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剧院显现三大效应

更新时间:2024-05-28 08: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大剧院显现三大效应

时间: 2011-04-22责任编辑: 傅阳地方_中国网

云南映象

就在去年10月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青岛大剧院成为“大管家”后不久,青岛市民姜先生为自己和家人开设了一个“演出基金”,每个月他和妻子都会从收入中拿出固定数额存入“基金”中,用作到大剧院看演出的专项开支。过去半年间,和姜先生一样,“有计划”地光顾青岛大剧院的市民数量正逐月递增,人们选择大剧院消费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在这里他们似乎总能发现自己的所需。大剧院,正日益成为青岛市民文化消费的第一选择。

井喷效应:是“爱乐人”就去大剧院平淡青岛市场被激起涟漪

青岛人最爱看什么样的演出?保利派驻青岛大剧院的“掌门人”王海翔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交响乐。这是王海翔“当家”青岛大剧院半年来总结出的青岛演出市场的特色行情。

2010年底岁末年初的那场交响乐盛宴,可以看作是保利为青岛演出市场 “量身定制”演出的开始。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青岛大剧院引入了美国爱乐乐团的演出,一周之后,德国柏林交响乐团“驾到”,紧接着又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的演出。三大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令青岛人大饱耳福的同时,也在略显平淡的青岛演出市场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美国爱乐一票难求,提前一周就售罄所有座席;另外两场音乐会也现票房井喷。纷至沓来的不仅是喜欢古典音乐的乐迷,也包括了将交响乐看作提升生活品质与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的准音乐爱好者。大剧院交响乐的入场券那时已成为青岛人最时尚的新年贺礼。

“趁热打铁”,青岛大剧院从三月份开始,陆续将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作品成系列推出;国交的黄河大合唱也将在6月上演。“是‘爱乐人’就去大剧院”,如今这句话已经在市民中的口耳相传。今年,青岛交响乐团也将从市人民会堂正式搬迁至大剧院“安家”,将那里真正打造为本土交响乐演出的基地。

小美人鱼剧照

范本效应:经典剧目+品质演出青岛人的文化溯求因此而变

大剧院的演出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它制造了一个这座城市从未有过的不可多得的“范本”——注重经典并且讲求品质。而这绝不仅仅表现在交响乐的演出中。

大剧院启幕伊始,包括《天鹅湖》在内的三场俄罗斯经典芭蕾一度在青岛市民中口耳相传,很多家庭倾巢出动;三月份,明星荟萃的国家话剧院版《四世同堂》进驻青岛大剧院,这部经典名著加名导的新剧,在青岛再度掀起了观赏热潮,连续上演两场都不得不启用加座。“青岛人爱古典音乐,其实更爱经典。”王海翔告诉记者,6月份,中央芭蕾舞团为几代人所熟悉的常演不衰的经典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将登陆青岛,而它的票房从三月份开票起,就已获得了中老年观众的追捧;7月大剧院还要把国家京剧院的经典名剧《红灯记》请进来,将经典与品质进行到底。

王海翔认为,是青岛市民的欣赏习惯影响着大剧院的演出内容和运作方式,而反过来,青岛大剧院也在正面引导着青岛人的文化溯求和生活方式。今年,王海翔已决定依据青岛演出市场的需求,在增加大剧院商演数量到200场的同时,相应提升演出内容的水准和品质。“大剧院自启用以来,演出的平均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大剧院正在改变越来越多青岛人的生活‘路线’。这‘路线’既是地理意义的概念,也是指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他说。

四世同堂

规矩效应:用“没人情”的规矩培养国际化的市场

青岛大剧院规矩多早已是名声在外,因为半年前开业时,它便将观演须知印在了演出票面上,并通过媒体广泛发布。而在半年间,大剧院的服务人员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坚守”,亦是出人意料的坚定。

“非儿童剧演出,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孩子,不让进就是不让进。”作为青岛大剧院 “元老级”的工作人员,傅航菲谈及剧院规矩的语气总显得“咄咄逼人”:“入场时不能带大包,不能带水,不论演出是否开始,都必须把它们存放在存包处;入座后不得使用电脑,不允许拍照。所有的规定都是严格的,没有商量。”傅航菲告诉记者,半年里,为了坚守这些白纸黑字的成文规定,员工们甚至要面对个别观众的“恶语相向”。

不过王海翔对此似乎并不担心,他向记者透露,北京保利剧院开业初期,一度也经历了一个因“规矩”而起的冲突多发期,要改变人们从前看演出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每每演出前都一定要到观众席间“巡视”一圈的王海翔发现,来看演出的观众已越来越多地从最初的埋怨到主动的遵从与维护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按照国际剧院通行的规则制定的保利院线的观剧礼仪,正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青岛人的文明素质。

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初来乍到的“保利人”居然也彻底杜绝了青岛人的要票习惯。到目前为止,青岛大剧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而这八成座席全部记入票房,并没有丝毫的水分。相对于原先看演出四处托关系要赠票,现在的青岛人已经开始习惯自己埋单或请朋友去大剧院看演出,这俨然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时尚。(李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