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3-14 0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60学时 学 分:4学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作为职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由总论与分论两大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总论中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与评价、旅游区划等旅游地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分论中我国11个旅游区的基本情况、主要旅游目的地和著名旅游景区(点)。以必须够用为主,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注意课程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和地图教学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二、理论教学目的、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第一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概念;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熟悉的一般体验性评价、技术性评价和国家标准评价法。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教学提示:

重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难点:各类旅游资源的评价

(二)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地貌和湖泊、泉水、瀑布的概念;熟悉地貌和湖泊的分类;熟悉我国主要地貌与水体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地貌和湖泊、泉水、瀑布的概念和典型例子 教学提示:

重点:如何区分各种地貌类型和湖泊类型

(三)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熟悉中国的世界遗产;熟悉本书介绍的五大类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 教学提示:

重点: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难点:如何理解各项人文旅游资源的沉淀并灵活地运用于导游讲解中。 (四)第四章旅游区划(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旅游区划的目标与原则;掌握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教学内容:旅游区划的目标与原则;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教学提示:

重点:旅游区划的目标与原则

(五)第五章自然旅游资源(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黑、吉、辽三省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东北“冰雪旅游”的发展情况及其开发前景。

(六)第六章北方历史文化古迹疗养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各省市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北京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及本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

(七)第七章陕甘宁历史文化古迹浏览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

(八)第八章四川盆地巴蜀文化景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四川、重庆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九)第九章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沪苏浙鄂皖四省一市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三国专项旅游开发的看法

(十)第十章闽台侨乡文化宝岛风光旅游区(建议学时数:8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福建、台湾两省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福建省对台旅游的发展情况

(十一)第十一章粤琼港澳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粤琼港澳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粤港联合开发旅游的前景及澳门博彩旅游业的良性发展问题 (十二)第十二章湘赣革命胜迹风景浏览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湖南、江西两省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湘赣旅游区革命胜迹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十三)第十三章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

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西南旅游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评价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 (十四)第十四章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青海、西藏两个省、自治区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青藏高原的独特自然条件对该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十五)第十五章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熟悉本旅游区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了解内蒙古、新疆两区的概况。 教学内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著名旅游景区

教学提示:

重点:本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本旅游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 三、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一:闽台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产品推介 实训项目二:海西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产品推介 1、实训学时:20学时

2、实训目的:通过学习第十章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PPT等使用)能力,学会综合运用线路设计的原则,

进行闽台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产品推介和海西旅游线路设计及旅游产品推介。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专业专周实训作准备。

3、实训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集相关网络资源,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然后将所有同学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要求每组讲明所属区域的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旅游景点情况,并设计旅游线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并进行旅游产品推介。

4、实训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训调查报告进行评分。

四、考核成绩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点本门课程总成绩的70%。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数目 建议教材:

黄元水朱桂凤主编,《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参考书目:

1、周凤杰编著,《中国旅游地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及霖编著,《福建旅游地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庞规荃编著,《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王勇编著,《中国旅游地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