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教育与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5-17 0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科学教育与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作者:刘艳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5期

摘 要: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拥有极高可塑性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引发探究的导火索,是实验研究的助推器,是问题意识的根源。好奇心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了动机,紧抓该动机开展科学教育,让学生的好奇心在科学学习里充分展现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好奇心 培养方法

对于科研者,好奇心可以引领他们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感兴趣的科学研究中,并有一番成就,这是好奇心在科研者身上的价值体现;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可以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吸附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抑或是课堂上的科学实验中,这是好奇心在学生科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儿童的好奇心犹如一株正在生长的“嫩芽”,在得到呵护成长的同时也具有优于成人的可塑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多的重视,以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正在成长的幼小“嫩芽”,让他们的好奇心在小学科学的学习里充分展现具有的价值。 一、好奇心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好奇心”是指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未知的新奇事物的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促进人智能发展和帮助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内部动因,是一种心理倾向和愿望。通常表现为已看见并且留心注意的但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或做出的解释无法让人满意和信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好奇心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创新的导火索。

好奇心是人们进行创新、创造活动,给出满意、合理解释的出发点和内在驱动力。它能驱使人们进行创新创造活动,对觉得存在疑问的事或物能提出观点或问题,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是多种不同思维的结合产物,它需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通力合作。一个具有创造性问题的提出需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彼此之间进行循环往复的交替作用和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要想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问题,必定会多次用到和发挥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好奇心的带领和驱动下,学生会更自觉、主动积极地发动和运转大脑机器,开发大脑隐藏的无限潜力,对未知的事物提出创造性的疑问甚至超前准确的判断。 2.好奇心是科学问题意识的根源。

由于好奇心在驱动,驱使孩子们解决疑问,于是孩子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新奇的事物总想探个究竟,并找到答案,这是提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每个人对生活周边正在或已经发生变化的事物都会存在一定的敏锐性,但儿童好奇心强于成人,好奇心增加了孩子对变迁事物的敏锐性和敏感程度,并且总会对新现象和新变化作出一连串反应,如:发现新问题,寻找答案和解释,最后解决问题或是依然存在疑惑。但是,孩子的经验和常识还不足以解释出现的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h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