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9:40:1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 专 业: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13年6月制

1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目录

一、前言 ............................................................................................. 3 二、实习目的与实习意义 ................................................................... 3 三、实习时间与实习地点 ................................................................... 3

(一)实习时间: .................................................................. 3 (二)实习地点: .................................................................. 3

1、实习区域 ................................................................ 3 2、区域概况 ................................................................ 4 3、区域动植物资源 ..................................................... 5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 6 五、实习内容及实习过程 ................................................................... 6

(一)实习内容 ...................................................................... 6

1、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辨识 ..................................... 6 2、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 6

(二)实习过程 ...................................................................... 6

1、植物识辨记录 ........................................................ 6 2、样地调查 .............................................................. 10

八、实习总结 .................................................................................... 18

2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2013年6月1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在缙云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植物学实习。实习中,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常见野生植物的辨识、植物群落样地实践操作等知识,根据老师的讲解我们进行了样地的制作与植物的辨别,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达到增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效果。

二、实习目的与实习意义

大学生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野外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只为理论知识,只有做到理论结合世界,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扩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大号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三、实习时间与实习地点

(一)实习时间:2013年6月1日8时至16时 (二)实习地点:重庆市缙云山

1、实习区域

缙云山针叶林带(海拔约在500m-650m),针阔混交林(海拔约在650m-700m),阔叶林带(海拔约在700m以上)的东南坡。

3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2、区域概况

(1)地形地貌概况:

缙云山为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复背斜的一个分支——温塘峡背斜,走向为北东22°,海拔一般在850~900米,最高为900米,500米以下为侏罗系紫色砂页岩,发育着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坡度大的地方开辟为柑橘果园,缓坡地带为农耕旱地,500,米以上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发育着酸性黄壤,其中,500~750米的东南坡,由于坡度较陡,受流水侵蚀比较弱,发育比较良好的黄壤,上生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东南坡较陡,西南坡较缓,顶部平展,山的东北段山脊两侧受流水侵蚀,裂缝溯源伸展,形成了一些垭口,切断了山脊形成孤立的山峰,山峰与垭口相间排列,缙云山较明显的有9个峰,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五尖峰、夕照峰,山脊形成破碎的锯齿形。西南段的山脊收流水侵蚀较小,为箱型山脊。

(2)气候概况:

缙云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2℃,一月均温7.5℃,七月均温28.6℃,年较差21.1℃,极端最低温-0.7℃,极端最高温40.7℃,日均温>10℃从每年3月2日期~12月2日止,≥10°的年积温5956°;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无霜期334天,初霜期平均在1月4日,终止2月3日;年均降水量1143.1mm,冬半年10~3月降水占全年的21.8%,4~9月降水78.2%,集中在下半年,多夜雨,夜雨占73.3%;年平均蒸发量77.1mm,月平均蒸发量64.7mm,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mm,占全年的32.8%;冬季多雾,雾日数年平均89.8日,年平均日照1288小时。

上述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植物可以中年生长,在缙云寺附近保护比较好的地方,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云军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3)自然植被分布

①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750~850米的山坡或沟谷,其外貌浓绿,林冠波浪起伏,浑园状,群落内气候湿润,因此,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结构均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乔木层根据高度差异可分为2~3个亚层,在林内植物生长茂密,并有少数藤本植物,如:金刚藤(百合科)、八月瓜(木通科)、千斤藤(防杞科)、清风藤(清风藤科)革叶猕猴桃(猕猴桃科)等。

4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②亚热带暖性针叶林:分布在55~650米之间,主要种群为马尾松,其灌木层和地被层都含有常绿成分,这一点是温带和寒温带的针叶林所没有的,这类针叶林大多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亚热带破坏后所形成的,亚热带针叶林的层片结构比较简单,乔木层中主要层片一般只有一种优势针叶树种,间或有一些常绿阔叶树的层片,但其常绿阔叶层片又达不到混交林的程度(3:7)。灌木层与地被层都比较简单。

③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分为两种,一种是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其多分布在650米以上的排水良好、稍干、酸性黄壤额地区,乔木树种以马尾松、灰木、川灰木、大头茶、小叶栲等组成,由于湿度条件不同,地被物有变化,较湿处以狗脊、耳蕨为主,干燥处以铁芒萁为主,若湿度条件属于前二者之间,则狗脊、铁芒萁同时占优势;另一种是杉木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其杉木为浅根性,要求比较阴湿和土壤较厚的环境,所以常与常绿阔叶林混交,由于杉木形成植物气候阴湿,所以在杉木层下,形成第二层乔木常绿阔叶树种,有耐阴性较大的秉氏润楠(樟科)。由于郁闭条件与湿度不同,地被物也不同,在阳坡林下为狗脊、里白,在阴坡地被植物为更喜阴的植物,如:蝴蝶花、四块瓦等。

3、区域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缙云山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及百分率热带科82个人,占总数的

64.74%,属321个,占53.5%;温带科38个,占总数的30.65%,属259,占43.17%。植物总数为199科691属1272种以上,其中蕨类植物37科70属136种,裸子植物7可12属15种,被子植物155可609属1116中,可做中草药的约占61%种,观赏树种320多种,纤维含量高的有130种,98种油料植物。缙云山植物中还包括一些珍贵的、稀有濒危的国家公布的第一批保护植物,如:伯乐树、香果树、杜仲、银杏、鹅掌楸、八角莲、厚朴、红豆树等。

(2)动物资源

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5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野外专用皮尺,钢卷尺,围尺,粉笔,数据记录表

五、实习内容及实习过程

(一)实习内容

1、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辨识

按照实习路线的过程为主,认识缙云山研究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分布基本情况及特点,了解缙云山植物垂直分布地带性规律,认识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从而了解不同群落分布的总体特征,以及了解和辨识沿途中遇到的植物的基本情况。

2、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按要求在指定地区做植物群落分布的实地考察。记录该类型所处的植被带;测定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岸普通样地调查方式进行林木调查,依次测定每株树种的名称、胸径、书稿、冠幅等,以及林冠盖度,并按照乔木、灌木、草本分类记载调查记录表。

(二)实习过程

1、植物识辨记录

(按实习路线记录)

1)红叶石楠(蔷薇科,石楠属):又名火焰红,千年红。常绿小乔木。高4—6米,小枝褐灰色,无毛。叶革质,叶互生,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带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无毛。

2)空心莲子草(槭树科):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在此地为生物入侵草种。由茎节上形成须根,无根毛,外皮层无明显分化,节腋处疏生细柔毛;茎圆桶形,多分枝,光滑中空,只具初生构造,髓腔较大,细胞密度小,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

3)接骨草(三白草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亚灌木。高达3米,髓部白色。枝圆柱形,有棱,银白色。

4)小叶榕(桑科):高达3米,髓部白色。枝圆柱形,有棱,银白色。

6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5)樟树(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6)刺槐(蝶形花科):刺槐又名洋槐,属刺槐属的落叶乔木。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常有刺状的托叶;小叶全缘,有小托叶。系喜光树种,不耐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

7)摇钱树:别名灯笼树、栾树。果为红色。

8)艾蒿(菊科):又名家艾、艾,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

9)枸树(桑科):落叶乔木,又名谷浆树,树皮为造纸原料。高达16米;树冠开张,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浅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单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卵圆至阔卵形,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3—5深裂(幼枝上的叶更为明显),两面有厚柔毛;叶柄密生绒毛;托叶卵状长圆形,早落。椹果球形,熟时橙红色或鲜红色。

10)枇杷(蔷薇科):古名天夏扇,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树高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

11)刺桐(豆科):大乔木,为刺桐属落叶乔木,高和冠幅均可达10米,分枝粗壮,铺展。树皮灰色,有圆锥形刺。叶为羽状三出叶互生,膜质,平滑,幼嫩时有毛,小叶3枚,顶部1枚宽大于长

12)喜树(珙桐科):俗名千丈树,树干高直,分支少。叶大型纸质,属经济作物。

13)澳洲金合欢(含羞草亚科):花黄、花序头状。 14)苦荞(蓼科):别名荞叶七、野兰荞。

15)红继木(金缕梅科):叶背面有毛、毛成束、花瓣条状、叶单互生。 16)桉树(桃金娘科):常绿高大乔木(少数种为小乔木),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常绿乔木,树皮粗厚而宿存,或平滑而年年脱落。叶两型,幼态叶无柄而对生,成熟叶镰形或长圆形。原产于澳大利亚,常绿阔叶树种。

17)盐漆树:本种又名黄栌柴黄道栌。落叶大灌木,栽培常为小乔木状。绝大多数为乔木或灌木,少有木质藤本和亚灌木状草本。叶互生,多为羽状复叶,也有单叶或掌状3小叶,无托叶。

18)白栎(壳斗科):珍稀树种,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小枝密生粗毛;叶互生、倒卵形。

19)竹子(竹科):竹叶呈狭披针形,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

7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20)香椿(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

21)柳叶桉(桃金娘科):桉树属。大乔木,叶片披针形至卵形,薄革质,有短柄;成熟叶片披针形。

22)淡竹叶(禾本科):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可用于药用。

23)华山松(松科):松针五针一束。

24)鸢尾(鸢尾科):叶条带形,叶下草本,喜阴湿土壤肥沃深厚。 25)夹竹桃:常绿大灌木,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缘,革质,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

26)栓皮栎(山毛榉科):叶背面灰白色。软木栎、粗皮青冈,落叶乔木,树皮黑褐色,深纵裂,木栓层发达。小枝灰棕色,无毛;芽圆锥形,芽鳞褐色,具缘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具刺芒状锯齿,叶背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侧脉每边13-18条,直达齿端。

27)金樱子(蔷薇科):三小叶为一复叶,表皮突起成刺、果实为蔷薇果。 28)小叶青冈(壳斗科):青冈属 。乔木,高达20m。小枝无毛,被淡褐色长圆形皮孔。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29)黄角树(桑科):黄桷树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树形 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m.树冠呈扁球形。枝干树皮深褐色.大枝开展。叶 单叶互生.叶9口状长椭圆形,端尖,基部圆形,全缘。花果隐花果球形。

30)冬青(冬青科):又名万年青,叶暗绿、灌木、叶用火烧能现蓝圈。常绿乔木,高达13m;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有纵沟,小枝淡绿色,无毛。叶薄革质,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31)黄楠树(榕科)

32)异叶天仙果(桑科):叶脉红色、托叶掉后叶痕凸出、枝叶折断后呈乳汁。

32)杉木(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侧枝轮生,向外横展,幼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叶螺旋状互生,侧枝之叶基部扭成2列,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而稍硬,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的气孔线较下面的为少。分布于亚热带海拔1400米以下。

33)映山红(杜鹃花科):小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叶形多变,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条形,叶质为革质或纸质,有常绿、落叶、半常绿之分,叶假束于枝顶、叶具毛、分布于阳光充足土壤瘠薄的阳坡。

8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34)马尾松(松科):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两针一束,松针长。 35)寒莓(蔷薇科):悬钩子属,匐地生长的藤本。。茎常伏地生根,出长新株;匍匐枝长达2米,与花枝均密被绒毛状 长柔毛,无刺或具稀疏小皮刺。单叶,卵形至近圆形。

36)铁芒萁(里白科):别名芒萁骨,蕨类、二叉分枝、酸性黄壤指示植物,适合种植该种植物的土壤一般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

37)盐肤木:又名野牡丹

38)云南松(松科):松针三针一束。

39)雪松(松科):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

40)金刚藤(百合科):叶三束脉、藤本、幼茎叶紫色可食。 41)悬钩子(蔷薇科):漫生木质藤本、五个花瓣、白色、具皮刺。 42)菝葜(百合科):藤本、叶脉弧形、托叶为卷须、茎上具皮刺、也嫩绿色。叶互生,几科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卵圆形或圆形、椭圆形。

43)木姜子(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顶芽圆锥形,外面被软毛。叶背白色、三束脉、幼叶具刺。

44)小叶栲(山毛榉科):马尾松林下灌木,叶缘波浪形。

45)四川大头茶(山茶科):叶大型,叶缘的上半部有锯齿,下半部全缘。 46)薯豆(杜英科):叶柄双关节、老叶鲜红色、叶长卵形。 47)鸭跖草

48)黄牛奶树(山矾科):又名樟叶灰木,叶大型、叶脉两侧叶片不对称、即一半大一半小。叶革质,椭圆状矩圆形,长7-1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一柄,边缘有钝锯齿,秃净。

49)铁仔(紫金牛科):矮小、灌木、叶圆形小型叶、叶暗绿色。 50)狗脊(鳞毛蕨科):多年生树蕨,叶多数,丛生成冠状,大形;叶柄粗壮,褐色,基部密被金黄色长柔毛和黄色狭长披针形鳞片;叶片卵圆形。常绿林下常见蕨类、叶背孢子囊群条带形。

51)柃木(山茶科):灌木,无毛或有疏毛。叶脉下凹、鸟缘状娅、单叶互生。

52)川灰木(山矾科):幼叶具棱、叶尖端向下、顶芽锥形、枝条扭曲、中度耐阴植物,在马尾松林下比较阴湿的地方和常绿阔叶林中都有分布。

53)荚谜(忍冬科):灌木、浆果、叶对生、聚伞花序。

9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54)折耳根(三白草科):又名蕺菜,鱼腥草。穗状花序生于枝顶,下有四个白色花瓣成为苞片。

55)薄荷(唇形科):具香味。

56)革叶猕猴桃(猕猴桃科):花瓣五、雄蕊十、木质藤本。

2、样地调查

1)调查方法

在野外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时,为了获得准确的定性、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做出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样方法、相邻方格子发等,样方法是植物群落学基本调查方法。

①固定样地调查:20m×20m

做固定样地20m×20m调查,首先应选定一个20m×20m的地区,但由于我们位于斜坡上制作样地,因此所制作的样地面积应大于20m×20m,在此区域大致做23m×20m的样方。我们设定大于四米的则为乔木,小于四米的则为灌木,因此在样方内开始对乔木树种进行测定,测量指标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周长、冠幅等,并用胸径周长算出胸径,计入乔木调查表内。

②灌木样方调查:5m×5m

在固定样方内做出沿对角线相连的四个5m×5m的灌木样方地,并在其中测得树高小于4m的灌木,测量指标包括树种、树高、盖度、基径周长,并用基径周长算出基径,填入灌木调查表。

③草本样地调查:1m×1m

在选定的一个5m×5m的样方内制作出五个1m×1m的草本层样地,在其中分别记载草本植物的名称、高度,计入草本调查表。

2)测得数据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表 表1 森林群落样地描述

编号 2013 年 6月 1日 群落名称 海拔 针阔混交林 约700坡向 米 地形相对缓和 10 / 18

地名 东偏南坡度 50o 缙云山 30o 坡位 中坡 地形特点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母岩 土壤厚度 紫色砂页岩 土壤名称 盐酸反应 枯枝落叶5-6cm 起源历史 山地黄壤 死地被物的组成及厚度 林相 林冠盖度 0.6-0.7 层次数及名称 苔藓地衣层 层间植物 其他 三层: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表二 乔木调查表

编号 : 样地面积:20m×20m 层盖度: 亚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树名 川灰木 马尾松 樟树 木姜子 川灰木 川灰木 马尾松 川灰木 川灰木 高度(m) 13 22 12 7 7 9 20 9 11 冠幅(㎡) 3×5 2×2 5×4 4×3 3×5 3×3.5 6×5 1×1 6.5×4 11 / 18

胸径(cm) 11.5 11.8 12.1 12.4 12.7 13.1 13.4 13.7 15.0 胸径周长(cm)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7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香樟树 马尾松 川灰木 作孚茶 马尾松 川灰木 川灰木 马尾松 马尾松 樟树 樟树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樟树 马尾松 18 30 8.5 6 27 9.5 9 22 23 18 17 10 7 7 8 8 7 10 20 20 4×6 3×4.5 3×3.4 7×4 6.5×7 3.5×2 2×4 2×3 2×3 6×7 6×5 7×5 3×1 3×1 4×3 3×2 3×1 5×4 7×3 2×1 12 / 18

24.2 28.0 10.5 14.6 33.4 11.1 7.0 32.2 27.4 23.6 24.5 19.1 6.4 6.4 12.4 10.2 8.3 13.4 34.4 23.9 76 88 33 46 105 35 22 101 86 74 77 60 20 20 39 32 26 42 108 75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马尾松 樟树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桐树 马尾松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36 10 11 10 6 8 8 11 28 11 9 8 7 2×2 3×1 3×2 3×1 1×1 2×1.5 2×1 4×1 4×2 2×1 3×2 3×1 2×1 40.1 14.0 10.8 33.1 6.7 7.6 15.9 14.0 42.4 6.4 8.0 10.2 7.6 126 44 34 104 21 24 50 44 133 20 25 32 24 汇总:乔木树种分别按树高、直径、树种分别记录如下

13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乔木树高分类45.0@.05.00.0%.0 .0.0.0%5.0%0.0%5-9m10-14m15-19m20-24m25-29m30m以上 乔木胸径长度分类0-6cm02cm以上14$-32cm10-24cm7%7-12cm38-18cm31% 14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乔木层中不同树种所占比例桐树樟树木姜子作孚茶香樟树马尾松川灰木0.0.0 .00.0@.0P.0`.0p.0% 表三 灌木层调查表

编号 : 样地面积:5m×5m 层盖度: 亚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柃木 川灰木 柃木 高度(m) 2 0.75 1.8 2.5 3.6 2 2.7 1.3 2.2 1.4 盖度(%) 10.8% 1.0% 6.0% 10.9% 14.4% 7.2% 10.0% 1.4% 7.7% 0.9% 基径(cm) 3.5 0.8 2.2 3.8 4.8 2.5 2.9 1.3 2.2 0.6 基径周长(cm) 11 2.5 7 12 15 8 9 4 7 2 15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川灰木 柃木 油茶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柃木 柃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川灰木 柃木 1.6 2.2 0.55 0.85 2.3 2.3 3 3.5 0.82 2.3 1.3 3 3 1.8 2 2.3 2.2 6.0% 5.6% 0.0% 1.0% 8.0% 4.8% 2.0% 12.0% 1.0% 1.0% 3.5% 12.0% 12.0% 0.2% 0.7% 0.4% 0.8% 1.9 1.9 1.3 1.3 2.9 1.9 1.9 3.8 1.0 2.2 1.9 3.8 3.8 1.3 1.6 1.9 1.9 6 6 4 4 9 6 6 12 3 7 6 12 12 4 5 6 6 24 黄牛奶树 25 黄牛奶树 26 黄牛奶树 27 黄牛奶树 汇总:灌木树种分别按树高、直径、树种分别记录如下

16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灌木树高分类50.0E.0@.05.00.0%.0 .0.0.0%5.0%0.0%0m-1m1m-2m2m-3m3m-4m 灌木基径长度分类0cm-1cm11%3.1cm以上22%2.1cm-3cm22%1.1cm-2cm45% 灌木树种分类黄牛奶树油茶柃木川灰木0.0.0 .00.0@.0P.0`.0p.0% 表四 草本调查表

17 / 1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编号 名称 高度(cm) 50 藤本 50 藤本 50 藤本 50 藤本 50 藤本 25 藤本 35 藤本 35 藤本 35 藤本 55 藤本 1 狗脊 2 狗脊 3 狗脊 4 狗脊 5 狗脊 6 淡竹叶(3簇) 9 10 11 12 川灰木的幼苗 3)根据分析以上数据所得结果:

优势树种:在乔木层中,为优势树种的是川灰木;在灌木层中的优势树种也为川灰木;藤本植物的优势种为狗脊。

树高:在乔木层中,树种的平均高度为13.3m,其中42.9%的乔木高度介于5m-9m之间;在灌木层中,平均树高为2.0m,其中44.4%的灌木高度介于2cm-3cm之间;在草本层中,平均树高为43.5m。

胸径:在乔木层中,胸径的平均值为16.8cm,其中38%的树种胸径为7cm-12cm之间,所占比例最高;在灌木层中,基径的平均长度为2.3cm,其中基径为2.1cm-3cm所占比例为45%最高。

八、实习总结

18 /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