检验的条件是 E

A.两个样本率的差别大 B.两个样本率的差别小 C.两个样本率均较大 D.两个样本率均较小

E.两个样本含量均较大,且两个样本率均不接近 0 也不接近 1

52.分析了某年某地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共诊断 120 例患者,年龄在 20-39 岁者 的发病数是 50~65 岁者的 4 倍,其他年龄组很少,从而认为该病在当地主要是 20~39 岁年龄组受感染。这一说法 C A.正确

B.不正确,因未作显著性检验 C.不正确,因未按率来比较 D.不正确,因两组不可比

E.不能评价,因各年龄组情况不详 29.自由度为 1 的 χ2 检验是 C A.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 χ2 检验 B.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 χ2 检验 C.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 χ2 检验或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 χ2 检验 D.2 行多列的行譢ul0列表资料的 χ2 检验 E.多行 2 列的行譢ul0列表资料的 χ2 检验

58.四格表资料采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计算不校正 χ2 值的条件是 C A.所有的理论频数均大于 5

B.样本总例数大于 40,且只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 5 C.样本总例数大于 40,且最小的理论频数大于 5 D.样本总例数小于 40,且最小理论频数大于 5 E.两个样本率均大于 5% 85.用某中草药预防流感,其用药组与对照组的流感发病率情况如下表 组别 观察人数 发病人数 发病率(%) 用药组 100 14 14 对照组 120 30 25

则构成四格的四个基本数据是 D A. B. 100 14 100 14

120 30 120 25 C. D. 100 86 14 86 120 90 30 90

E. 14 14 30 25

58.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检验中理论频数 T 的计算公式为 A A.(行合计譢ul0列合计)/总计 B.(第一行合计譢ul0第二行合计)/总计 C.(第一列合计譢ul0第二列合计)/总计 D.(第一行合计譢ul0第一列合计)/第二行合计 E.(第二行合计譢ul0第二列合计)/第一列合计 92.为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型的关系,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的 239 例胃十二指肠病患者,测定其 ABO 血型系统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的情况,欲用 χ2 检验判断血型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否有关联,其

自由度为 C A.1 B.2 C.3 D.4 E.5

59.χ2 检验统计推断的用途不包括 B A.两个分类指标是否有关联 B.两个均数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C.两个率或构成比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D.多个率或构成比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E.某指标是否不符合某种特定的分布类型

112.某研究室用甲乙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查 410 例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结果如下 该资料属何种类型 B 乙法 甲法 合计 + -

+ 261 110 371 - 8 31 39 合计 269 141 410

A.配对计数资料 B.成组计量资料 C.配对计量资料 D.成组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60.设两个定性因素为 A 和 B,每个因素的两水平分别用“+”和“-”表示有无, 则配对四格资料是检验 A A.A+B-与 A-B+差别 B.A+B+与 A-B-差别 C.A+A+与 B+B+差别 D.A-A-与 B+B+差别 E.A-A-与 B-B-差别

87.用常规培养法与荧光抗体法对同一批肉制品沙门氏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 下表。欲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宜选用 A 萤光抗体法 常规培养法 合计 + 160 26 186

- 5 48 53

A.四格表资料配对 χ2 检验 B.两样本资料 χ2 检验 C.行 x 列表资料 χ2 检验 D.配对 t 检验

E.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

32.5 个总体率比较的行列表资料 χ2 检验的无效假设是 5 个总体率 E A.至少有 2 个相等 B.至少有 3 个相等 C.至少有 4 个相等 D.全相等 E.各不相等

34.比较 A、B 两药疗效(以优、良、中、差记录)的优劣,宜用 C A.秩和检验 B.t 检验

C.行列表 χ2 检验 D.四格表 χ2 检验 E.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A.0 B.1 C.2 D.3 E.5

70.4? 表的 χ2 检验的自由度为 D

86 欲比较某药三个不同剂量水平对某病的疗效,宜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是 C 剂量水平 有效人数 无效人数 合计 甲 11 21 32 乙 16 13 29 丙 20 12 32

A.四格表资料的 χ2 检验 B.成组资料的 t 检验

C.行譢ul0列表资料的 χ2 检验 D.秩和检验 E.方差分析

60.多个样本率比较 χ2 检验中,若 P≤α,拒绝厅 H0,接受 H1,所得的结论是 D A.多个样本率全相等 B.多个总体率全相等

C.多个样本率不全相等 D.多个总体率不全相等 E.多个总体率全不相等

69.两组生存率曲线比较的 log-rank 检验,其检验统计量为 D A.t B.T C.u D.χ2 E.F

91.为探讨果子狸是否为 SARS 冠状病毒的宿主,进行了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其 结果为:230 名 SARS 患者中 5 人有果子狸接触史,230 名非 SARS 患者中 4 人 有果子狸接触史。判断 SARS 患者组和非 SARS 患者组果子狸接触史的比例是否 不同,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E

A.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 u 检验 B.两样本的 χ2 检验 C.两样本的校正 χ2 检验 D.配对 χ2 检验

E.行譢ul0列表的 χ2 检验

医师进行一临床试验以观察三种降血糖药物 A、B、C 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表。 148.该资料的类型为 C A.定量资料 B.等级资料 C.二项分类资料

D.多项有序分类资料 E.多项无序分类资料

149.该研究设计方案的类型为 D A.调查设计 B.完全随机设计 C.配对设计

D.随机区组设计 E.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150.若要判断 A、B、C 三种药物降血糖的效果是否不同,应选用下述哪种统计 分析方法 E A.t 检验 B.u 检验 C.F 检验 D.秩和检验

E.χ2 检验

30.等级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宜用 D A.t 检验 B.u 检验

C.F 检验 D.秩和检验

E.四格表 χ2 检验

68.下列关于非参数统计叙述中错误的是 E

A.不受总体分布形式是否已知的限定 B.适用范围广 C.不要求资料服从特定的分布 D.计算简便

E.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其检验效能也同样高 49.等级资料比较其处理方法有否差别最适宜采用 D A.t 检验 B.t'检验 C,χ2 检验 D.秩和检验 E.方差分析

116.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用正态近似法的条件是 E A.<25 B.n>30 C.n>40 D.n>50 E.n>25

93.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绝对值等于 3 的差值有 4 个,它们是- 3,-3,3,3。如果它们的位次为 4、5、6、7,则第 2 个-3 的秩次应为 B A.5 B.-5 C.7 D.5.5 E.4

48.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编秩时 A

A.同一组遇有相同数据,须编平均秩次 B.同一组遇有相同数据,舍去不计 C.两个组遇有相同数据,应编平均秩次 D.两个组遇有相同数据,按位置顺序编秩 E.两个组遇有相同数据,舍去不计

58.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已知第 1 组的样本量为 n1=10,秩和 T1=170, 第 2 组的样本量为 n2=12,秩和 T2=83,若界值范围为 85-145,则作出的统计 推断是 E A.850.05,拒绝 H0

D.85145,P<0.05,拒绝 H0

60.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已知 T+=10.5,T-=34.5,若 α=0.05 的 界值范围为 5-40,则作出的统计推断是 A A.T+<40,不拒绝 H0 B.T+>5,拒绝 H0

C.55,拒绝 H0

E.T+>5,T-<40,不能作出判断

117.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的近似检验为 D A.F 检验 B.t 检验 C.χ2 检验

D.拟合优度检验 E.u 检验

36.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若最小样本例数大于 5,统计量 H 近似服从的分布是 D A.t 分布 B.正态分布 C.χ2 分布 D.F 分布

E.标准正态分布 54.请指出下列五个秩和检验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C A.配对计量资料 n=8,T+=12,T-=24 查表 T0.05=3~33,P>0.05 B.配对计量资料 n=12,T+=7,T-=71 查表 T0.05=13~65,P<0.05 C.两组计量资料 n1=10,n2=10,T1=55,T2=155 查表 T0.05=79~131,P<0.05 D.两组计量资料 n1=10,n2=10,T1=173,T2=80 查表 T0.05=85~145,P<0.05 E.两组计量资料 n1=9,n2=13,T1=73,T2=180 查表 T0.05=74~133,P<0.05 135.直线回归方程主要的应用有 A A.估计 a,b 的值 B.判断是否直线相关

C.确定 X,Y 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D.进行预测 E.绘制散点图

117.直线回归分析中作 b 的假设检验,其 t 统计量的自由度为 A A.1 B.2 C.n-1 D.n-2 E.k

37.直线回归与相关可用于研究变量间是否存在 C A.函数关系 B.因果关系 C.线性关系 D.曲线关系 E.伴随关系

59.若方程 Y=a-bX 中的截距 a<0,说明 B A.随着 X 的增大,Y 增大 B.随着 X 的增大,Y 减少 C.随着 X 的减少,Y 减少

D.回归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 E.回归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62.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回归系数 b=-2.689,P<0.05,则 B A.回归直线斜率等于零 B.相关系数 r 小于零 C.相关系数 r 大于零 D.截距 a 一定等于 1 E.截距 a 一定等于-1

76.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时首先应 C A.计算截距 a

B.计算回归系数 b C.绘制散点图

D.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 E.判断回归系数的正、负 88.某医师调查得 10 名女中学生体重 X(kg)与肺活量 Y(L),经直线回归分 析知,b=0.0748,若 tb>t0.05,8,按 α=0.05 可认为 B A.肺活量与体重大小无关

B.肺活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C.体重与肺活量间有函数关系存在 D.体重与肺活量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体重与肺活量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存在 A.过零点

B.过(X,Y)点 C.等于截距 0 D.平行于横轴 E.等于零

130.回归直线 r=0.000419+0.058826X 必定 B 131.任一组资料∑(Y-Y)一定 C 52.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A.|b|≤1

B.r 表示 X 每增加一个单位时,r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C.0O D.X、r 两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仍可作积差相关说明实际问题

E.可作回归分析的资料均可作相关分析

88.直线回归分析中,求得回归系数 b=12.689,则 C A.截距 a 一定等于-1 B.截距 a 一定等于 1 C.相关系数未必小于零 D.相关系数未必大于零

E.一定有直线回归系数 β≠0 A.直线相关分析 B.直线回归分析

C.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D.两率比较的 u 检验 E.两均数比较的,检验

129.随机抽取 20 名 8 岁男童,测得身高(cm)与体重(kg),欲以身高来推算 体重可选用 B

的”溴己新,这种对照称为 D

65.估计下列哪项的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没有考虑检验效能 B A.估计总体均数 B.配对比较

C.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D.两样本均数比较 E.两样本率比较

某科室为了解干细胞移植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以 28 例患者生存 天数和结局作为主要分析指标,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含有 25%的不完全数据。 146.与比较移植组誉未移植组生存时间是否有差别,应 E A.弃去不完全数据进行 χ2 检验

B.依生存结局分组进行 χ2 检验 C.依生存结局分组进行秩和检验 D.将原数据和并作为新数据进行 F 检验 E.对生存天数与结局进行?检验 147.若 P>0.05,则可认为 D A.两组治疗效果相同 B.两组生存时间无差别 C.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

D.尚不能认为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

E.两组生存率相差很大,但统计不明显

66.关于生存分析的统计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C A.只考虑了事件的结果 B.只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

C.既考虑了事件结果,又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 D.既考虑了事件结果,又考虑了事件结果出现的频数

E.既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又考虑了该时间出现的频数

67.以下有关肺结核的研究中不属于生存分析截尾数据的是研究对象 A A.死于“肺结核死亡”事件 B.死于车祸

C.因搬迁而失去联系 D.因其他疾病而死亡 E.在研究截止时仍存活

38.直接法计算 6 年生存率公式中的分母是 A A.所有观察对象数

B.所有活满 6 年的对象数 C.所有 6 年内死亡的对象数 D.6 年内死于本病的对象数

E.6 年内死于本病及活满 6 年的对象数 (76-78 题共用题干) 某医生欲比较两种疗法(单纯手术与手术加放疗)治疗某肿瘤的疗效,1995 年 到 2000 年五年时间内他随访了 20 例手术病人与 25 例手术加放疗病人,他们的 结局如下 76.据此资料直接法计算单纯手术疗法 5 年生存率时的分母等于 A A.20 B.6+8 C.1+6+8

D.1+5 E.5+8

A.寿命表法 B.log-rank 检验 C.乘积极限法 D.F 检验 E.t 检验

132.样本含量 n 小于 20 含有不完全数据的未分组资料计算生存率宜采用 C 133.162 名宫颈癌患者随访资料整理为组距为 1 年的频数表,估计生存率时宜 采用 A 134.欲比较两组资料的生存率曲线,可采用 B

64.生存率的标准误 C A.是反映平均水平的指标 B.可用生存率曲线来比较

C.可反映生存时间与结局的趋势 D.用来说明生存率抽样误差的大小 E.与标准差一样,可用来说明个体变异的大小 (156-158 题共用题干)

某镇通过调查得知,全镇平均人口数为 36800 人,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数为 1840 人,全年活产总数 368 人,死亡总数为 184。 156.该镇老龄人口比为百分之 B A.10 B.5 C.1 D.0.5 E.0.05

56.一般认为,进入老龄化人口是指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C(应为 7%) A.3% B.9% C.10% D.12% E.15%

70.所谓老龄人口是指年龄范围在 D A.50 岁以上 B.50 岁及其以上 C.65 岁以上

D.65 岁及其以上 E.75 岁及其以上

71.计算某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其分母为该年 B A.平均人口数 B.5 岁以下儿童数 C.妇女数 D.活产数

E.总死亡人数

96.欲计算 2003 年某地婴儿死亡率(IMR),则其分母为 B A.2002 年该地活产儿总数 B.2003 年该地活产儿总数 C.2002 年 0 岁组的人口数 D.2003 年 0 岁组的人口数

E.2003 年末未满 1 周岁的婴儿数 94.据 2004 年数据统计,某市总人口数为 850000,15~49 岁育龄妇女数为 140000,产妇总数为 15000,活产数为 15125,住院分娩总数为 14820,孕产妇 死亡人数为 10。2004 年该市孕产妇死亡率为 B A.10?40000?05 B.10?5125?05 C.10?5000?05 D.10?4820?05 E.10?50000?05 A.某年平均人口数 B.某年活产数

C.某年 15-49 岁育龄妇女数 D.某年女性人口数

E.某年 15~65 岁人口数

131.计算某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分母为 B 132.计算某年粗死亡率的分母为 A 116.与粗出生率计算公式分母相同的指标是 C A.婴儿死亡率 B.新生儿死亡率 C.粗死亡率 D.总生育率 E.生存率

(156-158 题共用题干)

某镇通过调查得知,全镇平均人口数为 36800 人,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数为 1840 人,全年活产总数 368 人,死亡总数为 184。D 157.该镇出生率为千分之 A.4 B.5 C.15 D.10

E.8

158.该镇粗死亡率为千分之 D A.4 B.5 C.6

D.7 E.8

54.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B A.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粗死亡率 B.自然增长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净再生育率-粗死亡率 D.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粗死亡率 E.自然增长率=总生育率-粗死亡率 116.与粗出生率计算公式分母相同的指标是 C A.婴儿死亡率 B.新生儿死亡率 C.粗死亡率 D.总生育率 E.生存率

17.粗死亡率的定义是 D

A.按性别计算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B.一定时期内,所有患者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C.在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D.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E.按病种计算的某病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68-69 题共用备选答案) A.出生率提高

B.平均期望寿命提高 C.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延长 D.人均摄入的热量增加 E.儿童肥胖率提高

68.体现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A 69.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B 57.计算某地某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分母是 E A.某地某年年中妇女人口数 B.某地某年年末妇女人口数

C.某地某年年中 15~49 岁育龄妇女数 D.某地某年年末 15~49 岁育龄妇女数 E.某地某年活产数 82.研究者欲对某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项目实施 5 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已知项目 结束时甲 、乙两个项目的部分县区第五年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12.5960 和 15.096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甲、乙两地的新生儿死亡率是整个项目评价的一个指标 B.可以得出甲地新生儿死亡率低于乙地的结论 C.应对该资料进行假设检验

D.该题目中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平均水平的指标 E.该题目中新生儿死亡率是绝对数 A.婴儿死亡率 B.粗死亡率 C.年龄别死亡率 D.死因别死亡率 E.新生儿死亡率

128.某年某地死亡总数除以同年同地平均人口数为 B 129.某年某地 5 岁组死亡人数除以同年同地 5 岁组平均人口数为 C 55.寿命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D A.死亡概率

B.生存人数 C.死亡人数

D.年龄别死亡率 E.期望寿命

89.生存分析中,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与直接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E A.计算简单

B.可用于完全数据资料 C.可用于未分组小样本资料

D.可充分利用不完全数据的信息 E.可用实测值绘制出生存率曲线

68.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后一年生存率高于前一年不合理现象的方法是 D A.乘积极限法 B.寿命表法 C.直接法

D.直接法和乘积极限法 E.直接法和寿命表法

75.随访 15 年 260 名宫颈癌患者治疗情况,资料整理时将生存时间划分为组距 为 1 年的多个时间段,估计生存率可采用 B A.秩和检验 B.寿命表法 C.方差分析法 D.乘积极限法 E.log-rank 检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