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

更新时间:2024-02-18 00:0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卢照邻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进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蓼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蹯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鸟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设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搦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悲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常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赏析:

长安城的大路上,各种豪华气派的车骑络绎不绝,贵族家的豪宅 遍地林立,。他们的生活闲适豪奢,席间曼妙的歌舞让人惊叹不已, 青楼女子搔首弄姿争相吸引着喜欢猎艳的人们,侠客们豪迈的凶悍的

言行为世所惊。繁荣富足的生活让人们乐不思蜀,他们甚至都忘了生

命的存在形式,然而生命只是一个时期内的存在,他们的这种生活并

不会永无止境地廷续下去,属于他们的也只是一杯黄土。我将自己放

还于这类生活之外寻属于自己的那块精神家园。

篇二:卢照邻诗歌意象研究

卢照邻诗歌意象研究

A Research of the imagery of Lu Zhaolin’s poems

姓 名 钱力行

学 号

班 级2011级3班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导师姓名 彭国忠

职 称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 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II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诗歌中的地名类意象 ...................................... 3

(一)地名间的牵系与映带 .................................. 3

(二)地名中的情感指示与文化意蕴 .......................... 5

二、诗歌中的典故类意象 ....................................... 7

(一)现实与浪漫并存的人物类意象 .......................... 7

(二)不拘一格的事典、语典类意象 .......................... 9

三、物象与情感意绪间的密切对应 .............................. 11

(一)含蓄意象与孤独情怀 ................................. 11

(二)美好意象与幻灭虚无感 ............................... 12

余论:卢照邻诗歌意象中的自我本位意识 ........................ 14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6

致 谢 ...................................................... 18

摘要

卢照邻诗歌意象十分丰富。首先,他诗歌中有很多地名充当意象,一些地名存在着相互的牵系和映带,编织出某种情思和意境,令它们从地理坐标升格为意象,还有些地名本身就指示了某些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其次,卢照邻诗歌富于使事用典,其中一些历史人物意象反映了现实层面的人生矛盾,而神话人物则代表着卢照邻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两者均折射出了现实的荒凉。事典、语典类意象的运用则比较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同一事典在不同作品中表达含义多样,有时会衍生出了作者独创的派生意义。语典类意象大量化用自《楚辞》,作者在原句的形式内容上有所加工,形成自我体验的融注。另外,卢照邻诗歌中的一些物象特点与诗句的情感特质密切对应,某些含蓄的意象传递了孤独的情怀,而又有一些字面意义美好的意象却折射出了诗人幻灭的心境。卢照邻的自我本位意识在他的诗歌意象中十分强烈,具体表现为自我动作对意象活动的参与,以及诗歌中自喻意象的突出。这种鲜明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卢照邻的自尊自怜,或许是他对现实压抑的反抗。

关键词:卢照邻;意象;地名;典故;孤独;幻灭;自我本位意识

Abstract

The imagery of Lu Zhaolin’s poems is very rich. First of all, there are a lot of place names as the images in his poems. Some places echo other places. It makes thes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upgraded to images. Other places indicate some emotion, or have a certain cultural implication. Secondly, there are many allusions as the images in Lu Zhaolin’s poems. Some historical characters in allusions reflect the practical contradictions in life, while some mythical figures represent Lu Zhaolin’s vision of an ideal world. Both of them reflect the desolate reality. Story allusions and language allusions are flexible and varied. The same story allusion expresse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poems. Sometimes it can derive the author original meaning. Many language allusions adopt the sentences from Chu Ci. The poet treated the original content with the art process, forming the experience of his own. In additi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jects in Lu Zhaolin’s poems decide the emotion showed in poems. Some implied images express poet’s solitude, while some images seem happy convey poet’s disillusionment. Lu Zhaolin’s selfish departmental consciousness is very strong in The imagery of his poems. It shows that the poet’s actions get involved in the behaviors of images.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elf-explanatory images are very outstanding in the poems. The selfish departmental consciousness expresses Lu Zhaolin’s self-respect and self-pity. Perhaps it reflects his resistance against the depression in reality.

Key words: Lu Zhaolin; images; place names; allusions; solitude; disillusionment; selfish departmental consciousness

引言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历代论家广泛关注。从唐代至清代,各论家对卢照邻的评价一方面主要在于他作品的体裁词采、气格风骨,如清代陈仅《竹林答问》有:“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1]吴乔《围炉诗话》卷二:“卢照邻咏古诗似子美。”[2]另一方面的评价则将重点聚焦于“四杰”这样一个文学群体,论争的焦点也主要是“四杰”的作品赏析比较,卢照邻以“王、杨、卢、骆”、“初唐四子”、“垂拱四子”[3]等群体符号出现,个体意义相对来说较为单薄。

当代针对卢照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其一是以卢照邻为中心视角,对“四杰”进行解读,这类研究有的关注于王、杨、卢、骆之间的交游酬唱和座次排名,如王明好《初唐四杰交游考论——以卢照邻为中心》[4],有的着重于分析“四杰”文学

[5]创作的异同,如道坂昭广《试论初唐四杰笔下的陶渊明形象——以卢照邻为中心》、

张春梅《“四杰”七言歌行艺术特点分析——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为例》[6]、曲景毅《卢照邻骆宾王七言歌行之比较》[7],还有的则重在探讨“四杰”的文学主张和文学理论,如王明好《试论“初唐四杰”的批判——以卢照邻为中心》[8]。上述研究以卢照邻的实际创作或文学理论为重心,辐射至“四杰”全体或个别成员,探索彼此间的关系纽带,建构了一种网络化的研究模式,形成了卢照邻研究的新思路。

另一方面的研究则侧重于卢照邻个人,卢照邻的个体形象相对而言更为鲜明。任国绪是首位对卢照邻集进行编年笺注的学者,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9],除依据底本进行考订笺注,还将卢照邻的作品系年整理,并附录了佚文补阙、史书传记、相关遗事,可谓比较全面。而后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都各[1] (清)王士祯等著、周维德笺注.诗问四种[M].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338页.

[2] (清)吴乔著.围炉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页.

[3] 对于卢照邻的评价中,重点放在“四杰”群体上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如刘熙载《艺概》卷二:“唐初四子沿陈、隋之旧,故虽才力回绝,不免致人异议。”参见(清)刘熙载著.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7页. 又如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参见(明)胡应麟著.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7页.

[4] 王明好.初唐四杰交游考论——以卢照邻为中心[J].小说评论.2011年第2期:第115-118页.

[5] 道坂昭广.试论初唐四杰笔下的陶渊明形象——以卢照邻为中心[J].唐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225-236页.

[6] 张春梅“四杰”.七言歌行艺术特点分析——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为例[J].大众文艺.2008年第11期:第108-109页.

[7] 曲景毅.卢照邻骆宾王七言歌行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71-73页.

[8] 王明好.试论“初唐四杰”的批判——以卢照邻为中心[J].小说评论.2013年第5期:第70-73页.

[9] (唐)卢照邻著、任国绪笺注.卢照邻集编年笺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篇三:卢照邻诗歌鉴赏(精校WORD版)

卢照邻诗歌鉴赏

卢照邻诗歌鉴赏太子头上的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 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 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 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 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 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 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 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 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 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 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 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 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 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 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 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 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裾。

汉魏六朝以来就有不少以长安洛阳一类名都为背景,描写上层社会骄奢豪贵生活的作品,有的诗篇还通过对比寓讽,如左思《咏史》(济济京城内一首)。卢照邻此诗即用传统题材以写当时长安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古意实抒今情。全诗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屈膝)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首句就极有气势地展开大长安的平面图,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

着。次句即入街景,那是无数的香车宝马,穿流不息。这样简劲地总提纲领,以后则洒开笔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写: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真如文漪落霞,舒卷绚烂。这些执金鞭、乘玉辇,车饰华贵,出入于公主第宅、王侯之家的,当然不是等闲人物。纵横可见其人数之多,络绎不绝,那追欢逐乐的生活节奏是旋风般疾速的。这种景象从朝日初升到晚霞将合,二六时中无时或已。在长安,不但人是忙碌的,连景物也繁富而热闹:写游丝是百尺,写娇鸟则成群,争字共字,俱显闹市之闹意。写景俱有陪衬之功用。以下写长安的建筑,而由花带出蜂蝶,乘蜂蝶游踪带出常人无由见到的宫禁景物,笔致灵活。并不对宫室结构全面铺写,只展现出几个特写镜头:宫门,五颜六色的楼台,雕刻精工的合欢花图案的窗棂,饰有金凤的双阙的宝顶……,使人通过这些接连闪过的金碧辉煌的局部,概见壮丽的宫殿的全景。写到豪门第宅,笔调更为简括:梁家(借穷极土木的汉代梁冀指长安贵族)画阁中天起,其势巍峨可比汉宫铜柱。这文彩飞动的笔墨,纷至沓来的景象,几令人目不暇接而心花怒放。于是,在通衢大道与小街曲巷的平面上,矗立起画栋飞檐的华美建筑,成为立体的大舞台,这是上层社会的极乐世界。这部分花不少笔墨写出的市景,也构成全诗的背景,下一部分的各色人物仍是在这背景上活动的。

长安是一片人海,人之众多竟至于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这里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写来够瞧的。对豪贵的生活也没有全面铺写,却用大段文字写豪门的歌儿舞女,通过她们的情感、生活以概见豪门生活之一斑。这里有人一见钟情,打听得那仙子弄玉(吹箫向紫烟)般美貌的女子是贵家舞女,引起他的热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那舞女也是心领神会: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借问四句与比目四句,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是一唱一和,男有心女有意。比目鸳鸯双燕一连串作双成对的事物与孤鸾的对比,何辞死不羡仙真可羡好取生憎的果决反复的表态,极写出爱恋的狂热与痛苦。这些专写男女的诗句,诚如闻一多赞叹的,比起相看气息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肯前(简文帝《乌栖曲》)一类病态的无耻、虚弱的感情,如今这是什么气魄,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宫体诗的自赎》)。通过对舞女心思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人们对于情爱的渴望。以下以双燕为引,写到贵家歌姬舞女的闺房(罗帷翠被郁金香),是那样香艳;写到她们的梳妆(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是那样妖娆,含娇含态情非一呵。打扮好了,于是载入香车宝马,随高贵的主人出游了。这一部分结束的二句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刻龙纹的阖叶,车饰。屈膝同屈戌。)与篇首青牛白马七香车回应,标志对长安白昼闹热的描写告一段落。下一部分写长安之夜,不再涉及豪门情事,是为让更多种类的人物登场表演,同时,从这些人的享乐生活也不难推知豪门的情况。可见用笔繁简之妙。

第二部分(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主要以市井娼家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汉书·朱博传》说长安御史府中柏树上有乌鸦栖息数以千计,《史记·汲郑列传》说翟公为廷尉罢官后门可罗雀,这部分开始二句即活用典故。乌夜啼与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写出黄昏景象,表明时间进入暮夜。雀欲栖则暗示御史、廷尉一类执法官门庭冷落,没有权力。夜长安遂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有挟弹飞鹰的浪荡公子,有暗算公吏的不法少年(汉代长安少年有谋杀官吏为人报仇的组织,行动前设赤白黑三种弹丸,摸取以分派任务,故称探丸借客),有仗剑行游的侠客……,这些白天各在一方的人气味相投,似乎邀约好一样,夜来都在娼家聚会了。用桃李蹊指娼家,不特因桃李可喻艳色,而且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暗示那也是人来人往、别有一种闹热的去处。人们在这里迷恋歌舞,陶醉于氛氲的口香,拜倒在紫罗裙下。娼门内北堂夜夜人如月,似乎青春可以永葆;娼门外南陌朝朝骑似云,似乎门庭不会冷落。这里点出从夜到朝,与前一部分龙含二句点出从朝到晚,时间上彼此连续,可见长安人的享乐是夜以继日,周而复始。长安街道纵横,市面繁荣(五剧、三条、三市指各种街道),而娼家特多(南陌北堂连北里),几成社交中心。除

了上述几种逍遥人物,还有大批禁军军官(金吾)玩忽职守来此饮酒取乐。这里是各种货色的大展览。《史记·滑稽列传》写道: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罗襦襟解,微闻芗(香)泽,这里罗襦宝带为君解,即用其一二字面暗示同样场面。古时燕赵二国歌舞发达且多佳人,故又以燕歌赵舞极写其声色娱乐。这部分里,长安各色人物摇镜头式地一幕幕出现,通过‘五剧三条’的‘弱柳青槐’来‘共宿娼家桃李蹊’。诚然,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闻一多),决非贫血而萎靡的宫体诗所可比拟。

第三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至即今惟见青松在)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这些被称为将相的豪华人物,权倾天子(日回天)、互不相让。灌夫是汉武帝时将军,因与窦婴相结,使酒骂座,为丞相武安侯田蚡族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萧何,为汉高祖时丞相,高祖封功臣以其居第一,武臣皆不悦(《史记·萧丞相世家》)。意气二句用此二典泛指文臣与武将之间的互相排斥、倾轧。其得意者骄横一时,而自谓富贵千载。这节的青虬(龙类,指骏马)紫燕(骏马名)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二句又与前两部分中关于车马、歌舞的描写呼应。所以虽写别一内容,而彼此关联钩锁,并不游离。自言而又自谓,则讽意自足。以下趁势折,如天骥下坡: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指墓田)。这四句不惟就豪华将相而言,实一举扫空前两部分提到的各类角色,恰如沈德潜所说:长安大道,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自嬖宠而侠客,而金吾,而权臣,皆向娼家游宿,自谓可永保富贵矣。然瞬沧桑,徒存墟墓。(《唐诗别裁》)四句不但内容上与前面的长篇铺叙形成对比,形式上也尽洗藻绘,语言为素朴了。因而词采亦有浓淡对比,更突出了那扫空一切的悲剧效果。闻一多指出这种新的演变说,这里似有劝百讽一之嫌。而宫体诗中讲讽刺,多么生疏的一个消息!

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这里显见左思济济京城内一诗影响。但左诗八句写豪华者,八句写扬雄。而此诗以六十四句篇幅写豪华者,其内容之丰富,画面之宏伟,细节之生动都远非左诗可比;末了以四句写扬雄,这里的对比在分量上似不称而效果更为显著。前面是长安市上,轰轰烈烈;而这里是终南山内,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纵欲倚仗权势,这里是清心寡欲、不慕荣利(年年岁岁一床书)。而前者声名俱灭,后者却以文名流芳百世(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虽以四句对六十四句,自有秤锤虽小压千斤之感。这个结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它是此诗归趣所在。

七古中出现这样洋洋洒洒的巨制,为初唐前所未见。而且更好在感情充沛,力量雄厚。它主要采用赋法,但并非平均使力、铺陈始终;而是有重点、有细节的描写,回环照应,详略得宜;而结尾又颇具兴义,耐人含咏。它一般以四句一换景或一意,诗韵更迭换,形成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同时,在意换景处多用连珠格(如……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或前分后总的复沓层递句式(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使意换辞联,形成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这样,就结束了陈隋音响时乖,节奏未谐的现象,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谐宫商;开合换,咸中肯綮(《诗薮》内编卷三);所以,胡应麟极口赞叹道:七言长体,极于此矣!(同上)虽然,此诗词彩的华艳富赡,犹有六朝余习,但大体上能服从新的内容需要;前几部分铺陈豪华故多丽句,结尾纵、横对比则清词,所以不伤于浮艳。在宫体余风尚炽的初唐诗坛,卢照邻放开粗豪而圆润的嗓子,唱出如此歌声,压倒那四面细弱的虫吟,在七古发展史上确是可喜的新声,而就此诗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论,也足使他被誉为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o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