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6课《地球

更新时间:2023-03-08 16:50: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

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叶小琴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

1. 说教材简析

《地球在公转吗》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将恒星周年视差表述为观察者在公转轨道两端观测,因视觉角度不同而引起的星星的相对位置变化。即不是让学生去测角度差,而是直接观察角度差引起的位置变化。 本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圆圈上观测远近不同“星星”的位置变化。教科书再进一步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天文学家贝塞尔等观测恒星周年视差的工作,从而证明地球确实在公转。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天文学家们是如何证实地球公转的,了解天文学家们在没有条件离开地球来直接观测地球运动情况下,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和客观的观察来证实地球公转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素材。 2.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2、.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过程与方法:1、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2、结合模拟实验进行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2、.认识到科学家在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3、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4.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记录纸。给全班学生准备:两根木杆、一把直尺、一些小木条、一个红色圆纸片、两个蓝色圆纸片等。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地球的公转现象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地球的公转也有一定的联想。但解释地球的公转现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多的,五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让学生独立去经历这个解释过程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明白在证据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只有当我们掌握的证据和信息越多的时候,我们的解释才越接近真理。

本节课就将利用这些学生认知基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

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从而达到进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地球的公转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活动内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组织教学:

(一). 如何证明地球的公转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那么它有没有公转呢?你们是怎么知道地球在公转的?学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地球是在公转的,而且公转一周时间为一年,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地球公转的初始想法。

追问::在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地球运动时是如何证明地球公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吧!这一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 周年视差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前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操场上画好公转圆圈。有篮球场的可利用球场的已有圆圈。圆圈还可以多画一些,有利于学生分组实验。所立木竿,可利用体育器材中的跳高支架。在支架的同一高度上贴上两个蓝色圆纸片,代表两颗星。木尺上贴上小木条,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观测到星星之间形成的视觉差。 在到操场上进行模拟实验之前,启发学生思考: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人们观察周围的恒星会有什么变化?这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恒星的周年视差。 实验开始前,出示实验观察的要求:在操场上绕“太阳”公转一周,并且在A, B两点做观察记录,目的是在轨道公转圆圈上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在位置上有什么变化。实验时,人要背对中心圆点转动,这十分重要,因为这代表地球上的人处于黑夜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以小组进行观察,各小组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观察。

当学生从A点转到B点时,他们会观察到:两颗星都会相对观察者转动,并且与观察者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一现象,可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理解,不同的季节,星座不同;星座东升西落,依次出现又消失。

观星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1号星相对于2号星的位置变化,并且要在距星远近不同的两个轨道上分别记录一次。记录下来的数据,会出现误差,这是正常的。但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1.两次观察都会发现视差;2.前后两次观察,由于星星离我们的距离不同,近时视差大,远时视差小。

通过假设验证法,让学生了解了在公转轨道上必然会发生恒星的周年视差这一事实后,就会明白,如果恒星的周年视差如果存在,就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 恒星的周年视差

在学生阅读了书上的资料后,学生就知道星座的东升西移和周年视差的存在都证明了地球在公转。

在学生阅读时,我设制了下列问题以帮助学生分析 (1)为什么人们长期不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宇宙太大地球公转轨道相对直径太小)

(2)为什么贝塞尔能够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新制望远镜并持久地观察)他发现的视差有多大?(0. 31角秒,视差相当于16千米以外的一枚硬币的宽度) 接着我出示现代人们观测的结果,这些都可作为地球公转的证据。 (四). 总结昼夜现象的解释

让学生再次对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进行处理。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将最终知道:地球的运动有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他们关于昼夜的所有解释中,将只保留地球在自转同时又在公转的那一种解释。 将这个解释放大重新贴在墙上,将对认识四季的成因和极昼极夜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绕太阳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365天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处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f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