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周年校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3-11-01 05: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周年校庆专题纪录片解说词

片头

中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的天津,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在天津海河之畔,坐落着拥有“铁路黄埔”美誉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拥有六十年悠久历史的职业学校,六十年优秀文化的传承,一甲子风雨兼程的上下求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扬“团结、勤奋、严谨、文明”之风,铸“崇德尚能”之魂,以良好的办学声誉、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天津职业教育一朵亮丽奇葩。

第一部分 开拓之路

六十年薪火相传。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中一所铁路院校,它始终与国家铁路建设和发展的宏伟事业息息相关。

回溯六十年前,,是另一座城市给予了它扎根萌芽的土壤,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1 1951年,带着为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历史使命,天津铁道职业技术

学院的前身——天津铁路管理局中级技术学校,在美丽的北京西山千年古刹潭柘寺诞生了。伴随着祖国建设和铁路事业的发展步伐,学院于1952年迁至天津市调纬路六马路二号,后几经易名,多经风霜。

2 2004年,适应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学院划归天津市管理。2005年,原天津铁路

工程学校和原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培训中心整合晋升为高职学院,新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如那璀璨的明珠在海河之滨冉冉升起。

3 建院以来,学院适应市场需求,加速自身发展,办学条件逐年改善,肩负起了服务天

津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4 60年回眸,从潭柘古刹到海河之畔,由天津铁路管理局中等技术学校蜕变成天津铁道

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中凝结着历任管理者的心血。从第一任校长刘国梁开始,历任领导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指引着学院前进的方向,一支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一代代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领导集体,为铁院事业沥尽心血,他们以坚定不移地意志秉承着火车头精神,以高瞻远瞩的目光为铁院注入时代热流,引领着铁道学院奔驰向前。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

1 六十年艰辛办学历程中,始终有着一支默默奉献着的队伍,那就是一批又一批爱岗敬

业、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60年,从简朴的校舍到宽敞明亮的教室,从黑板到计算机,

推出片头——辉煌六十年

教学环境的改变述说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见证着学院的发展。不变的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人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铁路事业发展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使津铁院火车头精神得以传承。

2 60年的发展,学校以时不我待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为打造一支高品质的师资队伍而不

懈努力。精品课程的改革、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得到优化。引进教师42人,专任教师达到224人,兼职教师150人。“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9%;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86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57%。教科研成果显著。公开发表论文348篇,编写公开出版的教材44部,校本教材35册。承担局级以上课题3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 3 60年职业教育的历程,学院始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

入,建成国内领先的轨道运输和土木工程实训基地、高速铁路实训基地,改扩建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能锻炼场所,促进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深化。

4 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同时,专业技能大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积极性,

为学生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同学们技能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技能大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载誉而归。

第三部分 素质教育

六十年奋进的步伐中,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各种形式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思想育人是我们传统的做法。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战士作家高玉宝、全国劳模赵玉宽、天津市道德模范乔林,不同时期的楷模事迹报告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形势政策教育、十八岁成人仪式、法制专题讲座让学生增强着自身的责任感。五四表彰、十佳大学生评选、三好生表彰树立起了同学们身边的榜样。

2.活动育人效果尤为明显。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成为学生绽放青春、释放活力的绚丽舞台。在激烈竞争的体育比赛中,展示着学子们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在美仑美奂的舞台上,呈现的是青春的活力和别样的风采;在特色读书活动中,楷模的力量激励着穿越的志向。浓郁的校园文化正在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引领学生前行。“团结、勤奋、严谨、文明”的校风在津铁院发扬光大。

3.实践育人意义深远。学院志愿活动以“立足校内、辐射校外”为工作原则,紧抓社会热点及校内重大活动,在河北涞源、天津站、北宁公园、SOS儿童村、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有着我们志愿者们的足迹;“走入警营”活动、“关爱老人”活动,连续十四年的涞源行已经成为了实践活动的品牌;奉献意识、志愿精神深入学生心中。

4.爱心教育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又一特色。我们通过红十字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爱心教育。当汶川地震来临时,我们铁院师生捐出10万余元的爱心款和特殊党费,我们的铁院志愿者到第四中心医院慰问汶川伤员,送上浓浓的情意。当印度洋海啸到来时,我们踊跃捐款,伸出援助之手。当贫困生冬季需要温暖时,我们不会忘记将羽绒服穿到他们身上。在我院学生张天中、张毅博因病急需大笔治疗费时,学生们纷纷解囊。

5.在众多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背后,是一支默默耕耘的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老师的辛勤耕耘、团学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无私奉献都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部分 校企合作

1. 六十年办学模式的探索,在津铁院职业教育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专业人才的方向。在现代的体制下,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铁路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建立了有1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入学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校外

实习基地46个,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8个,建设专业核心课程47门,编写教材22部。

2.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学院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作用也更加明显。面向铁路企业开展各类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鉴定的规模与层次逐年提高,累计培训2.5万人次,鉴定近2万人次。自2007年开始,承担铁道部、北京铁路局每年约1000人的复退军人学历教育任务。融洽了校企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时你中有我,教学中我中有你,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共享双赢。

3.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让企业参与了学院人才培养,构筑校企之间“双向参与、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也为学生就业搭建起了宽广的舞台。天津地铁订单班、无锡地铁订单班正在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标志,学生就业率也逐年上升。

第五部分 对外培训交流

六十年永无止境的开拓,让铁道学院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在国际化办学的征程中不断前进。

1.学院注重学习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教学经验,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培训,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思路更加开阔。

2.学院的办学成就,也吸引了德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多国的客人到校访问。学院成功举办多期坦赞铁路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开拓了国际化办学的市场。

第六部分 硕果累累

1 60年风雨沧桑,津铁院在办学中改革中发展,在合作中壮大,在竞争中坚强,在前进

中奉献。为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累计为国家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绝大多数已成为铁路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的骨干力量,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如夜空的点点繁星,熠熠闪光。

2 王梦恕、卢建中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用于探索,为祖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成就,他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成为津铁院的骄傲。新中国第一批女值班员胡夕、第一代女司机李玲、青年画家刘波用他们的成功为学院添彩,让学院拥有了“铁路黄埔”的美誉。

3 60年花开花落,学院的办学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天津市的高度赞誉。学院多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获得过“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铁路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卫生先进

单位”、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七部分 领导关怀

六十年辉煌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原铁道部部长丁关根、天津市市委常委陈超英等国家、天津市以及主管局的领导,曾多次到学校慰问师生,指导学院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助推了学院又好又快发展。领导们的殷殷寄语,给铁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八部分 展望

六十载,弹指一挥间,铁院在历史底片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历史的年轮还在转动, 铁院的发展还在继续。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轨道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凝心聚力,奋勇向前,传承那伟大的铁路黄埔精神,伴随时代快车奔驰向前的节奏,为实现“三年驶入快车道,五年建成示范校”的奋斗目标努力奋斗,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7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