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作用题

更新时间:2024-04-26 1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遍观近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频繁出现小说的鉴赏,而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几乎是必考题。从披露的阅卷信息分析,此题考生的分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考生泛泛而谈,答题不得要领,环境描写是哪些辨不清,它的作用有哪些不清楚,以致失分。其实,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型是有相应的解题技巧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此类型题目的答题能力。

一、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

学生答题失分的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辨不清哪些语句是环境描写,之所以辨不清是由于他们对环境描写的概念不清楚,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特定时代背景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理解并明确这些概念之后,我们要带领学生实践一下,让他们在选定的文本里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辨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用2011年的江西省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晚秋》为例让学生实践,效果很好,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区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二、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失分的另一个因素是不清楚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并熟记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规范他们的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例如《晚秋》的开头: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这里就交代的故事发生的季节——秋季、地点——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例如《药》: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黄莺,只有预兆不详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得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是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的发财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这里要特别注意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反衬。例如《晚秋》中:“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此处就用温暖晴和的秋景凡尘瓦萨卡心情的烦闷,处境凄凉。

(4)按时社会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例如《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服,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里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已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

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的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例如《这是你的战争》中第五节“雪越下越大了”一句,在小说情节发展上就起了推动作用,既照应了第一节“昆明下着雪”,又为第六节“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做铺垫。文章中“雪”这一自然景物描写既贯穿全篇又富有变化。

(6)揭示或深化主旨。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的样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主题。 三、规范答题语言

学生在了解并明确环境描写的概念,熟记环境描写的作用之后,还必须规范答题语言。这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需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就要按照“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规范进行作答,可以这样组织语言: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人物(烘托,映衬)。3.情节(推动,暗示,铺垫)。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其次,不能照搬规范的语言,不能只答专业术语,必须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要按照规范、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 有了以上的解题技巧,再利用相关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应当可以提高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9u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