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革命遗址 促进红色旅游发展

更新时间:2024-04-23 1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发展正宁红色旅游资源的思考

正宁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陕甘交汇处, 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刘志丹、谢子长、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旧居、旧址。当前,开发利用好正宁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正宁县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正宁县红色旅游概况及发展现状

正宁县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充足,服务设施较全,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一是人文资源积淀深厚。正宁县是我国原始农业发祥地之一,也是周人肇基之所,文化古老,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宁县是“豳文化”的发源地,《诗?豳风》就是产生于这片热土上的不朽作品,劳动人民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构成了我县特有的地方文化。文物古迹不胜枚举,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名人足迹遍及全县。据调查,我县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旅游产品等可发掘资源40多个。其中,大佛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寺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尊,其中洞窟内阿陀佛高20米,为陕西第一大佛,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彬州塔,俗称“雷峰塔”,塔高46.94米,塔体挺拔秀丽,显示了唐宋时期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是彬县标志性建筑。公刘墓又名“人祖坟”,因其地貌形似卧龙,故称“周墓蟠龙”。冯晖墓是五代后周卫王陵墓,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壁画、彩绘浮雕砖等文物尤为珍贵,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花果山俗称灯山,每年元宵节之夜,群众点燃山上窝穴内油灯,祈求

1

风调雨顺,其景象蔚为壮观。此外,我县还有后稷之母姜嫄圣母墓、西汉丞相公孙贺墓、前秦王苻坚墓、石龙窝等人文景观,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这些都构成了我县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二是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手段,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4%,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景点较多。其中,侍郎池是陕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郁,为垂钓、避暑、休闲、度假之胜地。另外,毛英疙瘩、漫滩水库、西庙头林区等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三是旅游门类更加齐全。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设施条件的改善,为我县发展工业游、农业观光游、农家乐等创造了条件。四是旅游产品富有特色。我县城关镇大佛寺村、莲花池村的杆杖、蒜窝等梨枣木制品精致独特,倍受游客喜爱。旅游小吃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御面、麻花、凉粉、黄酒、陈家肘子等屡获省、市旅游名小吃称号,对来彬旅游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五是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海鑫大酒店、彬州宾馆、新华宾馆、利民宾馆等,可为来彬游客提供床位上千张,其中可用于接待国外游客床位300多张。同时,城乡交通、通讯网络、医疗防疫、娱乐服务、环境卫生等条件得到明显改观,综合服务功能趋于完善。六是区位优势明显。312国道穿境而过,武银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西平铁路即将动工,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加之我县距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西安仅130公里 ,距乾陵仅70公里。若能将陕西关中西线旅游线路向大佛寺延伸,将游客吸引至彬县,游、吃、住、购物在彬县,提供一条龙服务,我县也必将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

正宁是中华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也是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民风淳厚,善事农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属禹贡雍州之域,武王时期为先周创业之地,春秋时期为北狄、西戎游牧之地,秦代即臵阳周县,西汉更名泥阳县,后迭称罗川、真宁县,雍正初更名为正宁县,中华民国20年,红军起首三嘉塬,刘子丹、谢子长等进入正宁进行革命活动,嗣后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西安事变”后,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杨尚昆、聂荣臻、罗瑞卿、徐向前等曾在正宁驻扎,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2

境内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较多,有子午岭、调令关、庵里水库、马鞍山等八个自然风景区,黄帝衣冠冢、八仙疙瘩、仰韶文化遗址、宋代承天观碑、明赵氏石牌坊群等古迹斑斑,风韵犹存,闻名遐迩的秦直道穿境而过,久负盛名的唐台晒烟吸引着无数客商,巧夺天工的民间刺绣工艺品深受国内外宾客青睐。出境向东一日可游革命圣地延安之名胜,向南去一日可游十二朝古都西安之古迹,向北可赏塞外风光之神韵。

正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有红色革命遗址30多处,主要分布在宫河、五顷塬、湫头、三嘉、西坡5个乡镇。有黄帝冢、秦直道等历史古迹;正宁又是农耕文化的“摇篮”,有蒙恬、景清、赵元贞等名将能臣,有香包、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有各类文物遗存点32处,出土馆藏文物1161件,有省级文物保护点7处,县级文物保护点83处,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是省内仅存的3座石牌坊,仰韶文化遗址、曹洪墓、邓家化石等古迹风韵犹存。一是自然风光独特。正宁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森林茂密,天然生态良好,塬面广阔,土地肥沃,有森林84.6万亩,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林莽丛生、风光旖旎的子午岭林区山川秀美,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有“森林氧吧”之美誉,林区有各类林木180多种、中药材140多种、野生动物100余种。这些高原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与境内的红色资源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3)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正宁是古代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之一,多种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印有多民族烙印的婚葬文化、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深厚农本

3

意识的节令时岁文化、源自上古“陶复陶穴”时代的民居文化、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至今带有周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农耕民俗文化韵味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淳朴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了正宁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早在1929年,中共陕西省委旬邑特支就在正宁发展党员,并建立过党的组织。1931年至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先后率领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县内活动,并于1932年4月上旬在湫头新庄子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5年起,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先后驻在这里。习仲勋、贾拓夫、张邦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习仲勋还曾兼任新正县县长。193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政治部驻在宫河镇。邓小平、任弼时、聂荣臻、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习仲勋率第一野战军曾转战县内。这片热土孕育了革命的传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全县红色革命遗址有30多处,主要分布在宫河、五顷塬、湫头、三嘉、西坡5个乡镇。其中邓小平旧居、习仲勋旧居、中国工

4

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团部驻址、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旧址、正旬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7处革命遗址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和开发价值。这些红色革命遗存集中反映了革命时期党领导广大边区军民顽强不屈、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是历史上的“红区”,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区域。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红色旅游。2004年,国家旅游局联合12个部委,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规划在2010年前,培育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2008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旅游局等14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红色旅游的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目前,一个加快红色旅游体系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旅游发展新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提明确提出旅游业“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庆阳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红色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加大了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庆阳市南梁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正宁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有机补充,完全应该与之联动开发。正宁有中央、省委和市委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支持,又有当

5

地优良的发展环境和迅速发展的经济作后盾,红色文化资源迎来了大开发的重要契机。

二、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宁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五大不利因素。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正宁地处交通盲肠地段,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境内没有1公里二级以上等级路,特别是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连接公路通达能力差,承载能力低。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县城仅有宾馆6家,可安排住宿270人,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低,不能较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三是保护和规划不够。缺乏对全县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详细规划。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全国、立足于全省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当前,许多的革命遗址、旧址等,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四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

6

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态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正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面临的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红色旅游。2004年,国家旅游局联合12个部委,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规划在2010年前,培育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2008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旅游局等14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红色旅游的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目前,一个加快红色旅游体系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旅游发展新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提明确提出旅游业“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庆阳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红色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加大了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庆阳市南梁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正宁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有机补充,完全应该与之联动开发。正宁有中央、省委和市委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支持,又有当

7

地优良的发展环境和迅速发展的经济作后盾,红色文化资源迎来了大开发的重要契机。

二是境内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正宁旅游资源有三大特点:(1)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正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黄帝冢、秦直道等历史古迹;正宁又是农耕文化的“摇篮”,有蒙恬、景清、赵元贞等名将能臣,有香包、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有各类文物遗存点32处,出土馆藏文物1161件,有省级文物保护点7处,县级文物保护点83处,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是省内仅存的3座石牌坊,仰韶文化遗址、曹洪墓、邓家化石等古迹风韵犹存。(2)自然风光独特。正宁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森林茂密,天然生态良好,塬面广阔,土地肥沃,有森林84.6万亩,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林莽丛生、风光旖旎的子午岭林区山川秀美,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有“森林氧吧”之美誉,林区有各类林木180多种、中药材140多种、野生动物100余种。这些高原自然风光的独有魅力,与境内的红色资源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3)农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正宁是古代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之一,多种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印有多民族烙印的婚葬文化、古老的自然崇拜和深厚农本意识的节令时岁文化、源自上古“陶复陶穴”时代的民居文化、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至今带有周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农耕民俗文化韵味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淳朴的民俗民风也极大地丰富

8

了正宁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早在1929年,中共陕西省委旬邑特支就在正宁发展党员,并建立过党的组织。1931年至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先后率领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县内活动,并于1932年4月上旬在湫头新庄子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5年起,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中共陕甘边南区委员会、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先后驻在这里。习仲勋、贾拓夫、张邦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习仲勋还曾兼任新正县县长。193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司令部、政治部驻在宫河镇。邓小平、任弼时、聂荣臻、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习仲勋率第一野战军曾转战县内。这片热土孕育了革命的传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全县红色革命遗址有30多处,主要分布在宫河、五顷塬、湫头、三嘉、西坡5个乡镇。其中邓小平旧居、习仲勋旧居、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团部驻址、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旧址、正旬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7处革命遗址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和开发价值。这些红色革命遗存集中反映了革命

9

时期党领导广大边区军民顽强不屈、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是历史上的“红区”,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区域。

三、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规划。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前瞻的红色旅游开发策划与修建性的规划,是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制定红色旅游规划时,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广开视野、兼容古今,一定要符合景区发展实际,符合地域文化,符合历史事实,避免贪大、贪全、贪洋。规划要合理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解决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要突出景区的整体定位,要围绕景区主题编制,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要为陈列展览、旅游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规划留有余地。

二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支持、重大项目带动、地方筹资等渠道,着力解决影响正宁旅游发展的道路建设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名城形象,提升名城品位。把与旅游配套的设施建设放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臵,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不断加大县城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城市旅游文化娱乐中心,民族文化风情园,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游客居住条件,适当增加中高档饭店的数量,

10

大力发展旅游餐饮设施,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加快景区内停车场、购物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三是着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产品是基础,名牌精品则是提高档次、形成综合效益的关键。因此,要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上规模、高档次的优势红色项目。要按照“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着力打造以邓小平旧居、习仲勋旧居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品牌,打造以调令关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品牌,打造以北沟生态休闲工程、罗川古城为重点的自然历史景观品牌,逐步把正宁建设成为一个对外开放度高、吸引力和辐射力强、环境优美的景区,建成庆阳红色旅游的精品。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导,正宁不是传统的旅游区,如果不加大宣传力度,不吸引外来游客,旅游业难以发展。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正宁召开红色旅游现场办公会,促进正宁红色旅游的发展。要强化红色正宁旅游整体形象的设计、包装和宣传,积极争取创办各种全市、全省性展览及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活动,形成良好的旅游宣传效应。

五是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综合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全市红色旅游景区开发规划,不断加强县域、省域间交流合作,把正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融入陕甘边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红色革命旅游圈,加强与南梁、照金、会宁、延安

11

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与黄帝陵的联系,不断提升旅游品位和层次。要大力搜集整理红色资源,面向社会广泛搜集革命先烈们的遗物、图片、文字资料,丰富完善红色旅游内涵,重点建好3-5处纪念场馆,活化历史,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召力。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的独特的地貌景观和绿色森林资源,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彩的民俗文化。让这些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视“红”、“绿”、“古”、“俗”四大旅游资源的设计和整体开发,做到红、绿(乡

村自然生态,如子午岭林区、庵里水库、调令关)结合,红、古(古代历史文化遗迹,如:黄帝冢、秦直道、蒙恬墓、景清墓、赵邦清墓、罗川石牌坊、文庙、汉柏等)结合,红、

俗(民俗风情,如:陇东民俗文化)结合等,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人文教育于一体,综合开发,优势互补的旅游新格局,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升全县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水平。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3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