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美女影评,三篇

更新时间:2024-02-09 22:21:02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阳光小美女观后感

《阳光小美女》读后感

片名 《阳光小美女》讲的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在女主人带着自己的天才弟弟因自己喜欢的男人喜欢了另一个男士而群求自杀开始,进入了这个被家中的大儿子称之为“地狱”的地方,而男主人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凭借自己"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赢家另一种就是输家的观点,不断地给小女儿灌输不怕失败,努力去拼的思想,四处贩卖他的“成功九部曲”。而家中的老人——爷爷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年纪大了,却开始吸毒,他自己认为的就是:“都已经这把年纪,如果不吸毒才是最大的傻瓜。大儿子戴文却为了自己要报考空军飞行员的誓言已经九个月不说一句话,和家人交流都是用笔和本子。妈妈,是这个疯狂家庭唯一正常的人。7岁的奥利芙,戴眼镜,小肚腩,做一夜成名的美梦,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当选美国小姐。就是这样的一个六口之家,性格各异的人们随着一个电话开始了他们的旅程。

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的输赢价值观

——如果一个失败者一直没有获得成功,那他永远都是失败者,如果他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他就是英雄,哪怕是死后。这种定义标准是主流价值的取向,渗透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奥利弗热衷于选美也正是受到电视媒体的宣传导向的影响。整个社会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所有人都充满了功利心,而影片中的父亲理查德正是一个受害者,在他的思维中除了赢就是输,为此还疯狂推销他的“九步成功论”,并且对曾经自杀

的法兰克很不以为然,将他视为“失败者”。甚至连“阳光小美女”这样的儿童选美也成为一种标杆,那一个个浓妆艳抹打扮的女孩,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芭比娃娃,求赢的功利心在人生的最初便被打上了烙印。

最后警察说奥莉芙不能再参加当地任何选美比赛,此时法兰克说了一句:“不选美又怎么样?”暗示了影片的主旨——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论就可以衡量的,一切并不是只有输赢两个结果,无论发生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而最重要的并不是结局的输赢,而是我们是否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就像法兰克对德韦恩说起了普鲁斯特的例子——一个生前的失败者,可这又如何,你只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未必需要他人的认同。

影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的人生状态,这些和我们一样拥有着“失败”经历的普通人,在历经了所谓的失败后,重新定义了成功和失败。在人生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开车的权力,但是即使我们开的车破旧无比,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到达幸福的终点。也许我们会被落得远远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开下去,就总有到彼岸的一天。

篇二:阳光小美女 影评

一部让你重新审视失败的电影

——《阳光小美女》

《阳光小美女》是由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共同执导,由艾伦·阿金、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和史蒂夫·卡瑞尔等联袂出演的一部家庭喜剧电影。电影主要讲诉了稀奇古怪的一家人为让家庭最小成员可爱的奥利弗参加“阳光小小姐”比赛,开着一部“残喘”的老爷车前往加州,在路上遭遇到的各种不顺与囧事??电影一开头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出现了的小主人公奥利弗,大大的半遮面眼镜,圆圆的肚皮很难不让人对“阳光小美女”的颜值感到大失所望。奥利弗不断地播放着选美小姐比赛的颁奖视频,模仿着成功者的神态举止。表现出对成功的一种无限向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赢家与失败者。”紧接着我们看到奥利弗的父亲,人到中年的理查德,正激扬澎湃地演讲着自创的成功法则——九步成功理论。然而演讲结束,灯光亮起,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我们却发现诺大的教室中只零星坐了几位听众。影片《阳光小美女》开门见山便用极精炼却非常精准的笔墨,传达出全片即将探讨的主题:成功与失败。

《阳光小美女》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儿童或者纯粹的喜剧。可是随着人物的一一出场: 为老不尊粗口连篇且吸食海洛因的爷爷,固执的坚信自创的“九步成功法”的爸爸,面临破产等压力而犯上烟瘾的妈妈,在爱情事业都失败后自杀未遂的舅舅,崇拜尼采、为当飞行员发了哑誓忧郁的哥哥。一家人各有各的烦恼,似乎被无味的生活拷上了无形的枷锁,然而谁都不愿倾听谁的诉说,谁都没去关心谁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只有餐桌上不断的争吵。严肃、沉重甚至沉闷的调子混杂着吵闹的浮躁,让人感觉总个人都不好了!有一种说不清的厌恶,更不从谈到喜。与之对比的是7岁的奥利弗,她天真;她烂漫;她敢问;她敢说,无疑是给复杂混乱的成人世界一个大大的巴掌。

但是,谁说阳光不可以是悲伤的呢?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就在于观看过程中你似乎弄不清自己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到了结尾又有一种洗礼过后突然地觉醒。你的心灵似乎被震撼了,灵魂好像多了一些纯净。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用极其平凡的方式甚至庸俗的语言却讲诉着哲学。正如那炎炎夏日里的一泓清泉。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这自己的理想,可是谁又“成功”了呢?不论是因为吸毒而被夕阳红

养老院赶出来的爷爷,还是推销着他“九步成功法”做着出书梦的爸爸;对婚姻失去希望面临破产危机的妈妈;9个月没开口说话,努力坚持锻炼想成为飞行员最后却发现自己是色盲的哥哥;自称为全美国研究普鲁斯特第一的舅舅也遭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学生投入到其他男人的怀抱中和被研究所解雇的悲剧中么;影片的最后就连奥利弗也被“阳光小小姐”节目组取消了永远的参赛资格。这简直是一败涂地,可是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金钱?名利?实现理想?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但却无形中告诉当今社会中我们把“高富帅”“白富美”做为成功标准的愚昧。如今为买苹果手机卖肾挣钱,为权钱利益贪污腐败,为个人利益草菅人命的事件已屡见不鲜。难道财富、权势、名誉真的是成功的不撼标准么?《阳光小美女》无疑是给大气升温,人心降温的社会以当头一棒!

还记得,奥利弗的比赛迫在眉睫,爸爸却被通知必须留在医院按程序处理爷爷的后事,为了完成爷爷生前希望奥利弗参加“阳光小小姐”比赛的愿望,理查德勇敢的提出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意见:带着爷爷的身体继续出发前往加州。他把医院的表格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已经走了700多英里了,不参加比赛才见鬼!成功者永不言弃!我们算是哪种?”伴随着紧张而又欢乐的音乐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地把“睡着的”爷爷偷运出了医院。理查德的“九步成功法”尽管不能说服世界,但却让这个小家庭完成了一项不可思议的举动。我想这便是“九步成功法”最成功的事例。按照一般喜剧电影的发展,在主角光环的散发下,主角都会赢得最终的胜利。然而超乎预料的是小女孩奥利弗,在“阳光小小姐”的比赛中并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当她可爱活泼地跳起爷爷所教的脱衣舞的时候,许多台下的观众认为这样的表演十分羞耻便纷纷离场还大骂道:“这太逊了!”一位卷发评委气冲冲的要阻止她继续表演。查理德爸爸随之冲上去保护着奥利弗,他的女儿。甚至跟着节奏,随着奥利弗一起跳了起来。紧接着曾经抑郁的舅舅,沉默的哥哥,压力重重的妈妈也奔上了舞台,她们手拉着手跳着,欢笑着,沐浴在亲情的阳光下。欢乐,幸福,阳光,活力,成为舞台上的旋律。奥利弗无疑是最令人骄傲的“失败”的阳光小美女。音乐结束后,只有音乐师和一位朋克先生鼓掌呐喊。别的人呢?自命清高的人认为这不成体统,趋炎附势的人却连举起手鼓掌都没有勇气。那些只喜欢穿着华丽公主裙虚荣的“公主”的评委,她们有什么资格去给奥利弗的简单纯净打分呢?个人认为爷爷是这部电

影中最成功的人。虽然他是奇葩家族中最先退出大荧幕的,但是他的离去让理查德在他的搬运计划中落实了“九步成功法”,他买的色情书则让一家逃过了交警的检查使孙女奥利弗顺利到达赛场。哪怕是在影片的最后他也依旧“阴魂不散”,可爱的奥利弗居然跳起了脱衣舞,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除了爷爷没有人看过她的表演,因为没有人会去关心。这仿佛是爷爷给大家开了一个大写的玩笑。幽默之余,一丝温暖却又涌上心头。

在笑奥利弗一家倒霉蛋的遭遇中,我哭了出来。这种泪水不是喜极而泣,不是内心柔软部分的触动,我想应该是既使平日相互的埋怨不满却在彼此需要时的不离不弃,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始终是一家人。”这部电影通过许多细节,让你在欢笑之余感受到无限温暖,但又不够清爽明朗,就是那点意思,那点震荡,让人回味良久。这样的感觉到正应了片名:如同阴天里让人心温暖的一抹阳光。一抹,而不是炙热的广泛的不需任何解释的盛夏骄阳。通过人物的对话或者行为用蜻蜓点水的办法突出电影所要表达的信息重点,但绝不牵强或者煽情。影片留给我们许多空白,需要我们自己体会,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影片用许多细节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十分精准。当车行驶到加油站,电影最具戏剧性效果的一段也逐步展开。哥哥在草地上做着俯卧撑,爷爷叫舅舅去买色情书,奥利弗在加紧练习。谁也不会料想到在几分钟后所有的倒霉事会碰撞到一起,弗兰克舅舅在帮爷爷买色情书的时候遇上了现在过得很好的前男友,这里我们注意看,弗兰克在与前男友的的对话中脸部表情的细节变化,眼神、嘴型、低头将人物内心的活动都极好地传达了出来。另一边爸爸在公共电话亭中终于找到了信号,却得知自己“九步成功法”的失败。刚从厕所出来的妈妈看到爸爸查理德落魄的神态便猜到了几分。爸爸已将全家的财产都堵在“九步成功法”,妈妈此刻再也无法压抑住内心的愤怒,大骂理查德。一场激烈的争吵无法避免,“嘭——”车门被妈妈用力的甩上,爸爸带着怒气的启动了车继续前进。当音乐的旋律正低沉的盘旋,紧张压抑的气氛正浓浓的弥漫时,哥哥给舅舅写了一张纸条,舅舅念了出来:“奥利弗在哪里?”此刻,音乐突然切换成了搞怪的风格。爸爸驾着不能停下来的车回到加油站,全家人向奥利弗伸出手,奥利弗抓着手跳上了车。肚子圆圆的奥利弗追车萌萌哒的样子和加油站的员工一头雾水的样子,无疑在悲伤低沉的剧情中添加了一丝幽默。车继续行驶着,镜头拍着全家人各异的神态,爸

爸眼神里的悲伤,妈妈闭着眼睛却散发着愤怒,舅舅望着车外,哥哥低着头,奥利弗看着爸妈伤心的小眼神,爷爷挠挠头终于决定放下不好意思,上前安慰儿子:“我为你骄傲。”理查德虽然只回了一句:“好了,爸,谢谢”可是他的泪水却在眼眶打转。但是最后理查德鼓起勇气不好意思地举起手和爷爷握手,还满怀怨气的妈妈看了看,嘴角却轻轻地上了扬。日暮降临,一家人来到酒店。夜晚,似乎提供给人们卸下面具的时机。离开孩子单独相处的理查德夫妇开始了早上问题的一连串争吵,可是住在隔壁的哥哥和舅舅却听得清清楚楚。舅舅不想让哥哥难过将电视机打开,那个平日对家里事不管不顾,只专心尼采,永远一幅事不关己样子的哥哥却关掉了电视。听着父母的争吵他的眼睛湿润了,露出了一个笑容,一个苦笑。没有哭泣、没有大骂,这样的沉默才让人感到真正的痛心。哥哥的脸半明半暗,通过对脸的特写,用细微的脸部变化把家庭的不和睦给孩子造成的阴影和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禁让人沉默,让人无措,让人反思。镜头快速推到另一边,爷爷正教着奥利弗咆哮的动作,我刚刚还沉重的心情瞬间又被这个笑起来露出八颗大白牙天真的小女孩给萌化了心。“爷爷,我漂亮吗?”“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孩”“没有啦,你说着玩的”“我认真的,我爱死你了。不光是因为你有脑子,有个性。因为你美,从里到外都美”“爷爷,我不想当失败者”“你不是失败者,你怎么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因为爸爸最恨失败者”“你知道什么是失败者么?真正失败的人,是那种特别害怕不能成功,怕死了,连试都不敢试的人,你呢,是在尝试了,那你就不是失败者。”爷爷的温柔、奥利弗的可怜可爱,让这简简单单的对话,不知又使多少人流下感动的眼泪,那个为老不尊,处处抱怨,教孙子“及时行乐”好色的爷爷,在儿子失意的时候去给予安慰,在孙女害怕的时候给予鼓励。爷爷对家人的爱,是需要慢慢回味的,也正是这种含蓄,才让人深深的感动,这就是悲伤的阳光。

影片中许多演员的演技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其中最让我赞叹的演员是饰演哥哥德维恩的保罗·达诺。德维恩乱顶着糟糟的鸡窝头,厌倦世俗的眼神,酷爱尼彩,为了当上飞行员每天坚持锻炼发了哑誓9个月没开口说话。它的沉闷忧郁同时也通过其房间的布置昏暗、服装的色彩的单一表现出来让人很难联想到他在《looper》中帅气的sety。电影前半段哥哥把对家庭的厌恶表现得十分充分。他对舅舅写下“我讨厌每个人”并在每个人下重重地划了2条线,他在临睡前对

舅舅写下:“welcome to hell.”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爸爸说完冰淇淋会发胖,奥利弗不想再吃冰淇淋时,这位大哥哥却拿起勺子诱惑妹妹。当爸爸想再次阻止奥利弗的时候,他把吸管袋吹向爸爸。霎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为“阳光”哥哥融化了。这道“阳光”像是冬日里的微光不炽热不常有但却柔柔地给人以温暖、以光明。当他看到爷爷逝去难过的妈妈遍写下纸条让妹妹拥抱妈妈。哥哥德维恩在整个路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安静的坐在车尾,低着头、看着书、望着窗外对家庭人员的各种琐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却会在在妹妹跟他玩时却耐心的陪她。他发现自己是色盲后情绪失控的揣着车门,9个月未开口的他已经不知如何表达他要求停车的着急及内心无限的委屈与深深的绝望。他呐喊:“你们不是我的家人,明白?我不想当你们的家人!我他妈恨你们这些人!我恨你们!离婚,破产,自杀全是你们都是失败者!失败者!”当妹妹拥抱着他,他却决定为了妹妹继续前行,他将妹妹抱上坡,对大家表达歉,妈妈拥抱了他。那时候每个观众应该都能解读到“不管怎样我们始终是家人。”的含义。哪怕爷爷认为他只有15岁甚至弄不清他的名字,哪怕爸爸任何事都要扯到“九步成功法”,哪怕舅舅爱情事业都失意又怎样呢?他会因为we are family!帮大家一起搬运爷爷,会关心爸爸妈妈,会为了奥利弗观看一向讨厌的选美会。电影的最后镜头是这个奇怪的一家又为了启动老爷车奋力推车,这时的德维恩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微笑。也许,曾经的讨厌,就是出于太爱你们。

这部电影的遭遇和电影中的故事是相似的。尽管影片故事情节衔接自然,色彩运用得恰当好处,耐人寻味的细节刻画,准确巧妙的音乐配合,让人不得不让人佩服演员的才能和导演的智慧。但是这部被美国制片界诩为“2006年电影界最大的奇迹”的影片却在寻找投资中折腾了五年的时间。因为说实话,电影的剧情过于平淡,节奏过于轻缓,缺少推动故事情节的大量戏剧性效果,而且电影并没有打破美国传统公路电影的套路这就很难让电影公司眼前一亮。这样的遭遇无疑是电影主题在生活中的印证:成是什么?败又为何物?成败与否并不是固定的。

“普鲁斯特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

篇三:阳光小美女影评

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那些执着与爱

——浅谈《阳光小美女》带给我们的辛酸和温暖

在真正认认真真看这部电影之前,有很多朋友向我推荐,也多多少少听说过关于影片获奖的信息。不得不承认,“阳光小美女”这个片名带给了我很多关于影片和关于“小美女”的想象。但是这些所谓的“美好”的想象在我看到影片开头那个戴着大框眼睛、挺着圆鼓鼓的小肚子的小女孩时,让我彻底感受到了自己想法的世俗。一路跟随着影片来到它戛然而止的结尾,才真正体会到影片所带给我们的无尽的回味空间,也在默默地回味当中感受到了影片想要转达的精神和影片所富有的灵性。

影片开头是看似不相关的六个人的单独写照:胖胖的小女孩站在电视机前看选美小姐的比赛,模仿着获奖者的动作表情;中年男士慷慨激昂地向台下寥寥数人宣扬着自己的“成功九部曲”;一言不发做着各种健身运动的年轻男孩在墙上的表格中继续着自己的记录;年过半百的老人躲在洗手间吸毒;边开车边吸烟的女士在电话中与人争执着什么;表情绝望的患者坐在医院的窗前满脸悲伤??此时片名“miss little sunshine” 正式打出,可是从这样的片头中我们却看不到任何“sunshine”的存在。后来随着电影的推进,六个人逐渐被联系起来:抽烟的女士雪莉来到医院接自己企图自杀的弟弟法兰克到自己家里疗养,法兰克因为同性恋的对象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在一起而且事业失败选择自杀;雪莉安排法兰克和自己的儿子德韦恩住在一起,而德韦恩为了考上空军学校发誓一语不发持续了九个月,并且讨厌身边的任何人;雪莉的丈夫理查德忙于工作不太关心子女的情况,而理查德的工作也似乎不太顺利,他的工作就是坚持推销自己的“成功九部曲”;小女孩奥莉芙为了“阳光小美女”的比赛一直苦苦练习,而爷爷是她排练的老师,显然爷爷是一个恶习满身而且为老不尊的老人。一家人除了小小的奥莉芙都性格各异,问题重重,似乎随便一句话就能引起争吵。然而随着小女孩奥莉芙进入“阳光小美女”的决赛,由于种种原因一家人不得不一起登上去加利福尼亚的漫长的旅程。旅途中每个人都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麻烦:车子离合器坏了,只能由众人推着发动;理查德对“成功九部曲”的推销失败了,全家面临着破产;法兰克在加油站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还被他看到自己为爷爷买的色情杂志;爷爷因为吸毒在旅途中过世,为了赶上“阳光小美女”的比赛,全家人不得不带着爷爷的尸体上路;一直到德韦恩发现自己是色盲而无法考空军学校,所有的愤怒和抑郁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影片进行到现在,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任何“阳光”的影子,甚至有些灰暗和压抑。

最后,历经重重困难的奥莉芙终于赶上了“阳光小美女”的决赛,可是在众多浓妆艳抹、

富有经验的漂亮女孩中,奥莉芙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我们还是期待评委们能够发现奥莉芙的单纯和美好,也希望奥莉芙能够赢得“阳光小美女”的冠军来为这部有些灰暗色彩的家庭喜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影片显然没有落入美国家庭喜剧的俗套。结尾奥利弗在选美舞台上大演一段脱衣舞,甚至全家人都跑到台上去“疯狂”,猛然间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最终,影片在一家人仓皇上路中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不免让人有些遗憾,但是细细回味起来,却发现这样结尾的完美——没有传统影片的美好收尾,却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于是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妙处就在于它用最后一场戏来带领我们回味所有前面平淡的铺陈,我们能突然感觉到影片的“阳光”所在——那就是亲情的温暖和执着的力量。

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虽然在性格上都不那么完美,但是却都对奥莉芙充满了爱意;每个人身上都有说不尽的烦恼和压力,却都坚持带着奥莉芙朝她的梦想前进。一家人在一路上的争争吵吵和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中逐渐团结在一起,为了奥莉芙而共同努力。我们逐渐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感觉到了他们对家人的那份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梦想的执着。理查德固然在事业上一败涂地,但是正如爷爷说的,他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坚持自己的事业,就是最可贵的;爷爷虽然过着不健康的生活,但是他坚持自己的生活观、价值观,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德韦恩的确不能继续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在最后说的那句“如果我想飞,我自然会有办法飞”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梦想的执着;而在预料到奥莉芙的表演不会成功以后,雪莉还是坚持让奥莉芙上台表演,让奥莉芙做真正的自己......他们的目标未必正确,但是谁又能否认他们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显示出的执着。而这种执着正是我们这些“清醒”的人所欠缺的。生活中的我们往往预见了结局的糟糕,于是直接放弃了过程中的奋斗。我们甚至没有勇气像电影中的人物一样,为自己的梦想执着一次。

作为一部被影评人交口称赞的独立电影,《阳光小美女》的导演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这对夫妻档并没有在影片中添加过多的说教,整部影片的精妙之处在于信手拈来的自然流露。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的输赢价值观——如果一个失败者一直没有获得成功,那他永远都是失败者,如果他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他就是英雄,哪怕是死后。这种定义标准是主流价值的取向,渗透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奥利弗热衷于选美也正是受到电视媒体的宣传导向的影响。整个社会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所有人都充满了功利心,而影片中的父亲理查德正是一个受害者,在他的思维中除了赢就是输,为此还疯狂推销他的“九步成功论”,并且对曾经自杀的法兰克很不以为然,将他视为“失败者”。甚至连“阳光小美女”这样的儿童选美也成为一种标杆,那一个个浓妆艳抹打扮的女孩,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芭比娃娃,求赢的功利心在人生的最初便被打上了烙印。

最后警察说奥莉芙不能再参加当地任何选美比赛,此时法兰克说了一句:“不选美又怎么样?”暗示了影片的主旨——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论就可以衡量的,一切并不是只有输赢两个结果,无论发生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而最重要的并不是结局的输赢,而是我们是否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就像法兰克对德韦恩说起了普鲁斯特的例子——一个生前的失败者,可这又如何,你只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未必需要他人的认同。

影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的人生状态,这些和我们一样拥有着“失败”经历的普通人,在历经了所谓的失败后,重新定义了成功和失败。在人生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开车的权力,但是即使我们开的车破旧无比,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到达幸福的终点。也许我们会被落得远远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开下去,就总有到彼岸的一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qk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