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材

更新时间:2024-02-20 15:3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民法学》王利明 (第二版)参考教材插班生

《民法学》王利明 (第二版

参考教材插班生——参考笔记

第一篇: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历史沿革:

分为古代民法、近代 民法和现代民法三个阶段。

1、古代民法的典型代表是罗马法。

2、近代民法是在继受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了大陆法和英美法两大法系。大陆法系推行法典化,又称民法法系,英美法以判例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又称判例法系。近代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为代表。

3、资本主义现代民法始于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1922年列宁亲自主持制定的《苏俄民法典》始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我国近代民法始于清末,1907年清政府开始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完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该法典随着1949年中国成立在大陆已经废除,仅在台湾有效。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进入的一个新阶段。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二条确认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调整财产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是以经济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有以下特点:

1、主体的地位平等。

2、与民事权利的享受和行使有关。

3、非财产性

第三节: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一、民法的性质:(预测题目:论民法的性质或者为什么说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法?)

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2、民法为文明法。

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4、民法为实体法。

5、民法为私法。

二、民法的任务

1、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四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

一、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二、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

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三、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

2、在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均衡。

3、当事人合理的承担民事责任。

四、诚实信用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五、公序良俗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1、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2、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

第五节:民法的渊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渊源

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者表现形式。我国民法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法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宪法

2. 民事法律

3. 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

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性文件

5. 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6. 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

7. 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二、民法的效力:

又称民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何时、何地、何人之间的关系应适用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

1、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1)法律不溯及既往

(2)新法改废旧法。

2、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

我国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领海、领空以及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视为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有三点要注意:

(1)全国性的规范文件适用于全国,但仅为某一地区制定的,则该规定仅适合于该地区。

(2)地方性的规范性文件,仅适用于该地区,而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

(3)我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法律仅适合用于该地区,我国民法不适用于这些地区。

3、民法对人的效力(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同时采取“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

(1) 我国民法对居留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或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具有法律效力

(2) 我国民法对居留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

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预测题)

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财产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体由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义务主体的范围

绝对法律关系 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权利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 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内容的复杂程度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民事法律事实〕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基本特征为客观性和法定性。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在于能引发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

2、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3、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

1、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2、人的行为。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直接体现人的意志,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第三节: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

一、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含义: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1)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2、民事权利的分类:

(1)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

财产权 是指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 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2)权利的作用

支配权 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请求权 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 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 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权利的效力范围

绝对权 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 相对权 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

(4)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

主权利 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 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

原权 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救济权 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中的权利。

(6)权利有无移转性

专属权 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 非专属权 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

3、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自由行使权利。

(2)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4、民事权利的保护

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者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分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

(1)自我保护:又称私立救济,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其权利。分自卫和自助行为。

(2)国家保护:又称公力救济,指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

5、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预测题)

(1)须为保护自己的利益

(2)须情事紧迫来不及请求国家保护

(3)须采取法律许可的方式

(4)须事后当即请求国家保护

二、民事义务

指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义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发生根据

法定义务 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非由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约定义务 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义务

2义务的内容

积极义务 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

消极义务 是指以义务人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

3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

专属义务 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其他人负担的义务。

非专属义务 是指义务人可将其移转给他人负担的义务。

三、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有以下特征:

(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利为目的。

(3)民事责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4)民事责任是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2、民事责任的分类:

(1)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

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 是指因债务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篇二:2016政法干警教材民法电子版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

民法学

——突破140分

(含同步练习)

编著:罗红军 蔡锦杰

QQ:611524263

新浪微博:罗红军的微博

罗红军政法干警群:424240661

目录

序言 ................................................................................................................................................................. 6

第一部分 总论 .............................................................................................................................................. 11

第一章 民法概述 ............................................................................................................................................ 1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 11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 13

第三节 我国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 ....................................................................................................... 14

第四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 16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 20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 20

第二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 23

第三章 自然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自然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监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法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法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合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普通合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有限合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民事行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民事行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无效民事行为(见合同效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见合同效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见合同效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代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代理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代理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代理权的行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无权代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时效的概念与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诉讼时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 物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物权的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所有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取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共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相邻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用益物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地役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担保物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抵押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质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留置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占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 债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债的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债的概念与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债的主要发生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债的担保(见合同的担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债的保全(见合同的保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债的移转(见合同的变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债的消灭(见合同的终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合同的效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合同的履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 合同的保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 合同的解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 合同的终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合同法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赠与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租赁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承揽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保管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运输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 委托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居间合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 人身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人身权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人格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身份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部分 婚姻家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亲属关系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结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夫妻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离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父母子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收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部分 继承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继承权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法定继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遗嘱继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部分 民事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民事责任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侵权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侵权责任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各类侵权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民事责任竞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突破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论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践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 物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 债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 人身权、婚姻、继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部分 侵权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三:王利明民法教材讲义(第一——第四编)(新)

民 法

王利明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词源

中国自古诸法合一,民刑不分,“民法”并非中国法律文化固有的概念,属于法律继受的产物。

汉语中的“民法”一词源自日本学者对于法国民法典中的中“droir civil”的创造性翻译。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民法典,日本学者在翻译欧洲“市民法”(droir civil)时,由于不了解其制度背景,从而创造性地用汉字的“民法”为该法典定名,以致于“市民法”的制度信息在“民法”的术语中被丢掉了

我国清末制定《清末民律草案》,民国初年制定《中华民国民律曹楠》,均称为“民律”,而不称“民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设立民法起草委员会,1929年5月23日公布“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第一编),是我国法律上使用“民法”一词之开始

被日本学者转译的“droir civil”一词,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civil law——有关罗马市民(罗马公民)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对称于万民法(罗马人与其他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律)

二、民法的含义

民法乃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之基本法,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共同构成一国部门法体系,为最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

(一)形式意义上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这是从表现形式上对民法进行的分类

1、形式意义的民法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以“民法”为名称制定的法典。

2、实质意义的民法

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一切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典,还包括其他民事法律、法规。

3、两者的区别

形式意义的民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最终表现为一个成文的法律文件——民法典

实质意义的民法着眼于规范性质、规范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概念,并不考虑形式,而是注重对法律规范或规范性法律文件属性的分析。

4、两者的联系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并不否认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民法典)的价值,后者通过对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系统化。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也不排斥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二)广义与狭义民法

广义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狭义的民法仅指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不包括属于传统商法内容的法律、法规以及婚姻法等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采取了广义的民法概念。

(三)民法典与民法通则

1、民法典

法典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已有法律概念和规则的系统化整理,按照一定体系将各项法律制度系统编纂在一起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典是指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

在大陆法系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法典编纂体系主要有罗马式与德国式

1、 罗马式

罗马式是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其《法学阶梯》提出的,查士丁尼在编制法律时采用了这种形式,将民法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法国民法典》采用该形式:除去诉讼法,将民法典分为人法、财产法、财产取得法三编。

2、德国式

采用的是罗马法大全中的《学说汇纂》中所采用的体例,该体系是潘德克顿学派在注释罗马法特别是在对《学说汇纂》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由胡果等学者完善的一种体例。该体系将民法典分为五编:总则、物权、债权、亲属和继承。

特点:设立总则编,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财产法与身份法,将继承法单独成编。

大陆法系大都接受了德国式的民法典体系

2、《民法通则》

既不是民法总则,也不是民法典,它是以传统的民法典总则部分的内容为基干,对传统民法典分则的一些内容作了简要规定,其中对知识产权、人身权设专节简要规定,对民事责任设专章规定,这些都是传统民法典所没有的。

在我国民法典没有颁布前,居于民事基本法的地位

(四)民法与民法学

民法:民法规范的总称,或者指作为一个部门法的民法,或者指某个单行民法规范

民法学:研究民法规范及其有关学理的法学学科。狭义的民法学以阐明现行民法规范为内容,称为民法规范学,民法解释学;广义的民法学,除了民法规范学外,还包括民法哲学、民法社会学、民法史、比较民法学等。民法学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教科书、专著,也可能是学术论文或演说等

民法:属于规范范畴,具有强制力,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民法学:属于学说范畴,不具有国家强制力,法律明确规定法理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的除外

民法与民法学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民法学影响民法立法,民事立法也会影响民法学,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三、民法的定义

关于“民法”的定义,在立法上,私有制国家的民法典极少对民法下明确的定义;公有制国家一般只是明确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其任务等内容,也不直接给民法下定义。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一规定比较科学地界定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统一了人们对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从而为确立了我国民法概念提供了立法依据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横向经济关系由民法统一调整,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

2、民法只调整横向经济关系,纵向的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3、平等主体不论他们在经济实力、企业规模等方面存在何种差异,他们的关系一律由民法调整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案例一】杨金刚诉长沙市公安部局损害赔偿案件

原告杨原是被长沙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关押的囚犯。1992年11月4日晚,杨在看守所的电视室里看电视,而另一囚犯刘某违规擅自在监舍里用汽油烧水,不慎引燃汽油桶着火,刘当即将汽油桶抛向电视室,致使杨全身多处烧伤。第一看守所当即将杨送到医院抢救,杨右小臂截去2/3,成终生残疾。经查,长沙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在杨烧伤事故前刚向全体人犯进行国防火安全教育,并查缴了危险品。但是囚犯李某仍在事故发生前三天偷了一火炉藏于监舍;而囚犯刘某见同监舍内一油漆工的床下有汽油, 于是偷去烧水,致使事故发生。原告杨某起诉要求法院判令长沙市公安局偿付生活费、继续治疗医药费共计8万元,或给予安排工作。被告长沙事公安局辩称:杨烧伤致残并非被告的直接责任所致;原告起诉已经过诉讼时效。

二审法院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杨被犯人刘某不慎烧伤,事故的肇事者为刘某。长沙市公安局

对此负有监管责任,但是不是此事故的侵害行为人。杨以人身伤害赔偿为由,要求公安局负侵权的民事责任,缺乏法律依据。其请求不属于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范围。

理由:长沙市公安局与被其监管的犯人之间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两者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公安局监管犯人是执行国家法定的职责行为,而非一般的民事行为。本案件不属于民事活动中的人身伤害。长沙市公安局确实存在工作失误,但该责任非民事责任。

【案例二】我国首例高校招生案:陈某诉北京外交学院纠纷案

陈某(女)是江苏省1995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当年的高考中,她的笔试总成绩为591分,英语口试成绩为5--,陈某在提前录取的第一志愿中填报了北京外交学院。当年,江苏省共有170名考生报考了外交学院,陈某笔试总成绩排名第二,第一名是以为姓吴的男生,笔试总成绩为597分,英语口试成绩也是5--。根据招生计划,外交学院在江苏省拟招新生9名。

1995年8月7日,外交学院派往江苏省招生工作的李某,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工作权限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从上线考生中以1:1.2的比例,提取了包括吴某和陈某在内的前12名考生。经过审查,外交学院的李某以英语口试成绩未达5分为由,将吴某、陈某等四名考生退档。该录取结果经江苏省高校招生办录检组审核同意。这样,第一次只录取了8名新生,其中女生占6名。考虑到男女生的比例问题,李某在江苏省招办的协助下,又择优录取了刘某,其笔试总成绩为533分,英语口试成绩为5分。

陈某及其家长得知录取结果后十分震惊。此后,多次上访,先后找省纪委、省教委、外交学院、国家教委等部门,要求外交学院录取陈某,均未有结果。1995年12月,陈某向外交学院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要求法院判令外交学院“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害1.5万元,精神损失1.5万元。”

被告外交学院认为:原告起诉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法院认为,“学生参加高考,录取与否由学校有关政策决定,原、被告之间不构成民事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裁定驳回起诉。陈某不服,提起上诉。后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的终审裁定。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1、地位平等:这种财产关系中,当事人具有独立活动的人格,在意志上是独立的,一方不受另一方意志的支配,当事人基于商品交换等而发生不具有隶属性的财产关系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

3、多适用等价有偿原则

4、保护手段多采用赔偿损失、返还原物等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所有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的前提,财产流转关系则是实现财产所有关系的方法

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

人身关系是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体现人们精神利益和道德利益的社会关系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格关系

1、人格

(1)人格的词源

西方法律中的人格的概念,来自于罗马法。

罗马法中,与“人”相关的三个概念:homo(自然人)、 caput (权利义务主体) 、 persona(表示各种身份)

Caput 在英文中被翻译为“ personality”,日本学者翻译为“人格”

现代汉语的“人格”一词引自于日文

“人格”即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资格,人的个体区别于动物的资格,个体实现自己意志(行为)的资格

(2)人格的含义

所谓人格,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被承认为法律意义上的人的状态,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

所谓主体性要素,即人格要素,是指与自然人人身不能分离的,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和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

2、人格关系

所谓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者人格要素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人格权关系

人格关系经民法调整而表现为人格权关系。

人格权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人格权是指市民社会的民事主体资格

狭义的人格权是指姓名、生命、健康、肖像、名誉、荣誉等具体的人格权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

1、身份

(1)身份的词源

在拉丁语中为Status,“站立”、“直立”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