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延期原因

更新时间:2023-11-15 17: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

进京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通过隧道穿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终点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东线:

进津线路。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西线:

正在进行设计论证。

延期时间

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的时间预定在2010年。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则根据可研总报告,将工期明确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率先于2002年12月开工的东线一期工程,原定2007年通水的计划,也后调至2013年。

按照规划,西线将在2004年完成项目建议书,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2007年开始初步设计。但2004年底,有四川学者上书温家宝总理要求重新评估西线工程,使工程项目建议书推迟到2008年底才得以完成。

总体原因

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东线一期工程原定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通水,届时长江之水可调入北京。

但2008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最新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时间为何推迟五年以上?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更好地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调整的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工程项目需要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工程建设实际,对地方及各方面专家提出的方案进一步深入论证优化比选,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二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物价上涨以及南水北调投资结构变化,工程整体投资有较大增加,需要中央研究决策(已经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研究解决)。三是在新形势下工程征地和移民搬迁补偿标准大幅提高,库区移民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需要更加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次建设目标的调整,贯彻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根据工程建设进展实际情况作出的,符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际,对优质高效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东线一期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济平干渠工程已完工并发挥作用,东线穿黄工程、济南市区段工程、苏鲁边界泵站群工程正加紧建设;南水北调东线治污26项截污导流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中线一期控制性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需加高的54个坝段中已有53个坝墩加高到顶,右岸土石坝已加高到新坝顶高程176.6米,左岸土石坝加高到170米高程,质量、安全管理总体受控。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于2008年5月通过临时通水验收,9月28日正式通水,截至2009年5月6日已向北京安全供水1.9亿立方米。中线穿黄工程、河南安阳段、新乡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工程进展顺利,新开工的天津干线已开始主体工程施工,南阳膨胀土试验段工程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及试验准备工作。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4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资538.7亿元(含初步设计工作投资13.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54.2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基金(地方)79.9亿元,贷款198.1亿元。

中线

北京市节水大会上,透露了南水北调将推迟到2014年进京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出这个决定出于多方面复杂的原因。 三大原因使南水北调工程推迟 一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庞大,大大小小的工程涉及几千个项目,部分工程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实际,结合地方及各方专家的方案论证比较,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同时还要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二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物价上涨以及南水北调投资结构变化,工程整体投资从最初2002年确定的100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亿元。投资规模的变化需要经中央研究决策,目前已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增加投资。

三是在新形势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征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上移民搬迁补偿标准从过去的补偿10倍到2006年补偿金额增加到16倍。做好征地拆迁工作,需要更加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此外,库区移民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移民征地问题

主持中线工程移民规划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尹忠武告诉《望东方周刊》,今年将全面展开。目前确定中线一期工程移民超过40万,其中30多万人为丹江口水库移民,其他为总干渠移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环保晚4年完

调水后或增加汉江“水华”爆发概率

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可抗百年一遇洪灾

目前,丹江口水库坝区移民安置任务已顺利完成,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芳玉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对我省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深远影响。由于丹江口大坝加高,防洪库容扩大,使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现在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调水后或增加汉江“水华”爆发概率

湖北省省环保局副局长邹清平介绍,一旦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的径流量将减少,江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尤其是汉江中游襄樊市汉江段的水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水流减少、流速减小、水位下降,水体纳污能力降低,将导致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加大汉江支流与支流水污染的治理难度。

2008年冬末春初发生在东荆河流域的“水华”事件,说明汉江干流的污染加重,“水华”呈加剧趋势。

调水后,汉江自净能力下降,这意味着处在汉江中下游的湖北需要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及生态修复设施。

同时,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存在潜在风险,一些不利因素需要多年后才能逐步显现。

汉江中下游九大支流水污染严重

一份来自湖北省环保局对汉江水质的监测显示:汉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干流水质总体优良。然而,汉江中下游的九大支流水污染情况却比较严重,尤其是地跨河南、湖北两省的汉江中下游最大支流——唐白河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给湖北省襄樊市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东线

南水北调山东治污之困

今年年初有媒体甚至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工程延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山东污染严重推迟5年》,类似的说法深深刺痛了山东的神经。

“这么大的水面,—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黄河的水跑了这么远才到济南,里面什么都有,省城人还不是都喝了吗?”

“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 水之困

南水北调东线因污染推迟5年多

离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建成通水的期限越来越近了,山东省环保部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9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公布消息:南水北调山东沿线治污项目已完成92.9%,但河流断面达标率却不足一半。

而与相邻的江苏省相比,山东的情况也难言乐观:今年二季度,江苏境内输水干线水质已基本达到规定的 类标准,而山东预计2012年底才能达标。

环保部门的压力,从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孙义福的一笔细账中亦可明显看出:从今年到2012年底,不算治污投资,山东南水北调年均工程投资将达120亿元左右。加上前期投入,一期干线工程的总投资高达425亿元。治污不达标,这些钱就打水漂了。

8年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按原规划,总投资的44%用于治污工程建设。 按计划,东线本该于2007年年底通水,但受治污等因素影响,通水延期至2013年。 今年年初,有媒体甚至用这样的标题来评价延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山东污染严重推迟5年》,类似的说法深深刺痛了山东的神经。

实际上,早在工程之初,河北和天津就拒用东线水,他们不大相信山东能把水治好。兄弟省市并非对山东有偏见,而是因为山东在地理条件上先天复杂。

以南水北调经过的南四湖为例,湖周围有53条像蜘蛛网一样的河流注入,几乎全是超五类水。这些河流,属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省。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总报告负责人夏青表示,南水北调重点在山东,难点在南四湖。有人甚至认为南四湖治污是“天下治污第一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治污有了极大的进展,水质也有明显改善。但农业污染和航运污染,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挥之不去的阴影。 湖之困

南四湖、东平湖—年吞下近4000吨氮和磷

9月19日,记者随省人大组织的“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济宁微山湖。这个被誉为“鲁南明珠”的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

各类不计环保代价的小工厂曾经让这个“日出斗金”的北方水乡鱼虾绝迹。

“我们不怕天灾,就怕人祸。有一年天大旱,微山湖都干了,在湖底跑拖拉机,可是来年一下雨,湖里照样有鱼有虾有草。但污水一来,微山湖就臭了。”微山县微山岛乡万庄村渔民殷延品说。

为彻底治好南水北调沿线的污染,2000年,水处理专家、青岛建工学院副院长张波被任命为省环保局副局长,如今他已是省环保厅厅长。

当年,背负重任的张波来到南四湖,看着只进不出的一湖污水,不禁紧锁眉头。几经思索,他制定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

“县里所有的工业点源污染,我们都下大气力治理了,纳税很多的酒厂,因为治污始终不达标,我们也忍痛割爱关掉了。”提起这些年治污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微山县副县长卜召林感慨颇多。

9月25日,省环保厅监测人员在济南检出了微山湖的水样结果。以代表工业污染的COD和氨氮的检测值看,微山湖取水点的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三类水的水质,符合南水北调的要求。

但让人揪心的是,以总磷和总氮的检测值看,微山湖水质却是五类水。 “这说明,当前农药、化肥及禽畜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已上升为影响水质的主要矛盾。”省环保厅有关人士称。

省环保厅有一份粗略的统计数据,南四湖、东平湖周围的土地约有50万亩,每年氮肥用量约2.33万吨,磷肥用量1.17万吨,每年进入湖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约为3500吨和140吨。

农业面源污染不好治,不像一个个工业的点源污染,农民用多少化肥、农药,是无法强迫的。 河之困

这么大的水面,—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

南水北调东线,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河道,既是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又是

南水北调的大动脉,大运河有了双重身份,却也产生了纠结。

9月20日的枣庄台儿庄,大运河上忙碌的船舶首尾相接,一艘很小的动力船,拖着长长的拖船队,在水里缓缓地移动。

枣庄市港航局副局长朱广玉兴奋地拿起大喇叭介绍:“在水上,一马力可以拖20吨,这就是‘黄金水道’的魅力。水运吨公里的成本只有五分钱,火车要一毛二,汽车要两毛五。”

船上一位妇女好奇地向岸边看,她左手拿着一把菜,右手拎着一个锅。 见到这一情景,朱广玉坦承,船上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会被随手扔进运河,造成污染。 一位长年以船为家的渔民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趴在船边洗一把脸,也会直接站在船边小便。“这么大的水面,一泡尿下去还能弄脏了?黄河的水跑了这么远才到济南,里面什么都有,省城人还不是都喝了吗?”

这还不是污染的全部。朱广玉说。“船舶航运过程中会有油污,而且京杭运河枣庄段港口主要装卸的货物是煤炭、水泥等,装卸时会产生粉尘污染。”

水上垃圾的处理,同农业面源污染一样,遭遇了难题。

枣庄市港航局要求,运行船舶要随船携带垃圾、油水登记簿,并在运河沿线设立垃圾回收点,对垃圾上岸船舶开具接收证明,作为船闸的通行依据。当地还建起了船舶垃圾回收站。

但问题是,如果船主交出一部分垃圾、扔掉大部分垃圾,如何监控?船舶交出垃圾后,需要后方处理,垃圾处理费该收多少?城市垃圾是由市政等部门运营的,航运产生的垃圾该由谁运营呢?

“这里可能涉及物价部门的定价与市政、环保部门的协调,我们也去江苏看过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可以借鉴的途径。”朱广玉说。 治之困

“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失效

为了治理农业污染,微山县想尽了办法。

从2005年开始,微山县开始推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在全县几十万个取土点取样,测量出土地所需化肥量,再以发放施肥卡的方式告知每家每户,通过这项措施,全县一年减少了5800吨化肥施用量。

微山县马坡镇村民张庆斌种了七分地的油桃,每年都按经验使用三袋化肥。有一年,桃树在不该开花的季节开花,他很着急,后来才知道是营养过剩了。根据测土配方,他在树根部施入生石灰,后期再追施硫酸钾肥,桃树恢复了正常生长。

“但说实话,不管我们做多大努力,微山湖的水质,微山县说了不算。微山湖的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入湖河流53条,流域更重要。”微山县农业局局长黄运诚说。

面对航运污染,运河沿线政府部门也有话要说。

“治污绝不是一城一省的问题,而是一个流域的问题,有些事情,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就能解决了的。如果能在整个流域内建立协调机制,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台儿庄区一雷姓副区长说。

张波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流域治理,面临治污主体的缺乏问题,“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则,在这里似乎失去了生存空间。在上游,企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均已符合了治污标准,你叫他再跑到下游去治污水没有道理。下游政府也很委屈,水不是我的,我干吗要治?最后,拿钱的只能是各级财政,但拿钱的比例又是个问题。”

西线

74岁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黄委会规划设计院”)原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e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