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正能量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2:0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点思考正能量

第一集

有时候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人,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不断的在改变!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看不穿的是人性、猜不透的是人生 那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时代 也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时代 也是怀疑的时代 ————狄更斯《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联结起来,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区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末尾,卡屯为了所爱之人的幸福,代替埃弗瑞蒙德上断头台,从容献身。本书堪称狄更斯暮年的巅峰之作。作者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二集

我们可以断言 没有激情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黑格尔

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1

第三集

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 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 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忒修斯之船悖论

忒修斯之船悖论

特修斯之船(又译为忒修斯之船)亦称为忒修斯悖论,是一种同一性的悖论。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但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因此这类问题现在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这个问题的有许多变种,如“祖父的斧头”。

第四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第五集

与怪物战斗的人

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 深渊也在凝视你

————尼采《善恶的彼岸》

2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烽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二是为写作他最伟大的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

第六集

我不相信造化弄人 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人

都主动寻找他们想要的环境 要是遍寻不获 他们就创造一个

————萧伯纳

萧伯纳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第七集

世上之事物 本无善恶之分 思想使然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于“王位继承权”问题政治斗争非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剧《哈姆雷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作者最后以极其悲惨的结局——主人公哈姆雷特之死,终于实现了复仇目的。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特这一形象反是非曲直了当时先进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哈姆雷特》也就是因此而成为了“魅力永存”的文学珍品。

第八集

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

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τη?,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 以 侮辱雅典神 和 腐蚀雅典青年思想 之罪名 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第九集

少年人哪 永不要放弃 永不要放弃

永不 永不 永不 永远都不要放弃

————丘吉尔

4

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

第十集

你可以在一时蒙骗所有人 也可以在长时间蒙骗一些人 但不可能长时间爱你蒙骗所有人

————林肯

林 肯

亚伯拉罕·林肯(英文名: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共和党人,美利坚合众国第16任美国总统,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 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最新版5美元纸币正面是亚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第十一集

认识你自身的黑暗 是处理他人黑暗的最佳办法

————荣格

5

荣 格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第十二集

父亲和老师自幼就告诫我们 背叛是可想象的罪过中最令人发指的 但何为背叛 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荣 格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第十三集

法律如蜘蛛网 可以捕捉小苍蝇 却任大黄蜂破网飞出

———— 史威夫特

6

荣 格

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1745)是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讽刺以生动多趣和运思深刻而著称,而且以手法的多样性见长。1667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英国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英国现实,借此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党派纠纷和以宗教分歧为借口的侵略政策。在“小人国之旅”中斯威夫特借助生活中的琐事,运用夸张、对比、反语和含蓄等多样手法,对这些丑恶现象加以揭露和讽刺的。

第十四集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 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歌德《浮士德》

歌 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第十五集

真正的牢狱是恐惧 而真正的自由是 免于恐惧的自由

————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台湾译为翁山苏姬,港澳译为昂山素姬,马新译为昂山舒吉,拉丁转写:Aung San Suu Kyi,1945年6月19日-)生于缅甸仰光,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