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05 1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四川外语学院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论文系部: 班级:总 分

年级: 姓名:阅卷教师 复核

学号:

线

题目:

河南省旅游资源及发展策略

订 装 ××××××××××××××××××××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概况和了解,阐述了河南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和趋势, 并通过对其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发源地;古文化;古都;旅游品牌;旅游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

河南省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 南” ,简称“豫” ,又有“中原”“中州”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 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 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 之一。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 多个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 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 人络绎不绝。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 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 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对于广第1 页 共4页四川外语学院课程论文

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

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通过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应为:1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育现代化旅游企业

在经济发达与较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拓展与巩固客源市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重点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育现代化旅游企业。

一是打造“华夏文化之源”、“中原山水之魂”国际旅游品牌。依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整合宗教文化、古都文化、祖根文化、武术文化等旅游资源,突出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促进单一观光旅游文化产品向动态化、

立体化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品牌,建设成为以感受中华历史文化为整体风格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是培育现代化、国际化旅游企业。河南省旅游企业应以旅游服务质量为核心,旅游资源、产品、线路相配套,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旅游社会服务现代化和服务程序国际化,积极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

2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一般地区,为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应实施政府主导战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区域知名度。

一是实施政府主导战略。首先,发挥政府组织、协调、指导作用,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开发与保护并举,营造宽松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产业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其次,制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资金、简化审批手续、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三,健全法规制度。从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服务项目、从业资格等方面,严格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经营理念,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是提升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客观经济基础。一方面,区域经济高度发展,拥有高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环境日益改善,通过对外经济联系渠道,依托商务、会议旅游,促进国际社会对河南省历史、文化、经济的了解,以增强国际知名度,从而促进入境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峰.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2]张刚.中部崛起,河南要把旅游业作为突破口[N].中国旅游报,2005,12.

[3]汤庆园,夏安桃,毛慧芳.发展特色河南旅游业的优势、问题及路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

[4]梁留科,孙淑英.河南省旅游区划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

[5]李海建,梁留科.河南省旅游一经济发展类型及其开发战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

[6]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4.

第5 页 共4页四川外语学院课程论文

第6 页 共4页四川外语学院课程论文

第7 页 共4页四川外语学院课程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k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