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21122

更新时间:2024-05-28 1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两个生物个体的相互关系中,其中一方永久地或暂时地寄居在另一方体内或体表,并以对方的体液、组织作为自己的营养来源,同时给对方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可以引起对方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寄生生活。 2、寄生虫

在寄生生活中寄居的的一方为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的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生活的动物。 3、宿主

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4、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阐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从群体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寄生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从而制定防治、控制及消灭寄生虫病的具体措施和规划。 6、专性寄生虫

在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这一部分,寄生虫的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专性寄生虫必然就是长久性寄生虫,如日本分体吸虫。 7、兼性寄生虫

是指既可以营寄生生活,也可以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如类圆线虫。 8、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中间宿主。寄生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以无性方式进行繁殖,或者处于未成熟阶段。 9、生物源性传播

病原体要在传播者体内进行一个阶段的发育以后才具有感染性,此时才能感染健康家畜,这种方式的 传播称为生物源性传播。 10、带虫宿主

某种寄生虫在感染宿主体内,随着机体抵抗力增强或通过药物治疗,宿主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宿主 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临床上无症状,但体内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这样的宿主称带虫宿主。 11、终末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终末宿主。在终末宿主体内寄生虫达到性成熟阶段,并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猪是猪蛔虫的终末宿主。

- 1 -

12、隐性感染

动物感染寄生虫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一种状态,只有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寄生虫才大量繁殖,导致发病,甚至造成患畜死亡。 13、慢性感染

多次低水平感染或在急性感染之后治疗不彻底,未能清除所有病原体,而转入慢性持续性感染,寄生虫在动物机体内可生存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14、永久性寄生虫

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动物体上进行的寄生虫称为永久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终生不离开宿主,否则难 以存活,如旋毛虫、虱等。 15、暂时性寄生虫

只有在采食时才与宿主动物相接触的寄生虫称为暂时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它们的生活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短暂的时间营寄生生活,其余的大部分时间营自由生活,如蚊、虻、蜱等。 16、异位寄生

有些寄生虫在常见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病变。 17、补充宿主

有些种类的寄生虫的幼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我们依其发育阶段的先后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又称补充宿主。 18、储藏宿主

有些种类的寄生虫可以在某些动物体内长期存活,但是并不进行发育和繁殖,这种动物叫做储藏宿主,也称转运宿主或转续宿主。 19、内寄生虫

这类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动物的内脏器官及组织中,如蛔虫、球虫等。 20、外寄生虫

这类寄生虫是寄生在宿主动物的体表。如虱、疥螨、蜱等。 21、单宿主寄生虫

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为单宿主寄生虫,也叫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22、多宿主寄生虫

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叫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和吸虫等。 23、专一性寄生虫

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如鸡球虫只寄生于鸡而不寄生于其他动物等。 24、非专一性寄生虫

能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如肝片形吸虫,除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骆驼、鹿等多种反刍兽外,还可感染马、猪、犬、猫、兔、象、海狸鼠、袋鼠等多种动物和人。 2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虫体出现大量繁殖和强致病力,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如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26、伪寄生虫

- 2 -

某些本来是自立生活的动物,偶尔主动侵入或被动地随食物带入宿主体内,这种动物就称为伪寄生虫。如某些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谷物、糖等中的粉螨科的螨类,有时误入人的肠道或呼吸道,并引起相应的病变。

27、保虫宿主

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主要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它一些宿主,但不那么普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通常把不常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28、超寄生宿主

寄生虫本身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称为超寄生。例如,犬复孔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犬虱或蚤体内。 29、免疫逃避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内定居、发育、繁殖和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30、成虫期前驱虫

在掌握寄生虫生活史情况下,在虫体尚未成熟前用药驱虫,将虫体消灭在成熟产卵之前,防止虫卵或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阻断病程,保护畜禽健康。 31、土源性寄生虫

指随土、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由于这类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也称为单宿主寄生虫。

32、生物源性寄生虫

指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由于这类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也称多宿主寄生虫。 33、传播媒介

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 34、自然疫源性

有的寄生虫保持在一些野生动物宿主之中,其分布范围完全相应于宿主的分布,并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这种特性叫作自然疫源性。

二、填空题

1、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将其称为(共生生活)。

2、在共生关系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互利共生 )(偏利共生 )(寄生 )三种类型。

3、共生生活的双方互相利用,彼此受益,这种共生生活类型就是(互利)共生。

4、共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生生活的方式叫(偏利共生)。 5、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包括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和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两个方面。 6、经生物媒介感染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

7、易感宿主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

8、带虫免疫形式指当虫体在宿主体内存在时,宿主有一定免疫力,当虫体消失时,宿主免疫力(消失 )。

- 3 -

9、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叫做寄生虫的(生活史或发育史)。

10、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也极其复杂,依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两种类型:(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

11、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12、寄生虫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性的生物类群。

13、某种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14、动物机体同时有两种以上虫种寄生时,称(多寄生)现象。

15、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体现:一个是(感染率),另一个是(感染强度)。 16、寄生虫的命名按林奈双名制命名法,由2个不同的拉丁文单词组成。第1个单词是寄生虫的(属)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2个单词是寄生虫的(种)名,全部字母(小)写。

三、单项选择题

1、寄居在反刍动物瘤胃和马属动物大结肠中的若干种纤毛虫与被寄居的动物的关系属于( B )。 A 寄生 B 互利共生 C 偏利共生

2、有些鱼类用强有力的吸盘吸附在鲨鱼等大型鱼类的体表,既扩大自身的活动范围,又能分享鲨鱼吃剩的食物。这种关系称为(C )。 A 寄生 B 互利共生 C 偏利共生

3、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称为(C )。

A 非功能性抗原 B 可溶性抗原 C 功能性抗原 D 代谢抗原

四、多项选择题

1、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ABCDE)。

A 经口感染 B 经皮肤感染 C 接触感染 D 生物媒介传入 E 胎盘感染 2、根据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类,可分为(BCE )。

A 非功能性抗原 B 体抗原 C 可溶性抗原 D 功能性抗原 E 代谢抗原 3、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包括(ABCDE)。

A 释放可溶性抗原 B 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 C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D 组织学隔离 E 代谢抑制

五、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的感染来源。

(1)患某种寄生虫病的动物和带虫动物 病畜或带虫动物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把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卵囊等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造成其他动物的感染。

(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病人和带虫者 如患猪带绦虫的病人,时常向外界排出孕节或虫卵,当被猪采食时,即可感染猪囊尾蚴。

(3)外界环境中被寄生虫感染的中间宿主、补充宿主、贮藏宿主和生物媒介 例如当人或动物采食了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中间宿主淡水鱼(生或未熟)时即可感染华支睾吸虫。 2、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

- 4 -

(1)生物因素 在宿主方面,如畜群体的遗传因素、年龄大小、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免疫机能强弱、饲养管理好坏等都会影响到许多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在寄生虫方面,寄生虫的种类、致病力、寄生虫虫卵或幼虫感染宿主到它们成熟排卵所需时间、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寿命的长短等这些均可影响到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

(2)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纬度不同,海拔高低,无疑对光照和土壤会产生重要影响,随之将影响到宿主、中间宿主和媒介者及寄生虫的分布不同。所以,寄生虫病的流行表现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3)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等。在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中,社会条件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些地区有半生食猪肉的习惯,所以,旋毛虫病在人群中得以流行。 3、简述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1)抗原具有复杂性与多源性 大多数寄生虫为多细胞生物,生活史复杂。因此,寄生虫抗原比较复杂,种类繁多。不同来源和成分的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和效果也不同。

(2)抗原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 寄生虫生活史中不同发育阶段既具有共同抗原,又具有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异性抗原。共同的抗原还可见于不同科、属、种或株的寄生虫之间。特异性抗原在寄生虫病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寄生虫抗原免疫原性较弱 寄生虫抗原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宿主产生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但与细菌、病毒抗原相比,其免疫原性一般较弱。 4、简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1)免疫复杂性 寄生虫比细菌和病毒要大得多,因而含有的抗原种类较多、数量也较大。寄生虫的抗原有期特异性。

(2)清除性免疫 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例如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东方疖,这是寄生虫感染中罕见的一种免疫状态。

(3)非清除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果用药物驱虫后,宿主的免疫力随之消失。 5、简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 一方面要及时治疗患病动物,驱除或杀灭其体内外的寄生虫,另一方面要对带虫动物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驱虫。此外,对保虫宿主、贮藏宿主的防制也是控制感染源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对非生物性传播的寄生虫病,要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做好动物圈舍的环境卫生、改良牧地等工作。对生物性传播的寄生虫病,要设法避免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以及传播媒介的接触。 (3)保护易感动物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增强动物体质,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尤其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可在必要时进行预防性驱虫,也可在畜体上喷洒杀虫剂或驱避剂防止吸血昆虫的叮咬。还可通过人工接种使动物获得抵抗力。对某些地方性寄生虫病,可选择具有抵抗力的品种进行饲养。 6、简述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

(1)驱虫 驱虫是寄生虫病综合防制的基本措施。驱虫一方面具有治疗的作用,使宿主康复,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减少了病原体向外界的散播,控制了感染来源。

(2)卫生措施 对土源性寄生虫而言环境卫生的意义更为重要。要加强动物粪便的管理。要经常保持

- 5 -

饲料、饮水的卫生,畜禽应选择在高燥处放牧。对于人畜共患病则要加强卫生宣传,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制品。对生物源性寄生虫则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消灭他们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 (3)免疫预防 由于寄生虫免疫的复杂性等原因,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尚不普遍。但还是有一些研制成功的寄生虫疫苗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4)生物控制 寄生虫生物控制就是采用寄生虫的某些自然天敌来对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进行防治的一种生物技术。这种生态学方法可以将寄生虫感染程度控制在一个亚临床水平之下,使之不至于因病害而造成经济损失。

7、简述分子寄生虫学今后的研究方向。

(1)寄生虫生长发育、分化等关键因子的功能基因组学;(2)寄生虫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疫苗;(3)寄生虫代谢系统所涉及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机制,以及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和代谢系统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机制;(4)寄生虫表面抗原变异的遗传学及其生物合成、加工、传膜转运的机制;(5)药物的作用靶点、抗性的分子机制;(6)转基因寄生虫动物模型和其他动物模型。

六、论述题

1、详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环境适应性的改变

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身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因而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 (2)在形态构造上的适应

形态改变。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如跳蚤身体左右扁平,以便行走于皮毛之间;

附着器官的发展。寄生虫为了更好地寄生于宿主的体内或体表,逐渐进化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附着器官。如吸虫和绦虫的吸盘、小钩、小棘。 (3)在生理机能上的适应

营养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器官的变化,有的变为简单,甚至消失,也有的消化道长度大大增加。如吸虫为简单盲肠,没有肛门;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

对体内外环境抵抗力的增强。蠕虫体表一般都有一层较厚的角质膜,具有抵抗宿主消化的作用;绝大多数蠕虫的虫卵和原虫的卵囊具有特质的壁,能抵抗不良的外界环境。

生理行为有助于寄生虫的传播。矛形双腔吸虫的囊蚴寄居在第二中间宿主蚂蚁的脑部,能使其向草叶的顶端运动,在那里被草食动物食入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侵入机制得到加强。表现在生殖系统的发达及繁殖方式多样化。寄生虫的生殖系统发达,如绦虫每一节片都有雌雄生殖系统,成熟的节片几乎充满生殖系统。 2、详述寄生虫病对动物的危害。

(1) 阻碍幼畜的生长发育。被寄生虫严重感染的幼畜生长发育迟缓。

(2)降低役畜的使役能力、缩短使役年限。寄生虫的感染对役畜的使役能力影响很大。

(3)导致饲料的严重浪费,降低生产性能,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产品畜牧业是以饲料和饲草来

- 6 -

换取畜(禽)和畜(禽)产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寄生虫则从宿主(畜、禽)体夺取营养物、组织液、血液等为其营养,借以生存与繁殖,畜(禽)则因寄生虫的寄生而消瘦、衰弱、贫血,甚至死亡。正是人养畜,畜养虫;畜吃草(料),虫吃畜。饲料和饲草还未及转化为畜(禽)产品,就先被寄生虫夺去,甚至有的寄生虫导致整个胴体的废弃。

(4)降低家畜的抗病能力诱发各种疾病。如蛔虫病严重感染的仔猪有40%发生蛔虫性肺炎,30%发生呼吸困难,往往引起仔猪死亡。仔猪蛔虫病还可促进气喘病的病势,增加患猪死亡率。

(5)引起地区性流行,造成病畜的大批死亡。引起地区性流行的寄生虫病,在蠕虫病方面主要有肝片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肺线虫病、日本血吸虫病、东毕血吸虫病、胰吸虫病等等。这些寄生虫病严重感染可引起地区性流行,造成患畜大批死亡。在原虫病方面主要有牛、马梨形虫病、锥虫病。鸡、鸭、家兔球虫病等都可以发生地方性暴发性流行,引起畜禽的大批死亡。 3、详述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如果寄生虫以多数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为宿主,其中包括人的时候,就构成了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就有可能在人畜之间蔓延流行,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的健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它构成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有时甚至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例是很多的。例如,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日本分体吸虫,其成虫阶段寄生于人和多种家畜,以及许多野生动物,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农牧业生产,还由于其为人畜共患,宿主种类甚多,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又如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嗜食生肉或烹调过嫩的肉,容易发生绦虫病和旋毛虫病,有时造成严重的疾患。因吃生猪肉而患旋毛虫病致死的病例在云南、西藏等地均有报道。

从对人民健康,以及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与经济损失程度来看,目前我国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日本血吸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猪囊虫病、隐孢子虫病和肉孢子虫病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有的呈全国性流行,有的以地区性流行,并且不同地区或省市有其各自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例如,南方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尤以湖滩地区更为严重,而北方则不存在此病;棘球蚴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以西北牧区更为严重,这种流行趋势的形势都是受流行因素所制约的。

4、详述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

寄生虫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包括以下七方面:

(1)临床观察 临床症状的观察是生前诊断最直接的方法。查明畜禽的营养状况、临床表现和疾病程度,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2)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尤其是对群体寄生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详细调查引起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摸清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动态,为确立诊断提供依据。

(3)实验室诊断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确诊的主要依据。对动物的粪便、尿液、血液、组织液、体表及皮屑等进行检查,查出各种寄生蠕虫的虫卵、幼虫、成虫或节片以及原虫的各发育期虫体、蜘蛛昆虫成虫、幼虫或虫卵等,即可得出正确的诊断。

(4)治疗性诊断 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利用对怀疑寄生虫有疗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然后观察症状是否好转或者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虫体从而进行确诊。

(5)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诊断寄生虫感染确实和可靠的方法,包括病理学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

- 7 -

查。

(6)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是根据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理而建立起来的诊断方法。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免疫学诊断技术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7)分子生物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5、详述兽医寄生虫病学的任务。

学习动物寄生虫学知识,一方面是为保障畜牧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保护人类健康,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服务。因为畜禽是人类的重要的食物资源,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为此,必须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础理论、诊治技术和综合防制措施,保障动物不受或少受寄生虫的感染或侵袭,使动物的寄生虫感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要求做到基本上消灭危害动物最严重的几种寄生虫病。必须掌握主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其预防措施,加强调查研究,重视环境医学,改变宿主与寄生虫的周围环境条件,创造不利于寄生虫传播的外界环境条件,减少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掌握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特点与生活史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截断其生活史环链,从根本上杜绝其流行,以保护人畜的健康,谋求人类的福利。 6、详述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作用。

寄生虫在侵入、移行和定居的整个过程中,都以各种方式危害宿主,这种危害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夺取宿主的营养 营养关系是寄生虫与宿主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大量繁殖,所需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宿主,寄生虫数量越多,所需营养也就越多。包括一些宿主不易获得而又必需的物质,如维生素B12、铁及微量元素等,使宿主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移行、定居、占位或不停运动使所累及组织损伤或破坏,如钩虫侵入皮肤时引起钩蚴性皮炎;蛔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引起肝脏等多个器官损伤;细粒棘球绦虫在肝脏中形成棘球蚴压迫肝脏;蛔虫在肠道中不停运动,引起肠痉挛,严重者出现肠梗阻。

(3)毒素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排泄物、分泌物、虫体、虫卵死亡崩解物对宿主是有害的,这些物质可引起组织损害、组织改变或免疫病理反应。如寄生于胆管系统的华支睪吸虫,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附近肝实质萎缩,胆管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进一步可发展致上皮瘤样增生。 (4)引入其他病原体 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的幼虫,侵入宿主体内时,可把各种病原微生物带入宿主体内,由肠道钻入组织器官中的幼虫可将肠道微生物引入组织器官中。寄生虫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寄生虫的寄生降低了宿主的抵抗力,从而也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寄生虫本身作为固定传播者,将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引入宿主,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上述寄生虫对宿主四个的影响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或者表现在不同的阶段。 7、以猪蛔虫为例,详述寄生生活的建立所需要的条件。

(1)寄生虫必须有其适宜的宿主,甚至是特异性宿主。这是寄生生活建立的前提。 (2)在外界环境中存在有寄生虫,而且这种寄生虫是处于感染阶段(侵袭性阶段)。 (3)寄生虫必须与宿主有接触的机会。

- 8 -

(4)该种寄生虫必须具有它所需要的感染途径。

(5)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后,一般经过移行过程和发育过程,然后才能到达寄生部位,进而确立寄生生活。

(6)寄生虫必须战胜宿主的抵抗力。

以猪蛔虫为例:猪蛔虫感染必须有适宜宿主——猪的存在;外界环境中有感染性的蛔虫卵;猪通过粪便或土壤接触到感染性的蛔虫卵;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猪体内;卵内幼虫释出后,通过血液循环,经肝脏、心脏、肺脏,再移行到咽,被吞咽后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必须战胜宿主的抵抗力,从而建立寄生生活。

第二章 吸 虫 病

一、名词解释 1、毛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中,吸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体形近似等边三角形,外被纤毛,前部宽,有头腺,后端狭小,毛蚴不食,但在水中运动活泼。 2、胞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中,毛蚴遇适宜的中间宿主时,即利用头腺穿入宿主体内,脱去纤毛,发育为胞蚴。胞蚴呈包囊状,内含胚细胞和简单的排泄器官。 3、雷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中,在胞蚴体内形成雷蚴。有的吸虫仅有一代雷蚴,有的则有母雷蚴和子雷蚴两期。雷蚴呈囊状构造。一般前端有肌质的咽,下接袋状盲肠,还有胚细胞和排泄器。分体属的吸虫无雷蚴阶段。 4、尾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中,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及胚团发育成尾蚴。尾蚴由体部和尾部构成,体表具棘,有1~2个吸盘。能在水中活泼运动。分体属的吸虫由胞蚴形成子胞蚴再形成尾蚴。 5、囊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中,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脱去尾部形成囊蚴,或尾蚴附着在某些物体上形成囊蚴。囊蚴呈圆形或卵圆形,系尾蚴去尾部形成的包囊阶段,其内部构造均与尾蚴的体部相似。 6、梅氏腺

吸虫雌性生殖器官的卵黄总管与输卵管汇合为卵模,其周围的腺体称为梅氏腺,梅氏腺的分泌物与卵黄颗粒凝聚在卵模中形成卵壳。 7、抱雌沟

分体吸虫雄虫自腹吸盘以下由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在抱雌沟内,呈雌雄合抱状态。 8、尾蚴粘球

双腔吸虫虫卵在第一中间宿主蜗牛体内孵出毛蚴,并相继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尾蚴成熟后移行至蜗牛的呼吸腔,每数十个至数百个尾蚴集中在一起形成尾蚴群囊,外被粘性物质成为粘球。粘球经蜗牛的呼吸孔排出,粘在植物或其它物体上,形似露水珠,透明灰白色,称为尾蚴粘球。 9、虫囊

- 9 -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肺组织,虫体的刺激引起宿主的组织反应,在虫体外围形成纤维组织的虫囊。虫囊内通常有2个虫体,偶尔也可以只有1个或多至5、6个。由于虫囊破裂或细支气管被破坏,虫卵可经气管排至外界。

二、填空题

1、吸虫是指(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寄生虫,寄生于畜禽的吸虫均为(吸虫)纲、(复殖)目的种类。

2、吸虫无表皮,体壁由(皮)层与(肌)层组成,又称皮肌囊。 3、吸虫消化系统简单,无(肛门),肠内废物经口排出体外。 4、吸虫生殖系统发达,除分体吸虫外,皆雌雄(同)体。

5、吸虫的雄茎和子宫颈均开口于一个共同的生殖窦或生殖腔内,此开口即为(生殖)孔,多位于两个吸盘之间的纵中线上。

6、分体属的吸虫无(雷蚴 )阶段,由胞蚴形成子胞蚴再形成尾蚴。 7、吸虫的消化系统一般包括口、前咽、咽、(食道 )及(肠管 )几部分。

8、吸虫的发育过程历经(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和(囊蚴 )各 期。

9、吸虫卵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除分体吸虫和嗜眼吸虫外都有(卵盖)。

10、肝片吸虫的毛蚴,只有在(光线 )作用下,才能从卵内孵出,毛蚴只有在(水中 ) 才能生存。

11、肝片形吸虫生殖系统中无(受精囊 )。

12、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系统)的血管内,造成宿主不同程度的损害。

13、日本分体吸虫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呈(漏斗)状,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14、(湖北钉螺 )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15、东毕吸虫(尾蚴 )可主动的经皮肤感染终末宿主。

16、胰阔盘吸虫卵排出宿主体外后,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尾蚴。 17、日本分体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尾蚴 )。 18、吸虫具有肌质发达的附着器官是( 吸盘 )。 19、双腔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 )。

20、Eurytrema pancreaticum的终末宿主是牛、羊、鹿等(反刍动物 )。 21、胰阔盘吸虫病其生活史,需越冬(2 )次。 22、支睾阔盘吸虫的结构特点是(睾丸 )为分支的。

23、中华双腔吸虫的睾丸(左右 )排列,矛形双腔吸虫为(前后 )排列。 24 、华枝睾吸虫以(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以(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三、单项选择题

1、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A )。

- 10 -

A 小土窝螺 B蚂蚁 C钉螺 D 枝小丽螺 2、Dicrocoelium dendriticum 寄生于反刍动物的(B )内。 A 消化道 B 肝胆管 C胰管 D 静脉 3、华枝睾吸虫的拉丁文表示为(D )。

A Eurytrema pancreaticum B Fasciola hepatica C Dicrocoelium chinensis D Clonorchis sinensis 4、Fasciola hepatica是(C )学名。

A 胰阔盘吸虫 B 前殖吸虫 C 肝片形吸虫 D 华枝睾吸虫 5、华枝睾吸虫口吸盘略(A )腹吸盘。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6、前后盘吸虫的腹吸盘(A )口吸盘,胰阔盘吸虫的腹吸盘(B )口吸盘。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7 、前后盘吸虫感染家畜的幼虫阶段是( B) A 胞蚴 B 囊蚴 C 尾蚴 D 毛蚴 8 、具有抱雌沟的吸虫是(D )

A 前后盘吸虫 B 双腔吸虫 C 胰阔盘吸虫 D 东毕吸虫 9 、姜片吸虫寄生在(A ),以( )为中间宿主。

A 小肠 / 扁卷螺 B 肝脏 / 椎实螺 C 胰脏 / 鱼虾 D 肠系膜静脉 / 钉螺 10 、华枝睾吸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A )

A 胆管、胆囊 B 肠道 C 肠系膜静脉内 D 肺 11 、常用的驱吸虫药有(C )。

A 左旋咪唑、磺胺 B 贝尼尔、安锥赛 C 丙硫咪唑、硝氯酚 D 盐霉素、氨丙啉

12、鹿前后盘吸虫的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亚末端,口、腹吸盘直径比例为(C )。 A 1.9:1 B 1.6:1 C 1:1.9 D 1:1.6

四、多项选择题

1、哪几种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二个中间宿主(BDE )。

A 肝片吸虫 B 胰阔盘吸虫 C 日本分体吸虫 D 华枝睾吸虫 E双腔吸虫 2、吸虫发育中,可以无性繁殖的幼虫阶段有(BC )。 A 毛蚴 B 胞蚴 C 雷蚴 D 尾蚴 E 成虫 3、吸虫排泄系统由(ABCDE )组成。

A焰细胞 B毛细管 C集合管 D排泄总管 E排泄囊 4、尾蚴从螺体逸出,游于水中,可以(ACD )。

A 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形成囊蚴 B侵入第二中间宿主不形成囊蚴 C 直接侵入终宿主体内 D 附着在某些物体上形成囊蚴 E 侵入终宿主体内形成囊蚴

5、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ACD )中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 11 -

A 肝脏 B 肺脏 C 胆管 D 胆囊 E 脾脏 6、下列(ABE )具有抱雌沟。

A 日本血吸虫 B 东毕吸虫 C 华支睾吸虫 D 双腔吸虫 E毛毕吸虫 7、尾蚴遇到人或畜的皮肤时,借助(ACDE )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就脱落尾部侵入皮肤。 A 体部伸缩 B 褶棘运动 C 尾部摆动 D 穿刺腺分泌物 E吸盘

8、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寄生在家鸡、鸭、鹅、野鸭及其他鸟类的(ABDE)。 A 直肠 B 输卵管 C 卵巢 D 泄殖腔 E 腔上囊

五、简答题

1、简述吸虫的外部形态。

虫体两侧对称,多数背腹扁平,呈树叶状或舌状,有的呈近似圆形或圆柱状,甚至有的吸虫呈线状(分体吸虫)。体色一般为乳白色、淡红色或棕色。虫体最大的如姜片吸虫,长度可达75mm;最小的如异形吸虫,长度仅有0.3~0.5 mm。在虫体前端,围绕口孔有一口吸盘(oral sucker),用以固着宿主组织。多数种类在腹面有腹吸盘(ventral sucker),位置不定,有的在虫体后端,称后吸盘(posterior sucker),只起固着作用,与体内器官不通。口、腹吸盘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常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 2、简述吸虫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

吸虫生殖系统发达,除分体吸虫外,皆雌雄同体。

(1)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雄茎囊和生殖孔等。通常有两个睾丸,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左右排列或前后排列在腹吸盘下方或虫体的后半部。睾丸发出的输出管汇合为输精管,远端膨大为贮精囊。贮精囊接射精管,末端为雄茎,在这些结构周围围绕着一族由单细胞组成的前列腺。

(2)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卵模、受精囊、梅氏腺、卵黄腺、子宫及生殖孔等。卵巢常偏于虫体的一侧。卵巢发出输卵管,管的远端与受精囊及卵黄总管相接。卵黄总管是由左右两条卵黄管汇合而成。卵黄腺的位置一般多在虫体两侧,由许多卵黄滤泡组成。卵黄总管与输卵管汇合处即卵模,其周围为梅氏腺,受精后卵移入卵模。子宫在接近生殖孔处多形成阴道,阴道与阴茎多开口于一个共同的生殖窦或生殖腔,再经生殖孔通向体外。 3、简述吸虫的发育。

吸虫发育过程,需要交换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其第一个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或陆地螺。第二个中间宿主多为鱼类、蛙、螺和昆虫等。吸虫的发育有着十分固定的几个阶段即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各期。

由成虫产出的虫卵,在合适条件下发育孵出毛蚴。毛蚴遇到合适的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类)钻入其体内形成胞蚴。从胞蚴无性繁殖成几个或多个雷蚴,然后再由雷蚴发育为更多个尾蚴。尾蚴成熟后从中间宿主螺体内逸出到水中。某些种类的吸虫,尾蚴可主动的经皮感染终宿主,而大多数的吸虫,尾蚴须在外界脱去尾巴形成囊蚴,被终宿主吞食而感染。

有些吸虫的卵排出宿生体外后,被其中间宿主(陆地螺)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尾蚴(如胰阔盘吸虫),尾蚴排出后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吞食了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 4、简述阔盘吸虫的生活史。

- 12 -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草螽或针蟀。阔盘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阶段。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胰管内,产出含毛蚴的虫卵,随胰液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孵化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阶段,在子胞蚴体内形成许多短尾型尾蚴。含尾蚴的子胞蚴逐渐移行到蜗牛的气室,并经气孔排出。含尾蚴的子胞蚴离开螺体,附在草上,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尾蚴脱去尾球形成囊蚴。牛、羊在牧地上吞食了含有成熟囊蚴的草螽或针蟀火的感染。 5、简述阔盘吸虫的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南美洲。在我国,牛、羊胰阔盘吸虫病呈全国性分布,但以东北、内蒙等广大牧区流行严重,一般感染率在50~80%左右。腔阔盘吸虫病流行于南方各省,福建农村耕牛的感染率为32.0~69.9%,福建郊区乳牛的感染率达66.7~70.9%。枝睾阔盘吸虫病分布于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等省,福建流行地区的耕牛感染率达82~100%。

牛、羊感染阔盘吸虫的主要季节是夏、秋两季,尤以秋季为甚。 6、简述阔盘吸虫的预防措施。

(1)治疗病畜 疫区每年3~4月份对畜群进行了普遍粪检,检出阳性的家畜逐头治疗,以减少虫卵对草场的污染。

(2)杀灭第一中间宿主蜗牛 第二中间宿主草螽分布普遍,难于消灭。而蜗牛在草原上往往分布较为局限,可在每年5~6月份刚复苏从土内蜇出而尚未开始繁殖时采用人工捕捉,集中火烧或砸碎深埋。乳牛场放养鸡、鸭等,也可消灭牛舍附近、运动场上的蜗牛。

(3)划区放牧 每年7~10月份是草螽体内囊蚴成熟时期,这时应将牛、羊放牧于没有蜗牛的安全地区。因无蜗牛,故该地区的草螽体内也就没有囊蚴,牛、羊也就不会受到感染。

(4)培育无阔盘吸虫的健康畜群 幼畜从断奶放牧开始,移到绝对安全区放牧管理,使其从小就杜绝感染,并逐年扩大健康畜群,最终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 7、简述肝片形吸虫的形态。

肝片形吸虫为片形科、片形属。虫体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状,刚从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21~41mm×9~14mm,体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作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呈圆形,腹吸盘在双肩样突出水平线下方,与口吸盘距离很近。 8、简述华枝睾吸虫的预防措施。

(1)治疗病畜、病人 对疫区的猪、犬、猫和人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

(2)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蚴 疫区禁止用生的或半生的鱼虾及其下脚喂饲猪、犬、猫,人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注意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

(3)管好人、畜粪便 对人、犬、猫、猪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后作肥料。防止人、畜粪便流入鱼塘,尤应禁止在鱼塘边修建厕所、猪舍。鱼塘改用牛、羊粪便作肥料。

(4)杀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 可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物杀灭螺蛳。 9、简述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诸省、区,尤其以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13 -

双腔吸虫的宿主动物极其广泛,除牛、羊、骆驼、马、驴、猪、犬、兔等各种家畜外,鹿、林麝、猩猩、熊等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宿主已达70余种。动物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感染季节取决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我国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蜗牛和蚂蚁可常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的感染就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冬、春季节。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10、简述双腔吸虫的生活史。

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各期。成虫在终末宿主肝脏胆管、胆囊内产出虫卵,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肠腔中孵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从子胞蚴的产孔逸出,数十个以至数百个尾蚴集中到一起,形成尾蚴囊群,外面包有黏性物质,称之为黏性球。通过蜗牛呼吸孔排到体外,沾在植物上。黏性球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以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牛羊等动物于牧地上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获得感染。囊蚴在牛羊体内的肠道中脱囊,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发育为成虫。 11、简述双腔吸虫的预防措施。

(1)定期驱虫 对同一牧地的所有家畜,每年的秋后和冬季进行定期驱虫,以防止虫卵污染草场,并逐步达到净化草场的目的。

(2)灭螺、灭蚁 因地制宜,结合改良牧地,开荒种草,除去灌木丛或烧荒等措施杀灭中间宿主。牧场可养鸡灭螺,人工捕捉蜗牛。流行严重的牧场,可用氯化钾灭螺,每平方米用20~25g。

(3)合理放牧 感染季节,应选择开阔干燥的牧地放牧,尽量避免在中间宿主多的潮湿低洼的牧地上放牧。

12、简述东毕吸虫的流行病学。

东毕吸虫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呈地方性流行。青海和内蒙古的个别地区十分严重。

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和一些野生哺乳动物常作为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是椎实螺类,包括耳箩卜螺、卵箩卜螺和小土窝螺等。

东毕吸虫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以5~10月份感染和流行,北方地区多为6~9月份。成年牛感染率常比幼年牛高,黄牛感染率又比水牛为高。 13、简述东毕吸虫的生活史。

东毕吸虫的生活史和日本血吸虫基本相似。雌雄成虫合抱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产卵。虫卵随血液循环到肠壁或肝脏内形成结节。胚细胞在卵壳内发育形成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并透过卵壳破坏血管壁和肠壁从而使虫卵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逸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类即钻入其体内,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终末宿主后经皮肤感染,经血流到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毛蚴在螺体内的发育时间为1个月。终末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需要1.5~2个月。 14、简述东毕吸虫的预防措施。

- 14 -

(1)定期驱虫 一般应在尾蚴停止感染的秋后进行冬季驱虫,既可治疗病畜,又可消灭感染源。 (2)消灭中间宿主 根据椎实螺的生态学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农牧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淡水螺的生存条件,进行灭螺,也可用杀螺剂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

(3)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严禁接触和饮用疫水,特别在流行区,不得饮用池塘、水田、沟渠、沼泽、湖水,最好用井水或自来水。

(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 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15、简述前殖吸虫的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根据发病的季节动态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有条件地区可用药物杀灭之。防止鸡群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在蜻蜓出现季节,勿在早晨或傍晚及雨后到池塘岸边放牧,以防感染。

16、简述前殖吸虫的生活史。

前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的成虫及其稚虫。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及泄殖腔的排泄物排出体外。虫卵被淡水螺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或虫卵遇水孵出毛蚴,进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遇到蜻蜓稚虫时,经其肛孔进入体内,钻入腹肌,发育为囊蚴。蜻蜓以稚虫越冬或变为成虫时,囊蚴在其体内均保有活力。家禽因啄食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或成虫而感染。囊蚴被家禽消化液溶解,童虫脱囊而出,经肠道进入泄殖腔,转入输卵管或腔上囊,经1~2周发育为成虫。

17、简述异形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异形吸虫病是由异形吸虫或横川后殖吸虫等所引起。各种异形吸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鸟类及哺乳动物的肠道,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包括鱼和蛙。在螺体内经过胞蚴、雷蚴(1~2代)和尾蚴阶段后,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鱼和蛙体内发育成囊蚴,终宿主吞食囊蚴后成虫在小肠寄生。

横川后殖吸虫寄生于犬、猫、猪、人及鹈鹕的小肠中,分布于巴尔干和东亚诸国,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上海、江西、浙江、广东、四川及台湾等省、市均有报道,是一种人畜共患吸虫病。 异形异形吸虫寄生于犬、猫、狐狸及人小肠中,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在我国虽有报道,但并不太多。

这些吸虫是通过生食或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人勿食生鱼;勿用生的或半生的鱼类做动物饲料。

18、简述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有翼翼形吸虫属双穴科,寄生于犬、猫、狐、狼、貂的小肠中,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报道。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为扁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青蛙、蟾蜍及其蝌蚪。尾蚴于水中侵入蝌蚪或蛙类的肌肉内变为中尾蚴,是介于尾蚴和囊蚴之间的幼虫型。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蛙类而遭感染。大鼠、小鼠、蛇和鸟类可作为该虫的转续宿主,它们可因吞食青蛙和蟾蜍而感染中尾蚴。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转续宿主而遭感染,10d内即变为成虫。

可采用一般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 19、简述棘口吸虫的生活史。

棘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肠,但偶尔有侵入胆管的。第一中间宿主为各种淡水螺(小椎实螺、折叠萝卜螺、凸旋螺等),毛蚴侵入螺体后发育为胞蚴,然后经过两代雷蚴至尾蚴。尾蚴可以在子雷蚴体内结囊(如

- 15 -

卷棘口吸虫)或逸出后又在原来的螺体内结囊,或侵入其他螺体内结囊,但也有不少尾蚴必须寻找鱼(鲤科)或蝌蚪作为第二中间宿主,有些还可以在植物上结囊。人或动物因偶食含有囊蚴的中间宿主或植物而被感染。童虫附着肠内,约经16~22d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20、简述前后盘吸虫的生活史。

以鹿前后盘吸虫为例。其发育与肝片形吸虫相似,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中间宿主淡水螺的参与。鹿前后盘吸虫的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里产卵,虫卵进入肠道,混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为毛蚴,毛蚴从卵壳内孵出后,进入水中,找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进而发育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成熟后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囊蚴。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被感染。囊蚴到达肠道后,童虫从囊内游离出来。童虫在附着瘤胃黏膜之前,要先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经过数十天后,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 21、简述前后盘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感染前后盘吸虫的牛、羊等各种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鹿前后盘吸虫虫卵的抵抗力很强,在-4℃及-8℃下,经一次和两次短时间的冰冻后,仍保持其生命力,但经冰冻24h后再干燥2~5min虫卵即死亡。

(2)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3)易感宿主 中间宿主主要为扁卷螺,其种类很多。前后盘吸虫的终末宿主为牛、绵羊、山羊、水牛、鹿等反刍动物。

(4)流行情况 本病分布于全国各地,据调查,黑龙江省牛的感染率为51.11%,羊为27.7%。

22、写出图中肝片形吸虫所指位置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1、口吸盘 2、肠管 3、雄茎囊 4、子宫 5、卵模 6、卵巢 7、睾丸 8、卵黄腺 23、写出图中华枝睾吸虫所指位置的名称。

- 16 -

1

5

6 7

1、口吸盘 2、肠管 3、卵黄腺 4、子宫 5、受精囊 6、睾丸 7、排泄囊

六、论述题

1、详述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

肝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参与,其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

肝片形吸虫虫卵混同粪便排至宿主体外,虫卵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毛蚴。毛蚴孵出后借助其周身纤毛的在水中游泳。当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小土窝螺时,钻入其体内。发育成为胞蚴,经过无性繁殖,形成了雷蚴。在雷蚴体内发育成为尾蚴或子雷蚴,子雷蚴又可变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脱去尾部并分泌黏性物质,将自己包围起来形成圆形包囊,叫做囊蚴。到了囊蚴阶段时对家畜已具有感染力。终宿主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获得感染。囊蚴被吞食后于肝脏胆管中逐渐发育为肝片形吸虫的成虫。 2、详述肝片形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肝片形吸虫病的传染来源为病畜和带虫者。通过它们的活动,将虫卵散布于自然界中。水和温度为虫卵发育的重要条件。已发育的含有毛蚴的虫卵,只有在光线作用下,才能从卵内孵出毛蚴,毛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如找不到适宜的中间宿主,一般经过一昼夜的时间大部分可死亡。囊蚴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当久的感染能力。对干燥和阳光直射比较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因此,在气候适宜和中间宿主存在的情况下,夏秋季节,牛、羊放牧中极易感染肝片吸虫。

(2)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牛羊等动物因食入含囊蚴的饲草或饮水而获感染。

(3)易感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为小土窝螺,另外,还有斯氏萝卜螺、狭萝卜螺等30多种椎实螺,片形吸虫的终末宿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于黄牛、奶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

(4)流行情况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对牛羊危害十分严重。在我国该病的分布,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三北”地区,如辽、吉、黑、内蒙、青海、新疆、宁夏、甘、陕等省区,深受其害。

- 17 -

2

3 4

3、详述肝片形吸虫的防治措施。

(1)预防性驱虫 驱虫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流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应进行两次驱虫,一次在冬季,另一次在春季。南方因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三次驱虫。急性病例可随时驱虫。在同一牧地放牧的动物最好同时驱虫,尽量减少感染源。

(2)粪便发酵 家畜的粪便,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应堆积发酵产热,以杀死虫卵。

(3)消灭中间宿主 灭螺是预防片形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草场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泡等措施,以改变螺的孳生条件。也可用化学药物灭螺,如施用l:50 000的硫酸铜,2.5mg/L的血防67等。如牧地面积不大,亦可饲养家鸭,消灭中间宿主。

(4)轮牧 有条件的饲养场,应采取轮牧方式,在低洼牧地上放牧1~2个月后,应将家畜转移到其它无污染的牧地上,这样可以避开感染,防止牛、羊片形吸虫病的发生。

(5)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选择在高燥处放牧,动物最好饮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并保持水源清洁,以防感染。从流行区运来的牧草须经处理后,再饲喂动物。 4、详述日本分体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分体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多种哺乳类动物,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

雌虫成熟,在小肠静脉末端产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到肝,另一部分逆血流沉积在肠壁,初产的虫卵很小,内含卵细胞,虫卵在肠壁或肝内经发育成熟,形成毛蚴,由于毛蚴分泌的毒素溶解肠壁形成溃疡,在肠壁收缩作用下,虫卵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找适宜的中间宿主—钉螺。主动钻入,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分叉,只有到了尾蚴阶段才具有感染力。尾蚴自螺体逸出侵入人畜而发生感染。侵入途径主要经口腔黏膜侵入而感染。尾蚴侵入皮肤,脱掉尾部即为童虫。童虫入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过心、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到达肝门脉系统,继续发育为成虫,寄生期限一般为3~10年。 5、详述日本分体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易感宿主 牛、羊、马、骡、驴、猪、狗、猫、免、鼠、獐、狐、豹等多种哺乳类动物接触疫水后,均可感染日本分体吸虫。由于保虫宿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而加大了本病防治的难度。 (2)中间宿主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血吸虫毛蚴入侵钉螺,并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钉螺多生长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阴暗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以腐败植物为食。血吸虫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基本一致

(3)幼虫的抵抗力 血吸虫卵在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很强,0~3℃可活15d。12~18℃可活7d;26~33℃只活2d。尾蚴在水中有向上、向光、向清的习性,绝大多数浮于水面,并可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漂向远处、岸边和下游水流缓慢的回流湾等处水面。尾蚴不耐高温,55℃以上0.5~1min,全部死亡。 (4)传播途径 日本血吸虫的主要感染方式是经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口腔黏膜和胎盘感染。

(5)感染季节 一年中的每个月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每年的4~10月既适于感染性钉螺逸放尾蚴,又有大批人群下水从事生产、防汛等活动,极易造成人畜感染,这就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

(6)流行情况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尤其以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较为严重。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社会制度、卫生状况等社会因素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重要影

- 18 -

响。

6、详述日本分体吸虫的预防措施。

对本病的预防以灭螺为重点,采取普查普治病人与病畜、管理粪便与水源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阳性动物和病人采用吡喹酮治疗,可使感染率显著下降。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近年来,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水利建设,通过硬化沟渠和生态灭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安全放牧,建立安全放牧区。

防止牛只的调动,患病牛必须就地治疗,根治后才能卖出或调运到其它地区。 (3)保护易感人群 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 7、详述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是人和犬、猫、猪、虎、狐狸、水獭、貂等多种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淡水鱼类和淡水虾。

华枝睾吸虫的发育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阶段。成虫在终末宿主(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胆囊内寄生产卵,含毛蚴的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进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孵出毛蚴。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尾蚴离开螺体,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形成囊蚴。大部份囊蚴寄生在鱼的肌肉和皮下组织,较少在鳞片、鳍和鳃上。当终末宿主吞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后,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而出,循总胆管抵达肝脏胆管,逐渐发育为成虫。在适宜条件下,完成全部生活史约需3个月。 8、详述华枝睾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老挝和我国等。国内分布极广,除青海、西藏和宁夏外,其余28个省、市、区均有报道。本病在我国流行的因素有:

(1)宿主动物种类多 华枝睾吸虫除主要寄生于人、犬、猫、猪外,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如狐、獾、貂、鼬、水獭、豹猫、小灵猫、鼠类、虎、海豹等均可感染。且常常感染率也高。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 各地用人畜粪便直接施用于田间作肥料,有的地区在鱼塘边修建厕所,或将猪舍盖在鱼塘边,或用人、畜粪便作鱼饵,野生动物宿主四处排粪,这些都造成了虫卵入水,为中间宿主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已报道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有3科6属9种,这些螺蛳生活于静水或缓流的水田、池塘、湖泊、小溪、沟渠、河流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虾,种类多,分布广,我国各地普遍养殖的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鱅鱼、鳊鱼和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些野杂鱼,如麦穗鱼、鰟鮍、鲦鱼、棒花鱼等都是其第二中间宿主。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 用生的鱼虾喂犬、猫,或犬、猫自行在水边捞食鱼虾;猪散放吃到鱼虾,或用小鱼虾及其下脚喂猪;食鱼的动物,如鼬、獾、貂、野猫、狐狸等吃生鱼虾,这都造成了动物的感染。人的感染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食生鱼片、生鱼粥、生虾、鱼火锅或烧制鱼时未煮熟;儿童在

- 19 -

河沟、池塘、稻田捕捉小鱼烧烤时未烧熟即食之;或捕鱼时用嘴衔鱼,或搬运、出售、捕捉鱼虾时囊蚴污染手而后送入口中。

我国水域辽阔,养鱼事业发达,多种食用鱼和一些小杂鱼同赤豆螺、纹沼螺、长角涵螺生活在同一水域,这些地区如有感染华枝睾吸虫的人和动物,含虫卵的粪便污染了水域,人、畜吃生或半生的鱼虾,即会造成本病的流行。

9、详述卫氏并殖吸虫的发育过程及防治措施。

卫氏并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是甲壳类的淡水蟹和蝲蛄。发育过程包括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阶段。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肺组织的虫囊内,产出的虫卵经虫囊与小支气管的通道进入支气管、气管,或随痰液排出,或痰液吞咽后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进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25~30℃)下,经2~3周发育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适宜的第一中间宿主(螺类)的淋巴间隙发育为胞蚴,再经母雷蚴、子雷蚴,最后形成短尾的尾蚴。成熟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蝲蛄)时,即主动侵入或被其吞食,形成囊蚴。犬、猫、人及其他终末宿主食入含有活囊蚴的蟹类、蝲蛄后,在消化液作用下,囊蚴脱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膜、隔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然后发育成为成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里。由于虫囊破裂或细支气管被破坏,虫卵经气管排至外界。成虫在终宿主体内一般可活5~6年,长者可达20年。

在本病流行地区,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鱼类、蟹类和蝲蛄;消灭第一中间宿主螺类。有条件的地区要对流行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如猪、狗和猫要定期驱虫,以减少本病的感染源。 10、详述并殖吸虫的流行病学。

卫氏并殖吸虫是并殖吸虫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虫种,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报道。我国除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未见报道外,其余2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虫存在。

本虫的终末宿主种类多,除人和犬、猫、猪等家畜外,许多野生动物如狐狸、狼、貉、猞猁、虎、豹、狮、豹猫、大灵猫、果子狸等都可感染。

我国已发现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已达20多种,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蟹约30余种,其次是蝲蛄,分布于东北,淡水虾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均分布于山间小溪中,野生动物宿主常在这些溪边饮水、猎取食物,排出的粪便污染水域。这些动物又常在水中捞食螃蟹、蝲蛄,又造成了这些动物的感染。这就形成了本病在这些动物之间的长期流行,因此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转续宿主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也是造成肉食类动物感染的重要因素。猫、犬、猪和人多因吃生或半生的螃蟹、蝲蛄而遭受感染。流行地区,生饮溪水也可引起感染,因为囊蚴可因蟹、蝲蛄的死亡破裂而进入水中。

第三章 绦 虫 病

一、名词解释 1、未成熟节片

绦虫体节是由节片组成的链体,数目可由数个至数千个,由颈部向后连续长出。近前端的节片均较小,,称“未成熟节片”,简称“幼节”。

- 20 -

2、成熟节片

绦虫体节是由许多节片组成的链体,近前端的节片其内部的生殖器官尚在发育之中,向后则逐渐长大,节片内的生殖器官亦已成熟,为“成熟节片”,简称“成节”。 3、孕卵节片

绦虫体节是由许多节片组成的链体,最后部的节片,生殖器官萎缩,而子宫内充满大量虫卵,故称“孕卵节片”,简称“孕节”。 4、六钩蚴

圆叶目绦虫的虫卵在子宫内已发育成熟,虫卵多呈球形,无盖,内含一个具有三对小钩的胚胎,称之为六钩蚴。 5、中绦期

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称为中绦期。食入中间宿主体内的绦虫虫卵孵出六钩蚴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及方式到达寄生部位,钻入组织发育形成具有某种形态特征的中绦期(即蚴期)。 6、似囊尾蚴

似囊尾蚴寄生于无脊椎动物体内,体形很小,前端有小囊,内有凹入的头节,后部侧有一实心的尾状结构,其末端仍附有三对小钩,为多种成虫寄生于家畜的绦虫的中绦期。 7、囊尾蚴

囊尾蚴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为一半透明囊体,内充满囊液,囊壁上有一个向内凹入的头节。带科绦虫的中绦期基本结构均属囊尾蚴。 8、绦虫蚴病

是指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畜所引起的疾病总称,由于绦虫蚴多寄生于肝、肺、脑、肌肉等部位,因此由绦虫蚴引起的疾病往往比绦虫成虫引起的疾病危害更严重。

二、填空题

1、绦虫头节细小,根据其上的附着器官可分为(吸盘)型、(吸槽)型和(吸叶)型三类。 2、绦虫的身体由许多节片构成,可分为(头 )节、(颈 )节、(体 )节三部分。

3、吸盘型的绦虫头节具有(四)个圆形吸盘,对称地排列在头节(四)面,有的还具顶突和小钩。 4、吸槽型的绦虫头节在(背腹)面各具有一沟样的吸槽,为假叶目绦虫的头节。 5、绦虫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是依靠皮层外的(微绒毛)。

6、绦虫的排泄系统由若干焰细胞和(四)根纵行的排泄管组成。排泄管贯穿链体,每侧(二)根。 7、绦虫除个别种外,均为雌雄同体,其生殖器官发达,每个节片中都具有(一组)或(两组)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8、绦虫交配和受精可在同一体节或同一虫体的(不同体节间)进行,也可在两条虫体间进行。 9、假叶目绦虫的中绦期有二期,钩毛蚴在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继而进入第二中间宿主鱼或蛙体内发育为(实尾蚴)。

10、圆叶目绦虫的中绦期仅一期,为囊状结构,有(似囊尾蚴)和(囊尾蚴)。

11、囊尾蚴型的幼虫也可有多个头节,称(多头蚴或共囊尾蚴),为(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如果囊体产生许多生发囊,每个生发囊又产生许多头节,这种叫(棘球蚴),为(棘球绦虫)的幼虫。

- 21 -

12、猪囊尾蚴外观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泡状,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头节),其构造与成虫(头节)相同。

13、猪囊尾蚴成虫头节细小呈球形具(四)个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分内、外两环交替排列。

14、(肥胖带吻绦虫 )寄生于人小肠上段,孕节脱落后可自动爬出肛门或随粪便排出体外。

15、牛带绦虫的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相似,其主要不同处是人只被(成虫)寄生,而不被(牛囊尾蚴)寄生,中间宿主主要是牛科动物。

16、细颈囊尾蚴囊壁有两层,外层(厚而坚韧),是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外膜,内层(薄而透明),是虫体的外膜。

17、脑多头蚴病由多头多头绦虫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有蹄类的(脑组织或脊髓)内所引起。

18、脑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皮)层,内膜为(生发)层,其上生有许多(原头蚴),数目约100~250个。

19、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节片上( 节间腺 )的不同。 20、牛囊尾蚴的头节上无顶突和( 小钩 )。

21、棘球蚴的囊壁分两层,外为(角皮)层,内为(胚)层,前者由后者分泌而成。 22、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和(有轮 赖利绦虫)。

23、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多种(鞘翅)目昆虫。

三、单项选择题

1、Moniezia benedeni是( B )学名。

A有轮赖利绦虫 B贝氏莫尼茨绦虫 C 四角赖利绦虫 D 扩展莫尼茨绦虫 2、有钩绦虫的终末宿主是(C )。 A 猪 B 绵羊 C 人 D 牛 3、Moniezia expansa 是(D )学名。

A 贝氏莫尼茨绦虫 B 有轮赖利绦虫 C 四角赖利绦虫 D 扩展莫尼茨绦虫 4 、俗称 “ 水铃铛 ” 的寄生虫是(B )

A 链尾蚴 B 细劲囊尾蚴 C 多头蚴 D棘球蚴 5、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D )

A 圆环状 B 带状 C 扇状 D点状 6、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B )

A 圆环状 B 带状 C 扇状 D 点状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被终宿主吞食后,在肠内头节外翻,并用附着器官吸着肠壁,发育为成虫。

- 22 -

A 实尾蚴 B 似囊尾蚴 C 原尾蚴 D 囊尾蚴 E 钩毛蚴 2、犬可作为( BDE )的终末宿主。

A 猪囊尾蚴 B 脑多头蚴 C 牛囊尾蚴 D 细粒棘球蚴 E 细颈囊尾蚴 3、寄生于犬肠道的绦虫有(ABCDE )。

A 犬复孔绦虫 B 泡状带绦虫 C 豆状带绦虫 D 多头多头绦虫 E 细粒棘球绦虫

五、简答题

1、简述绦虫的外部形态。

虫体呈扁平,带状,分节。白色或乳白色。大小自数毫米至10m以上。虫体均可分为头节、颈节与体节三部分。头节细小,根据其上的附着器官可分吸盘型、吸槽型和吸叶型三类。颈节位于头节之后,是生长体节的部位,较头节细,不分节。体节是由节片组成的链体,数目可由数个至数千个,由颈部向后连续长出。体节按其前后和发育成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未成熟节、成熟节、孕节三部分。末端的孕节陆续从链体脱落,新的节片不断从颈部长出,这样就使绦虫得以始终保持一定长度。 2、简述绦虫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

绦虫除个别种外,均为雌雄同体。其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个节片中都具有一组或两组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几个至几百个)、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茎、前列腺和雄茎囊等。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卵黄腺、卵黄管、卵模、梅氏腺、子宫、阴道和受精囊等。卵模为中心区域或称生殖中心,卵巢、卵黄腺、子宫、阴道等均有管道与它相连。 3、简述绦虫的发育。

绦虫生活史较复杂,需1~2个中间宿主。两者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大部分为自体受精。虫卵自子宫孔排出或随孕节脱落后散出。假叶目绦虫的虫卵产出时,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虫卵进入水中继续发育变成具有三对小钩的胚胎,外面有着密布纤毛的胚膜,称钩毛蚴或钩球蚴。圆叶目绦虫的虫卵在子宫内已发育成熟,虫卵多呈球形,无盖,内含一个六钩蚴。

假叶目绦虫的中绦期有二期。钩毛蚴在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继而进入第二中间宿主(鱼或蛙)体内发育为实尾蚴。圆叶目绦虫的中绦期仅一期,为囊状结构,有似囊尾蚴和囊尾蚴。实尾蚴、似囊尾蚴和囊尾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在肠内,头节外翻,并用附着器官吸着肠壁,发育为成虫。 4、简述人感染猪囊尾蚴与感染成虫所出现的症状。

人感染猪囊尾蚴的症状一般较猪严重,猪囊尾蚴寄生于肌肉皮下组织,使局部肌肉酸痛无力。寄生于脑时,可引起癫痫发作,间或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或消失,严重的可致死。寄生于眼内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人感染成虫,由于虫体夺取营养,头节上的顶突和小钩以及虫体表面的微绒毛对肠壁上皮细胞的损伤,虫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的毒素作用,使病人消化不良,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消瘦,贫血。

5、简述有钩绦虫与无钩绦虫的形态区别。

猪带绦虫寄生在终末宿主人的小肠里又称有钩绦虫,头节细小呈球形,具四个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分内、外两环交替排列。牛带绦虫又称无钩绦虫,头节上只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

此外,无钩绦虫的链体较有钩绦虫的链体长。有钩绦虫的卵巢除分两叶外,还有一个副叶;无钩绦虫

- 23 -

的卵巢分二大叶,无副叶。有钩绦虫的孕节子宫向两侧分枝,每侧数目在7~12之间;无钩绦虫的孕节子宫每侧有15~30个分枝。

6、简述扩展莫尼茨绦虫与贝氏莫尼茨绦虫的形态区别。

莫尼茨属的两种绦虫均为大型的绦虫,外观形态上用肉眼观察不易区别,只有在染色制片后,根据节间腺的形状和结构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虫体节间腺形态不同,扩展莫尼茨绦虫节间腺为一排小的圆形囊状物,沿节片后缘分布。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密集的小点组成的带状,位于节片后缘的中央。

7、简述猪囊尾蚴病病原的形态特征。

猪囊尾蚴外观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泡状,黄豆大(6~10 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头节,其构造与成虫头节相同。

成虫长2~5m,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头节细小呈球形,具四个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小钩,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节的一半。幼节宽大于长。成节近方形,具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呈滤泡状,分散于排泄管之间的整个背面。卵巢分两大叶和一个小的副叶。子宫为一直的盲管。孕节呈长方形,子宫由主干分出7~12对侧枝,内含虫卵约3~5万个。 8、简述细颈囊尾蚴的预防措施。

(1)对犬进行定期驱虫,防止犬散布病原,禁止犬进入畜舍,避免饲料、饮水被犬粪污染。 (2)严禁犬类进人屠宰场,有细颈囊尾蚴的废弃内脏必须煮熟后方可喂犬。 9、简述棘球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本虫呈全球性分布,尤以牧区多见。国内以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较为流行。绵羊感染率最高,分布面最广,其原因除绵羊本身是细粒棘球绦虫最适宜的中间宿主外,还由于放牧羊群与犬有密切联系。牧区放羊经常带有牧羊犬跟随护卫,绵羊在牧场上吃到被犬粪污染的牧草机会就多,而当杀羊吃肉时,又常将不宜食用的内脏(内含棘球蚴)就便喂犬,于是造成该寄生虫在犬与绵羊间的循环感染。 10、简述戴文绦虫的生活史。

戴文绦虫种类多,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为赖利属的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和戴文属的节片戴片绦虫。

生活史:赖利绦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参与,虫种不同其中间宿主不同,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虫卵被中间宿主蝇类、甲虫或蚂蚁吞食后,在其体内经过发育,变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变为成虫。 11、简述戴文绦虫的流行病学。

戴文科赖利绦虫为全球性分布,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和鞘翅目昆虫广泛存在有关。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但以雏鸡最易感染。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若饲养条件好且能及时驱杀中间宿主,则感染和发病较少,现代化养鸡业的发展为控制鸡的赖利绦虫病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12、简述戴文绦虫的预防措施。

(1)根据中间宿主的生活习性,对鸡舍内外的中间宿主进行扑杀。

(2)禽舍内外地面要坚实,使得甲虫的幼虫不能生活。禽舍附近不堆集垃圾、碎石、朽木等,以减少蚂蚁建筑巢穴。

(3)对鸡进行定期驱虫,及时清除鸡粪并做无害化处理。

- 24 -

(4)定期检查鸡群,新购入的鸡应驱虫后再合群。 (5)雏禽与成禽分开饲养。 13、简述脑多头蚴的预防措施。

只要不让犬吃到带有脑多头蚴的羊、牛等动物的脑和脊髓,则此病即可得到控制。患畜的头颅、脊柱应予烧毁。患多头多头绦虫的犬必须驱虫。对野犬、豺、狼、狐狸等终末宿主应予捕杀。 14、简述莫尼茨绦虫的生活史。

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甲螨、土壤螨)吞食后,六钩蚴进入地螨体内,发育至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反刍兽吃草时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常混合感染,特别是前两者,它们主要危害幼畜。 15、简述犬的绦虫的预防措施。

(1)定期驱虫,每年应进行4次预防性驱虫(每季度1次),也可根据虫卵或虫体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驱虫。

(2)不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废弃物,特别是未经无害处理(高温煮熟)的非正常的肉食品喂犬和毛皮兽。

(3)在裂头绦虫流行地区所捕捞的鱼、虾,最好不给犬生食,以免感染裂头蚴而发病。 (4)应用蝇毒磷、倍硫磷等药物杀灭犬舍和犬体的蚤和毛蚤;大力防鼠灭鼠和打狼。 (5)加强饲养管理,严禁犬类进出畜舍、饲料仓库、屠宰场、站以及废料加工场所。

六、论述题

1、详述猪囊尾蚴的生活史。

猪带绦虫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地脱落排出,污染地面或食物,虫卵或孕节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进入消化道,经消化液作用而破裂,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流散布到全身肌肉及其它脏器内,约经两个月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囊尾蚴。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横纹肌,严重感染时在其它器官中亦可发现。囊尾蚴在猪体内可生存数年,而后钙化死亡。

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终未宿主,人食用生的或未充分煮熟的病猪肉或误食沾污在生冷食品上的猪囊尾蚴而感染。猪囊尾蚴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于小肠内伸出头节,用其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有孕节随粪排出,开始时排出的节片多,以后渐减少,每隔数天排出一次,每月可脱落200多节。成虫可存活数年,数十年,甚至25年以上。人体一般只寄生一条,有时也有数条的。

人如果吃到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者猪带绦虫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小肠内的孕节中的虫卵逆行到胃内(自身感染),都能使人感染猪囊尾蚴。 2、详述猪囊尾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猪囊尾蚴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曾有报道,除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云南与广西部分地区常发外,其余省、区均为散发,长江以南地区较少,东北地区感染率较高。

猪囊尾蚴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猪囊尾蚴的唯一感染来源是猪带绦虫患者,他们不断向外界排出孕节和虫卵,而且可持续数年甚至20余年,这样,猪就长期处在他们的威胁之中。 猪的饲养与管理和人生食或半生食肉的不良习惯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些地区人无厕所,猪

- 25 -

无圈,或人厕与猪圈连在一起,都易造成猪吃人粪而受感染。在流行区,人们喜吃的“生皮”、“剁生”等均属生食,人群感染率高。散发病例的地区多属半生食或囊尾蚴头节污染食物而引起。此外,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不良而误食虫卵也会感染囊尾蚴。 3、详述猪囊尾蚴的预防措施。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只有通过人和猪才能完成病原发育史的真性人兽共患病,只要做到人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猪吃不到人粪,是不难逐渐消灭此虫的。

(1)宣传科普知识使人懂得猪囊尾蚴的巨大危害,了解猪囊尾蚴病与人猪带绦虫病的关系及防治方法。 (2)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大力推广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出的病猪肉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流入消费者手中。

(3)防止人吃到活的猪囊虫。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猪肉,切生、熟菜的刀和砧板及盛具要分开,并要防止手污染有猪囊虫的头节。

(4)防止猪吃到人粪中的虫卵或孕节。猪要圈养,猪圈要远离厕所。人有厕所,不随地大便,人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作肥料。

(5)查治病人。驱除成虫减少传染源,从而减少猪感染猪囊虫,也防止人自身感染猪囊虫。 4、详述牛囊尾蚴的生活史。

牛带绦虫的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相似,其主要不同处是人只被成虫寄生,而不被牛囊尾蚴寄生,中间宿主主要是牛科动物。人作为本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其孕节脱落后可自动爬出肛门或随粪便排出体外。当牛吞食孕节或虫卵后,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全身各处肌肉,经10~12周发育为牛囊尾蚴。牛囊尾蚴在牛体中最常寄生的部位为咬肌、舌肌、心肌、肩胛肌、颈肌及臀肌,此外,亦可寄生在肺、肝、肾及脂肪等处。牛囊尾蚴在牛体内一般在9个月内死亡。

人生食或半生食含囊尾蚴的牛肉而受感染,囊尾蚴到达小肠,翻出头节,附着在小肠黏膜上,自颈长出节片,每天可长出8~9节,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其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人感染多为1~2条,但也有更多条的,甚至31条。 5、详述牛囊尾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特别在有食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国外主要流行于非洲、东欧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国内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散在的病人分布,但主要在新疆、内蒙、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吉林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人群感染率在20%左右,高者达70%。

牛的放牧式饲养和人食用牛肉的方法不当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在流行地区,人无厕所,随地大便,使孕节和虫卵污染牧场和水源,而虫卵在外界抵抗力较强,可存活200d以上,放牧时牛极易吃到孕节和虫卵。或牛圈舍兼用厕所,牛直接吃到人粪中的孕节或虫卵后感染。犊牛较成年牛易感,有的牛生下来几天即遭感染,还发现有经胎盘感染的犊牛。人的感染主要是吃“风干牛肉条”、“腌牛肉”、“酸牛肉 ”等时,食入了活的囊虫,切生熟菜时刀具、砧板、盛具不分,污染熟食也可引起人的感染。 牛带绦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是牛科动物,但在我国台湾省不养牛的地区造成当地流行的中间宿主是野山羊,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的驯鹿体内也常发现有牛囊尾蚴。 6、详述细颈囊尾蚴的生活史。

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猫、狼、狐等肉食兽的小肠内,其孕节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草,饲料及饮水。当猪、牛、羊等动物随同饲料和饮水吞食了虫卵,在消化道内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

- 26 -

流到肝脏,有些进入腹腔内寄生于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的其它部位,有时尚可以进入胸腔到肺脏。虫体在上述部位开始发育,体积渐渐增大,一般要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蚴体的头节才能充分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能力。当犬等肉食动物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时,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小肠内可生存1年。

7、详述细颈囊尾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患犬粪便中排出绦虫的节片或虫卵,随着终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而使猪、羊等中间宿主遭受感染。另外,本病属疫源性寄生虫病,在远离人们生活的牧地及山林中,野生的肉食兽也可带有此病原,一旦家畜进入其流行圈内,也可感染本病。细颈囊尾蚴主要感染猪、羊,其它动物如牛、骆驼、马、兔、鸡和一些啮齿类也可感染。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凡是有犬的地方,均可发现本病。由于人们缺乏防治本病的卫生知识,每逢农村宰猪或牧区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能食用的废弃内脏便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主要原因。 8、详述棘球蚴的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小肠,一般数量很多。含有孕节或虫卵的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或牧场,如被中间宿主吞入,虫卵内的六钩蚴即在消化道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进入肝脏,通常多停留在该处,也有越过肝脏血管而入肺脏,甚至抵达其它器官的,无论在什么部位均可发育为棘球蚴,发育时间约需1个月,但此后棘球蚴仍然可继续生长达数年之久。动物内脏中成熟的棘球蚴如被终末宿主所吞食,则每一个原头蚴在理论上约经7周均可发育为一个成虫,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一部分原头蚴发育为成虫。因棘球蚴内的原头蚴数目极多,所以在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的数目仍然是很多的。 9、详述棘球蚴的预防措施。

其中犬与家畜接触关系尤为重要。只要使棘球蚴的包囊不被犬、狼、豺、狐狸等终末宿主吃去,此病便可逐渐控制而最终消灭,即不宜食用的家畜内脏都不能喂犬,或至少也要煮熟之后再喂。

要定期给犬驱虫,药物以氢溴酸槟榔碱和氯硝柳胺等为佳,均安全有效,一般是将药放在肉馅或其它犬喜食的食物内。服药前12h内将犬拴住,不给食物。注意在给犬驱虫时,一定要把犬拴住,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与粪便,彻底销毁,才不致散布病原。直接参与喂犬驱虫的人员,应妥为防护,严防感染。也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10、详述脑多头蚴的生活史。

寄生在终宿主体内的成虫,其孕节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在牧场上或饲料及饮水中,被中间宿主吞食则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借小钩钻入肠黏膜血管内,而后随血流被带到脑脊髓中,在那里经2~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如果被血流带到身体其它部分,则不能继续发育而导致死亡。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周就能发育至粟粒大小,6周囊体直径可达2~3cm,经8~13周,直径达到3.5cm左右,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原头蚴,但仍可继续生长到7~8个月时停止,此时包囊直径可达5cm。

犬、狼、狐狸等肉食兽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多头蚴在终宿主消化道中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壁溶解,原头蚴附着在小肠壁上逐渐发育,经41~73d成熟,即可见孕节排出。 11、详述脑多头蚴的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为全球性分布,我国牧区如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与新疆多发,尤以2岁以下的绵羊易感。

- 27 -

特别在牧区,由于有牧羊犬,若在屠宰羊只时将带有脑包虫的羊头喂犬,就造成了犬感染多头多头绦虫的机会。犬排出的粪便就有可能带有病原而污染草场、饲料或饮水,造成脑多头蚴病的流行。在非牧区,只要有病原存在,有养犬的习惯,绵羊或牛亦均能感染,造成该病广泛流行。多头绦虫在犬的小肠中可以生存数年之久,所以一年四季,牲畜都有获得感染之可能。 12、详述莫尼茨绦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上述绦虫为全球性分布,流行因素与地螨的生态特性有密切关系。福建曾报道在该省的绦虫病流行区查明有6 种地螨能自然感染莫尼茨绦虫似囊尾蚴,地螨的自然感染率在0.06%~0.61%范围内。多雨季节时地螨生长繁殖达到最高峰,地螨在适当的温度、高湿度和阴暗而富有腐殖质的土壤中极易孳生,反之在日照强或干燥的环境则不能生存。地螨可生存18个月以上,每代地螨有9~12个月传播莫尼茨绦虫的时间。

13、详述莫尼茨绦虫的预防措施。

由于动物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所以应在放牧后4~5周时进行“成虫期前驱虫”,此次驱虫后2~3周,最好再进行第二次驱虫。成年动物一般为带虫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故要与幼畜一同驱虫。经过驱虫的动物要及时地转移到清净的安全牧场,污染的牧地空闲两年后可以净化。土地经过几年的耕作后,地螨量可大大减少,有利于绦虫病的预防。要尽可能地避免在低湿地、清晨、黄昏和雨后放牧,以减少感染。 14、祥述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形态。

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组织中。虫体呈包囊状构造,内含液体,一般近似球形。

棘球蚴的囊壁分两层,外为角皮层,内为胚层。由胚层向囊内可长出许多原头蚴,有的原头蚴可生空泡,形成生发囊,常脱落于囊液中。生发囊壁上也长出原头蚴,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内所产生的原头蚴可多达二百万个。从胚层脱落的原头蚴和小的生发囊等脱落沉没在囊液内,肉眼看去象砂粒,称为棘球砂或包囊砂。

棘球蚴的胚层有时还能在原始囊(母囊)内转化出子囊,子囊同母囊结构一样,也有角皮层与胚层,同样产生原头蚴和生发囊。子囊还可产生孙囊,它们也能产生原头蚴。但有的棘球蚴胚层不一定能长出原头蚴,无原头蚴的囊叫做不育囊。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狗、狼、狐、豹等肉食动物的小肠,虫体很小,全长2~6mm,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构成。头节有吸盘、顶突和小钩。成节含一套雌雄性生殖器官。雄茎囊呈梨状,卵巢呈蹄铁形,孕节子宫每侧有12~15个分支。虫卵直径为30~36?m,外被一层幅射状的胚膜。 15、详述犬的绦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以犬复孔绦虫为例。犬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主要蚤类,其次是犬毛虱。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其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常自动逸出宿主肛门或随粪便排出,节片破裂后虫卵散出,如被中间宿主蚤类的幼虫食入,则在其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内发育。约在感染后30d,发育成似囊尾蚴。蚤到终末宿主犬、猫体表活动,当终末宿主犬、猫舔毛时病蚤中的似囊尾蚴得以进入,然后在其小肠内释出,经2~3周,发育为成虫。

犬复孔绦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无明显的季节性。犬、猫中感染率甚高,狼、狐等野生动物也可感染。人体复孔绦虫病比较少见,我国仅有数例报告,患者多为婴幼儿,可能是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缘故。

- 28 -

16、详述慢性脑多头蚴病的临床表现。

由于虫体寄生在大脑半球表面的出现率最多,其形成的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所以通常又将脑多头蚴病称为“回旋病”。

当多头蚴寄生在大脑半球时,除常向着被虫体压迫的一侧进行“转圈”运动外,对侧视神经乳突常有充血与萎缩,造成视力障碍以至失明。严重时食欲消失,身体消瘦,卧地不起而死亡。虫体寄生在大脑正前部时,呈现头下垂, 向前作直线运动,在碰到障碍物时,即把头抵在物体上而呆立。寄生在大脑后部时,主要症状为头高举或作后退运动,甚至倒地不起。寄生在小脑时,常使患病神经过敏,易受惊,对任何喧哗,甚至极小的声音均表现不安,以致将头高举。四肢作痉挛性或蹒跚的步态,且易跌倒。寄生在脊髓时,主要表现为步伐不稳,在转弯时甚为明显,囊体压力过大时引起后肢麻痹。有时膀胱括约肌发生麻痹,致小便失禁。

第四章 线 虫 病

一、名词解释 1、卵生

雌虫产出的虫卵处于单细胞期或桑葚期,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生,如蛔虫、毛首线虫及圆线虫类均属此方式。 2、卵胎生

雌虫产出含幼虫的虫卵,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后圆线虫、类圆线虫和多数旋尾线虫均属此方式。 3、胎生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如旋毛虫和恶丝虫属此方式。 4、土源性线虫

有的线虫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如粪便和土壤中直接发育到感染阶段,故又称直接发育型或土源性线虫。 5、生物源性线虫

有的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需在中间宿主如昆虫和软体动物等的体内方能发育到感染阶段,故又称间接发育型或生物源性线虫。 6、感染性虫卵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即在卵内先后经过第一、第二期幼虫的发育,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 7、感染性幼虫

幼虫一般经过两次蜕皮才具有感染性,且幼虫从卵内孵出,称之为感染性幼虫。 8、结节虫

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可钻入宿主肠黏膜,使肠壁形成结节,故食道口线虫又称结节虫。

二、填空题

1、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线虫多为雌雄( 异 )体。

- 29 -

2、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家畜的(真胃 )中。 3、( 3~4 )个月以内的雏鸡最易感染鸡蛔虫。

4、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动物的(小肠 ),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 )内。 5、根据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参加与否,将寄生性线虫区分为(生物源性 )和(土源 性 )两大类。

6、猪蛔虫雌虫生殖器官为(双管 )型。 7、旋毛虫两性成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 )型。

8、线虫消化系统为一条直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肠 )、(直肠)、(肛门)。 9、线虫雌虫的肛门单独开口,雄虫的肛门则与(输精管 )共同形成泄殖腔。

10、根据雌虫产出的虫卵发育情况,线虫生殖方式有3种:(卵生 )、(卵胎生 )和(胎生 )。 11、蛔虫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约需(2~2.5)个月发育为成虫。

12、线虫雄虫尾部有两种类型,尾翼发达,演化为(交合伞),尾翼不发达,有(性乳突)。 13、线虫的发育,一般经过(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14、猪蛔虫虫体前端有(三)个唇片,成(“品”)字形排列,(背)唇较大,(腹)唇较小, 唇片的内缘各有一排小齿。

15、猪蛔虫雄虫尾部有2根等长的(交合刺),无引器,肛前后有许多(性乳突),雌虫生 殖器官为(双管)型。

16、猫弓首蛔虫常与狮弓蛔虫混合感染,可根据两者的(颈翼)在形态上的不同而区别。

17、鸡蛔虫雄虫尾端在泄殖孔的前方具有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肛前(吸盘),上面有明显的角质环。 18、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火鸡、鹌鹑、鸭、鹅、孔雀和雉鸡等鸟类动物的(盲肠)内。 19、鸡异刺线虫头端有(3 )片唇,食道末端有一膨大的(食道球)。

20、类圆线虫虫体的存在有3种形式:(寄生性雌虫),(自由生活雌虫)和(自由生活雄虫)。 21、捻转血矛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家畜(真胃)中,虫体(淡红)色,头端细,口囊小, 内有一(矛 )状刺。

22、仰口属钩虫头部向(背 )侧弯曲。

23、根据肺线虫的大小和寄生宿主种类的不同,分别把它们称为(大型)肺线虫、(小型)肺线虫和(猪 )肺线虫。

24、旋毛形线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被虫体寄生的动物先为(终末 )宿 主,后变为(中间 )宿主。 25、猪胃虫生殖方式系(卵胎生 )。

26、美丽筒线虫寄生于动物(食道 )的黏膜中或黏膜下层,常回旋弯曲,状如锯刃。 27、牛、羊腹腔丝虫的成虫寄生于腹腔,胎生所产出的(微丝蚴 )进入宿主血液循环, (蚊类)为其中间宿主。

三、单项选择题

1、旋毛形线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猪(B )。 A 肺脏 B 小肠 C 肝脏 D 心肌

- 30 -

2、绵羊结节虫病是( C )线虫的幼虫阶段寄生于肠壁所引起。 A 网尾 B 仰口 C 食道口 D 捻转血矛 3、猪蛔虫是以(B )感染宿主的。

A 感染性三期幼虫 B 感染性虫卵 C 第一期幼虫 D 童虫 4、线虫卵壳通常由三层构成,最外一层为(D )。

A 卵黄膜层 B 几丁质膜 C 脂质层 D 蛋白质层 5、猪蛔虫雌虫生殖器官为(B )型。

A 单管 B 双管 C “H” D “U” 6、旋毛虫雄虫尾端有( B)。

A 交合刺 B 耳状交配叶 C 背叶对称的交合伞 D 背叶不对称的交合伞 7、猫弓首蛔虫(B )经胎盘发生胎儿的感染。 A 能 B 不能

8、犬、猫钩虫虫体主要寄生于( B )。 A 小肠 B 十二指肠 C 盲肠 D 大肠 9、食道口线虫结节主要在(B )形成。 A 幼龄动物 B 成年动物

10、毛尾线虫食道部占整个虫体的( C )。 A 1/4 B 1/2 C 3/4 D 2/5 E 3/5

11、旋毛虫包囊(B )个月后,包囊增厚,囊内开始钙化。 A 3 B 6 C 10 D 12

四、多项选择题

1、线虫的生殖方式有(ACE )。

A 卵生 B 二分裂 C胎生 D 出芽生殖 E卵胎生 2、哪几种虫体由感染性虫卵感染(AD )。

A 猪蛔虫 B 捻转血矛线虫 C 旋毛虫 D鸡蛔虫 E 前后盘吸虫 3、哪几种虫体由感染性幼虫感染(BCE )。

A 猪蛔虫 B 捻转血矛线虫 C 羊仰口线虫 D 前后盘吸虫 E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4、属于土源性蠕虫的寄生虫有(CD )。

A 华枝睾吸虫 B 旋毛虫 C 蛔虫 D 钩虫 E 肝片形吸虫 5、食道口线虫各虫种主要根据(ABCE )进行区别。

A 叶冠的圈数 B 头泡、侧翼膜的有无 C 颈乳突的位置、形状 D 唇片的有无 E神经环的位置 6、捻转血矛线虫的特点是(ABCD )。

A 背叶偏于一侧 B 虫体淡红色 C 背肋呈“人”字形 D 雌虫有阴门盖 E具有吸盘 7、猪蛔虫幼虫阶段主要对(AE )损伤。

A 肝脏 B 肠道 C 脾脏 D 脑 E 肺脏

- 31 -

五、简答题

1、简述线虫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

绝大多数线虫为雌雄异体,其生殖系统均由丝状管道构成。雌虫尾部较直,雄虫尾部弯曲或卷曲。一般雌虫较大,因其体内载有大量虫卵。

(1)雌性生殖器官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阴门组成。子宫多为双管型,少数是单管型子宫,双管型由两条子宫汇合成一条阴道。依虫种的不同,阴门可位于虫体腹面的前部、中部或后部,阴门及阴门盖的形态及位置常作为虫种鉴定的依据。

(2)雄性生殖器官 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以及通向泄殖腔的射精管组成。通常为单管型,其末端常有交合刺、引器及副引器等辅助生殖器官。雄虫尾部有两种类型,尾翼发达,演化为交合伞。尾翼不发达,有性乳突。

2、简述线虫的交合伞的形态结构。

交合伞是从膨大的尾翼演化而来的,它由两个侧叶和一个小的背叶组成,由被称之为肋的伸长的尾乳突支撑着。肋一般对称排列,可分为腹肋组、侧肋组及背肋组。腹肋组又可细分为2对,即腹腹肋和侧腹肋。侧肋组可细分为3对,分别为前侧肋、中侧肋和后侧肋。背肋组包括1对外背肋及1个背肋,背肋的远端有时再分为数枝。交合伞在雌、雄虫交配时能抱着、固定雌虫。 3、简述线虫的发育。

线虫的发育,一般经过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虫卵成熟后,经5个幼虫期,其间经过4次表皮的脱落,即蜕皮发育,前两次蜕皮一般在外环境中完成,发育成感染性的幼虫,被宿主摄入后,进入其体内完成两次的蜕皮,最后发育成成虫。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出新一代的虫卵或幼虫在环境中(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继续上述的发育过程。

4、简述鸡蛔虫的生活史。

鸡蛔虫雌、雄成虫在鸡小肠内交配后,雌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15~20d,发育为含有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处逸出,钻进肠黏膜发育一段时期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可见,鸡蛔虫的传播不需要中间宿主,幼虫也不移行到其它脏器。

鸡蛔虫病潜伏期约为2个月,虫体在鸡体内生存的时间为9~14个月,平均约为1年,1年以后虫体便逐渐被排出体外。 5、简述鸡蛔虫的预防措施。

(1)加强卫生、饲养管理,及时清除鸡粪和垫草,喂给全价饲料,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可提高抵抗力。

(2)定期驱虫,成年鸡10~11月驱虫一次,在产蛋季节前30d应再驱虫一次,幼鸡在2月龄开始,每隔一个月驱虫一次。

6、简述犬、猫蛔虫的流行病学。

犬弓首蛔虫主要感染犬科动物,也可感染狼和狐等野生动物;猫弓首蛔虫主要感染猫科动物,还见于狮、豹等野生动物。犬、猫经口吞食了感染性虫卵或是幼龄犬、猫吸取乳汁直接感染幼虫。

犬弓首蛔虫的感染率在世界各国不等,从5%到80%以上。小于6月龄的犬感染率最高,成年动物较少发生感染。猫弓首蛔虫病流行主要是由于幼猫因摄入感染性虫卵或是吸取了乳汁中的幼虫而感染。

- 32 -

每条雌虫每天在每克粪便中可排虫卵约700个,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地上能连续存活数年。幼虫在母犬的机体组织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是感染的一个持续的来源。 7、简述犬、猫蛔虫的预防措施。

(1)对犬、猫定期检查与驱虫,对新购进的幼龄犬、猫必须间隔两周,并每周驱虫一次。2月龄时再驱虫1次,成年时每隔4~6个月驱虫一次。 (2)小猫与母猫尽早分隔开并人工饲养。

(3)搞好卫生,注意环境、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 8、简述鸡异刺线虫的生活史。

成熟的异刺线虫雌虫在盲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于外界,在适宜的温度(20~30℃)和湿度条件下,经2周左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鸡等鸟类动物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啄食带有感染性虫卵的蚯蚓而感染,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移行到盲肠钻入肠壁,发育4~5d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从鸡感染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5~34d。成虫寿命为10~12个月。 9、简述鸡异刺线虫的流行病学。

鸡、火鸡、鹌鹑、鸭、鹅、孔雀和雉鸡等鸟类动物均易感此虫。异刺线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类线虫,鸡因吞食感染性虫卵而感染。蚯蚓可充当保虫宿主,蚯蚓吞食感染性异刺线虫卵后,幼虫在蚯蚓体内可保持对鸡的感染力,另外,鼠妇类昆虫吞食异刺线虫卵后,能起机械传播作用,当鸡啄食了蚯蚓或鼠妇而感染。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暗潮湿处可保持活力达10个月;0℃时存活67~172d,温度升高后能继续发育;阳光直射下易死亡,在10%硫酸及0.1%升汞溶液中均可正常发育。 10、简述家畜肺线虫的流行病学。

网尾线虫耐低温,在4~5℃环境下就可发育,第三期幼虫在积雪覆盖下仍能生存。成年羊易感性高,蚯蚓可作为贮藏宿主。原圆科线虫幼虫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强,在中间宿主体可生存2年之久,喜潮湿阴雨环境。猪后圆线虫在夏秋季节分别可发生两次感染,虫体在蚯蚓体内存活的时间长,感染率高。 11、简述家畜肺线虫的生活史。

以大型肺线虫为例,其发育过程简述如下:发育不需中间宿主。卵产出后随着咳嗽,经支气管、气管进入口腔,后被咽下,进入消化道,虫卵多在大肠孵化,幼虫随粪便排出,但马肺线虫虫卵多是在外界孵化。在外界经过1周,第一期幼虫渐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宿主。幼虫进入肠系膜淋巴结,随淋巴循环进入心脏,再随血流到肺脏,约经18d发育为成虫。 12、简述家畜肺线虫的预防措施。

定期在夏秋季驱虫,圈舍和运动场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粪便并堆积发酵,应尽量避免到潮湿和中间宿主多的地方放牧。国外有用射线(X光、Co、r射线)照射第三期幼虫制备疫苗后进行免疫预防的报道。

13、简述犬猫钩虫的预防措施。

在流行地区主要是定期驱虫。此外,要加强圈舍卫生,保持干燥清洁。粪便及时清理,堆积发酵。严格注意饲料和饮水不被粪便污染。改善牧场环境,注意排水。由于不少钩虫在人或其它动物体寄生,所以也需注意不同动物间的相互传播。 14、简述犬、猫钩虫的生活史。

- 33 -

60

卵随粪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或皮肤感染宿主,经口感染的直接到寄生部位,逐渐发育为成虫,个别的可能也同蛔虫一样,经血液循环,再入小肠中寄生。而经皮肤感染的幼虫随血流进入肺后,通过支气管、气管进入口腔,被咽下后,再到小肠发育为成虫,一般认为经皮肤是主要感染途径。 15、简述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

(1)生前诊断 猪、犬等动物生前诊断旋毛虫病比较困难,由于虫体产生的幼虫绝大部分不随粪便排出,所以实验室不能用粪便检查诊断本病。可用活体组织(剪一块舌肌)作压片检查,国外有用ELISA和IFAT等诊断旋毛虫病,阳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

(2)死后剖检 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将动物的膈脚肌肉割取一小块作肉样,撕去肌膜和脂肪,用弯剪刀剪取24个小肉粒(像豆粒大小),用旋毛虫检查玻板作压片镜检或放在旋毛虫投影仪下检查。如果发现有旋毛虫包囊及虫体,即诊断为阳性。 16、简述猪胃虫的生活史。

猪胃虫的成虫寄生于胃黏膜内,雌虫产生的虫卵随粪便一起排至外界。虫卵被食粪甲虫吞食后,在其体内约经20d的发育,孵出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待猪吞食到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食粪甲虫而被感染。在猪体内,幼虫钻入胃黏膜,约需6周变为成虫。

如果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食粪甲虫被猪以外的其它动物(不适宜的宿主)吞食时,其幼虫便在这些动物体内形成包囊,而这些动物则成为贮藏宿主。当猪(终末宿主)吞食了贮藏宿主之后,幼虫仍可在猪的体内正常发育。

17、简述猪胃虫的预防措施。

猪舍和运动场的粪便要经常清扫,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防止猪只摄食甲虫;定期驱虫;加强猪只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18、简述猪食道口线虫的流行病学。

从感染宿主到成虫排卵约需30~50d。虫卵在低于9℃时不发育,高于35℃或60℃(猪结节虫)则迅速死亡。成年猪被寄生的较多。春末夏初,宿主易遭受感染。放牧猪在清晨、雨后和多雾时易受感染。潮湿和不勤换垫草的猪舍中,受感染的数量偏多。 19、简述猪食道口线虫的生活史。

虫卵随粪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宿主。某些种类的结节虫幼虫进入宿主体后,钻入肠壁,导致机体免疫反应,使肠壁形成结节,虫体在其内蜕两次皮,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 20、简述猪食道口线虫的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春、秋季各一次。夏秋感染季节避免吃露水草,不在低湿地带放牧,草场可和单蹄兽轮牧。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冬季补饲,搭建棚圈。 21、写出图中捻转血矛线虫所指位置的名称。

- 34 -

8

答: 8、背肋 9、外背肋 10、后(侧)腹肋 11、前侧肋 12、阴门(道)盖

六、论述题

1、详述猪蛔虫在猪体内移行造成的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猪蛔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虫移行导致的危害,二是成虫的危害。

(1)幼虫的致病作用 幼虫在体内移行对各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其中对肝和肺的为害最为严重。幼虫移行到肝脏时,造成肝脏出现大量出血点和肿胀充血,肝细胞浑浊肿胀、脂肪变性和坏死,最后形成纤维化,出现点状或片状白色斑纹,称为“乳斑肝”。幼虫移入肺脏时,引起肺脏的出血、水肿,以至肺炎等,临床表现为患猪咳嗽、气喘等。幼虫在猪体内的移行过程中,还可分泌毒素或导致继发感染。 (2)成虫的致病作用 成虫在小肠内可以机械性堵塞肠道,引起食欲下降,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等症状。同时,虫体在肠道内也可分泌代谢产物,导致过敏性反应。 2、以捻转血矛线虫为例,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要点。

捻转血矛线虫雄虫交合伞不对称,背肋成“人”字形;雌虫红色的肠管和白色的生殖器官相互捻转成红白相间的外观,有舌状的阴道盖。成虫寿命大约为一年。雌虫每天可产卵5000~10000个,卵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第三期幼虫抵抗力强,在一般草场上可存活三个月,不良环境中,可休眠达一年。该期幼虫有向植物茎叶爬行的习性及对弱光的趋向性,温暖时活性加强。此病流行甚广,各地普遍存在,多与其它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危害家畜。定期驱虫,春、秋季各一次。夏秋感染季节避免吃露水草,不在低湿地带放牧,草场可和单蹄兽轮牧。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冬季补饲,搭建棚圈。 3、详述猪蛔虫的生活史。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即在卵内先后经过第一、第二期幼虫的发育,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猪只吞食了感染性的虫卵后,在肠道消化液作用下,释放出幼虫,多数幼虫钻进肠壁,随血液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少数幼虫随肠淋巴液进入乳糜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此后钻出淋巴结,由

- 35 -

9 10 11

12

腹腔钻入肝脏;或者由腹腔再入门静脉进入肝脏。一般在感染后4~5d,幼虫在肝内进行第二次蜕皮,成为第三期幼虫。三期幼虫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并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幼虫在肺内经5~6 d,进行第三次蜕皮发育为第四期幼虫。四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再上行到气管,随粘液到达咽部,再经食道、胃返回小肠,在小肠内进行最后一次脱皮形成第五期幼虫,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可以在猪体内生存6个月,然后自行排出体外。 4、详述猪蛔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乳汁和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贮藏宿主等都可以成为猪感染蛔虫的来源。

(2)传播途径 猪蛔虫主要是经口感染,猪只由于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或猪粪等,或是母猪的乳房沾染虫卵后,仔猪吸奶时受感染,或是感染性虫卵被蚯蚓、甲虫等贮藏宿主吃食,虫卵在其体内孵化为第二期幼虫后,保持着对猪的感染力。

(3)易感宿主 主要是猪,特别以3~6个月的仔猪最为易感。感染性的猪蛔虫卵对兔、鼠等动物以及人同样具有感染性,但在其体内多只是幼虫阶段的发育,不能发育到成虫阶段。

(4)流行情况 猪蛔虫病流行传播甚广,养猪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该寄生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再加上雌虫产卵多,每条雌虫每日可产10~200万,而且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15%的硫酸和硝酸、2%的福尔马林均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导致本病广泛流行。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营养缺乏,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猪只过于拥挤等情况均可加剧猪蛔虫发病的严重程度。

5、详述猪蛔虫的预防措施。

猪蛔虫简单的生活史、虫卵的高产量和顽强的抵御力是该病流行甚广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防治工作,加强饲养和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 饲料防止被污染,确保每次饲喂食料的新鲜,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猪只的营养需求,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物质,以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护好猪场饮水或清洗用水水源,粪堆、垃圾等废物远离水源,以保水质的洁净。若用植物青藤喂猪,一定要洗净再饲喂。 (2)粪便的处理 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及时清除粪便并无害处理,防止虫卵散播。粪便可采取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定期用20~30%的石灰水或40%热碱水等消毒。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彻底清洗和消毒。 (3)定期驱虫 包括预防性、治疗性驱虫。育肥猪3、5月龄各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仔猪断奶分养时驱虫;后备猪配种前驱虫;新引进猪驱虫后再合群。 6、详述鸡蛔虫的流行病学。

该病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流行传播,主要发生于散养或放养的鸡。鸡的易感性和饲养条件有很大关系,管理粗放,卫生差,饲料单一等,鸡易患蛔虫病。鸡蛔虫病主要是经口感染,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啄食了携带有感染性虫卵的蚯蚓而感染。鸡蛔虫病可以感染各龄期的鸡,其中3~4月龄以内的鸡最易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易感性则逐渐降低。其他家禽如吐绶鸡、珍珠鸡、鹌鹑、番鸭等及野禽均可感染鸡蛔虫。感染蛔虫病的幼龄鸡可以向外排出虫卵或虫体。感染性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可存活6~15个月,且对化学药物有—定的抵抗力,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很长时间。虫卵对直射阳光、干燥和高温(40℃以上)敏感。 7、详述犬、猫蛔虫的生活史。

- 36 -

(1)犬弓首蛔虫的生活史有以下几种方式:犬弓首蛔虫感染性虫卵,若是被3月龄以内的犬吞食,其虫体的发育是典型的蛔虫生活史,即孵化出的幼虫钻入肠壁后,随血流经肝、肺,最后重新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幼虫若不进一步移行,则形成包囊,保持对其它肉食动物的感染性。若感染性虫卵被6月龄以上犬吞食后,第二期幼虫转移到更广的范围,包括肝、肺、脑、心、骨骼肌、消化管壁中形成包囊,同样保持对其它肉食动物的感染性。若母犬在怀孕期间感染,幼虫(第二期)很可能移行到胎儿的肺部,发育成第三期幼虫,新生幼犬体内的幼虫经气管而移行到小肠,最后发育成成虫。

(2)如果猫摄食的是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则要发生移行。如果猫是经乳汁感染的第三期幼虫或吞食了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贮藏宿主,则不发生幼虫移行。猫弓首蛔虫不能经胎盘发生胎儿的感染。猫弓首蛔虫的潜隐期大约是8周。 8、详述旋毛虫的生活史。

旋毛形线虫的发育比较特殊,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被虫体寄生的动物先为终末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虫体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则必须更换新的宿主。

旋毛形线虫通常寄生于猪、人和鼠类。当宿主吞食了含有活旋毛形线虫幼虫包囊的肌肉后,即被感染。数小时后,经胃液和肠液的消化作用,幼虫多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前段自囊内逸出,并钻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部黏膜,经2昼夜的发育即变成成虫。雌雄虫体即开始在黏膜内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雄虫不久即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黏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并开始在黏膜中产幼虫。新产出的幼虫随血流到全身各处肌肉、组织和器官,但是只有到达横纹肌的幼虫才能继续发育并成长。幼虫多寄生于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幼虫在感染后第17~20d开始蜷曲盘绕起来,其外由被寄生的肌肉细胞形成包囊,常有2.5个盘圈,此时即有感染能力了。此类幼虫如被另一宿主食下即再如上所述,开始下个生活史。 9、详述旋毛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旋毛形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动物疫源性寄生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的传播,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旋毛形线虫的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这些动物分布又广泛,因而使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二是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三是因猪和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有些动物,如犬在本病的流行上也起着重要作用,犬的活动范围大,不少地区犬旋毛虫的感染率都很高。犬与人的关系密切,犬肉又为人的重要食品,因而,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旋毛虫病在流行病学上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证实,许多野生动物的旋毛虫感染率远比猪、鼠、犬、猫还要高。人感染本病主要和食肉习惯有关,尤以少数民族地区喜食生肉,内地人涮狗肉等,易造成感染,有时可通过菜板机械性传播。我国云南、西藏发生的病例,主要是吃生食所造成的。 10、详述旋毛虫的预防措施。

(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使人们知道旋毛虫病对人畜的危害性,从而改变有些人吃生肉的习惯,这是防止感染本病的重要环节。同时禁止用未经处理的厨房水等残剩物喂猪、犬、猫,以免动物感染。

(2)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杜绝含旋毛虫的病肉上市,不使人们吃到病肉是预防人患旋毛虫病的关键。一旦检出旋毛虫,应供工业用或销毁,不许出售食用。

(3)鼠类在传播旋毛虫病上居重要的地位,不但鼠的旋毛虫的感染率高,而且猪舍及圈内又多有老鼠存在,故必须加强灭鼠和防鼠,以杜绝猪的感染来源。同时对猪要加强饲养管理,不能散养,以免猪到处游走吃到其它动物的粪便、尸体以及能携带旋毛虫包囊的昆虫(蝇蛆、步行虫等)。

- 37 -

11、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的生活史。

牛羊消化道线虫的发育,从虫卵发育到第三期幼虫的过程基本上相类似。

即虫卵从宿主体内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到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第一期幼虫,然后经过两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对终未宿主的感染大多数是经口感染。

第三期幼虫在终未宿主体内的移行过程,因种类不同其移行途径不一样的。

例如,捻转血矛线虫的发育过程是终末宿主吞食了第三期幼虫之后,在瘤胃内脱鞘,然后进入第四胃,首先钻入胃黏膜上皮突起之间,摄食并进行第三次蜕化,形成第四期幼虫,之后再返回黏膜表面,形成了口囊,开始吸着在黏膜上。感染后第12d虫体发育到第五期幼虫,到感染后第18~21d虫体成熟。 12、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虫卵和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三期幼虫很活跃,虽不进食,但在外界可以长时间保持其生命力。第三期幼虫还能沿着潮湿的草叶向上爬行,这一特点增加了在牧地上侵人终宿主的机会。它对微弱的光线有向光性,在早晨、傍晚或阴天时,它能爬上草叶,而在夜间又爬下地面。

发病的季节动态:根据1984~1985年的研究证实:捻转血矛线虫的成虫寄生量,全年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在6月上旬,第二次高峰在8月上旬。羊仰口线虫成虫寄生量从3月到8月上旬一直很低,8月下旬开始上升,到2月下旬至翌年元月出现一次明显的高峰。哥伦比亚肠食道口线虫成虫寄生量在3~7月均较高,7月下旬为最高峰。 13、详述牛羊消化道线虫的预防措施。 (1)预防性驱虫

应用对发育受阻幼虫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可以防止受阻幼虫恢复发育钻出黏膜给宿主带来危害。而且,可将虫体消灭在幼虫阶段,防止它恢复发育,成熟产卵,从而可减少牧地的严重污染。 (2)放牧及放牧地的利用

牛羊应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上放牧,也不应在清晨、傍晚和雨后放牧,这样可以避开第三期幼虫活动的时间,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对于放牧地应有计划地应用,可以轮牧和改良牧地,实行牧草和农作物有计划的轮做,这样既可使牧地洁净,又能提高牧草的质量。 (3)改善饲养管理

合理补充精料,进行全价饲养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畜舍要通风干燥,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畜舍、动运场和牧地经常清扫,加强粪使管理,防止污染饲料及水源。

第五章 原 虫 病

一、名词解释

1、二分裂

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然后胞质分裂,最后形成两个虫体。按分裂的方向有纵二分裂生殖(如伊氏锥虫)和横二分裂生殖(如纤毛虫)。

- 38 -

2、裂殖生殖

细胞核先行多次分裂,分成若干小核,然后每个核周围的细胞质紧缩而形成数个新个体。处于分裂中的母细胞称为裂殖体,而分裂后的子代称为裂殖子。

3、出芽生殖

母体的细胞先经过不均等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再分化发育成新个体,即为出芽生殖。可分为外出芽和内出芽生殖,寄生原虫仅见内出芽生殖,内出芽生殖又根据母细胞中芽体的数量分为内芽生和多元内芽生。

4、接合生殖

两个形态相同的虫体一时性结合在一起,互相交换核质,然后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新个体,如结肠小袋纤毛虫。 5、配子生殖

原虫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子形成雄性配子体(小配子体),一部分形成雌性配子体(大配子体),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后形成雌、雄配子,雄性配子钻入雌性配子体内结合形成合子,称为配子生殖。 6、孢子生殖

是在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以复分裂法形成许多子孢子,或形成孢子囊进行孢子生殖,这时孢子囊内的合子首先变成孢子体,孢子体再分裂发育为子孢子。 7、波动膜

伊氏锥虫由生毛体长出鞭毛一根,沿虫体表面螺旋式地向前伸延,并借助膜与虫体相连,鞭毛远端游 离,当虫体运动时鞭毛旋转,膜也随之波动,所以称为波动膜。

8、卵囊

原虫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有些合子外被以较厚的有抵抗力的外膜则称为卵 囊。

9、感染性卵囊

球虫卵囊形成后排至体外,在体外必须经过一个孢子化过程,形成子孢子,才具有感染性。含有成熟的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染性卵囊。

10、血孢子虫

由于疟原虫科的住白细胞原虫属、血变原虫属和疟原虫属的生活史和某些发育阶段的超威结构很相似,因此归为一类,统称血孢子虫,其引起的疾病称血孢子虫病。

二、填空题

1、原虫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原虫的胞质有(外 )质和(内 )质之分。

- 39 -

3、原虫的运动细胞器一般包括(伪足)、(鞭毛)和(纤毛)。 4、原虫摄取营养的方式包括(渗透)、(胞饮)和(吞噬)。 5、原虫是通过内含物(伸缩泡)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6、有些合子具有运动性,称为(动合子),有些合子外被以较厚的有抵抗力的外膜则称为(卵囊)。 7、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原虫的生活史分为三种类型:(直接传播)型、(循环传播)型和(虫媒传播)型。

8、处于分裂中的母细胞称为(裂殖体),而分裂后的子代称为(裂殖子)。

9、伊氏锥虫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所引起的马、牛、骆驼等家畜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10、(泰氏锥虫 )是锥虫属中最大的一种虫体。

11、在泰氏锥虫的染色血片中常可见到3种类型的锥鞭毛型虫体,即短胖型、(细长)型和(长粗)型。 12、由于宿主和环境的不同,杜氏利什曼原虫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13、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

14、寄生于盲肠中的(组织滴虫)可进入鸡的异刺线虫体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并进入异刺线虫的卵内。 15、贾第鞭毛虫的发育阶段包括(滋养体 )和(包囊 )两种形态。

16、牛巴贝斯虫需要通过两个宿主的转换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只能由(蜱 )传播,具有典型的孢子虫的(三 )阶段生活史。

17、泰勒虫病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种原虫寄生于牛羊和其它野生动物(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我国主要有(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

18、环形泰勒虫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所形成的多核虫体为(裂殖)体,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大裂殖)体又称无性生殖体,另一种为(小裂殖)体又称有性生殖体。

19、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及其附近区域,常在感染后引起(盲肠)严重出血和高度肿胀。 20、球虫裂殖子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即(外裂殖生殖)和(内裂殖生殖),大多数球虫行(外裂殖生殖)。 21、弓形虫滋养体姬氏染色后,胞浆(蓝)色,有少量颗粒,胞核(紫红)色。 22、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多个速殖子簇集成团,好像包在一个囊内,称为(假包囊)。 23、弓形虫包囊具有一层富有弹性的囊壁,内含数个或数千个(缓殖子)。 24、弓形虫裂殖体见于终末宿主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内。

25、弓形虫体寄生于动物细胞内,因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5个类型(速殖子 )(包囊 )(裂殖体 )(配子体 )(卵囊 )。

26、隐孢子虫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宿主体内孢子化,内含(4)个裸露子孢子和(1)个大残体。 27、肺孢子虫的生活史中主要有两种形态,即(滋养体)和(包囊)。

三、单项选择题

1、伊氏锥虫的分裂繁殖为( B )。

A 横二分裂 B 纵二分裂 C 出芽生殖 D 接合生殖 2、在姬姆萨染色的血片中,伊氏锥虫虫体的鞭毛呈(E )色。 A 深红紫色 B 淡绿色 C 粉红色 D 天蓝色 E 红色 3、(C )球虫是小肠球虫中致病性最强的。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6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