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启蒙教材概述

更新时间:2023-03-08 16:50:5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时 全脑学习新概念

一、全脑教育对于我们国家和学生的未来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理解) (1)左右脑的分工:

早在1981年,美国医学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的理论,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左脑是“理性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主要功能是说话、理解文字、数学、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延续性、分析性;

右脑是感觉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主管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类别、图形、空间、形象、音乐、综合分析等认识能力“,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

右脑的储存量和记忆力都是左脑的100万倍。左脑的功能依赖于右脑,右脑是左脑功能发展的基础,是左脑功能飞跃的动力。左脑需要右脑的形象做支持,右脑开发不好,会对左脑的逻辑思维起障碍作用;如果右脑调动起来且与左脑合作,会使大脑总能总效应增加5-10倍。

全脑开发与学习就是沟通协调左右半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巨大潜能,将左脑吸收的文字、数字等信息转化为相对应的形象,再将这些形象形成故事记忆下来。

由此可见发挥形象思维的巨大潜能是全脑学习的基础。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左脑人。

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的

大科学家也只不过开发了大脑潜能的30%。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过程都忽视了右脑的开发,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与学生的死记硬背,只开发了左脑;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也极少有开发右脑机会。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所说:在开发大脑潜力上,我们是在单脚骑自行车! (3)全脑学习的重要性:

今天背,明天忘,记忆力不好是困扰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记忆是有规律的,短时记忆并不等于彻底遗忘,它只是把记忆信息全部或部分地贮存起来,需要大脑去提取。

全脑专家认为,只要建立若干的记忆桩,把要记的记忆对象通过记忆链(如右脑的联想力)系在记忆桩上,就可能过目不忘。

现在心理学表明,人的回忆中如果有一个提示,起一个记忆钩的作用,那么就能很快的把所回忆的东西钩起来,一钩一串。如果我们纯熟的发挥记忆钩的作用,就能起到抗遗忘的作用。

右脑具有瞬间接受大量刺激的功能,如加以训练,不仅可开发和保留相当一部分右脑潜能,更可促使大脑神经发达,扩大脑容量,进而有助于左脑的发育。 (4)全脑开发在国外:

1.美国:1989年率先推出全国性脑科学计划,1990-2000年命名为”脑的十年“计划,并制定了以开发右脑为目的的“零点工程”。之后,美国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科技文化的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名列前茅。

2.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和其他国家:随着美国”脑的十年“计划推出后,

国际脑研究组织和许多国家的相应学术组织纷纷那相应,推动”脑的十年“计划,成为了世界性的活动。两年后,欧洲出台了”欧洲脑的十年“计划。

3.日本:1996年启动为期20年的”脑科学时代“计划。2003年启动”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项目。逐步构造理想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到今天日本从事脑科学研究的达1万人,出现了许多像七田真这样的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右脑教育呈现出”全民普及“的态势。

二、讲述:日常生活中对全脑学习的感性认识

医学界的研究表明。3岁以下的孩子天生倾向于具有吸收性的偏右脑思维状态。而且右脑的潜能如不加以开发,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大脑的偏侧优势却要到大约9岁时才形成。3~9岁这时期是开发儿童右脑的黄金时期。9~18岁是全脑学习的黄金时间段。

其实,在生活中,右脑开发与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是没有被我们重视起来。 (1)记数字

1、2、3、4、5、6、7、8、9是数字,单纯记忆数字是用左脑,如果把这些数字变成形象记忆,如把”1“看做电线杆,把”8“看做葫芦,把”7“看做拐杖,等等,则是用右脑。 (2)记物

书、笔、手机、茶杯、公文包。是你准备上街购买的五件物品,你可以这样记忆:上班第一天,你买了个手机,你把手机放入公文包,公文包上放了一本书,书上放了个茶杯,茶杯里放了一支笔,把这个故事放入脑海,就是右脑记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创造出更多更灵活有效的全脑记忆认识方法。

(3)美术

画画时,用到点、线、圈时会用到左脑的后、中、前部位相协调, 而将点、线、圈作画时(想象图形,模拟图形)就要用右脑。 (4)音乐

调号中的半音用到右脑的机会特别多,特别是中文歌曲,本身就有调号,更能发挥右脑的功能。 (5)体育

(6)左撇子、双翼教育

左右手握筷、左右手写字、双手绘画、双手打算盘、双手打乒乓球、双手投掷、双手射击。左手及左腿充分利用均有利于左脑的开发,西方人吃西餐,一手握刀,一手握叉,实际上极有利于右脑开发。 (7)平时简单活化大脑常见方法有九种:

①动手——弹琴; ② 动脚——散步; ③ 动口——美食; ④ 平心——静

坐; ⑤ 静气——调息(调和呼吸); ⑥ 养眼——美术; ⑦ 想象——转念(往美好的人、事、地、物去想); ⑧ 爱语——赞美; ⑨悦耳——美乐。

(8)左脑记人名,右脑记人貌

不知您是否有过如此的经验,某天在某地,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旁而过,一时之间,你怎么了吗?你可能会忘了他的名字,但他的面容你一定不会忘记。 这说明了什么?右脑掌管着图像记忆功能,所以你很有效率的搜寻到过去十几年前他的画面(长相),但一时却又找不到左脑掌管的逻辑,推理的庞杂的数据库

中的同学名字;从例子中,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右脑的图像学习的效应是十分而不易忘记。所以,许多的类似的情况皆是利用右脑的理论来利用图形及图片的记忆上或是透过情境的想象连接来帮助学习上的记忆效果,尤其是在英文与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更是广泛。

(9)西方人注重创造力,与其相关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关,他们进餐,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左右手并用,左右脑同步活动。 (10)左脑和右脑”合作化“

电影课能有效地激活右脑,使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协同作用,发展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在智慧。

三、认识脑、保护脑。运用脑是进行全脑教育的科学依据。(老师理解) 1、人类既不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畅游,也不能像鸟儿那样在天空飞翔,更不能像昆虫那样大量繁衍后代。但由于拥有无比发达的大脑,人类万物之灵长。 史贝里教授认为,幼儿从两岁起,就从经验中学习,并使用语言和想象的游戏,重复学到的经验;到了六岁,想象力增加到最高点,之后就逐渐下降,所以学龄前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DR.ORNSTEIN)博士又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发现:当人们的左右脑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总力效应增加5至10倍。

这些发现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制度,是过度偏重左脑方面的发展的,诸如阅读、写作、计算、分析、逻辑等训练的教育方式、音乐、绘画、手工艺等科目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善于运用左、右脑的人。廿世纪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脑袋不单祗装满了数学和公式,酷爱演奏小提琴,年轻时更爱发白日梦。他告诉世人他的?广义相对论?耒自一个想像自己乘著一束阳光到宇宙深处旅行的白日梦。实际上,他当时是用右脑塑造一个美丽的思想旅程,接著再用左脑(一副储满丰富科学知识与理论和拥有高度逻辑思考力的脑),去发展一套崭新的数学及物理理论,耒解释他所见到的幻境。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左右脑协调开发与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小组认为:人脑虽然仅占体重的2%,然而,其结构之复杂、精细,功能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左半球的“优势半球”功能,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则强调大脑两半球即左右脑功能上的互补开发,尤其重视右脑的开发。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脑科学关于人脑两半球功能的提示,对我们科学的建构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念,改变过度重视语言和理性的左脑思维,忽视情感教育和形象思维的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全脑教育学”意义。 2、左右脑学习=全脑学习

史贝里博士的研究说明,大脑是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各司其职。无论是开发左脑还是右脑,其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左脑或右脑,而是为了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平衡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开发大脑。

大脑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如:文字符号的接受虽然是左脑的功能,但是语言的声调和汉字作为“图像”来感觉时,又是属于右脑来分管的。所以,西方学把“汉字”作为“复脑型文字”;音乐虽说是属于左脑领域,但音乐的旋律则是右脑分管的;人们听音乐,并非只是用右脑,在欣赏歌词时,就是用左脑的语言感觉来把握的。

想让孩子在各方面都优越,那就得左脑、右脑齐头并进,全脑一起变聪明。 3、左右脑的运作流程:是由左脑通过语言收集资讯,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五感,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语言,再传到右脑加以印象化,接着传回给左脑逻辑处理,再由右脑显现创意或灵感,最后教给左脑,进行语言处理。

四、全脑故事的速读记忆文字速读训练: 全脑速读+全脑记忆

全脑速读记忆读不出声,眼不回视,眼脑直映,目标是“看得快、记得住”,一目十行。

全脑速读记忆训练不仅适用于中文,同样也适用于各种外国文字。

第二课时 肢体运动活化全脑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孩子的全脑 右脑优势的特征

1、比较能分辨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声音 2、比较能分辨不同的脸孔 3、比较能享受自己玩的乐趣 4、直觉力敏锐 5、瞬间记忆力强

6、比较容易描绘自己印象中的事物 7、具备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