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

更新时间:2024-04-07 1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大力激发党员政治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党内氛围,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对于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要求,从激励斗志、鼓舞士气、解决困难、帮助发展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式,着力从精神上、生活上、工作上激励关爱帮扶党员,切实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广大党员心中,努力形成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尊重党组织、服从党组织、维护党组织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严谨、务求实效的原则,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各方面综合优势,切实从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扶持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和帮扶措施,力求做到依法依纪、合理合情,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人性化开展,规范化运行。

2、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既要关爱帮助党员,保障党员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履行义务,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

3、坚持科学严谨的原则。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表彰、关怀帮助要建立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要通过会议公开、文件公开、党务公开栏公开等形式,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区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生活、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和弱势群体要实施重点帮扶。

4、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既重视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让党员真正体会到党组织的关爱与温暖。

三、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部门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建联系点“双结对、双促进”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要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及党员全员承诺、党员先锋岗以及机关党员挂牌上岗、亮牌办公、党员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明确党员岗位、落实党员责任,激发和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民服务的真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切实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在每年“七一”或年终集中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让干事创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无私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威信差、有损党员形象的不合格党员要进行结对帮教转化,对帮教仍不见效者,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以办好事、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探访、谈心机制。建立党内结对联系制度、谈话制度、定期走访制度,通过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对困难党员切实做到“六个必访”,即:每年“七一”、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

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主动为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减轻思想压力,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3、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干部的成长,对优秀下派干部、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要按照适人适岗的原则,大力培养推荐,适时将他们补充到各级领导班子中,使其尽快成长,充分施展才华。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组织做出的重大事项决定、重大决策部署、干部人事任免、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以及项目安排、慰问救助资金发放等党员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要通过会议、公开栏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

四、切实抓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周密安排,认真实施。党组织负责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盯着抓。同时,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积极整合政府、社会、民间等多

种资源和力量,为开展党内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生活救助、生产帮扶等党员关爱帮扶活动,切实形成多方参与、各尽所能的工作合力。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现状、党员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实际,坚决杜绝和防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样形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真正顺应民意、体现民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种资源和力量,为开展党内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生活救助、生产帮扶等党员关爱帮扶活动,切实形成多方参与、各尽所能的工作合力。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现状、党员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生活实际,坚决杜绝和防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样形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真正顺应民意、体现民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