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31 1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幼小衔接是现今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上各种各样幼小衔接班的开设也给幼小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幼小衔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7-0066-02

一 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儿童的内在学习而言,通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使儿童即使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

响,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 二 幼小衔接的问题

1.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

2.为个人私利,违规学前班严重存在

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这些都是现今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开设课程不当,教学方式死板,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的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3.师资薄弱,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

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相反地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是很不利的,同时也

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 加强幼小衔接的对策

幼小衔接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都做好准备,不能把责任都归于一方,多方面结合才能使幼小衔接达到最好的效果。 1.双向衔接

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也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衔接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衔接应是双向的。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多交流、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幼儿入小学初期,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保持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我们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相互开放,幼儿园活动与小学课堂的互动开放,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并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这对于消除多年来一些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因交流

太少引起的误会,打消大班家长的一些顾虑都具有直接的作用,也有效地降低了幼小衔接的坡度。 2.家庭要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第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大班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第二,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不同。在入学前几个月,家长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例如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从7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午睡。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

第三,莎士比亚曾说:“有准备,才有一切。”入学前的准备不在于学几个汉字或会几道算术题,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字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e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