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机体免疫-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

更新时间:2024-04-18 0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本科)

实验室: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 二OO四年四月 第一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实验二 微生物的分布

【结果记录及判定】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1、 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霍乱弧菌 破伤风梭菌芽胞

形状:

排列:

特殊结构:

肺炎链球菌荚膜 伤寒沙门菌鞭毛

形状:

排列:

特殊结构:

炭疽杆菌 脑膜炎球菌

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

描述:

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

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

1

形状: 排列: 特殊结构:形状: 排列: 特殊结构:形状: 排列: 特殊结构:

形状: 形状:

排列: 排列:

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

白假丝酵母菌 皮肤癣菌

4、 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葡萄球菌

实验二 微生物的分布

结果记录:

1、 空气中的细菌

种类(种):

2、 水中细菌数检测

(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

(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

3、 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

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 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

结论:

2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大肠埃希菌

数量(个): 数量(个): 数量(个): 数量(个): 数量(个):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师 生 交 流 栏 3

第二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三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实验四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五 消毒、灭菌、除菌

【结果记录及判定】

实验三 微生物的培养

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

2、 纯种细菌接种技术

(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

(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

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 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 穿刺线: 穿刺线: 培养基: 培养基: 结论: 结论:

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 类酵母型菌落:

丝状菌落:

实验四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标本名称: 抑菌环直径(mm) 结论 氨苄青霉素: 药敏 庆大霉素: 氟哌酸: 实验 头孢唑啉: 复方新诺明: 头孢他定

实验五 消毒、灭菌、除菌 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

三角纸片置于琼脂平板中央 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

4

现象: 现象:

分析: 分析:

二、机械除菌法(示教):

1、 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

2、 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

分析: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师 生 交 流 栏 5

第三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六 细菌的致病性

实验七 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结果记录及分析】

实验六 细菌的致病性

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

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

实验侧: 对照侧:

分析:

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现象: 实验侧: 对照侧: 分析:

实验七 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 绘图并描述

形状: 形状:

排列: 排列:

染色性: 染色性: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形状: 形状:

排列: 排列:

染色性: 染色性: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6

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

标本号 标本1 分菌落 离描述 培养 革 兰 染色 绘图 标本2 标本3 形态 描述 触酶试验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 现象 结论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形状: 排列: 染色性: 凝固酶试验 实验结论

三、血清学试验

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 实验现象: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标本1: 标本2:

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结果分析: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7

师 生 交 流 栏 8

第四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八 肠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结果记录及分析】

一、肠道杆菌菌落及形态观察:

S.S平板 1#待检菌 菌落观察: 选择培养大肠埃希菌 菌落观察: 2#待检菌 菌落观察: 描 述 分 析

二、肠道杆菌生化反应:

1、 从s.s平板上分别挑取1#和2#待检菌菌落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中,37℃24h后观察(示教):

分解葡萄糖 分解乳糖 产生H2S 1# 菌 2# 菌

结果分析: 1#菌疑为 2#菌疑为

2、 五糖发酵实验、靛基质实验、动力实验结果观察(示教):

菌名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葡萄糖 五 糖 发 酵 实 验 乳糖 麦芽糖 甘露糖 蔗糖 靛基质 实 验 动力 实验 记录符号:阳性/产酸+ 产气产酸 + 阴性—

9

镜下形态(绘图)分析: 大肠埃希菌(示教) 伤寒沙门菌(示教) 痢疾志贺菌(示教) 染色性: 形态: 排列: 染色性: 形态: 排列: 染色性: 形态: 排列:

三、肠道杆菌的抗原性鉴定:

1、从1#、2#三糖铁培养基上分别取菌作血清学鉴定:

1#玻片 2#玻片

0.85%N.S 1:20伤寒血清 1:20痢疾血清 0.85%N.S 1:20伤寒血清 1:20痢疾血清 + + + + + +

1#菌 1#菌 1#菌 2#菌 2#菌 2#菌

描述现象并绘图:

分析:

四、肥达反应:

结果记录: 效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定 血清最终稀释度 第一排孔(O) 第二排孔(H) 第三排孔(A) 第四排孔(B) 结果分析: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10

师 生 交 流 栏 11

第五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九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检查(一)

【结果记录及分析】

一、白喉棒状杆菌形态观察 1、吕氏斜面上生长现象:

2、亚碲酸钾血平板上生长现象:

3、涂片染色镜检: 绘图 自制片 染色性: 形态: 排列: 其他:

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染色法查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染色性:

形态:

排列: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12

师 生 交 流 栏 13

第六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十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检查(二) 实验十一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

【结果观察及判定】

一、血球凝集实验:

1 2 3 孔 号 病毒稀释度 结果判定 凝集效价

结果分析:

二、血球凝集抑制实验 孔号 日本亚型血清 香港亚型血清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血清稀释度 血清对照 病毒对照 红细胞对照 结果观察及判定 血清稀释度 结果观察及判定 流感病毒型别 血凝抑制效价 结果分析:

14

三、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

结果记录: HBsAg HBeAg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标本1 标本2 标本3 标本4

结果分析:

抗-HBs 抗-HBe 抗-HBc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15

师 生 交 流 栏 16

第七次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十二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

【结果观察及判定】

一、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玻片示教标本):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淋病奈瑟菌 绘图 染色性 形 态 排列方式 其它特征 脑膜炎奈瑟菌 绘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 图染色性 形 态 排列方式 其它特征 染色性 形 态 排列方式 其它特征 破伤风梭菌 绘 产气荚膜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1 白喉棒状杆菌2 图 白喉棒状杆菌3 结核分枝杆菌 恙虫热立克次体 钩端螺旋体 17

绘 图染色性 形 态 排列方式 其它特征 绘 图 染色性 形 态 排列方式 其它特征 白假丝酵母菌 新生隐球菌1 新生隐球菌2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

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18

师 生 交 流 栏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