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

更新时间:2023-10-28 18: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旅游地理

1.1旅游地理的概念、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各国对旅游地理学的命名各不相同

英国: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加拿大:游憩旅游地理学——因为这些国家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增多。

在汉文化影响区:观光旅游地理学。

2、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偏着旅游地理理论的研究和阐述。

中国旅游地理: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区布局等问题,从而正确的评价旅游资源,为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区提供科学的依据。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更多的院校开的是中国旅游地理。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旅游地理学也同样是研究旅游这一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

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1)古代地理知识的来源于旅游,如徐霞客游记等著作多是旅游而积累,而地理知识的丰富又指导旅游。

(2)旅游的复杂性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里表现出来,旅游取决于一系列的地理、气候、地形、居民等因素。 (3)旅游受地区与地区的约束。

关系。概括而言,旅游地理学是要深入阐述旅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系。

2、研究内容: (1)旅游客源研究; (2)旅游资源研究; (3)旅游规划开发研究; (4)旅游影响研究; (5)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三、旅游地理学的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者的交叉生长出来的学科。 3、旅游地理学是地理科学。

四、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国内,国际)

(一)国际 1、二战以前:

主要特点:一是是富有阶层的生活内容,中下阶层很少问津;二是研究内容主要是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对旅游的土地利用研究;三是旅游研究是不自觉,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也是少数的,代表人物:麦克默里。 2、二战至60年代初:

主要特点:

一是旅游需求急增,跨境旅游初步发展,旅游研究比战前更加广泛;

二是研究内容仍是零散的但在城市规划研究和国家公园的建立、乡村土地利用研究中都涉及到旅游研究,如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涉及到城市中休闲和旅游环境的改善、包括城市公园用地、娱乐设施的建立等;另外有了早期的旅游地的开发和规划研究;

三是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仍然有限:代表人物有科波克、克莱门特。 3、蓬勃发展期:60年代中以后: 主要特点:

一是大量学者主动参与的自觉研究;

二是研究方向和领域迅速拓展;

开始有资源评价、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开发研究、对于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关于旅游影响研究等。

三是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

(二)我国(一是古代旅游知识累积阶段;二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是旅游行为乃至旅游行业的出现并不是现代才开始。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最早见于《易经》中,此外旅游知识的著作还有《山海经》、《穆子天传》、《西域风土记》、《水经注》。 2、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开始的标志: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旅游地理组为明显标志。

研究领域:开初是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积极参与了开发实践,此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逐步深入。

1.2中国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分布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又称作旅游吸引因素,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1)旅游资源既包括具象的,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自然或人文特殊景观、节庆活动、会展、赛事、康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场所、某些特殊劳务;同时也包括抽象的,如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特种技艺;再就是包括综合的,如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吸引旅游者,往往是因为其综合因素。

(2)旅游者是一个群体,旅游资源至少要吸引相当一部分人。

(3)旅游动机的产生原因有主动和被动。被动的:常住地气候的不适、环境的恶化、工作的极度紧张、人际关系的冷漠;主动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固执、奇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质量。

二、区别概念:

1、旅游资源与劳务

2、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

3、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因素 4、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5、旅游资源与旅游系统

6、直接经济效益和总体经济效益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1、旅游资源的特点

(1)可观赏性:美学特征的突出;

(2)区域性:指旅游资源在不同纬度和经度上的地带性分布,以及在相同纬度上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3)不可转移性:——空间的固定性、本地化刚性; (4)时代性:时间性或者说旅游资源是随时间在变化; (5)民族性或文化性。 2、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1)内容上:有看得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实体、又有凭体验的民俗风情、传说典故;既有经济的、又有文化的;既有物质又有精神的。 (2)地域上:几乎全国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都有分布。 二是集中连片、地域特色明显。

(1)西北甘、宁、青、新属于古丝路和唐蕃文化,以古文化为主,分布有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西夏王陵、银川清真寺、海宝塔、兰州白塔寺、楼兰古城遗址、千佛洞等。

(2)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以石灰崖溶蚀地貌为主:路南石林、贵州溶洞、滇池、洱海等。 (3)内蒙古以草原风情为主。 (4)华中以名山峡谷胜景为主。

(5)华东以山水园林为主。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紧密结合。 如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等。 4、景观奇特、观赏内容丰富。如黄山。 四、旅游资源的分类 1、分类的原则: (1)相互独立原则

指的是划分出来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相互包容或重叠的情况。 (2)简明原则:即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2、分类的标准

(1)以资源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资源特性是指资源的属性,如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2)以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活动的性质为分类标准,是将旅游资源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 (3)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这种分类标准也可以视为旅游地的分类,美国的德赖弗提出的分类体系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

他们将旅游资源分为5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以资源的区位特性和游客体验性质为分类标准,有不少分类系统,其中,以1966年克劳森和尼奇提出的分类最具影响,其分类系统如下。 一是利用者导向性游憩资源; 二是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三是中间型游憩资源;

五、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1、分布规律:

一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

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的关系。

二是人文旅游资源与人类历史有关。

(1)文物古迹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 (2)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在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分布特点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

一是地域性和地带性。举例来说就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北雄南秀,人文资源里面,北京等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就是地域性的典型。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叠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地带性。 补充:地带性的种类 纬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叫做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的平原上表现最为明显。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地球的形态、自转、及黄赤交角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在地表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成带状递减,使气温、降水、蒸发、风向、风化作用、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和植被等一系列自然地理要素有规律地变化。

经度地带性

在同一纬度带中,自然地理现象显示呈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性。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上与经线平行,并伸展成条带状,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海陆分布和山脉的南北走向控制,而在大气湿度、降水等水的因素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表现的东西差异最为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温度、湿度和降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就形成了山地垂直气候带。生物、土壤等受气候影响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的规律性。自然带的这种垂直地带分布,称为山地垂直自然带。如我国秦岭山地,长白山和西南部横断山等山地垂直自然非常明显。在世界各大山脉都分布着山地垂直自然带,又称垂直带。

2.1旅游者概述

旅游者概述

旅游者的定义,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变更和明确的。

(一)国际旅游

即如果一个人在他到另一个国家不满一年以前在前一个国家生活了至少一年或连续12个月,他被认为是前一个国家的居民。

2、国际游客,对国际游客的界定一是时间上有要求;二是地域上有要求,三是旅游目的。 即: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的另一国家旅游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 国际游客:

(1)国际旅游者: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2)国际一日游客: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二)国内游客

1、居民:地域上:在本国;时间上:时间上超过6个月。

2、国内游客:居民——国内环境以外的另一个地方旅游,时间不超过6个月。主要目的:不是获得经济利益。 国内旅游者:

(1)国内旅游者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2)国内一日游游客: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 1、国际游客,是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国以外的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另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

102、我国对一日游游客的定义是: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6公里以上,出游时间

小时,不足24小时。

2.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定义:所谓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是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类型:一般来说,对旅游者产生具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自然地理背景因素、文化地理背景因素、经济地理背景因素、环境质量因素。

共性影响: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即激发旅游动机的形成与旅游行为的实现。

影响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与地表环境间微小与宏大,单调与丰富的尖锐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激发人类最本能的内在心理——好奇心。 (一)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六大要素组成,不同地区不仅存在着各单一要素的差异,更明显的是由六大要素所构成的各地自然综合体的整天特征的差异。 1、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地域差异: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分为三级差异: (1)一级差异:11个自然地带——基带景观差异。

解释什么是自然地带:自然地带是体现水平分异规律的复杂的地理综合体。每一自然地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壤和植被类型,并有相似的垂直带结构。在自然区域中,自然地带作为一个等级单位,如温带草原地带与温带荒漠地带。整个地球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k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