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4-21 1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这本书描绘了柏拉图梦想中的城邦的美好蓝图,贯彻了他的政治、教育、哲学领域的基本思想,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好好地仔细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古希腊的城邦社会,体会大哲学家的治国主张,并不断思考这些观点的智慧之处。这部名著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刚读完这本书,我们先不谈其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只是柏拉图的写作方法和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就让我产生不少感悟。他采用了问答谈论式的写法,几个人长时间交谈的内容便是整部著作的内容,主人公是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其他几个人是他的朋友。这些交谈都是柏拉图虚构的,他借用了老师的大名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也是对已故老师的敬爱,但是读起来就像是真的一样,这无疑体现出了柏拉图准确的对人们语言的把握能力。采用问答式的写法也使文章内容更加形象化,让高深的哲学原理成了众人交谈的话语,而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这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快。但是这种写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增加了文章的内容,人们的思路、态度、辩论的焦点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难以捉摸,而且很多不是重点的对话比较难懂会让读者误以为是重点。所以到了书的后期,内容越来越难以理解,作者也变换了写法,更多的是苏格拉底在唱“独角戏”,其他人只是陪衬罢了。

柏拉图对问题的研究方法就是和众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辩论,弥补彼此的不足,发现彼此的问题,采取问答的方法推理出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他所称的辩证法的一种。这种相互间探讨的方法在我们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有用的,因为人们总是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大幅度地激发讨论者的思维,想象力。柏拉图也善于运用比喻这个思维工具,这个巧妙的工具可以让一个难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易于理解,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比喻恰当。

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理想国》一共有十卷,都没有标题,谈论的话题经常变化,内容看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先对每一卷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第一卷主要辩论了什么是正义。第二卷先对正义与非正义进行了对比,之后苏格拉底讲了城邦的构成,和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卷主要讲了教育的两个方面。第四卷苏格拉底分别对国家和个人的正义做了说明。第五卷谈论了男女、城邦的善、哲学家,以及关于信念的理论。第六卷讲了哲学家(统治者),以及哲学和两个世界。第七卷主要讲了两个世界的哲学理论和关于这个理论的教育。第八卷讲了四种政治制度。第九卷主要讲了四种政治制度中的僭主,还有灵魂的三个方面和三种人。 第十卷讲了三种技艺和认识事物的三层境界,最后柏拉图对人的灵魂做了善与恶的分析。

《理想国》是柏拉图关于正义的学说,是一部“正义论”,自始至终正义一直是这本书的主线,所以其中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我觉得这部著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首先是柏拉图的哲学世界观,即两个世界的理论。之后是教育与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是对保卫者和哲学王的教育。最后就是正义本身,国家和个人的类型,善与恶。这是按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排列的,它们其实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我的感悟也分为这些部分。柏拉图总是用两个方面的对比来研究上述部分,比如正义与非正义,好与坏,善与恶。

首先是柏拉图的世界观,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在第七卷的开头,柏拉图用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说明这个思想,另外在第五、六、十卷对这个理论都有阐述。在柏拉图的眼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一无所知,即无知,其次是信念,即相信事物的存在,第三种也是最好的称为知识,即对事物有着本质上的理解。其中的信念处于有与无之间,只能沉醉于美的表象,看不到美的本身。三种情况对应三种人,大部分的人比如像我们一样的学习者,处于相信信念的阶段,我们不断追随着真理,但不能揭开事物的面纱看到真实。放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只能看到可见世界,看见的只是真实事物的倒影,只有智者(哲学家)才能了解可知世界。柏拉图所说的最高的善,就是太阳,是光,是将事物的信

息传达到我们眼中的媒介,“这个给予感知的对象以真理,给予感知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形式”,那么可知空气能传播声音,空气也是一种善。信念可分为看法和想象,真理可分为知识和思想,我们追求的就是世界的真理,而不是表象,世界的真理永远稳定不变,表象一直在变,不断迷惑人们。所以柏拉图讲了使用、制造、模仿这三种技艺,其中使用是能知道物品的本质的,模仿只是对物品表象的主观复制,比如诗人,画家。对表象的模仿更加迷惑大众,所以柏拉图显然很轻视这类人。放在现在来看,比如摄影师也属于这类人,他们有时会恶意的发布一些虚假的或片面的照片,让人们远离事件的真相。

所以,可知世界是好的,善的,可见世界是不好的,不善的。那些严重迷惑人们的可见世界的虚假表象,是坏的,恶的。两个世界的理论是理想国的哲学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实在的世界呢?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到达。那么怎么成为哲学家呢?柏拉图认为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

接下来说的就是柏拉图的教育观,柏拉图认为理想中的国家应该由三种人构成:第一种是城邦的供养者,占了大多数,即平民阶层,从事生产工作。第二种是城邦的保卫者,即武士阶层,士兵。第三种人最少,称为守护者,即统治阶层,由哲学王担任。柏拉图主要讲了对士兵和哲学家的教育,对平民的教育包括在士兵教育中。

先要说明的是,柏拉图是个完美主义者。关于基础教育(对士兵平民的教育),柏拉图讲了两个重要科目:音乐、体育。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柏拉图认为必须使用真实、美好,不能有一点丑恶的教材。比如对于神话故事,神做的是都是善良的,因为神就是正义的化身,虚假不合理的神话故事就要抛弃,悲剧诗人等“模仿者”就特别擅长写这种故事。但模仿者也不是一无是处,简单高尚的作品就是好教材。对于音乐作品也是如此的“挑剔”,柏拉图甚至对乐器也有选择。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保卫者们必不可少的,城邦的每个人都要从小接受这两种教育,然后挑选出优秀者作为保卫者。音乐对灵魂有益,体育对身体有益,简单质朴的音乐训练会促成灵魂的节制,简单的身体训练则会促成健康。两方面相互制约,一个人缺少音乐会变得野蛮而残暴,缺少体育会变得软弱而柔顺。身体和灵魂两方面同时成长,确实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然后是高级教育,即是对哲学家的教育,为了了解可知世界所附加给更优秀者的教育。是三个科目:数学、几何学、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三个学科可以研究到永恒不变事物的本质,以及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几何学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天文学就是运动旋转的立体几何。“我们应该将天空中的天体用做帮助我们学习类似其他事物的模型”,这句话可以看出柏拉图应用学科的一个方法。而辩证法,被他称为所有学科的尖顶,是寻找可知世界的最有力的法宝。一个可以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必须善于理解,豁达大度,热爱真理、正义、勇敢、节制,这可以看作是最完美的人。

有了受到了合理教育的国民,柏拉图就可以实现他的正义,他的理想国了。

关于正义和政治制度,柏拉图在第四卷和第八卷有精彩的描述,这是《理想国》最核心的内容。所谓正义,存在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国家的正义,就是上述三种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干涉其他事情,各司其职,做天生适合他的事业。用三个特征概括,就是:智慧、勇敢、节制。智慧代表哲学王,勇敢代表保护者,节制则适用于所有人,是对所有恶的、不正义事物的节制。而个人的正义的定义,来自于国家的正义,相对应的,人的灵魂有三个特征:理性、激情、欲望。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运用激情这个工具,去实现合理的欲望,抵制不好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是正义的人。理性对应城邦的统治者,激情和欲望对应子民,这样的国家就是理想国。

第八卷柏拉图从好到坏列举了当时四种政治制度,分别是荣誉制度,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和对应的四种人。理想国制度如果一人统治被称为王政,多人统治被称为贵族制。荣誉制由理想国演变而来,原因是教育的恶化,人们变得“无知”,过分追求荣誉。寡头制

来自荣誉制,人们嗜钱如命,极其吝啬,有着最大的“恶”,即为了获得金钱,人民的所有财产可以随意买卖,价格随意,从而人们不再从事本职工作,这就是最大的恶。贫富差距悬殊,爆发穷人的革命,从而产生民主制。民主制所追求的也就是毁灭它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不同于现在的自由,指的是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所以人民放纵自己的欲望,一些人同流合污,势力壮大,于是产生了僭主。僭主制是最恶最集权的制度,僭主是最不正义的人,同时也是最可怜的人。

这五种制度放在现在,在现代的社会里也能找到相似之处。现在我们的国家当然远远达不到理想国的程度,而和剩下的四种不良制度都有联系。特别是寡头制与民主制,比如说对金钱的热爱,高价买卖任何东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断地转行,不良的教育制度。人们追求虚假的恶劣的自由,而不知道自由是以不危害他人为前提做任何事,从而放纵丑陋的欲望,社会杂乱不堪,充斥着各种人,各种思想,人们根本分辨不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很多人陷入不健康的漩涡里不能自拔。我认为可以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后,我心目中的理想国,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我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讲的最核心的观点不是关于国家和政治制度,而是个人的灵魂净化,即实现个人的正义,再涉及整个社会的正义。在这本书的很多地方,特别是在最后一卷着重讨论了人的灵魂。所以我的观点是,目前的核心应该是教育问题。因为教育可以密切地关系到每一个人,重点是在每一个人的小时候,可塑性最高的时候影响整个人。我们要按照柏拉图的教育观点,着重从身体和思想两方面培养中小学生,可是现实呢?应试教育从很小就开始恶化孩子们的心灵。人的灵魂中的欲望部分,分为善与恶两部分,赞扬善的,去除恶的,就是柏拉图关于灵魂的大致观点。现在的教育一定要注意防范社会中各种丑恶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培养良好的习惯,具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关于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注重技巧性、职业性的教育,就像柏拉图所说的在洞穴里熟记过往影像的顺序,预言后面的影像。这样很难培养出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要开展各种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活动的教育。学科方面除了数学,几何学等,我觉得基础的语言学,逻辑学,哲学也很有必要,哲学一定要博采众长。

国家社会制度方面,当然民主制度是必须的了,现在的民主制度已经不是柏拉图所说的那种毫无节制的了。不过选举的时候应该让像“哲学家”的人当选,有人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个人独裁制度,这种批评是不合理的,因为柏拉图的“哲学王”代表着一种最好的,最正义,最关心人民的统治阶级。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在社会平民方面,人们最好能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正义、善的、好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利益。给需要某方面利益的人好处就是正义的,前提是这种利益没有对自己的其他方面,对他人,对社会有副作用。合理工作、劳动就是最大限度的创造利益,创造正义。由于人们需要他人帮助,以及对他人的天生的同情心和别的情感,天生的对美的追求,对丑的讨厌,所以我们不仅要满足自己的利益,也要努力满足他人的利益。这就是我理解的正义的本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6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