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美学价值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20 1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岭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美学价值分析

xxx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美学在人类与景观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旅游中, 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美学价值是不可或缺的。文章从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的角度, 结合四川森林生态景观及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现状、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审美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森林生态景观之美有所示。

关键词:森林; 生态; 景观; 旅游; 美学

1 引言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与世界动物地理的天然分界线和交汇过渡地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态旅游己成为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人们的一种旅游时尚。秦岭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秦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长江水系,植被基带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属黄河流域,北坡植被基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这种明显的分界作用使秦岭对中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山脉,已被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陆

[1]

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秦岭主梁像一把蓖梳,主脊是梳柄,一道道支梁是一行行梳齿,许多支梁再分出下一级支梁,在沟谷间往往形成溪河。山梁有秩序地排列着,溪流也在逐渐汇集,植被按照各自的习性自然生长,构成井然有序的秦岭森林景观。秦岭地区森林生态旅游炙手可热,各种等级的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村遍地林立,还有相当数量的森林旅游点正在积极谋划和审批待建中。

[2]

美学价值是森林多重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美学是指旅游者在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旅游区通过运用五官对森林生态景观开展审美活动, 产生美感,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过程。该概念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范围和内容, 第一, 审美主体, 即旅游者; 第二, 审美对象, 即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观赏对象; 第三, 审美关系, 旅游者与森林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秦岭地区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美学价值进行了分析。

2 秦岭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的现状

陕西省地域南北狭长,地质地貌独特,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景观众多,蕴藏了诸多集生物多样性、地质、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高品位、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群落。近年来,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改善,生态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世界生态旅游热潮日益兴盛的大环境下,秦岭地区的森林生态旅游也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

机。一个以秦岭为主体、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森林公园群已在陕西省基本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省建成森林公园78处,规划面积30.38万公顷。

这些森林公园中,有38处分布在秦岭地区,占全省森林公园总数的55.9%;总面积达17.1×104 hm2,分别占全省森林公园总面积的64.3%和秦岭地区总面积的3.3%;秦岭成为中国森林公园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目前秦岭地区正式批建的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到59个,管护面积93.3×104 hm2,占到秦岭地区总面积的17.9%。它们几乎涵盖了秦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精华。多年来,坚持一个思路(政府主导、林业主体、部门合作、园区共赢的建设思路),加强两个考评(陕西省文明森林公园评选和森林公园年度考核),严格三个审核(森林公园新建和晋升、林地征占用、总体规划审核),扩大四个宣传(展会宣传、特色节庆活动宣传、传统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开展五个培训(森林培育培训、经营管理培训、公园发展研讨、典型经验交流、省内外考察学习),全省森林公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累计接待游客1.52多亿人次,实现直接收入46亿多元、社会综合收入1900亿元,拥有从业人员3684人,其中导游460人,旅游道路2019.2公里,接待床位14253张,餐位25722个,营运车船382辆(只),社会森林旅游从业人员3.5万人。秦岭正以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成为中国最热的森林生态旅游地带。

3 秦岭森林生态景观的审美形态

3.1 地形地貌

秦岭是我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一条巨型山脉,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天然分界线,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主脊还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秦岭成为我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秦岭在西安市境内,主要是主脊以北的北坡部分,南北宽10~40km,东西长约200km。主脊由西向东呈波式缓降,在周至、户县、长安一带海拔2800~2000m,在蓝田一带海拔2000~1800m。在西安市境内,秦岭以中山为主,高山区范围很小,仅有太白山与其周围的少数山峰。位于西南隅的太白山海拔3767m,为秦岭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秦岭为褶皱断块式基岩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片岩、花岗岩等变质岩、火成岩类构成。秦岭北坡发育着多条由南向北切割山地的河流,它是最后注入渭河,是西安市区和平原地区最主要的水源。骊山是渭河断陷内的断块山,海拔1000~1200m,是突出于渭河平原之上的基岩山地。

3.2 垂直分布的地带性森林生态景观

秦岭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别:秦岭以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气候,终年温暖潮湿,年均气温13.5~14.5℃,年均降水量800~1 000 mm;秦岭以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2~14℃,年均降水量800~900 mm;秦岭地区无霜期150~270 d;年均蒸发量为1 608 mm。由此形成,在秦岭的北坡分布的主要是油松林与落叶阔叶林,在秦岭的南坡则分布的主要是马尾松林、巴山松林与常绿阔叶林。

地势高落差使秦岭森林生态景观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植被景观在立体空间呈多层性。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低山至亚高山,秦岭植被的垂直分布依次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景观类型复杂多样(图1)。

图1 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植被垂直分布

3.3 森林生态的季节性景观

(一)花卉森林生态景观

秦岭的很多地段,箭竹密不透风,冷杉如擎天巨柱,与挺拔的山势交相辉映。这里还是花的海洋,种类繁多的杜鹃或临风而立,或与牡丹争奇斗艳,还有各种名贵的兰花,美丽的金莲花和银莲花则在竹林斑块间努力拼成各种图案。原本高大的乔木在这里长成奇异的圆锥体模样,任凭山风吹拂,岿然不动。 (二)山地彩色林相生态景观

色彩随季节而变换。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夏季万山翠绿, 青翠欲滴; 秋季红叶满山, 层林尽染; 冬季林海雪原、银装素裹。

3.4 珍稀及特有物种生态景观

位于陕西中部呈东西走向的秦岭,是中国气候和南北地理与世界动物地理的天然分界线和交汇过渡地带,其庞大的山体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孕育了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被誉为动植物种“天然的基因库”。 (一)珍稀树种森林生态景观

[3]

据文献资料统计,秦岭地区有种子植物159科892属3 124种,占陕西省种子植物总数的77%,仅树木就有101科321属1 224种;在这些种子植物中,拥有世界单种属植物37属,少种属植物69属;中国特有属39属,特有种1 428种;秦岭原生特有种192种。在秦岭地区,拥有

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独叶草、珙桐、红豆杉、华山脐鳞等56种国家与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以及大量的观赏植物。

(二)稀濒兽类和鸟类种群森林生态景观

秦岭地区有兽类126种,占全省总种数的84.56%;鸟类338种,占全省总种数的91.11%。在秦岭地区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秦岭羚牛、朱鹮、林麝、大鲵、秦岭细鳞鲑等国家与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28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誉为“秦岭四宝”,享誉中外。

3.5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

古老雄奇的冰川地貌、原始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小径通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水文景观构成了秦岭绚丽的自然景观。

秦岭由于受造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影响,山坡陡峭,狭谷深邃,加上冰川、流水的侵蚀切割,从低山至亚高山形成了奇特的流水地貌、冰缘地貌、第四纪冰川地貌等山地地貌景观。地貌复杂,山势突兀,峰峦叠障,险崖断壁,万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岩溶溶洞、崩塌石海、堰塞湖光、花岗岩峰林地貌等独特地貌随处可见。

秦岭地区气候交替,四季分明,景色迷人。阳春,草木吐翠,百花争艳;盛夏,林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野果芳香,红叶瞩目;严冬,玉树银装,苍松傲雪。入山十里景,景景皆不同,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就是身处同一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垂直变化也十分明显。

秦岭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水资源十分丰富。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造就了众多的跌水瀑布,这些瀑布声形兼备,山水奇特秀丽,极富美学特征。同时,秦岭北麓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由于各峪口均处于断裂带附近,故多有温泉出露。泉水富含硫酸钙、硫酸钠等矿物质和有机质,对风湿症、关节炎、皮肤病等有很高疗效。

3.6 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为秦岭森林生态景观锦上添花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历史悠久,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诸多人文景观遗存遍布秦岭。中华始祖炎帝生息过的天台山,佛教与道教圣地终南山、华山、骊山、楼观台、草堂寺等,蓝田猿人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古栈道遗址以及历史故事与传说等,深深吸引着游客。许多文物古迹和古代书法石刻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与艺术感染力。

4 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审美特性

4.1 自然性

森林生态之美贵在自然性, 体现了真实与质朴。苏东坡说“山石竹林, 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森林生态景观虽然千变万化, 但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而发展, 体现了自然美的韵律。

4.2 生物多样性与和谐统一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众多的生物在森林的庇护下形成了景观的生物多样性, 各种生物又具有和谐统一性。

上世纪 80 年代,秦岭林区只有一处国家森林公园,即位于秦岭北麓周至市境内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如今秦岭已有多处森林公园,如祥峪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白山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等等。在秦岭的茫茫林海中徜徉,游客会觉得完全融入到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自然中, 产生一种心灵净化的感觉,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

5 森林生态景观的旅游审美特征

5.1 形象之美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森林生态景观的形象美是多姿多彩的。高大的独立木有伟岸的身躯, 极具阳刚之美。白杨傲然挺拔; 松树永葆青春; 古柏历经苍桑; 枯立的云杉、冷杉也昂首问天。连绵的森林更有气势, 西昌飞播云南松林象绿色的地毯、松涛阵阵; 长宁竹海青翠欲滴、婀娜多姿。

5.2 幽静之美

森林生态景观深远幽静。高山深谷, 茂盛森林, 曲折小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青城天下幽” , 青城山森林生态景观之美就体现了一个“幽“字。幽静的森林生态景观和喧嚣的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幽雅环境, 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享受宁静与舒适。

5.3 色彩之美

福斯特说“自然界用比我们所用的更美妙的颜料作画”。森林生态景观红色使人振奋、温暖、自信、快乐; 绿色让人感到青春、朝气。树叶春天嫩绿, 夏天苍翠, 秋天枯黄, 冬日飘零。花是生命的色彩, 最引人注目, 翠如玉, 红胜火, 黄象金, 白似雪。珙桐树繁花时节, 洁白的花朵开满全树, 远远望去, 像无数只落满枝头的和平鸽, 振翅欲飞, 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不同的植物种类, 不同的海拔高度, 花期不一样, 叶子的色彩也不一样, 因此有“一山有四季”之说。

5.4 动态之美

树木、花草在风中显得风姿绰约, 雨中阿娜多姿, 雪中傲然挺立, 风中顽强不屈。生长的节律在不知不觉中显出动态美,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阴” ,秋天硕果累累, 冬天万木凋零, 旅游者感受到不同的森林生态美感, 欧阳修感叹“四时之景不同, 而其乐也无穷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s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