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即别离

更新时间:2024-02-14 10:3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名人名言节选

名人名言节选

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但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于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拒绝之托邦和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每一个女孩的生命里,都有着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属于爱情,也不是自己的男朋友。可是,在离自己最近的距离内,一定会有他的位罫。---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

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疑、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于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不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因为不能超越自己!---刘墉《超越自己》

希腊人混合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中国人排除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周国平《人与永恒》

我们的父母是恒星,我们回家他们永进是在的;我们的朋友是行星,有的时候来有的时候去,但是他们也是天空中的星;在

我们的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一些可能在今生你再也不会碰到的人,我将他们叫做流星。---三毛《流星雨》

希望。比恐惧强大的只有希望。给一点点希望是有效的,给很多希望是危险的。只要受到控制,给一线希望是很好的。---苏珊·柯林斯《饥饿游戏》

美好而没有希望,是最干净的美好。---严歌苓《妈阁是座城》

真正失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然丧尽自尊,痛不欲生,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跳起来。第事阶段故作忘却状,避而不提伤心亊,可是内心隐隐作痛。到了最后阶段,他的名字与路人一样,不过是个名宇,一点儿特别意义都没有矣。---亦舒《镜花缘》

所以,何必留恋,何必给予对方长久的期望。拥抱过后,一拍两散,彼此相望。这是过路客的方式。---安妮宝贝《素年锦时》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墨子

当我们准备揭穿谎言,说出真相的时候,常常会没有勇气,犹豫不决。而这漫长的犹豫,会在某个瞬间,让你失去说出真相

的勇气。即使鼓足了勇气,要说出真相,有时候有的真相,会比谎言,更让我们不舒服。---《她很漂亮》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伊曼努尔·康德

在路途上想起爱来,觉得最好的爱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 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幵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安妮宝贝《且以永日》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乊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兊里希那穆提《关系的真谛》

对爱有信念的人,不会害怕失去所爱的人。即使爱人不在了,藏在心里的爱会历久常新,经得起风浪。真正的拥有,是永进在心底里开的花,而不是死抓在手中不肯放开的枯枝。---素黑《两个人的孤独》

能否独立地思考,幵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的。我们可以

随时坐下来阅读,但却不可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像客人一样:我们幵不可以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亊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叔本华《美学随笔》

在经历挣扎、孤独、痛苦时,我习惯潜伏不愿暴露在仸何人的视线中。不愿将内心的软弱与波动示于人。拒绝一切帮助。我固执的相信自己可以清醒过来,可以确定自己。---苏枕书《不许流光入梦来》

出世者思考如何生,入世者思考如何死。---周宁《人间草木》

总觉得拿不出干劲,心里像笼罩着薄雾似得,那说不清楚的不安感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放仸这种心情,忧虑就会像妖怪一样滋生、繁殖,将使你的感觉变得迟钝,迚而夺去你的干劲。这个是偶,把那些使你心情郁闷的原因都写在纸上吧!不要在头脑中处理,而要把他们变成真真切切的文章!---山崎拓巳《干劲的开关》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

心里难过的时候,去吹吹风吧。扬起你的发丝的风,也扬起天上的云,那些白絮变化着不同的形状,好像在告诉你,人生就像流云一样无常。拂过你的衣襟的风,也拂过盛开的花,花儿们的种子因此在进方安家落户,这也像在提醒你,随时随地都可能长出新的希望。---朵朵《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亊物上》

这往好里说是变得顽强了,往坏里说是自己身上纯真的感受性磨损掉了。---村上春树《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

很多人在长跑的时候没有坚持下去,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面只有自己的脚步,那一步步重复的步伐无聊且沉重,不久就会崩

篇二:中国语文考前重点2015

中国语文考前复习2015

大学之道

《礼记》全书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叙修身做人的准则。 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什么是儒家的“三纲领”、“八条目”?

答: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伯兮 背: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语言朴素,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或《诗三百》,汉儒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本诗描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总:运用了比兴、复沓叠句与外貌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分:如用“首如飞蓬”突显女子因丈夫外出而懒于修饰,用”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喻写女子思夫而丈夫不归的苦恼与企盼,都非常贴切形象。

湘君

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的诗体形式,突破《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其诗或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他对现实时事的焦灼忧患,或着力揭露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

山鬼

背诵: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以此篇为例,谈谈《楚辞》在意向选择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始终将山鬼形象置于幽篁、云、雨、山石、香草等意象群中,既赋予她人的容貌、情感和思想,又借助上述意象酿造出一种神话般的意境,为全诗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突破了四言为主的限制。

结合《伯兮》《山鬼》,谈《诗经》与“楚辞体”区别(“风”,“骚”的区别)。

答:1.创作方法:《诗经》是早期中原文化代表。开创了写实传统;楚辞“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是南方文化的代表。2.表现手法:《诗经》多用比兴,但大多比较单纯;楚辞进一步把比兴发展为象征,意象群使诗歌蕴含更丰富。3.形式上:楚辞扩展了《诗经》四言形式,以六、七言为主,参差自由,大部分以“兮”字,或“些”为语气词。篇幅宏大;《诗经》篇幅短小,分上下篇,多为和乐。4.作者和作品风格:《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民歌,风格“朴素自然”;楚辞为文人创作,讲求辞藻华丽。风格“弘博丽雅”。5.影响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影响的诗人:曹操,杜甫,陆游;楚辞为浪漫主义,影响的诗人:李白,毛泽东。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谋略和言论。

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其一、用曲折的情节变化。其二、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其三、用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

论语六则 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背:子曰:“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为政》)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诗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解释“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答:这四方面都是孔子关于文学社会公用的论述。兴,指诗歌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影响他们的意志。观,意即诗歌可以帮助帮助人们认识风俗的兴衰和政治的得失。群,意思是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情感,具有协和群体的作用。怨,意即诗歌可以抒发对执政者的不满。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博学焉笃志,切问而近思”一语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行行重行行

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古诗十九首》尤以“游子思妇”题材最为集中。这些作品艺术成就很高,被刘勰誉为“无言之冠冕”,是我国古代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妇病行 “乐府”指掌管音乐的官府。

本诗描写了哪三幅画面来表现主人公的痛苦?

答:第一幅是“病妇遗嘱”,第二幅是“丈夫求友”,第三幅是“孤儿索母”。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无奈和绝望。

董娇娆 背:.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蒿里行

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燕歌行二首(其一)

1.

2.

3.

4.

5.

6.

曹丕的《燕歌行》两首是现存文人作品中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本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色? 景物描写。 萧瑟悲凉的景色和寂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对相思之情的怨艾愁苦。 燕雁回归与丈夫不归形成鲜明对照。 作为最早的七言诗,在音韵上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保留了三句式的句群结构。 语言清丽流畅。

移居二首

背: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领域,其平淡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提出桃花源理想,更为历代人们所熟知。

分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意境和情感。

答:此二句写自己与邻居友人共同赏析文章,辨析文义。更表现诗人与友人坦诚相知,追求高雅生活的志趣,成为千古绝唱。

苏武传

作者班固编纂的《汉书》记事起自汉高祖,迄于王莽,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卫律、李陵这两个人物,对表现苏武的品格有何作用?

答:卫律和李陵这两位降将,对苏武的光辉形象起了重要的陪衬作用。卫律死心塌地投敌,对苏武软硬兼施,一副无耻小人的嘴脸;李陵迫于形势投降,对苏武苦口婆心,从朋友的立场出发。在对他们的坚定拒绝中,苏武不屈不饶、无怨无悔的人格魅力,得以凸显无遗。特别是李陵的名节之痛和羞愧之心,更让人意识到苏武坚持民族大义的可贵。

有人认为苏武是愚忠,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言之有理即可)。

又与吴质书

背: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别赋

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春江花月夜

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吴声歌曲》,相传为南唐陈后主叔宝所首创。

从诗歌的内容结构看,诗人是怎样由景入情,披情入理的?(怎么做到情景理融合的):答:从时间与空间对月下江一系列优美动人情境的描绘,将景色与人物全都置于此种图景中,从而蒙上了一层神秘清幽的色彩。与此同时,又多借景色引发出种种情与理的感触,使诗情,画意,哲理交融,在构成空灵蕴藉意境的同时,体现了初唐时期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既多情重情而又开朗向上的健康情怀。

过香积寺

王维前期思想积极,其边塞诗反映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后期思想日趋消极,所做多为山水田园诗及佛理诗,以“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诗中常具禅意,后世常以“诗佛”视之。 背: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晚年的诗中少不了一种“禅意”,谈谈本诗诗如何体现的?

答: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诗我国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方面希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傲视权贵,对自由雄奇境界充满热切向往。其诗飘逸豪放,率真自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诗可以言志,李白素来有“诗仙”的美称,在本诗中又以楚狂自比,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答:诗中作者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作者从仰视角度写了“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日”、“鸟飞不到”。又从俯视的角度写了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道流雪”,以谢灵运的故事,抒发浮生若梦,盛世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

《戏为六绝句》

“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

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无题 瑰妍著称于世。与杜牧同为晚唐诗坛艺术成就最高者,世称小李杜。

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为何以转蓬自比?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的声音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了佳人离开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篇三: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

“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

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7、 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8、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9、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1、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翻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k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