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3:0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煤泥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研究工作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项目概况及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项目建设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3.2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4.1项目选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4.2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马兰河综合治理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垃圾转运站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项目管理、实施与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项目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6.3劳动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6.4招投标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 错误!未定义书签。7.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7.2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7.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7.4劳动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环境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8.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8.2污染物排放源及治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节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9.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9.2节能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社会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仍是“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污染率,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煤炭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重点之一,“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和建设选煤厂;提高质量和效益;大中小型煤矿都要有配套的选煤厂。在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全国原煤入选率要有“十一五”末的3 0%提高到5 0%以上,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主要政策之~就是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具体政策措施是:制定有利于煤炭清洁生产及利用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在注重生产洁净煤产品的同时,逐步限制直接销售和使用原煤,扩大工业锅炉和窑炉燃用洗选煤、固硫型煤、固硫配煤等清洁燃料的比重。

至2 02 0年我国必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

7 0%以上是煤电,新增煤电装机容量至少需3.5亿千瓦,2 02 0年我国将有7 0%以上的煤炭产量,即1 5亿多吨煤炭供给火力发电。发展洁净煤技术可以实现以本国资源为主,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保障经济发展和运行,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2.2项目由来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很难实现工业应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随着榆林市洗煤行业的发展,洗煤厂煤泥处理非常困难,在境内的洗煤厂煤泥主要是供给本地砖厂,有的是堆放一段时间后掺拌优质煤,以次充好来出售。但是榆林市砖厂少,用量少,不少煤泥处于废弃状态,这样给榆林市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而且砖厂利周煤泥也是大题小做,浪费煤炭资源

如何将神木县的煤泥加工成优质清洁能源煤?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所有洗煤厂的副产品一煤泥的利用技术一直处于原始用煤状态。由于煤泥由煤炭、矸石与粘土混合组成,一般含固量为72~77%,颗粒直径小于0.Smm,产量约为入洗煤的10~20%。粘结性大,燃烧值较低(一般在2000~3500千卡),含水量较高,长途运输费用高。所以,榆林市大量煤泥一直作为砖厂、水泥厂的原料。不仅热能利用率低,而且对关键造成了污染。根据

对榆林市榆阳区、神木的各洗煤厂、煤矿调查,约90%的煤泥就地排放和堆放。煤泥规程形态极不稳定,自流而不成形,遇水即流失,风干即飞扬,作为废料遗弃,其环保问题比洗煤矸石大得多,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榆林市煤泥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随着原煤入洗比例的增大,煤泥产量还会逐步增大。 该公司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考察,根据国内外部分企业对煤泥利用技术的改进,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劣质烟煤泥加工成为优质清洁能源,真正将煤泥变废为宝,做到环保,又高效利用,走高端低碳集约式发展的新路,为榆林市开辟一条能源节约新路。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中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同时,中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现有资源之所以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储量不足是一大关健因素。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入均占有量少,保障程度低,浪费和破坏严重。现已探明煤炭保有储墨1万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但按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计算,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中,已发现资源量仅占资源总量的1 3%。在尚未利用的资源量中,可供建井利用的精查资源量仅占12%;详查资源量占26%;普查资源量占4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陕西的煤炭业一直走的是资源能耗型的路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粗放型的经营实现的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不但是低效的经济,也是违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项目通过先进的煤泥浮选技术,选出0. Smm以下的低灰分精煤。这样,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以此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节约能源,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2.3.2项目采用煤泥浮选技术进行生产,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出现逆调整,煤炭在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降反升。按照“十二五’’期间的初步设想,煤炭在一次能,由70%以上逐渐下降到65%左右。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 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交。同时,为实现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 - 45%,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物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燃煤,要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一方面煤炭的持续利用长期不变,而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形势十分严峻。长期以来,陕西给人的形象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炭大省。煤炭的发掘、储存、运输以及洗煤与煤化工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资源能耗型的企业多走的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今后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着力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效率和效益,走节能减排的路子,倡导经济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整个经济活动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根据对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等各洗煤厂、煤矿调查,约90%的煤泥就地排放和堆放。煤泥规程形态极不稳定,自流而不成形,遇水即流失、风干即飞扬,作为废料遗弃,其环保问题比洗煤矸石大得多,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榆林市煤泥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随着原煤入洗比例的增大,煤泥产量还会逐步增大。 该项目通过煤泥浮选技术的应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劣质烟煤泥加工成为优质清洁能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项目区概况 2.4.1地理地貌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历史悠久,资源富集,人杰地灵。全县国土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

省面积最大的县,辖21个多镇(办事处),629个行政村一总人口42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44位。神木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和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

神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其余为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在738.7米到1448.7米之间。黄河沿县境东南部边缘流过,涉境流长98公里。县境西北部有4 6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沙漠淡水湖。

2.4.2自然资源

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英砂、岩盐、石油、天然气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炭资源为最,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亿吨,占神府一一东胜煤田总储量的1/4,且煤质优良,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神木县光热资源可观,是陕西省多曰照、强辐射区之一,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全年平均气温8.9℃。粮食作物有21大类,133个品种,是传统的红枣、小杂粮种植区,也是优质牧草适生区。县境内黄河的主要支流窟野河、秃尾河流域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1.2%和31.4%,年均径流量分别为7. 67和4亿立方米,是全县主要水利资源。县境西北部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

2.4.3区位优势

神木县位于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自上世纪80年代神府东胜煤田开发以来,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21世纪重要能源接续地。神木交通网络立体乡元、畅通便捷,包(头)一一西(安)、包(头)一一神(木)、神(木)一一黄(骅)等干线铁路和红柠等支线铁路在神木交汇,包茂、榆神、府店、杨陈、神盘等高等级公路沟通了与周边的联系,准神铁路、神府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榆林、鄂尔多斯两个机场距县城不足百公里。城镇、工业园区道路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大工业园区和周边县(旗)的三十分钟经济圈。

2.4.4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2007年,神木率先建成陕西第一个全国百强县,2011年上升到第36位,西北第1位。面对如此傲人成绩,神木县计划在2015年进入全吾一流县,把“十二五”的总目标定位:经济总量决战1300亿元。神木县“十二五”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2011年,神木县前三季度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到134.5亿元,同先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5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同比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43元,同比增长3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505元,同比增长28%。2012年神木县多措并举抓好工业经济运行,按照“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提升质量、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狠抓工业经济日常调控、调度,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38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668亿元以上。

一是加大产能释放力度。科学规划和调控煤炭、兰炭、电石等六大支柱产业生产规模,做到既充分释放产能,又不浪费资源,推进中、省、市煤炭企业产能释放,加快地方煤炭资源整合步伐,积极开发利用中、省大矿边角煤炭资源,稳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组建临时性营销蚕队,奔赴全国各地调研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等情况,进一步拓展市场,激发兰炭、电石、金属镁等企业生产积极性,力争全年完成煤炭产量2亿吨、兰炭1300万吨、电石77万吨。

二是加大调控扶持力度。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市场变化情况,按行业、企业逐旬分析预警;加强行业自律,禁止恶性竞争行为;加大融资力度,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缺口问题;深入工业企业调查研究,加快出台载能企业用电奖励、工业企业贴息补助等临时经济干预政策,扶持企业正常生产。

三是加大应统尽统力度。建立统计联合执法制度,在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应统尽统的同时,着力加强小行业、小企业统计工作;注重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成长,从贷款贴息、技术改造等方面,支持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规下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并及时纳入统计,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 0户;扩大统计目录,建立信息数据共享体系,强化各部门、各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将新建、在建企业的建设、生产活动及时纳入统计体系;着力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多方举措的努力下,2012年一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29992万元,增长85.3%;总收入完成506704万元,增长22.5%。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我国煤炭资源现状

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现有煤矿生产能力难以为继,煤炭资源保证程度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煤质和煤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严重滞后,煤炭开发和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煤炭需求旺盛上世纪8 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达到35.7亿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对煤炭品种的需求呈多元化。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方面,我国发电用煤快速增长,年增长超过2000多万吨,电力用煤的比例已从2002年的54%上升为2011年的75%左右,成为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长因素。炼焦用煤稳中有升,市场对优质炼焦用煤的需求旺盛。煤炭加工转化市场前景看好,煤炭液化、气化和水煤浆制作逐步工业化,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世界煤炭需求稳中有升,我国煤炭出口量增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煤炭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煤炭出口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8390万吨,在世界燥炭贸易市场中的份额由11%提高到25%左右;煤炭出口近期将稳定在1亿吨左右,未来20年至30年内将达到1.5亿吨。

(三)煤炭供给能力不足,煤炭资源保证程度有待提高我国煤矿由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组成。现有煤矿年生产能力为1 3亿~ 14亿吨左右,煤矿剩余可呆储量1 0 38亿吨。其中,国有煤矿年生产能力约8亿吨,剩余可采储量约7 0。亿吨,乡镇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5亿~7亿口屯,剩余可采储量3 4 0亿吨。从煤矿的规模

看,大、中型煤矿年生产能力约6亿吨,小型煤矿年生产能力约7亿—8亿吨。国有煤矿可采储量有限,在不建新井的前提下,生产能力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乡镇媒矿资源回采率低,可采储量消耗快,矿井报废频繁,生产能力和煤炭产量波动很大。即使乡镇煤矿年产量保持在3亿—4亿吨左右,我国现有煤矿生产自&力和剩余可采储量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煤矿生产能力和煤炭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或剪刀差。

无论从我国煤炭供应安全还是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看,都必 须建设大型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增加我国煤炭总体生产能力,同时需要取代小煤矿,弥补乡镇煤矿退出后的供需缺口。 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需要优质、经济、环保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精查储量作保证,需要普详查储量、资源量作基础。按煤炭精查勘查期2年—3年、煤矿建井期4年—5年计算,2005年2010年、2020年分别需精查储量500亿~600亿吨,1000亿~ 1200亿吨和1500亿~1700亿吨,目前,我国尚未利用可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利用的精查储量仅250亿- 300亿吨左右,精查储量缺口很大。根据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精、详、普查资源量的比例为1:2:5比较适宜,由此可见普查、详查资源量也存在较大缺口。对小煤矿进行重组、改造,必须加大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力度,提高可采储量比例,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同时我国矿区水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评价欠账很多,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我国煤炭供给能力不足,资源保证程度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开采技术条件评价、煤质评价、

资源经济评价、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以及信息化工作滞后,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乃至整个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煤炭供需分析

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呈现如下特征:煤炭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煤炭进出口面临“顶板”约束,政策调整潜力趋小。

煤炭运力继续受限,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煤炭生产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煤炭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大,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32.35亿吨,煤炭消费达到35.7亿吨,在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6%和69%。受煤炭库存、煤炭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平衡差额呈波动性变化,其中2011年至2010年平衡差额相对稳定,均值2.53亿吨。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我国煤炭基本上实现供需平衡。受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与煤炭出口配额制等调控政策的影响,2003年以后,我国煤炭进口量与煤炭出口量呈“剪刀型”发展趋势。煤炭出口配额及进出口关税等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潜力有限。一方面,由于煤炭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的上调,我国煤炭出口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出口对国内煤炭供需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进口关税已经下调至零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煤炭进口更多只能靠市场机制来调节。煤炭运力继续受限,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我国煤炭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北煤南运,西煤东送’’是我阜煤炭运输的基本特征。晋陕内蒙古地区2010年煤炭

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7%,煤炭运输能力成为煤炭从生产转化为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受煤炭需求的影响,煤炭铁路与港口运输急剧增长,2010年煤炭运输总量15.6亿吨,煤炭平均运输距离为640公里,煤炭港口吞吐量达到11.63亿吨。

2005年至20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约为26.62%;2011年上半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累计投资1708.6亿元,同比增长19.5%,第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至三季度末,前三季度累计投资3268.79亿元,同比增长24.6%。考虑到我国煤炭总量控制的调控政策影响,2012年煤炭呆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预计达到20%至25%,原煤产量预期36.78亿吨至37.23亿吨。

关于煤炭进出口的预测。从印尼、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量占我国全部煤炭进口量的8 4%。煤炭出口呈逐年递减、地区相对集中等特点,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受我国煤炭出口配额制度、进出口关税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影响,考虑到国际、国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计2 0 1 2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净额达到1. 40亿吨至1.50亿吨。

再看煤炭库存。根据煤发库存情况来看,社会库存总量总体趋势上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2 01 0年年底,社会库存达到2亿吨,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0. 18亿吨。

2011年初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施,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煤炭的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将进一步减少到-0.25亿吨。

关于煤炭供给总量的预测。煤炭可供量受原煤生产量、进出口净额和年初年末社会库存余额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可供利用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7.93亿吨至38.48亿吨。

关于我国煤炭需求的预测。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用煤量占我国原煤年消耗量的9 0%左右,我们通过这四大行业的原煤需求来进行分析: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发电总量3.48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2.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38%,电力工业煤耗电2.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38%,电力工业煤耗14. 54亿吨,同比增长12.5%左右。考虑现阶段核电发展仍须谨慎对待,风电受成本与技术因素的制约难有突破,而水电受装机容量的制约,发电能力不会有太大提升,2012年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不会有明显下降(7 5%至77%),那么电煤消费量将达到18.79亿吨至19.29亿吨。

再看钢铁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粗钢产量5.25亿吨,耗煤4.44亿吨,同比增长8.3%,超过2010年全年煤耗总和。第四季度以来,由于钢铁市场需求低迷,钢铁产量可能会略有下降,预计2012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8亿吨左右。单位钢铁的煤耗指标也会逐渐下降。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单位粗钢煤耗将进一步降低到0.732吨/吨钢和0.707吨/吨钢,预计2011年、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4.39亿吨和4.81亿吨。

在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煤耗也逐年增长。2010年我国建材工业耗煤4.19亿吨;2011年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耗煤3.8亿吨,同比增长10. 5%。预计2011年、2012年,建材行业综合耗煤4.6亿吨和4.8亿吨。

2010年化工行业煤耗1.23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其中,化肥行业是化工产业的重要耗煤部门,约占化工行业煤耗总量的7 0%。通过建立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与化肥产量的计量模型,结合化肥产量的预测,可以得到煤炭消费的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达到1.57亿吨,2012年为1.66亿吨。

总的来看,煤炭供需总量均有所增长,但煤炭供给增速大于煤炭需求增速,应适当控制煤炭产能的扩张,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

3.3 -陕西煤炭市场行情分析

随着天气转暖影响,陕西地区复工小矿数量增加,煤炭市场供应充裕,煤价总体处于稳定态势,坑口市场煤价上涨乏力。同时,大秦线检修以及秦皇岛港口的低位煤炭库存,给煤炭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提振煤炭市场信心,使得环渤海煤价或将上涨,但是重点电力企业和煤炭终端消费企业的前期积极补充煤炭库存,加之进口煤炭的冲击,又使得环渤海煤价上涨乏力。总之,5月份上旬陕西动力煤市场形势会有所好转,但煤价上涨空间极为有限。 煤企动态:据了解陕西部分地区煤矿受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政府审批等因素的影响,在3月份仍处于停产状态。进入4月份之后,陕西部分地区小矿将恢复生产,产量将有一定回升,但受整个

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 “十二五规划”调结构转方式以及节能减排的影响,煤炭需求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煤炭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据鲁中煤炭交易中心数据监测,陕西榆林十八墩煤矿38块(Q:6600以上,SO.4)含税价760元/吨,价格稳定,末煤(Q:6600,S:0.4)含税价64 0元/吨,价格持续平稳;陕西延安红石岩煤矿长焰煤(Q:5200,S:0.8)坑口含税价550元/吨,价格稳定;陕西神木海湾煤矿三八块煤(Q:6500,S<1)含税价格72 0元/吨,价格持平;陕西府谷上河煤矿(Q: 6200,S<1)含税价格6 2 0元/吨,价格稳定,三八块煤(Q:6 5 0 0,S

港口煤炭行情:大秦线从4月5日一直到4月27日,每天延长到3-4个小时“开天窗”检修。截止到4月6日,大秦线向港口方向煤炭调运量减少。据相关数据监测,环渤煤炭库存量由上周的14 38.3万吨,减少至1417.5万吨,本周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与上周库存量相比,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环比减少20.8万吨,降幅达1.45%。港口去库存化的加快,提振了港口市场信心,下游煤炭需求企业采购煤炭积极性提高,加之迎峰度夏其间要提前存煤,港口动力煤市场仍将维持供需旺盛局面,进一步支撑了港口煤价的回升,据相关数据监测,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实现连续第三周上涨,累计上涨了5元/吨至777元/吨,短期内来看煤价上涨动力依然存在。但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增速仍在放缓,国际煤价持续下行,下游市场需求并未出现大幅提振,整体来看,国内动力煤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下游市场动态:进入4月份,随着气温的回升,电力企业耗煤量增速减缓,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调控依然不

放松,相关产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依旧低迷。截止到3月28日,六大发电集团总库存13395万吨,环比上周下降732.21万吨,降幅为2.36%。六大发电集团日耗量为59.9万吨,环比上周下降了2.95万吨,降幅为4.7%。六大发电集团存煤可用天数为13.36天,环比上周下降了3.89天,降幅为3. 08%。

国际煤市行情:全球主要经济体分别公布了3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几乎指数全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欧元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下降至47.7,其中德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骤降至48.1,欧洲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亚洲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形势并不明朗,导致煤炭需求萎靡不振,国际煤炭市场也缺乏明显利好因素提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每吨下跌1.13美元至105.20美元、南非理查兹港下跌了0.35美元至103.52美元以及欧洲三港动力煤现货价格下跌了0.24美元至96.44美元。综合看来,国际动力煤市场低迷态势依旧,价格震荡下行趋势依旧存在。

综上所述:5月上旬受大秦线检修以及港口煤价上涨传导的影响,陕西地区煤炭坑口市场形势有所好转,煤价或有触底反弹的机会,但是受国家宏观经济严峻形势影响,加上进口煤的冲击,陕西坑口动力煤价格上涨空间极为有限,维持平稳运行。

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西部将大力推进神东、陕北、黄陇和宁东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根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草案)》预测:“十二五”末陕西省煤炭产量将达6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达2.09亿吨左右, 成为国家规划的重点煤炭调出省份之一,预计“十二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