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基本知识及写作要求

更新时间:2024-05-17 01: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修志基本知识及写作要求

一、志书的定义、特点、种类和体例

(一)志书的定义。

志书是历史科学中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分支。志书是分门别类、系统记述一地一时期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1.空间的界定:一个行政区域,我们市志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镇区志是各镇区的辖境;再如专业志、部门志亦然。

2.时间的界定:含上、下限时间规定,又称为断限。本次修志的时间断限为1979年至2000年。镇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则由各个主修单位确定。

3.内容界定:包含自然情况和广义的社会发展状况,可谓融合百科。

4.体例界定:志书的主体内容按横排纵写的要求,分门别类地系统记述一个地方的情况。

5.性质界定:是资料性的著述,不是论述性的著述。 (1)著述要注重整体性,要求上下、左右贯通,使全书资料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2)著述应具备科学性,体例要严格,选材要精,分类要合理,表述要正确,能够如实反映客观规律。

(二)志书的特点。

志书的特点在与其他书籍相比较中体现分明,主要有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和综合性。

1.不是辑录式的资料汇编。

志书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力求客观、真实、全面、准确,是有机的整体,资料汇编是拼盘式。志书要求反映规律,是编者理解所掌握的资料后用自己的语言再创作,是编志者的成果。

2.不是学术专著。

志书是特定的分门别类和横排纵写的体例,是记叙体,只能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志书文风务实。

3.不是历史书。

两者同源异流,貌似实异。志书功在存史,而不是述史,主要围绕事物的基本面貌和各个横断面的历史、状态、结构、表征、内容去组织材料;志书兼记社会和自然,侧重当代、现代的记述,正所谓“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志书资料求全,宏微兼备,史书举大弃小;志书记而不论;志书是信息库,兼有借鉴和可供检索、查找、利用的现实查考的功能。

4.不是文艺书籍。志书不允许虚构,运用的是逻辑思维。

5.不是教科书。志书忌用说理性的语言,不是通过说理去抽象知识,其知识性应体现在资料中。

6.不是技术书、宣传品与导游书。志书记叙的内容是事业的发展条件、发展历史和现状。

(三)志书的种类和体例。

1.种类。分区域志和专志两大类,其中区域志有省志、市志、县志、镇区志、乡村志,专志有专业志(如农业志等)、部门志(如人大志、厂矿志等)、事物志(如名山河流志等)、专题志(如风土志和土地改革志等)、人物志等。

2.体例。指用以表现志书内容的特有形式,包括体裁(如记、志、述、传、图、表、录、索引等)、篇目与结构、文字表现形式。其中,记——主要有以时系事的大事记,以本末体记述某一主题的专记等;志——是志书主体,分门别类叙述各方面的情况;述——指综合性记述,有起钩玄要,提纲挈领,增加志书整体性、连贯性和著述性。如总述、概述、综述及各章节无标题引言等;传——即传记,记写有建树或特出的人物;图——含地图、插图及照片;表——各种表格;录——即附录,用于辑存文献、诗文等;索引——查阅检索的引导,由标目、说明、引码三要素组成。

二、志书编纂工作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志书编纂工作(以下简称修志)的定义。 修志是通过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存精、综合分析、归纳提炼、科学排比等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后纂写成的反映一地或一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志书的工作。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在这里主要指狭义的涵义,指设计体例和篇目、收集素材、编写资料汇编和志稿、总纂定稿等系列工作。

(二)修志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原则。

(1)用发展和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和记述事物。 (2)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观察和记述事物。 2.坚持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原则。

要在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的全过程中把握现代社会的变化,要从整体上把握地方的基本特色,体现在谋篇立目及相关的内容记述中。

3.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编写志稿要注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注意保密、民族、宗教和侵权等问题。

(三)志书编纂的具体要求。

1.按照编章节目体设计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篇目,做到精选门类,有所侧重,以纲统目,归属得当,体例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排列有序。

2.在结构上,要求横排纵写,事以类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保证志书内容全面丰富,资料系统翔实,信息存量更加博厚。

3.在取材上,要求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

4.在记述上,要求述而不论,秉笔直书,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之中,做到存真求实,客观记述;倾向正确,科学记述。

5.在文体上,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即书面语中的实用语体,不是书面语中的艺术语体和混合语体。

6.在修辞上,采用消极性修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述事实,要求用词通顺、明确、贴切、简洁。志书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所记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文字资料、篇章结构的组织、图表和照片的选用制作等方面。

7.在文风上,要求具备精、当、平、实的风格,做到简、严、核、雅。其中精即以精简的篇幅记载尽可能多的价值大的地情信息量。当,即表述要规范得当,要准确地运用体裁、语言和数字,准确地选好记述要素,从而达到准确记述的目的。平、实即平正、厚重、实在,不奇不艳,不虚不华。志书编纂人员要善于驾驭材料,充分发挥自己较高的语言修养水平,著述出吸引读者的准确、平实而丰富的志书。

三、确保志书质量出精品

根据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的要求,续修志书必须把确保志书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创精品作为本届修志工作的根本要求。志书质量标准主要有6条:1.观点正确,目的明确。2.资料丰富,内容翔实。3.全面记述,突出特点。4.体例得当,结构严谨。5.文风端正,文字规范。6.装祯适用、美观,保证质量。

(一)力求做到存真求实地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 1.记述事实要真实、准确。 2.记事在真实基础上求全面。

3.记述力求体现事物规律性。

要做到上述三点,特别是前两点,关键要求修志人员能摒除私心杂念,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考证资料,以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著述志稿。

(二)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地方特色是指本地特有的事物,除独有外,它存在特有、特多、特早、特新、特快、作用特别重大和地位特别突出等特点。志书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是增加志书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是一地志书有别于它地志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志书质量和价值所在的重要方面,对研究、了解、开发一个地方(或单位)十分有利。要加强对地方本质上的认识和内涵深处的了解,多领域、多层次地搜集、挖掘、研究反映地方个性的地情资料,确保志稿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精心捕捉、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要注意写好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1.突出地方特征。地方特征是由历史的、自然的和经济的多种因素组成,即是历史形成的特征,今天不但还继续保持,而且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没有形成的,有的会在发展中形成,应注意和把握好这些情况,把地方特征恰当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放在志书的突出位置上,并且有机地贯穿于著述的始终。

2.突出新鲜事物。这是表现一个地方变化的新型特色,是历史的补充和发展,是地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反映这一特色,首先要重视发现改革开放中的新探索与新成就,

其次要注意发现那些有代表性、有特殊地位、又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其三是要抓住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瞩目成就,加以多角度的记载反映;其四要善于发现传统特征的新变化。

3.突出首创经验。首创经验是有借鉴意义的做法,是一地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的自已的特色和个性。这些不同的经验和做法能生动而又鲜明地反映地方特色。因此,要对那些新出现的事物、独特的典型、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起借鉴作用的做法或活动予以记载和反映,使志书的地方特色更加丰满,更有纵深感。但记述时一定要简明扼要,不能象写工作总结材料那样文字冗长、叙述庞杂,而应从面向社会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出发,记载广大读者需要了解的、感兴趣的、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抓住地方特色,就等于抓住解决这一地区问题的关键,所以只有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增强志书的咨政功能。从另一角度而言,一地的特点就是一地的优势,是一地最具魅力、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揭示反映这一地区的优势,能够产生很多信息效应,充分体现它的生命力。地方特色是通过比较而凸现的,它是相对的,其特征在于以量比较体现为大、多、全、独有等,以时间比较体现为早、新等,以速度比较体现为快,以质量比较体现为高、精、优,所以要抓住大、多、全、独有、早、新、高、精、优这几方面去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 地方特色必须洋溢时代精神,即时代特点,就我们续修志书这一期限阶段而言,时代特点的主旋律就是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时必须贯彻和体现这一

时代特点。

(三)著述的三要求。

著述三要求具体地说是:一要求事实准确;二要求表述清楚;三要求文字精炼。志书是严肃的精神产品,既要对现实负责,又要对历史负责;既要对今人负责,又要对后人负责,著述时一定要严谨科学,其语言要庄重而不玩弄辞藻,平实而不浮夸。文字一要准确,用词准确,逻辑准确,资料准确;文字二要客观,不违背客观事物的时空规律,不随心所欲地漫无边际地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赞叹抒怀,不夹叙夹议,不滔滔横论;文字三要简洁,对材料高度浓缩,用最简洁、最概括的文字表达最深刻、最客观现实的内容;文字四要明暸,不拐弯抹角,不蒙头藏尾,不用晦涩语言,直截了当写明白,说清楚;文字五要平实,不过激,不溢美,不讽剌挖苦;文字六要规范,符合社会语言规范,忌用不规范的简称、行语、地方土话等,时间、数字、计量单位均应按国家出版物的统一书写规范书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