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质量守恒定律

更新时间:2023-11-01 0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1.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微观角度,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基本不变; (2)宏观角度,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只能适用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2)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在考虑质量守恒定律时,务必考虑到反应前或反应后所有物质。 典型习题:

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2.1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大于1g B.小于1g C.等于1g D.无法确定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煤渣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B.砍倒的树木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C.铁生锈以后总质量比原来铁的质量大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质量要大,不符合质量守恒 C.4g碳和8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2g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与负价的数值一定相等 C.溶液中阳离子个数与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6.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 Na2CO3+CO2↑+H2O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7.把下列各组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a g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得到b g黑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 – b)g B.(a + b)g C.(b – a)g D.无法计算 9.m gA和n g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产C物质,则C的质量为( )

A.等于(m + n)g B.小于(m + n)g C.大于(m + n)g D.不大于(m + n)g 10.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

1

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化汞、汞、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1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

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二、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典型习题:

13.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 点燃 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1 B. 2 C.3 D.4 14.对反应X + 3NaOH == 3Y + 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15.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H4Cl+2MnO2 ==== 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MnO B. Mn2O3 C. Mn3O4 D. HMnO4 16.―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17.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2AB2 + B2 == 2C B. 3AB2 + B2 == 2C C. 4AB2 + B2 == 2C D. AB2 + 4B2 == 2C

18.已知化学方程式X+2O2 == CO2+2H2O,下列对X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X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X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 D.X的化学式是CH4

19.―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

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同 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乙和丁都是化合物

20.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NaClO2==2ClO2+2NaCl

2

21.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涨过了100美元/桶,并还在不断上涨,石油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导致局部

战争的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是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炼油是将石油加热,根据沸点的不同分别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所以,炼油过程中石油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后有H2O和CO2生成,所以汽油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因地下石油储量有限和为减少CO2排放,应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22.化学上常采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

氧化碳和2.7g水,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CH4O B.CH4 C.C2H6O D.C3H6

23.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 + 5CO == I2 + 5CO2,根据

生成的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24.一定条件下,物质A(

)与B(

)反应生成C(

),下

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质

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填―是‖或―否‖); (2)按物质分类的方法,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

是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2008年5月26日上午,北京奥运圣火在我市传递。奥运祥云火炬在工艺上采用了高品质的铝合金外壳和中空塑件设计。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铝合金材料中的铝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的:

电解 2A12O3(熔融) 4Al+3O2↑。其中,冰晶石作熔剂,可使Al2O3更易离解成自由离子。冰晶石的

冰晶石

化学式为Na3AlF6,则其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它与甲烷(CH4)、丁烷(C4H10)属于同一系列的有机物——烷烃。烷烃系列中还有戊烷(C5H12)、己烷(C6H14)等许多物质。根据上述几种烷烃的化学式与名称,可知分子中含两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是________,所有烷烃中含氢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丙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沉淀与通入CO2气体

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产生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g,请计算原石灰水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已知: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

3

三、求物质的质量、质量比或相对分子质量比 1.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务必记住:

实际质量与化学计量数无关,而相对质量与化学计量数密切相关。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或应用:

(1)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 典型习题:

高温

26.有关2CuO + C====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27.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2A+5B=2C+4D中,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28.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2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0.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质量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2 13 B 28 4 C 2 2 D 1 未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

C.C物质来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是14g

3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6.4 待测 b 3.2 2.56 c 4.0 7.2 d 0.5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3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

量如下表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4 待测 乙 1 20 4

丙 42 6 丁 10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3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

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34.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8 待测 Y 2 10 Z 20 8 Q 5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35.53gNa2CO3 和42gNaHCO3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则( )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 和Na HCO3放出的CO2一样多 D.Na2CO3和Na HCO3放出的CO2无法比较 36.在反应A+B=C+D中,已知25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当反应有6gD生成时,参加反

应的A是( )

A、10g B、5g C、20g D、25g

37.将含有15g A,10g B,9g 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

C被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 ) A、5:4:3:2 B、4:5:3:2 C、3:2:4:5 D、2:3:5:4

38.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

间关系的是( )

39.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0.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

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5

B 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