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 和谐外交

更新时间:2024-04-23 1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8讲 和谐世界 和谐外交

近几年,在“和谐外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与各国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作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关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关系开始“解冻”,进入到发展的阶段。尽管建交30多年来,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曲折,但总的方向是合作大于分歧的。

(一) 时有麻烦的新年伊始

2010年新年伊始,中美关系就出现了一系列麻烦。短短两个半月中,美国向台湾出售了总额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利用“谷歌事件”无端指责中国网络管理,挑起多起贸易摩擦,奥巴马等政要会见达赖。这一系列举动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两国诸多重要领域的交往与合作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方决不会拿原则做交易。在发展两国关系的问题上,中方从来都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这一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国也希望美国政府不要损害中国的利益,从合作共赢角度发展中美关系。

2010年3月30日,美国常务国务卿斯坦伯格在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介

绍了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重申美方寻求与中国发展积极和务实合作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坦诚处理分歧。斯塔伯格说,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两国元首通过会晤、通电话等方式保持了密切沟通,奥马巴总统2009年秋天对中国进行访问,中美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美关系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这是极具建设性意义的。斯坦伯格还说,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方面仅保持非官方性质的关系。这是自尼克松、卡特和里根总统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历届政府奉行的长期、坚定的政策,其核心是一个中国政策,这一政策没有变化。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欢迎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希望两岸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美方重申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支持中国中央政府同达赖喇嘛的代表继续进行接谈。

(二) 中美领导人华盛顿会晤

2010年4月12日,在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中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胡锦涛就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5点重要主张:一是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双方应该牢牢把握两国关系这一正确方向。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恪守承诺,慎重处理好这一问题,以免中美关系再受干扰。三是保持高层和各级别交往。中美应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的积极成果,早日建立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四是深化务实合作。

中美双方应深化经贸、反恐、能源、环境、执法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开拓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新的合作领域。五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美双方应该继续将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及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中方也愿同美方就气候变化、全球核安全、安理会改革、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南亚稳定问题等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奥巴马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关注美中关系发展。中美加强合作并建立伙伴关系,不仅对双方有好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美中建立了强有力的关系。美方愿同中方一道,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建立更加强有力的双边关系。在气候变化、反恐、防止核扩散等多边问题,美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三)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硕果累累

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形势下,举行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对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增进两国战略互信、扩大两国互利合作、推动21世纪中美关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重要的对话平台上推进中美关系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倡导建立的,旨在就事关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沟通,是双方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9年7月首轮对话在华盛顿成功举

行以来,中美关系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在经贸、能源、环境、人文、科教到呢个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减灾救灾、疾病防控等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尽管中美关系曾一度收到干扰,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美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特别是胡锦涛主席与奥马巴总统在2010年4月12日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推动了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复杂干扰因素的减少,为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顺利举行创造了条件。

双方对此轮对话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双方就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筹备工作保持着密切沟通和协调。此次,美方派出由来自美国各政府部门的200多名官员组成的庞大代表团与会。

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两国有关部门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反恐等问题进行对口磋商和双边会见。在经济对话框架下,双方围绕“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主题,就经济复苏和增长、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进行沟通和磋商。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在两国60多个对话机制中层级最高、规模最大,双方在这一平台就重大议题加深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双方了解彼此重大关切,扩大共识,减少分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分歧。希翼通过一次对话解决所有问题和分歧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应本着战略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原则进行沟通和对话,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增进互信、谋求共赢,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健康平稳的

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正是双方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2.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斐然

备受关注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攻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达成了26项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

2010年5月2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签署了7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贸易、融资、核能利用等多个方面。这些协议包括:《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国国务院关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实施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关于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国务院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工作计划》、《中美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总结合作备忘录》、《中美主权担保融资合作湖南卫生厅购置医疗设备项目贷款协议》、《中美主权担保融资合作安徽淮南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购置生产环保型特种电线电缆设备和检测仪器项目贷款协议》、《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屋AP1000核反应堆核安全合作备忘录(续签)》。加上此前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关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共8项协议。

(四) 解剖后危机时代的中美关系

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加强合作与协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面,但新的矛盾和摩擦也不断出现。当今世界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关系同样发生了深刻变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1.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波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纷繁复杂,它起自美国,并且迅速扩展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世界经济不部分领域。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和社会伤痛的世人因为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恶浪而责备美国。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小布什发动的战争和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非常强劲和急速的崛起,美国的硬权势和软权势的相对衰减不可避免。

用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2010年发表的《后美国世界》的主题来说,是“他国的兴起”,即中国以及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构成“我们时代的大故事”,并将重塑世界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如扎卡里亚所说,与先前相比美国将不再能独自支配全球经济,也不再拥有几乎是压倒性的文化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也产生了更深刻的冲击,使世界的政治文化和价值信仰体系收到了强烈震撼。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金融危机伊始时所说,这场大危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制锁声称的优越性严重不定,人们开始怀疑这些究竟是不是应对世界严重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世界许多国家,所谓“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模式”确已遭受广泛的信誉减损。

2.中美关系的深刻变化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全世界都在议论中美两国的兴衰。中美依然相互依赖,但是至关紧要的是有了新的内涵,美国对华依赖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财政金融方面,中国以持续巨量购买其国债的方式借款给美国成为美国的一大必需。不仅如此,美国急于摆脱经济衰退和实现复苏,因而比先前更加依赖中国市

场。此外,美国陷入伊朗、阿富汗、朝鲜、伊拉克等众多世界难题之中,因而在国际安全方面同样期盼与中国的合作。在美国看来,新兴大国中国的配合成了维持它难舍难弃的“世界领导作用”的重要因素。

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有其对外政策方面明确的总目标和其要塑造的总特征即:第一,国内优先,对外政策首先必须服务于缓解或摆脱金融危机,通过局部改革去开启和实现经济复苏这一紧迫的头号任务,外加尽可能帮助维持他在赢得大选时很高的国内民望;第二,争取显著收缩美国在海外战争和其他直接军事介入方面的过度伸展,但要不危害他意想中的美国安全,不严重损伤美国的根本声誉或面子;第三,在更为困难和更加多维的对外任务面前勉力维持美国的“世界领导作用”;第四,势所必然地接受国际力量格局的基本变化或变迁趋势,并经必要的调整去适应和利用它们。显而易见,在这四大方面,中国和对华政策都是他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

中美关系的上述变化说明美国在不少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这明显地见证于奥巴马总统首次访华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国元首和政府共同确认:中美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中美协调与合作不仅对中美两国各自在几乎所有领域的广泛利益至关紧要,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有效应对国际共同挑战至关紧要。与往昔相比,中美两国先前从来没有共同确认中国作为世界最重要国家之一,与美国一起在那么广泛的全球问题舞台发挥可谓全系列的重大作用。特别是《中美联合声明》还写明“双方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这是美国从来都没有如此公开接受过的。

3.障碍与挑战犹存

中美关系仍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特别是2010年正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奥巴马在国内政治影响力明显削弱的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地要在对华政策上后退。目前已经出现了他的首次对台军售,还有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与中国的立场对立和相关的责难,连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谷歌公司退出中国事件公开指责中国“威胁互联网自由”,并且几乎是颠覆性地号召中国国民用美国技术跨过“大防火墙”。此外还有奥巴马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显著倾向,以及不顾中国的多次交涉会见达赖喇嘛等。最近一段时间,奥巴马甚至公开指责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说美国必须“保证我们的货物不被人为地提价,他们的货物不被人为地压价,以致将我们置于巨大的竞争劣势”。

此外,奥巴马还在阿富汗和伊朗等问题上显著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并且对中国拒绝美国的压力愈益沮丧和恼火。当然,中美两国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各自利益的冲突等始终存在,有鉴于此,中美两国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是合作与分歧共存。

4.冷静平稳渡过困难期

毋庸置疑,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干扰完全是因为美方在台湾、涉藏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中方就此作出必要和适当的反应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台湾、涉藏、人权等都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并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综观中美关系30年来的历史,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终究是能够互作妥协并平稳渡过困难期的。

客观地分析,奥巴马上台后曾努力让美中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绝非是一时

的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处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诸多国际难题的战略选择。尽管两国最近发生一系列摩擦,但从总体来看,这一判断并没有发生逆转,双方在博弈的同时都有所克制。特别是美方力图淡化紧张关系,3月初主动派遣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访华,就有缓和紧张、恢复对话之意。国务卿希拉里3月16日在会见中国新任驻美大使时重申,奥巴马总统和美国政府重视并致力于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2日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境外代表时也回应说,中美两国的关系非常重要,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两国的范围。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日应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双方重申,要妥善处理两国间的分歧和敏感问题,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长期和战略利益。

二、 中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最早的外交历史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堂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多项合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取得重要进展。

(一)从“国家年”到“语言年”

2009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互致新年贺电,并宣布正式启动俄罗斯“汉语年”。

过去的2009年,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快速发展。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隆重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中国“俄语年”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掀起两国人文交流的新高潮。两国在多边框架内的战略写作不断加强,为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俄、中两国高度互信的战略写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双方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了政治关系,经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全球和地区事务找哦个进行了更加有效的协作。中国“俄语年”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俄中人文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中俄最早的文化交流是从语言传播开始的。借助语言这一沟通桥梁,中俄文化交流迅速扩展至各个领域。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中俄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成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如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更高水平上蓬勃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世代有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中俄高层互访频繁

2010年,中俄领导人会晤频繁,为进一步增进中俄友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胡锦涛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

2010年5月9日,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好走年庆典活动的胡锦涛主席会见了俄罗斯总有梅德韦杰夫,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胡锦涛就加强中俄战略写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化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维护两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而是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三十加强反恐领域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四是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

梅德韦杰夫表示,两国领导人保持高层互访的势头,充分表明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特别是能源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2.中俄领导人再次会晤,就下半年工作达成共识

2010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塔干什上合组织峰会、多伦多G20峰会上两次会晤,就中俄下半年工作达成共识。

双方领导人认为,2010年上半年,中俄关系全面向前推进。2010年下半年中俄关系中大事很多,双方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安排好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和两国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等高层交往,保持中俄关系强劲发展势头。

二是推动经贸、能源、地方等重点领域合作多出成果,提升两国务实合作整体水平。

三是推进人文合作,确保“汉语年”活动顺利完成,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 四是在国际体系变革、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战略沟通,有效维护两国安全和发展两国利益。

拓展阅读

胡锦涛会见俄罗斯老战士发表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战士,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来到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今天有机会同当年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表示良好的祝愿!

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救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主战场上,英雄的苏联军民用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并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道把法西斯侵略者送上了历史审判台。苏联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世所公认的巨大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上,不屈不挠的中国军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并消灭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上千万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捐躯,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在那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中,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友谊。当时,中华民族的许多热血儿女,包括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毅然投身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援。在座许多老战士参加了中国东北战场的抗日激战,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当年的战斗中,苏联红军将士勇敢作战,不少人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压迫之苦,深知和平的珍贵。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

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中俄两国人民应该戮力同心,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衷心希望,我们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让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永沐和平、稳定、发展的阳光。

最后,祝各位老战士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三、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长达上千年的中日交流史上,有过长期的友好,也有过战争的痛苦。作为亚太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日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发展,也影响着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中日外交简述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9月29日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两国互设大使馆,中国在大阪、福冈、札幌、长崎,日本在上海、广州、沈阳和香港分别开设总领事馆。日本在大连设有驻沈阳总领馆办事处,在重庆设有驻华使馆领事部办事处。1978年8月12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以下称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在继承已有3个政治文件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日关系的新发展,确定了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指导原则,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成为中日之间第

4份重要政治文件。

(二)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5月25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 “《日本经济蓝皮书2010》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并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10)》。本报告从现状与趋势、比较与借鉴、贸易、投资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对2009年以来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济合作的最新动态进行了全景式分析。

报告指出,2009年中日经贸合作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但双方合作基础依然坚实,总体来看是“危”“机”并存、 “降”中有“升”。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巩固了两国经贸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中日贸易降中有升,日本对华投资走出低谷,中国对日投资逆势上扬,中日节能环保合作进入务实推进阶段,中日韩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双边贸易来看,2009年中日贸易额为2288.5亿美元,同比下降14.2%,虽然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日本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居欧盟、美国之后。从投资领域来看,2009年下半年,日本对华投资走出年初的低谷,趋于活跃,全年投资项目数为 1275个,同比下降11.3%,实际到位金额达41.1亿美元,增长12.4%。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大型并购项目增多。苏宁电器投资5700万元人民币取得日本著名家电连锁销售企业LAOX 27.36%的股份,实现中国企业对日本上市企业的首次并购。

2010 年,中日经贸关系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中日两国应肩负起共同责任,携手合作,本着战略互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水平,扩大共同利益、化解矛盾分

有限,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敏锐地捕捉到支持欧洲联合自强、发展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毛泽东主席明确把欧洲划为“第二世界”。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支持欧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欧洲联合将有助于欧洲和世界局势的改进。

欧盟也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索姆斯完成建交使命后对欧洲议会说,欧中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即中方认为西欧强大和团结,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欧方也认为,中欧发展更加紧密和信任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35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欧盟一体化两大历史进程几乎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欧盟发展成为拥有27个成员国、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主权国家联合体。《里斯本条约》生效,使欧盟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欧关系也取得长足发展。

中欧政治基础日益稳固。特别是自上世纪末以来,中欧关系连续迈上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个台阶。中国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肯定欧盟扩大和一体化进程,明确提出“加强与不断发展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坚实基础”。欧盟先后发表6份对华政策文件,赞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致力于扩大和深化对华关系。双方建立了包括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战略对话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对话机制,启动了《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为双方政治关系奠定机制平台和法律框架。双方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与合作。

中欧经贸关系日益密切。35年前,双边经贸额只有24亿美元。2009年,

中欧贸易额达3641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第二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于2009年成为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欧合作内涵日益丰富。建交之初,中欧合作非常有限,许多领域一片空白。经过35年的发展,双方合作领域扩大到50多个,合作内容不断深化。中欧相互开放了科技框架计划。欧盟启动伊拉斯莫中国窗口项目,招收中国学生和学者赴欧学习、进修。中方则启动“中欧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和“中欧语言交流项目”。中国在欧留学生已近20万人。孔子学院和文化中心的建立,以及文化年、艺术节、书展等大型文化活动,为中欧文化的互鉴互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35年弹指一挥间。中欧关系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以战略高度、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以互利共赢、与时俱进发展务实合作;以相互尊重、和衷共济照顾对方关切;以求同存异、对话协商处理差异分歧等。历史证明,只要双方坚持上述原则,就能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欧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二)中欧关系现状分析

预测2010年中欧关系的走向,离不开审视欧盟以及欧洲几个大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对华政策特点,也必须分析欧盟主要成员国目前所处的状态及其发展趋势,还要联系国际大环境,特别是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走向。可以说,欧盟30多年来对华政策中,有几个基本不变。

一是利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回报率相对比较好的投资场所来获

取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目的就是保证它自己的经济繁荣和高水平的富裕生活,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变。

二是在合作和交流中,尽可能地渗透中国,想方设法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促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向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演变。

三是在国际事务中,借重中国的影响力为其所用,促使中国按照他们的愿望来解决他们所希望解决的热点问题。

根据上述政策倾向,综合中国、欧洲不同的处境以及当前国际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可以分析2010年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几个趋势。

第一,经贸合作仍然是维系中欧关系的最重要纽带,是中欧关系中起杠杆作用的主导因素。因为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和中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比较大,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对欧洲国家冲击比较严重,2010年欧洲的经济复苏势头不会很强,失业率依然会居高不下,甚至有的国家还会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欧洲国家更希望从中国经济较快的发展当中得利,所以它割舍不了中国这个市场,割舍不了中国这个合作伙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大量进入欧洲市场,欧洲对华贸易持续出现较大的逆差,以及中国的原料和能源的需求上升,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获取原料资源的努力加强,欧洲大国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是经济上的竞争者,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恐惧心理在增加,不平衡心态和复杂的心理是不容小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把自己应对全球化不力所造成的困难和问题转嫁到中国的头上,势头还在发展。

第二,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欧洲对中国没有出现他们所期望的自由化感到失望。中欧之间的人权法制对话没有起到他们所期望的效应。同时,鉴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了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认为中国以提供另外一种

的选择,在制度方面也逐渐成为欧盟的竞争者。而欧洲人恰恰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文明优越感比较强烈,他们为了保持他们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攻击,并显示他们的文明优越性。

第三,在国际事务中,欧洲方面已意识到,现在全球性的问题单靠一国是不能解决的,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而且也意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没有中国参与解决不了。同时,中欧之间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还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要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等方面。而且在一些问题上,欧方也承认,中国起了建设性的重要作用,这是过去很少见的。

第四,在欧洲一体化建设方面,《里斯本条约》虽然通过了,结束了欧盟内部关于机构改革长期以来的争论,但是里斯本条约不同于欧盟宪法,它相对于欧盟宪法是退步的,它把所有超国家性质的一些规定全部去掉了。而且《里斯本条约》新涉及到的欧盟总统、外长的条文,虽然是一个进步,但是总统也好,外长也好,都没有自主的决策能力,只不过是起一个协调作用。里斯本新的表决机制,是一个最重要的进展,但是这个表决机制最早也要到2014年才能生效,中间还可能有变数。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得整合内部,特别是要弥合利益多元化造成的各种政治分歧。

第五,从国际大环境方面来看,最可能影响中欧关系的是美国因素。欧洲人对中美主导国际事务戒心很大,担心自己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埋怨美国不够重视欧洲,批评我们中国是重美轻欧。从各方面可以了解到,美国在西欧国家内部进行影响和分化做了很多工作。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至少在2010年还有不少干扰因素。当然,这些问题会不会影

响中美关系大趋势,还得看。但是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在多大程度上拉欧洲来压中国或者欧洲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配合美国压中国。

2010年的中欧关系,我觉得基本上会维持目前这种既对话合作,又竞争摩擦的状况,双方都在重新估计对方,都在重新思考对策来调整关系,这个过程没有结束,中欧关系既不会有大的进展,但也不会倒退。欧洲在经济合作方面对我们仍然抱有希望,但也不会停止遏制我快速发展的企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第一,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在减排指标方面继续给中国施压,以限制中国发展空间,并为其出口它的环保节能技术创造条件。

第二,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出台反倾销措施,迫使中国市场开放市场准入和人民币升值。

第三,卡紧对我们的技术转让,防止我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成为欧洲的竞争对手。

在国际问题上,欧洲把伊朗核问题看成是涉及欧洲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很有可能配合美国压我们支持强化对伊朗的制裁。此外,欧盟媒体的反华报道恐怕很难有重大改变。

(三)巴罗佐访华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2010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与他会见、会谈、。这次访问使得未来中欧关系发展蓝图的轮廓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1.未来关系更加清晰

巴罗佐4月29日至5月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随行的有6位新任欧盟委员会委员。这是欧盟完成机构改革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就任以来,中欧领导人首次会晤。在中欧建交35周年之际,巴罗佐一行的访问颇具深意。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田德文说,近来,欧盟正在对其对华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巴罗佐这次访问是欧盟不断调整对华政策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谋求今后较长时期内欧中关系稳定发展的明确姿态。

4月29日下午,巴罗佐在与温家宝总理的会谈中表示,欧盟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支持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愿成为中国更紧密、更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是欧盟外交的优先方向,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温家宝在会谈后对记者说,这次会晤要为中欧关系发展勾画一幅轮廓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的蓝图。“通过双方努力,我们实现了预期目标。”

2.共同利益更加突出

温家宝指出,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性,“在改善全球治理方面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温家宝说,中方高度重视与欧盟在重大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愿意提升中欧战略对话级别。

作为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举措,中欧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与合作机制29日在北京建立。双方还同意建立部长级气候变化热线。

巴罗佐表示,欧盟愿同中方加强在双边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

这充分显示了中欧双方都在从战略高度看待共同利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邢骅说,欧盟清楚地认识到,要发挥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离

不开与中国的协调配合。因此欧盟要在中欧是对手还是伙伴的问题上作出正确抉择,表明“愿成为中国更紧密、更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的意愿。

3.合作内容更加丰富

中方在巴罗佐访华期间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合作活动。温家宝主动提出与他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会见欧盟在华企业家代表。巴罗佐还将出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的揭幕仪式,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主持欧盟-比利时馆开馆仪式。这些活动反映了中欧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合作模式不断创新的趋势。

目前,中欧都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这为双方在经贸、高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巴罗佐表示,中国的发展对扩大欧中合作是重要机遇。世界著名风能技术企业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唐玛勒在接受中欧领导人会见后说,中欧双方进一步加强在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势必为来自欧洲的技术和制造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

人文交流也受到中欧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双方表示,要加强文化、青年和媒体交流。此间专家认为,这些举措有助于巩固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

目前,欧洲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尚存偏见,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这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进多层次的人文交流,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政治氛围,消除障碍。

巴罗佐此次访华有助于增进中欧相互信任与理解,也为2010年下半年在欧洲举行的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21世纪的中欧关系应该是互尊互信、平等相待

的关系,是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关系,是共同构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促进世界和谐、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展望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中欧双方应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不断增强和提升中欧关系发展的以下几个特性,切实担负起时代所赋予中欧关系的崇高使命。

一是战略性。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性,在坚持多边主义、改善全球治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有着许多共识。双方应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各自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是互利性。中欧合作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集团的合作,同时也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合作。双方应继续支持彼此的发展道路,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关切,拓展经贸等领域的互利共赢,加强文化交流与对话,使互尊、互利、互鉴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稳定性。中欧关系发展总体平稳。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等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如处理不当,就会给中欧关系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波折起伏。鉴此,双方应抓住主流、着眼长远,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避免使中欧关系因一时一事受到干扰,确保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成长性。中欧关系存在深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双方只有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中欧关系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活力和动力。双方尤应不断挖掘在节能环保、低碳经济、高新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强人员往来特别是青年交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

球性挑战。

当前,中欧均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欧关系承载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但只要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携手前行,就一定能够为中欧人民开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拓展阅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这一自由贸易区涵盖了11个国家、19亿人口,拥有接近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按人口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它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同时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欧盟组建自由贸易区经过了近10年的共同努力。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于新家皮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伺候,双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不断把双边合作推向新高度。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就此双方结束了就自贸区建设的所有谈判,2010年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按照《框架协议》规定,2010年中国先于东盟老成员,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建成自贸区,2015年和东盟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自贸区,2016年之后,自贸区建设进入不断巩固和完善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相互投资这三个领域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实现三重互动、互利共赢。在投资领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将使双方互相投资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在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这会使彼此出口货物的价格下降,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将从中极大受益。另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降低对出口欧美的依赖度,这有助于亚洲经济的稳定。同时,自贸区的建成还将对区域经济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根据有关协议,中国和东盟国家今后如遇有贸易争端,即使彼此取消自贸区优惠待遇,但仍可回归世贸组织优惠待遇,这将对贸易摩擦起到缓冲作用。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相信在以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将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思考与实践

【思考】近年来,“峰会外交”成为外交的重要手段。查阅资料,说说2010年上半年我国在“峰会外交”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

【实践】参观走访1~2家所在城市的外资企业,说说我国引入外资的状况和亟待改进的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3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