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更新时间:2024-05-04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股市、房地产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用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在中国政府相关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国内许多行业出现回暖迹象,其中作为经济增长助推器的汽车业和房地产业回暖迹象明显。相信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共同作用,2009年中国经济一定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汽车业 房地产业 回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已经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首先,国内股市遭受冲击。中国沪深股市在2007年10月达到最高6100多点后震荡下行,最低点到达1600多点,最后徘徊在2400点左右。尽管央行连续出台降低存贷款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依然没有大的好转。第二,美元疲软造成外汇储备的无形损失。截至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19460亿美元,其中美国债券占一半以上。美元的贬值无疑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蒙受巨大的损失。第三,出口下降。受外部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明显下降,不少结构不良的小企业纷纷倒闭。第四,GDP增速减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口的受阻严重影响GDP的增长。据统计,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3%,出口对GDP增长贡献3个百分点。然而2008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只有9%,出口对GDP增长只贡献了0.8个百分点。第五,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减少、企业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岗位流失,失业率增加。在劳动力市场上则表现为,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人员的数量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的比例

下降到0.85的低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第六,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萎缩,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股票市场财富缩水、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也都促使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二、中国政府出台应对政策

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中国政府果断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下面是出台的几个主要的政策:

(1)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啸使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的出口严重受挫。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想要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速,必须利用起国内的需求。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国人并不像美国人那样提倡超前消费,每户人家都有一定的储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国家出台拉动内需政策正是为了开发国内消费潜力,以度过这个难关。由于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一直以来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费不足,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所以这4万亿资金只有投入到教育、医疗、失业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设施建设中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下是这4万亿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预算: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亿,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5000亿,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2100亿,自足创新和结构调整3700亿,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从以上的投资比例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较大。

(2)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家制订了对汽车业、钢铁业、纺织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汽车业的规划率先出台,重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

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而这5大举措中,对消费者和企业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条。“减免”小排量车的购置税不仅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买一辆十万元的车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时消费者信心的上升也将增加对汽车的需求,从而让汽车企业看到了希望。

虽然房地产业最终没有被纳入十大振兴产业,但考虑到房地产业对拉动内需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据相关测算表明,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两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两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需求。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2008年国家三次调整了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减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和运行中的有关税收,以及减免住房租赁涉及的有关税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统一下调到1%,以及免征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国办131号文,规定对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南京政府于2009年4月16共发放了4万张共计2.4万亿院购房消费券,据估计,购房券大约可以拉动40亿元的商品房销售。房地产的振兴将直接拉动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需求,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同时,房地产业的健康成长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很大。因此,国家在4万亿投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产业有关的。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

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8500亿元医改投入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农民的医疗保障,减弱他们对预防性的储蓄需求,从而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

三、中国经济的回暖

在政府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与上季度相比回落1.4点,降幅明显收窄(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21.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截止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另外,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指标表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

我们再来看看支撑经济发展的两大行业: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表明,在国家政策利好和季节周期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我国汽车销售量达267.88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3月份创下新高,为110.98万辆。在2008年全球汽车业普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938万辆,仅次于美国。考虑到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作用逐渐见效,汽车市场已开始回暖,可以预计在2009年中国的汽车总产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房地产业,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出现了成交大幅反弹的“小阳春”行情。据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检测的3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2月住宅成交面积环比1月出现上升。3月,京沪深三地的楼市更是经历了2008年以来最温暖的春天,三地楼市成交量均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北京楼市成交量最大,一二手住房网签数量分别为15034套和19973套,环比上升81.5%和113.1%。而在价格上,三地楼房也有小幅度的上调。

四、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展望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和调整结构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作用下国内各个行业出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在中国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出现回暖迹象。虽然现在还不能过早的下经济复苏的定论,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政府制定的2009年GDP增长率保8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从前不久许多外国媒体将伦敦G20峰会视为中国和美国的G2对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但我认为它更是个不错的机遇。在全球经济普遍萎靡的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曾表示,全球经济在2009年将出现负增长),中国将被认为是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世界经济的复苏需要中国经济的带动。我们且不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就中国国内而言,中国政府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发挥出作用。相信在宏观调控这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下,中国一定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