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文学艺术(下)学案华东师大版

更新时间:2024-05-17 0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艺术(下)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识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书法名家;阎立本、吴道子、黄公望等画家及其名作。

2.了解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的主要成就。 3.通过学习,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

重点: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人的书法艺术;阎立本、吴道子、黄公望等画家的绘画艺术;唐代的乐舞。

难点:各类艺术的风格特点。 二、知识概览图

隋唐——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唐朝——草书:张旭和怀素

书法 两宋时期——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 元代:赵盂頫

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 文学艺术(下) 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旷世名作

绘画 宋元文人画:苏轼、赵孟頫、黄公望

明代泼墨大写意花卉画

雕塑艺术:自隋唐以来逐渐与世俗生活贴近 音乐舞蹈:《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 三、新课导引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右图中的作品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局部)。

【思考讨论】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大量的宋体字,你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教材精华 1.书法

“楷书四大家”指唐朝初期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唐朝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家。

唐代——草书

张旭和怀素发展出笔势恣肆纵逸,线条连绵回绕、跌宕飞动的“狂草”,显示了盛唐的气象,被视为草书艺术的顶峰。

两宋时期——行书

书法艺术发展到宋代,又呈现崇尚意趣的艺术倾向。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宋代新书风的代表。 元代

赵孟頫擅长各种书法,风格遒劲姿媚,对后人影响不小。 明代

明代盛行行书、草书,也有不少名家。 2.绘画

1

人物画

唐代在人物画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

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成就尤为突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活跃,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也日益流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是一件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及城郊农村的风光。 宋元文人画

北宋中后期,许多文人学者以绘画抒发情感。他们的作品强调神韵,忽略形似,讲求笔墨情趣和诗文意境,后人称为“文人画”。这一新的艺术追求对水墨、写意画法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在“文人画”兴起的过程中,苏轼起了重要作用。

元代,经赵孟頫提倡,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文人画”中水墨写意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人们称为“画中兰亭”。 明代泼墨大写意花卉画

明代绘画最富创意的是泼墨大写意花卉画,由明入清,以大写意画法描绘梅、竹、兰、菊、蔬果、木石等,已成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 3.雕塑

雕塑艺术自隋唐以来逐渐与世俗生活贴近 4.音乐舞蹈

(1)我国的原始歌舞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和西周,宫廷乐舞已很盛行,并发展出多种类型的弦乐、管乐、打击乐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成套青铜编钟表明我国古代音乐在春秋、战国已达到较高水平。

(2)丝绸之路的开通和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使西域各族及周边各国的舞蹈、乐曲和乐器陆续传人中原,至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发展出现新的高潮。著名的大型宫廷乐舞有初唐的《秦王破阵乐》和盛唐的《霓裳羽衣舞》,皆吸收了西域乐舞。小型娱乐性舞蹈大体有两类:刚劲矫健、节奏明快的健舞和优美柔和、节奏舒缓的软舞。

(3)宋代以后,音乐、舞蹈多与戏曲相结合,成为戏曲表演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独立的器乐演奏日益流行,技艺也更为精湛,不仅有琴、琵琶等乐器的独奏,还形成多种组合的器乐合奏。 五、课堂检测

1.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于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3.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