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更新时间:2023-03-08 16:53: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南大学 《中外建筑史》论文

题目: Look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lace doors

and Windows thought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从明、清两代宫殿门窗看中国传统建筑思想

专业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

班 级:环艺1102班 学 号:1904110308 姓 名: 孔 琦 指导老师: 杨 帆 完成时间: 2013.10.15

内容摘要: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每一个朝代的皇帝都花费巨资去建造自己的宫殿。因此可以说宫殿建筑体现了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宫殿的门窗自然和宫殿一样,成为这一时代最为讲究的建筑门窗。此文从宫殿整体的建筑布局上分析,以中轴线为分,重要宫殿均安置在中轴线上,两边有侧殿、房庑相配围和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建筑也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区分等级。

Abstract:

In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every dynasty emperor spent heavily to build his own palace. Therefore the palace buildings reflected an era technology an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As the nature of the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palace and the palace the most exquisite building doors and Windows in this era. This article from the palace of the whole building layout analysis, based on central axis points and important palaces were placed on the central axis, on both sides of a side of the temple, room Wu match vary in size and into the courtyard.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ir level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cation and distinguish.

关键词:

宫殿门窗 The palace doors and Windows

中轴线 建筑

隔扇

Axle wire

Architecture

Partition board

正文:

一、概述

明清两代是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宫殿建筑最繁盛,保留最完整的时代,它是一个时代最高建筑成就的标志,而宫殿建筑的门窗就是明清宫殿建筑的最突出的体现。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建筑手艺和建筑形式是从最原始的民族房居演变而来的。对于现代化城市建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符号元素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在我国建筑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代表了我国一个阶段建筑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随着时代的更替,门窗作为建筑的脸面,也相应的变化着,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明清两代建筑的发展。

竖向分析:从中轴线上的宫殿门窗和中轴两侧殿堂门窗两方面,了解中国明清两代宫殿门窗。

横向分析:从宫殿之间的等级差别来分析门窗的纹饰,格局,构造等方面。

综合论述:最后整合得出宫殿门窗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二、中轴线上宫殿门窗

(一)太和殿

中轴线上最重要的殿堂当属外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又以太和殿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封建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每当一朝皇帝登位、完婚或遇重大节日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礼仪,所以太和殿不但处于紫禁城的中心位置,而且规模最大,面阔达60.01米,进深33.33米,装饰也最讲究,大殿正立面十一开间,居中位置的七开间柱间都按有隔扇,每间均为四扇并列,两端的四开间安装与隔扇相配成套的槛窗。在北立面,十一开间的中央三开间也安隔扇门,每间均四扇。

现在让我们走进观察太和殿的隔扇。每扇隔扇均为六抹,上为格心,下为裙板,二者之间以及上下两端均有一块绦环板。格心部分由木棂条组成三交六椀菱花纹,每个菱花中央均有梅花钉钉入以加固三根棂条的联结。裙板的中央有双龙戏珠的木雕,两条盘曲的龙飞舞在祥云之间;裙板四角各有卷草纹组成三角形的装饰。上下绦环板上也用一条行进中的龙作装饰。因为这些隔扇都高达5米,所以隔扇四周的边挺和抹头的尺寸也比较大,宽与厚分别为12厘米与18厘米。为了使这些边框不显笨拙,所以都在它们的外表面进行了线角加工。先把平直的边框朝外的一面修成弧形面,再在两边压下出线,中央也突起两条线,四周边框组成高大的隔扇,虽然边框有一定的厚度,上

下还有若干条抹头,但为了保持门扇的平直与坚固,都用金属片钉在边梃和抹头的交界处,称为“面叶”,意思是钉在表面上的叶片。宫殿隔扇上的面叶用铜片制造,表面镀金,用小丁钉在门框上,依他们所在位置也分别称为双拐角叶、双人字叶、看叶等。

在太和殿隔扇的面叶上都有冲压出的龙纹与云纹作装饰。除此之外,边框上还钉有一副用以开关隔扇的门环,称“纽头圈子”,金属制造,尺寸不大,但就在这小小的纽头和圈子上也冲压出如意等装饰花纹。龙既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又是封建皇帝的象征,所以门窗上也刻有龙纹。据统计,太和殿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作为装饰的龙总计有12600余条。如果以太和殿正面的一扇隔扇来看,从裙板,绦环板到面叶,其上的龙纹就有57条之多。

太和殿的隔扇与大殿的柱子、墙体一样都是大红色彩,而隔扇上面的装饰,无论是裙板、绦环板上的木雕,还是金属的面叶、菱花小针都为金色。使得大红的成排隔扇在总体上与屋檐下彩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隔扇上的金色装饰和彩画中的金龙相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宫殿建筑所有的大红大金的高贵而华丽的形象。

(太和殿北面) (太和殿隔扇)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立面)

(太和殿隔扇格心、绦环板) (太和殿隔扇裙板)

(左上:太和殿隔扇面叶:双拐角叶

右上:太和殿隔扇面叶:双人字叶 下方:太和殿隔扇纽头圈子)

(二)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自后宫前来上大朝之前休息与准备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对各地来京的进士举行御试合和日宴请文武官员的场所。形制上,保和殿为面阔九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而中和殿面阔只有三开间加周围廊共五开间,单檐四方攒尖式屋顶。保和、中和两座殿堂的隔扇上下六抹头有三块绦环板,格心部分都是用三交六椀菱的格眼,但裙板和绦环板上都不见木雕龙纹,而用如意纹饰。保和殿隔扇的边挺和抹头的外表面也不用弧形的曲面和突起的线角,在平直面上的中央浅浅地铲去一层作为装饰。在隔扇四周边挺与抹头垂直相交处也用金属面叶加固,面叶上也冲压出龙纹作装饰,但保和殿面叶上的龙纹数量只有太和殿的一半,每扇隔扇上的龙纹只有30条。

(中和殿隔扇) (保和殿隔扇及细部) (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这是紫禁城内廷部分处于中轴线上的三座主要宫殿。

乾清宫是皇帝与帝后居住的宫殿,清雍正时期变为举行内廷典

礼引荐群臣和接见外国使臣的专门殿堂。乾清宫面阔九开间,采用屋顶中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中央开三间每间四扇隔扇门。隔扇门是上下六抹头,除格心、裙板外有三块绦环板,在边框、抹头上也都顶有金属面叶。从装饰看,格心为三交六椀菱花格眼;裙板上的中心为木雕的双龙戏珠,四个岔角上也各有一朵云朵之中的游龙;每一块绦环板上都各有两条对峙着的龙;隔扇边框、抹头的对外一面也有弧形曲面加线角的加工;所有面叶上都有冲压出的龙纹。

交泰殿是皇后在节日受朝贺的地方。屋檐下的梁枋彩画里,可以见到龙与凤并用的纹样,这种现象同样处在隔扇上。一扇六抹头的隔扇,除了格心部分为三交六碗的菱花格眼之外,其余部分都为龙凤并用的装饰。裙板中央是龙凤在云朵中并舞;三块绦环板上是一龙一凤左右对峙;面叶上也是龙与凤上下或者左右相邻;如此一来,但在隔扇门上的装饰李就有龙与凤各544只。

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居住地,清代进行了改建,将原来的隔扇拆去改为竖向棂条的直棂窗,此直棂窗以向上吊起,所以称“吊格窗”。

(乾清宫隔扇) ( 乾清宫隔扇裙板、绦环板)

(交泰殿隔扇) (交泰殿隔扇裙板、绦环板)

(坤宁宫北面隔扇) (坤宁宫吊格窗) (四)太和门、乾清门

前者为外朝三大殿建筑群体的大门;后者为内廷部分的大门。

太和门是一座殿宇式的大门,重檐歇山顶,面阔九开间,中央三个开间各有一座实榻木门,门上排刻着九行、九列共计81枚门钉和一对兽头衔门环的门铺首,在太和门外立面的左右梢间上设有槛窗,四扇隔扇窗安在槛墙上。窗为四抹头,中间为格心,上下各有一块绦环板。格心上有三交六椀菱花格眼,上下绦环板上饰有一条金龙游弋于云朵之中。窗边挺和抹头上有金属面叶,麦面均冲压出龙纹作装饰。

乾清门是内廷之大门,形式上比太和门低一个等级。面阔减为五

开间,屋顶降为单檐歇山式,左右外侧开间设槛窗,四扇并列,形式为两抹头的隔扇窗,格心用正方格网眼。窗下的槛墙只是磨砖对缝的砖墙,外面不加琉璃砖贴面。

(太和门槛窗细部) (乾清门槛窗)

三、中轴两侧殿堂门窗

(一)外朝三大殿四周建筑门窗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四周都有门庑环绕,首先在太和殿、保和殿的左右两侧,紧挨着三层大台基各有一座殿宇式的门,他们是除南面的太和门、贞度门、昭德门外出入三大殿群体的重要通道,分别称中右门、中左门和后右门、后左门,都是五开间的面阔、单檐歇山式屋顶。除中央开间外其余四个开间都有槛窗,四抹头的隔扇形式,格心上下个有一块绦环板。格心部分,面朝南的正立面上用的是双交四椀斜方菱花格眼,而朝北的北立面上的槛窗,格心则用较简单的正

方格眼。

其次在三大殿群体的四个角上分别有一座平面为正方形的崇楼,楼的柱间安有四扇隔扇。隔扇为六抹头,格心部分用双交四椀菱花格眼,裙板上用如意纹、绦环板上用回纹装饰崇楼柱间的槛窗用的是与隔扇相同的装饰。在后又、后左门与崇楼之间有一排三开间的耳房相连,中央开间为四扇隔扇,左右开间为四山槛窗。隔扇为六抹头,格心用双交四万正房菱花格眼,裙板有如意纹装饰。

(中左门北槛窗) (崇楼隔扇)

(休仁阁直棂窗)

(上为崇楼侧耳房隔扇

下为太和殿东西长庑) (二)内廷三公四周建筑门窗

内廷三宫四周和外朝三大殿四周一样,用殿堂、门和长庑相围城院,只是内廷的四个角上没有崇楼,除了中轴线上的乾清门和坤宁门之外,其左右各还有两座门通向内廷的东西六宫及养心殿、斋宫等组建筑,其余都用长庑相连。在这些长庑上,所用门窗比较规范,即在柱间用格栅和槛窗。这里的隔扇多用四抹头,即格心与裙板之间有一块绦环板,格心用正方格眼,裙板上有如意纹装饰。这种格心的格眼比前三殿左右长庑隔扇上用双交四椀菱花格眼自然要低一个等级,内廷和外朝宫殿上的等级差别在门窗上也表现出来了。

四、总结

从门窗的整体式样看,无论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大殿,还是东西两侧的六宫殿堂,以及这些宫殿四周的配殿长庑,他们绝大多数都用隔扇门。而窗都设在槛墙之上,有隔扇、支摘窗两种样式,所不同处全在于窗上的格心装饰。

综观以上,可以明白以下一些现象:一、在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中国建筑上,房屋和门窗成为屋身的主要部分,屋顶虽然大,但由于透视原因,使站立在地面上的人不感到其高,所以人们近距离观察宫殿所见到和感到的最显著、最主要的部分是门窗,由此可见门窗在建筑造型上的重要作用;二、在宫殿这样重要的建筑上,门窗的造型和装饰受到很大重视,无论是隔扇门、槛窗、或者支摘窗。在他们的上上下下各部分,各种构件上都结合功能进行了装饰加工,无论用龙、凤、蝙蝠,还是万字、寿字、金钱、竹子,他们以其形象和色彩,不但使宫殿建筑更显辉煌,而且还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理念与意识;三、在以礼治国的封建社会,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也必然表现在建筑上,尤其在宫殿上,他们的体量大小、屋顶形制、装饰等等都有等级的规制,房屋的门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紫禁城虽大,宫殿虽多,但为了保持皇宫建筑的严肃与统一,为了封建的礼制,这里的门窗种类并不很多,他们的形制与装饰也都有定制,不能随意创造和灵活多变,这就是宫殿建筑门窗的特征。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刘叙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

2.《户牖之艺》第二章,楼庆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第三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