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158—94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06 2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Standard Compensated Micro-manometer

JJG 158—94

代替JJG 158—75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4月5日批准,并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韩慧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李燕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目 次

一 概述 二 技术要求 三 检定条件

四 检定项目和方法

五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1 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记录 附录2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

附录3 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值表(ρ表) 附录4 中国各主要城市重力加速度值

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测量范围为-1.5~1.5kPa及-2.5~2.5kPa标准补偿式微压计(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一 概 述

仪器主要用于压力量值的传递、检定和测试。 仪器采用补偿原理,使大小容器的液位差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相平衡。其压力值由下式计算:

p=ρgh

(1)

式中 p——被测压力(Pa);

ρ——检定温度下纯水密度(kg/m3);

2

g——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m/s); h——大小容器的液位差(m)。

仪器主要是由小容器、大容器、丝杠、垂直标尺和旋转标尺等构成,其结构示意如

图1所示。

图1 补偿式微压计结构示意图

1—水准器;2—连接胶管;3—大容器;4—大容器(减压)接嘴;5—丝杠; 6—垂直标尺;7—旋转标尺;8—顶盖;9—旋钮;10—小容器(加压)接嘴; 11—微调机构;12—圆锥体;13—小容器;14—底脚调节螺钉;15—底座

二 技 术 要 求

1 外观要求

1.1 仪器标尺应以mm刻度。

1.2 仪器上应标有仪器名称、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名称和出厂日期。 1.3 仪器外表面不应有影响计量性能的损伤现象。

1.4 镜子应清晰,且能保证准确读数。小容器中圆锥尖头不应有毛刺及粘滞现象。 1.5 容器升降应灵活,升降时不能有太紧或左右摇摆现象。

1.6 垂直标尺和旋转标尺的零位刻度要一致,当垂直标尺处于零位线时,旋转标尺刻度盘上的零位偏差应不大于0.2mm。 1.7 水准器应完好。

2 密封性

仪器按表1的规定加压,并持续5min,应无泄漏现象。

表1 测量范围(kPa) 试验压力(kPa) -1.5~1.5 -2.5~2.5

3 零位对准误差

3 5

一等仪器为±0.1Pa;二等仪器为±0.2Pa。

4 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和示值允许误差见表2的规定。

表2 准确度等级 示值允许误差(Pa) 一等 测量范围(kPa) -1.5~1.5 -2.5~2.5 5 零位回复误差

一等仪器为±0.2Pa;二等仪器为±0.3Pa。

±0.4 ±0.5 二等 ±0.8 ±1.3 三 检 定 条 件

6 检定设备

6.1 国家基准微压计或一等标准微压计。 6.2 调压器,三通管及导压管。

6.3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分度值为0.1℃)。

7 检定条件及注意事项

7.1 仪器的检定必须用高一等的,相应测量范围的基准(标准)器进行。 7.2 仪器工作介质:一等仪器检定用二次蒸馏水,二等仪器用一次蒸馏水。

7.3 环境温度:一等仪器为20±3℃,温度波动不超过0.5℃;二等仪器为20±5℃,温度波动不超过1℃。仪器充以蒸馏水后,须在检定温度下放置2h以上方可进行检定。 7.4 仪器检定前,必须排除容器及连接管内的气体。

7.5 仪器进行示值比对时,基准(标准)器和被检器应同时均匀地升压或降压。每一检定点均须稳定后进行读数。

7.6 仪器在检定过程中,不能有震动现象。

四 检定项目和方法

8 外观检查

应符合第1条的规定。

9 密封性检查

仪器充液前,将大、小容器的任一接嘴与压力计连接,同时,使另一接嘴连接压力源,按表1规定加压并持续5min,其结果应符合第2条规定。

10 零位对准误差检查

转动旋转标尺,使仪器的垂直标尺和旋转标尺处于零位,调节小容器,使反射镜中

反映出的圆锥尖头与其倒影接近(尽量接近,但不接触),调整好零点液位,再升降大容器重新对准零位,并读取旋转标尺的示值,如此反复进行3次,各次读数的最大偏差值对应的压力值便为零点的对准误差,其值应符合第3条规定。

11 示值检定

将基准(标准)器和被检器用导管相连,在相同标称压力点上,利用调压器加压或减压,进行检定,若设h0为基准(标准)器示值,h1为被检器示值,则示值误差为

Δh=h1-h0

(2)

压力值误差为 Δp=ρgΔh(1-ρ′/ρ)

(3)

式中 Δp——压力值误差(Pa);

ρ——检定温度下纯水密度(kg/m3);

3

ρ′——使用环境温度下空气密度(kg/m),由下式计算确定:ρ′=1.1851×10-5

×p0[p0为检定时的大气压值(Pa)];

g——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m/s2) Δh——示值误差(m)。

检定点不应少于10点,并均匀分布在满刻度范围内。检定时按照正反行程依次逐点进行一次检定,各检定点的压力值误差应符合第4条规定。

12 零位回复误差检定

示值检定完成后,使仪器管嘴通大气,调整旋转标尺使圆锥尖头与其倒影接近,读取旋转标尺示值,该值所对应的压力值为零位回复误差。其值应符合第5条规定。

五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3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仪器,发给检定证书(见附录2);不合格的仪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14 仪器的检定周期,一等仪器为2年;二等仪器最长为2年。

附 录 1 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记录

证 书 编 号__________ 送检单位__________ 被 检 器 号__________ 制 造 厂__仪器密封性__________ 测量范围__________ 零位对准误差__________ 零位回复误差____示值最大误差__________ 准确度等级__________ 检 定 结 果__________ 检 定 日 期____ 检定时环境温度: ℃

示 值 检 定 记 录

标准器示值(mm) 被检器示值(mm) 150 250 正行程 偏差值 反行程 偏差值 检定: 复核:

附 录 2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

测量范围示值允许误差零位对准误差 ± _______________Pa __________Pa Pa 零位回复误差 ± 工 作介质__________蒸检定时室温_____________℃ Pa 馏水 仪器使用须知: 1 环境温度

一等为20±3℃,温度波动不超过0.5℃; 二等为20±5℃,温度波动不超过1℃;

仪器在充以蒸馏水后,须在检定温度下放置2h以上方可检定。 2 被测压力值由下式确定

p=ρgh(1-ρ′/ρ)

式中 ρ——检定温度下纯水的密度(kg/m3); g——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m/s2); ρ′——使用环境温度下空气密度(kg/m3),由下式计算确定:ρ′=1.1851×10-2

×p0[p0为检定时的大气压值(Pa)];

h——大、小容器的液位差(m); p——被测压力(Pa)。

3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有震动现象。

附 录 3

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值表(ρ表)

ρ(g/cm3) t℃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999 84 0.999 90 0.999 94 0.999 96 0.999 97 0.999 96 0.999 94 0.999 90 0.999 85 0.999 78 0.999 70 .1 85 90 94 97 97 96 94 90 84 77 69 .2 85 91 95 97 97 96 93 89 84 77 68 .3 86 91 95 97 97 96 93 89 83 76 67 .4 87 92 95 97 97 96 93 88 82 75 66 .5 87 92 95 97 97 95 92 88 82 74 65 .6 88 93 96 97 97 95 92 87 81 73 64 .7 88 93 96 97 97 95 91 87 80 73 63 .8 89 93 96 97 97 95 91 86 80 72 62 .9 89 94 96 97 97 94 91 85 79 71 6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0.999 60 0.999 50 0.999 38 0.999 24 0.999 10 0.998 94 0.998 77 0.998 59 0.998 40 0.998 20 0.997 99 0.997 77 0.997 54 0.997 30 0.997 04 0.996 78 0.996 51 0.996 23 0.995 94 59 49 36 23 08 93 76 58 38 18 97 75 51 27 02 76 48 20 91 58 47 35 22 07 91 74 56 36 16 95 72 49 25 99 73 46 17 88 57 46 34 20 05 89 72 54 35 14 93 70 47 22 97 70 43 15 85 56 45 32 19 04 88 70 52 33 12 90 68 44 20 94 68 40 12 83 续表 ρ(g/cm3) 55 44 31 17 02 86 69 50 31 10 88 65 42 17 91 65 37 09 80 54 43 30 16 01 84 67 48 28 08 84 63 39 15 89 62 34 06 77 53 41 28 14 99 83 65 46 26 06 84 61 37 12 86 59 32 03 74 52 40 27 13 97 81 63 44 24 03 81 58 34 09 84 57 29 00 71 51 39 26 11 96 79 61 42 22 01 79 56 32 07 81 54 26 97 68 t℃ .0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0.995 65 0.995 34 0.995 02 0.994 70 0.994 37 0.994 03 0.993 68 0.993 33 0.992 96 0.992 59 0.992 21 0.991 83 0.991 43 0.991 03 0.990 63 0.990 21 0.989 79 0.989 36 0.988 92 .1 62 31 99 67 34 00 65 29 93 56 18 79 40 99 59 17 75 32 88 .2 59 28 96 64 30 96 61 26 89 52 14 75 36 95 54 13 70 27 84 .3 55 25 93 60 27 93 58 22 85 48 10 71 32 91 50 09 66 23 79 .4 52 21 90 57 24 89 54 18 82 44 06 67 28 87 46 04 62 19 75 .5 49 18 86 54 20 86 51 15 78 40 02 63 24 83 42 00 58 14 70 .6 46 15 83 50 17 82 47 11 74 37 98 59 20 79 38 96 53 10 66 .7 43 12 80 47 13 79 43 07 71 33 95 55 16 75 34 92 49 06 62 .8 40 09 77 44 10 75 40 04 67 29 91 51 11 71 29 87 45 01 57 .9 37 06 73 40 06 72 36 00 63 25 37 47 07 67 25 83 40 97 53 49 50 0.988 48 0.988 03 44 99 39 94 35 90 30 85 26 81 21 76 17 72 12 67 08 62 附 录 4

中国各主要城市重力加速度值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地 点 北 京 上 海 天 津 广 州 南 京 西 安 太 原 石家庄 沈 阳 贵 阳 济 南 郑 州 成 都 乌鲁木齐 长 春 昆 明 g (m/s2) 9.801 5 9.794 6 9.801 1 9.788 3 9.794 9 9.794 4 9.797 0 9.799 7 9.803 5 9.786 8 9.798 8 9.796 6 9.791 3 9.801 5 9.804 8 9.783 6 序 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地 点 杭 州 南 宁 武 汉 哈尔滨 西 宁 兰 州 南 昌 长 沙 合 肥 福 州 银 川 拉 萨 承 德 青 岛 保 定 徐 州 续表 地 点 宜 昌 芜 湖 潼 关 汉 口 重 庆 齐齐哈尔 g (m/s2) 9.793 6 9.787 7 9.793 6 9.806 6 9.791 1 9.792 6 9.792 0 9.791 5 9.794 7 9.789 1 9.796 1 9.779 9 9.801 7 9.798 5 9.800 3 9.796 7 序 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地 点 唐 山 开 封 包 头 乌兰里哈 浦 口 蚌 埠 海拉尔 延 安 洛 阳 柳 州 惠 阳 海 口 衡 阳 大 连 哈 密 吉 林 g (m/s2) 9.801 6 9.796 6 9.798 6 9.799 4 9.795 1 9.795 4 9.808 1 9.795 5 9.796 1 9.788 5 9.788 2 9.786 3 9.790 7 9.801 1 9.800 6 9.804 8 序 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地 点 乌兰浩特 佳木斯 宝 鸡 牡丹江 吐鲁番 安 庆 九 江 g (m/s2) 9.806 6 9.807 9 9.793 3 9.805 1 9.802 4 9.793 6 9.792 8 序 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g (m/s2) 9.793 3 9.794 4 9.795 1 9.793 6 9.791 4 9.808 0 序 号 63 64 65 66 67 68 地 点 德 州 丹 东 阜 新 张家口 大 同 锦 州 g (m/s2) 9.799 5 9.801 9 9.803 2 9.800 0 9.798 4 9.802 7 9.801 8 山海关 注 本表未列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用下面公式算出:

式中 R——地球半径,等于6 371×103m; h——测量地点的海拔高度; ——测量地点的纬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