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骨骼系统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0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骨骼系统

大纲和目标

学过本章你应该能够在以下几部分中达成其所列的要求:

骨骼:统观

■列举骨骼的至少五种功能。 ■根据骨骼的形状说明其分类。 ■描述长骨(long bone)的解剖结构。 ■描述骨的生长过程。

■列举和描述八种类型的骨折(fracture),并且陈述骨折修复的四个步骤。

中轴骨(Axial Skeleton)

■区分中轴骨(axial skeleton)和四肢骨(appendicular skeleton)。 ■说出组成头骨(skull)的每个骨骼的名称及其重要特点。 ■描述舌骨(hyoid bone)的结构和功能。

■说出组成脊柱(vertebral column)和胸骨(thoracic cage)的各个骨的名称并会画其简图。

■描述一个典型的脊椎(vertebra):它的寰椎(atlas)和它的枢椎(axis),以及骶骨(sacrum)和尾骨(coccyx)。 ■说出肋骨(rib)的三种类型和组成胸骨(sternum)的三个部分。

四肢骨(Appendicular Skeleton)

■说出组成上肢带骨(pectoral girdle)和下肢带骨(pelvic girdle)的骨骼并能在图中指出其所在位置。 ■说出组成上肢(upper limb/arm)与下肢(lower limb/leg)的骨骼并能画出其简图及表面特征。 ■指出至少五点男性与女性盆骨(pelvis)的区别。

骨连接(Joints/Articulations)

■说明骨连接是如何分类的,并对每一类别分别例举。

■列举各种发生在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处的运动类型。

衰老现象(Effects of Aging)

■衰老过程中骨骼的解剖生理学变化。

讨论

■骨骼系统是怎样和其它系统共同工作以维持人稳态(homeostasis)的。

医学注意

■关节炎

椎骨形成脊柱,保护着从脊髓腔通过的脊髓免受伤害 骨按其形态可分为:

■长骨(l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杠杆作用,如肱骨、股骨。

■短骨(short bone):形似正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接牢固且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主要围成空腔,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肋骨。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如椎骨、蝶骨,有些内有腔,称含气骨(pneumatic bone)。

图6.1 骨骼的分类

b.短骨是方的长a.长骨的长度大于宽度 短几乎一样

c.扁骨是盘子状的有宽大的表面 d.不规则骨形状多样,有着和其它骨的接头 e.圆骨是圆形的 骨骼:统观

骨骼系统由骨(成人有206块骨头),关节,软骨(cartilage)及关节处的韧带(ligaments)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头骨,舌骨,脊椎,胸骨,)和四肢骨(上下肢带骨和四肢骨)。

功能

骨骼有以下功能:

1. 骨架——很显然,大而重的腿骨起到了支撑起人的身体和器官,对抗重力对人下地心的拉力。 2. 骨骼保护人体软弱的部分。例如头骨形成颅腔来保护大脑。

3. 某些特定的骨,如头骨,肋骨和胸骨,可以产生血细胞,成人儿童均是如此。 4. 骨骼贮存矿物质的场所,尤其是钙盐。

5. 骨,尤其是上肢骨和下肢骨,为肌肉提供了覆着点,并且使人可以自由的活动。

长骨的解剖结构

虽然骨骼的形状大小各异(图6.1),但长骨,如上肢骨或下肢骨中的长骨,可以作为骨解剖结构的模

型(图6.2)。骨的外边被一层结实的纤维结缔组织——骨膜(periosteum)包裹,骨膜与韧带(ligaments)和肌腱(tendons)相连来固定骨,并且含有血管,为骨细胞提供营养。骨的两端膨大的部分叫做骨骺(epiphsis),骨骺的中间叫骨干(diaphsis)。

当骨被冠状切开之后,如图6.2,可以看到骨干并不是实心的,它当中是一个髓腔(medullary cavity),里面有黄骨髓(yellow marrow),黄骨髓由大量脂肪构成。骨干部分,即髓腔,是由密致骨(compact bone)形成,而骨骺部分由骨松质(spongy bone)构成,其外层有一薄层骨密质包围,最外边便是一层软骨叫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关节软骨之所以被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与另外的骨连接。这样的骨连接就形成了关节。

图6.2 长骨的解剖结构

a. 长骨除了骨骺部分之外,都有骨膜包裹,而骨骺部分是由关节软骨包裹。骨骺部分的骨松质中可能含有红骨髓。骨干部分由骨密质形成髓腔,内含黄骨髓。 b. 放大显示骨密质和骨松质的解剖结构

骺板

骨骺 关节软骨

骨松质(含有红骨髓

骨密质 骨膜

骨内膜

哈佛式系统

骨松质

血管

骨干

髓腔(含有黄骨髓)

骨小梁

骨小管

骨密质

中央导管

陷窝中的骨细胞

骨骺

血管

肱骨

骨髓腔和骨松质有一层鳞状的上皮组织分开,叫骨内膜(endosteum)。

前章已经讲过(p.55),密质骨(皮质骨)的陷窝中有骨细胞(osteocytes),它们排列在由薄板(lamellae)构成的同心圆柱体内,骨细胞与薄板及其围绕形成的中央管(central canal)一起叫做哈弗式系统(Haversian system)。血管和神经可以从骨膜进入中央管。骨细胞通过骨小管(canaliculi)与中央管及其它的骨细胞联系并进行物质交换。每个骨单位被含有胶质蛋白纤维及无机盐的基质分隔,这些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与磷盐。 骨松质(网状骨)由许多骨质的细杆与片层组成,叫做骨小梁(trabeculae)。虽然骨松质比骨密质轻,但它依然适合于承力。就像支撑建筑物的支架,骨小梁是在受力方向上生长的。 儿童时期,大多数的骨髓腔中含有红骨髓,它专门用来制造血细胞。成人的造血过程主要发生在头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的骨松质及长骨的末端。 长骨中间的部分称为骨干,它的两端叫骨骺,骨干中含有黄骨髓,骨骺中含有红骨髓。 生长与发育

绝大部分的骨骼在胎儿时期都是软骨,这些软骨与成骨的形状相似,从而成为成骨的原型。软骨在无机盐沉积后变为成骨,这一过程首先有一些软骨细胞,后来有一些成骨细胞(osteoblasts)生成。这种软骨转化为成骨叫软骨化骨,另外一种成骨称为膜化骨,膜化骨没有前面提到的软骨模型——面部和头部的某些骨骼就是膜化骨。

骨组织的发生

* 膜化骨:多见于扁骨

* 软骨化骨:长骨,短骨,不规则骨(在透明软骨基础上骨化而成)

长骨的进一步生长

* 加长:骺板

* 增粗:骨外膜中的骨原细胞

图6.3 长骨软骨化骨的形成过程

后期钙化集中处

形成中的骨膜 骨密质形成

软骨模型

钙化软骨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

骨松质

早期钙化集中处

血管

后期钙化集中处

髓腔

骺板

关节软骨

残留的骺板

开始,主要的钙化集中在骨骼的中间部分,随后骨髓腔被骨密质包围。其后的钙化主要集中在骨骺处,其间一个叫做骨骺板(epiphyseal disk)的软骨板留了下来。骨的长度决定于骨骺板中的软骨细胞分裂时间的长短。最终骨骺板消失,骨骼生长停止,一个人就达到成人身高了。

对于成人来说,骨骼总是在进行着骨吸收和骨重建。破骨细胞(osteoclasts)(吞噬骨骼的细胞)分解骨骼后,老化的细胞被分解,钙质进入血液。大约三周过后破骨细胞消失,产生的破坏由成骨细胞(osteoblasts)修补。重新成骨的过程中,钙质被重新吸收。

最成骨原细胞被嵌入骨单位中并转化为骨细胞,骨细胞就是成熟的成骨细胞。就是这样的骨重建过程使老的骨组织被替换为新的骨组织, 也正因为这种持续的骨重建过程,使骨可以根据应力的变化和某些激素平衡的变化来改变其粗细。奇怪的是,成人看起来需要比儿童在日常的饮食中吸收更多的钙离子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工作。

骨折(Fractures)

骨折就是骨头断裂,骨折分以下类型: 简单型:碎骨没有穿透皮肤 复合型:碎骨刺穿皮肤

完全型:骨头完全断裂成两部分 部分型:骨头纵裂但没有分开

格林斯迪科型:骨外缘裂开但不完全 压缩型:骨折端互相挤在一起 粉碎型:骨头碎为几段

扭挫型:对骨扭曲而产生的骨折,断裂面粗糙

骨折的修复

骨折的修复经历以下过程:

1.血肿: 血液从断裂的血管溢出,淤积起来,骨折处发炎肿大。

2.纤维软骨愈合: 组织修复开始,纤维软骨充填在骨折末端的空隙,然后胶质纤维把骨从末端粘合。

3.骨的硬化: 成骨细胞在软骨的基础上形成骨松质的小梁结构,并将纤维软骨硬化,把断骨连接在一起。 4.重塑: 成骨细胞在外部形成骨密质,破骨细胞吸收骨松质然后重建骨髓腔。

骨骼是一种活组织,它始终都在进行着骨重建。骨折有很多种类型,但是骨折的修复一般需要四个步骤:(1) 血肿,(2) 纤维软骨愈合,(3) 骨的硬化,(4) 重塑。

中轴骨

骨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图6.4)。中轴骨在人体的中线上,包括头骨,舌骨,脊椎和胸骨。这些骨的表面并不光滑,上面有叫做骨突的突起和叫做骨凹的凹槽以及许多不同的开口。

颅骨

颅骨由头盖骨(cranium)和面骨(facial bone)构成,这些骨都有窦(sinus),(图5.5)窦外侧附有粘膜(mucous membrane),这样就可以减轻骨的重量,还可以使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鼻旁窦,因为深入鼻腔而得名。其他的窦,包括上颌窦(maxillary sinus),额骨窦(frontal sinus),蝶窦(sphenoidal sinus)和筛窦(ethmoidal sinus),还有两个乳头状的(maxillary)窦进入中耳,如果他们发炎(inflammation)(乳突炎)会导致失聪。

头盖骨

头盖保护大脑,它由八块骨组成,它们之间是不可活动的连接,叫骨逢(suture)。新生儿的头部有一部分没有骨,只有一层皮肤,这部分叫做囟门(fontanel),它是两块顶骨与额骨的两部分交接处,囟门使婴儿出生时头部可以适当压缩变形以顺利生产。囟门(也叫软区)在两岁时愈合。头盖骨由一块额骨(frontal bone),两块顶骨(parietal bone),一块枕骨(occipital bone),两块颞骨(temporal bone),一块蝶骨(sphenoid bone)和一块筛骨(ethmoid bone)组成(图6.6,图6.7)

额骨(frontal bone): 形成前额,一部分鼻,和大部分的眼眶

顶骨(parietal bone):两块头骨在额骨的正后方,他们组成了头顶和部分颅骨的两侧.

枕骨(occipital bone):枕骨形成了绝大部分的后脑,是颅骨的基底。脊髓是通过枕骨上的大孔(foramen

magnum)与脑相连的。枕骨髁(occipital condyle)是围绕锥大孔的突起,它与脊椎的第一节相连。

颞骨(temporal bone):两块颞骨在两顶骨下,他们都在头骨的两侧,形成了头盖骨的基底。每块颞骨都有:

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meatus)——通向中耳的通道。 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与下颌骨相连的咬合。 乳突(mastoid process)——为颈部肌肉提供附着点。

茎突(styloid process)——提供舌(tongue)与喉(larynx)肌肉的附着点。 颧突(zygomatic process)——向前突出形成颧骨(cheekbone)

图6.4 骨骼系统

成人的骨骼系统由中轴骨(红字标出)和附肢骨(黑字标出)构成

头盖骨 面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锁骨 肩胛骨

肱骨

肋骨

胸骨

脊柱

桡骨 尺骨

髂骨

髋骨

耻骨 坐骨

骶骨

股骨

指骨 掌骨 腕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蝶骨(sphenoid bone):帮助形成头骨以及眼眶的侧翼和底部。在颅腔中蝶骨有一个鞍状的部分叫做蝶鞍,

脑垂体就在这个凹槽中。

筛骨(ethmoid bone):筛骨形成鼻腔的顶部(图6.6图6.7)。筛骨包含有: 鸡冠 (crista galli)——三角状的突起用于固定脑膜。

筛状板(cribriform plate)—— 上有微小的孔,用以通过连接嗅觉感受器的嗅觉神经纤维。 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向下突起形成鼻中隔(nasal septum) 上中鼻甲(superior and middle nasal conchae)——鼻腔中向鼻中隔的突起,支撑鼻粘膜。

颅骨由头盖骨和面骨构成头盖骨由一块额骨(frontal bone),两块顶骨(parietal bone),一块枕骨(occipital bone),两块颞骨 (temporal bone),一块蝶骨(sphenoid bone)和一块筛骨(ethmoid bone)组成。

图6.5 颅骨失状切面

冠状缝

颞骨 顶骨 鳞状缝

额骨

额窦 鸡冠 鼻骨

人字缝 枕骨

筛骨垂直板(鼻中隔)

下鼻甲

上颌骨

茎突 蝶窦 腭骨

下颌骨

犁骨

大孔

碟鞍

上颌额突

冠状缝

顶骨

额骨

人字缝

颞骨 鳞状缝 颧骨颞突

枕骨 外耳门

乳突

茎突

下颌骨髁突

颞骨颧突

颧骨

上颌骨 蝶骨 筛骨

鼻骨 泪骨

下颌骨

面骨

上颌骨(maxillae):两块上颌骨形成上颚,上有定位牙齿的齿槽突起(alveolar process)。还有一个突起叫做

上颚突(palatine processes),它位于硬腭(hard palate)也就是口腔顶的前部,上颌骨还形成眼眶底部和鼻腔基底以及侧壁。

颚骨(palatine bones):两块颚骨形成硬腭的后部以及鼻腔基底。如果硬腭未能愈合,这种病叫腭裂。 颧骨(zygomatic bones):两块颧骨组成眼眶(orbits)外边和颊(cheekbones)。每块颧骨上都有颧骨颞突与颞骨

颧突相连。

泪骨(lacrimal bones):两块很薄很小的泪骨位于眼眶的中央。有一个小导管通过一个凹槽(groove)由眼眶通

向鼻腔,它能让眼泪流到鼻腔。

鼻骨(nasal bones):鼻骨很小,有两块,方形(rectangular),鼻骨的末端是软骨。 犁骨(vomer bone):犁骨与垂直的筛骨形成鼻中隔。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e):两个下鼻甲是很薄且弯曲的骨,向鼻腔中突起并与其侧壁连接,像前面提

过的鼻甲一样,下鼻甲支撑鼻粘膜。

下颌骨(mandible):下颌骨即下颚骨,是头颅上唯一能活动的部分。马靴状的部分形成下巴(chin)。下颌骨

还有两个突起物叫“支”,每个支上有颌骨髁(mandibular condyle),它与颞骨及冠状突起咬合,为负责咀嚼的肌肉提供了附着点。下齿嵌在下颌骨的齿槽弓(alveolar arch)上。

? 骨表面形态:骨表面受肌肉牵拉、血管神经的经过和贯通、与脏器邻接等产生特定的形态 1. 骨面突起

突 process:突然高起

棘 spine:较尖锐的小突起

隆起 eminence:基底较广的突起 粗隆 tuberosity:粗糙的隆起

结节 tubercle/小结节tubercle:圆形的隆起 嵴 crest:细长的锐缘 线 line:低而粗涩的嵴 2. 骨面凹陷

窝 fossa:大的凹陷

凹 fovea/小凹 foveola:小的凹陷 沟 sulcus:长形的凹

压迹 impression:浅的凹陷 3. 骨的空腔

腔cavity / 窦sinus / 房antrum:骨内的腔洞 小房 cellules:小的腔洞

管canal / 道meatus:长形的腔

口aperture / 孔foramen:腔或管的开口 裂孔 hiatus:不整齐的口 4. 骨端的膨大

头head / 小头capitulun:较圆的膨大 颈neck:头下略细的部分 髁condyle:椭圆的膨大

上髁epicndyle:髁上的突出部分 5. 骨面

面surface:平滑的骨面 缘border:骨的边缘 切迹 notch:边缘的缺口

舌骨(hyoid bone)

U形的舌骨在喉(larynx)的上方,它是人体中唯一一块不与其它骨相连的骨头,它通过茎状肌(stylohyoid muscles)和韧带(ligaments)悬挂在颞骨(temporal bones)的茎突(styloid processes)上。舌骨用以固定舌,还为与吞咽相关联的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图6.6 颅的解剖图谱

a.正面观 b.右侧面观

额骨

顶骨 冠状缝 蝶骨 鳞状缝

颞骨 筛骨 泪骨

蝶骨

筛骨垂直板 下鼻甲

上颌骨

颧骨 犁骨

鼻骨

下颌骨

图6.7 颅解剖图谱

a.下视图 b. 上视图

颧骨 蝶骨

腭骨

颧弓

犁骨

茎突

下颌窝 外耳门

乳突

枕骨大孔

颞骨

人字缝

筛板

鸡冠

蝶骨 额骨

颞骨

顶骨

蝶鞍

枕骨大孔 枕骨

脊柱(vertebral column)(spine)

脊柱一直从头延伸到盆骨,它由一系列单独的骨组成,椎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垫叫做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k)。脊椎骨在人体背面中间区域,形成了人体垂直的中轴。头骨在脊柱的顶端,支撑着胸腔并为盆骨提供附着点。由脊椎形成的髓腔还起着保护脊髓的作用。33块脊椎根据其不同的位置被命名如下: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5块)。五节骶椎愈合在一起形成骶骨,三至五块尾骨愈合在一起形成尾骨。 从侧面看去,脊柱有四个自然的弯曲,根据其位置被如下命名:颈曲,胸曲,腰曲,尾曲。颈曲,腰曲是向前凸的;胸曲和尾曲是向前凹的。胎儿时期的脊柱只有一个向前凹的弯曲,颈曲是婴儿三四个月大开始抬头时形成的,腰曲是孩子一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形成的。有自然弯曲的脊柱比笔直的脊柱对身体有更好的支撑效果,还能使人在走路时保持平衡。 过度的弯曲导致畸形,腰椎过度前倾叫“脊柱前弯症(lordosis)”,那些身体中部承重的人比如孕妇和有“将军肚”的男人就有脊柱前倾现象。胸骨过度前凹叫驼背(kyphosis),这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容易发生的现象。还有一种畸形叫脊柱侧弯也叫“脊柱侧凸(scoliosis)”,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儿童的胸椎部分。

图6.8 脊柱的自然弯曲。脊椎根据它们的所在位置被命名,注意尾椎(尾骨)。

棘突

颈部7块颈椎形

成颈曲

肋面

横突

12块胸椎形成胸曲,肋骨附着其上

椎间盘

后背5块腰椎形成腰曲

骶骨:成人5块融合的椎骨形成骶曲 尾骨:融合的椎骨

形成尾骨

图6.9 椎骨

a.典型的在咬合位的椎骨,椎孔(vertevral foramen)是脊髓通过的地方,由带有小孔(foramina)的椎骨形成。b.寰椎(atlas)和枢椎(axis),展示椎骨如何连接。枢椎上的齿状突(odontoid process)是寰椎转动的转轴,这正是我们摇头说“不”时所做的。

上关节突

椎弓根

椎体

连接枕骨髁的面

连接齿状突的面

椎孔

肋骨结节面

椎弓板

横突

齿突 上关节突

寰椎

椎体

棘突

横突

棘突

枢椎

椎骨(vertebrae)

图6.9 a显示出典型的椎骨,它的前面叫做椎体,(椎体是椎骨前部的短圆柱状结构,是承重的主要部分,表面为一层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后面叫椎弓(椎弓是椎体后方的共性骨板,包括后方较宽的椎弓板和与椎体相连而较细的椎弓根两部分)。椎弓形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壁,椎孔相连形成椎管,脊髓和脊神经根等结构容纳其中。 椎骨的背面有棘突(spinous process),它是两片椎弓板(laminae)相接的地方。侧面有两个横突(transverse process),它是椎弓根(pedicle)与椎弓板(laminae)连接的地方。椎弓根负责连接肌肉和韧带,他们也起到咬合的作用,用以连接相邻椎骨。 椎骨存在着区域差异,如:随着脊椎的下行,椎体变大,以承受更大的压力;颈椎的棘突较短而且稍向下倾斜;胸椎又长又细,向下突出,腰椎大而方,向后突出。胸椎的横突有连接肋骨的表面。

寰椎与枢椎(arlas and axis)

前两节颈椎骨并不典型(图6.9 b)寰椎起到支持和保持头部平衡的作用,它有两个凹陷与枕骨节相连,使得头可以前后移动。枢椎有一个齿突(odontoid process),它突出到寰椎的椎孔中,使头可以做以齿突为轴的旋转动作。

骶骨和尾骨(sacrum and coccyx)

五块椎骨融合在一起形成骶骨,骶骨和骨盆相连,它形成盆腔的后壁(图6.18a)。尾骨,或叫做尾巴骨,它由三至五块椎骨融合而成。

椎间盘

椎间盘是纤维软骨,位于两椎骨的中间,起到缓冲垫的作用。他们防止椎骨互相摩擦,还可以吸收走动,奔跑,跳跃时产生的冲击力。椎间盘还使得两椎骨可以有相对的运动,这样身体就可以前后左右弯曲。不幸的是,这些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他们可以滑脱,甚至破裂(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disk))。损坏的椎间盘压迫脊髓或神经导致疼痛。人体自身可以修复损伤,或者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移除椎间盘。如果手术移除了椎间盘,两个相邻椎骨将被固定在一起,这样就降低了身体的灵活程度。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椎骨中间有椎间盘,整个脊柱有四个自然弯曲。 胸腔骨(thoracic cage)

胸腔骨(图6.10)保护心脏和肺,它帮助呼吸以及支持肩部骨骼。

图6.10 胸腔骨

图中包含胸椎,肋骨和胸骨,其中胸骨有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第1-7肋骨为真肋,第8-12肋骨为假肋。

胸椎

胸骨柄

真肋

胸骨体 剑突

胸骨

肋骨

假肋

肋软骨

浮肋

肋骨(ribs)

人有十二对肋骨,所有的肋骨都直接与胸椎在人体背侧相连。肋骨前连胸骨体,后连胸椎的横突,每根肋骨都是先向外伸展然后向前下伸展。 上七对肋骨都是直骨接通过肋软骨与胸骨连接的,它们叫做“真肋”。下五对肋骨没有直接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直接连接,它们叫做“假肋”。前三对假肋骨通过普通软骨与胸骨相连,另两对肋骨根本不与胸骨相连,所以叫做浮肋。

胸骨(sternum)

胸骨包含以下三部分:胸骨柄(manubrium),胸骨体(body),剑突(xiphoid process)。肋骨与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另外,胸骨柄与锁骨(clavicles)相连。

附肢骨(appendicular skeleton)

附肢骨骼包括:

上肢带骨

上肢骨(手臂) 骨盆 下肢骨

上肢带骨(pectoral girdle)

上肢带骨包含四块骨:两块锁骨(clavicle)和两块肩胛骨(scapula)(见图6.11和6.12)。它支撑着手臂,并且为手臂运动的肌肉提供附着点。这一带的骨头相互结合得并不是很紧密,而是疏松的连接着,而且是靠韧带和肌肉固定的。这种结构能够得到很好的灵活性,但是同时意味着很容易错位。

图6.11 上肢带骨,上臂和手

锁骨

喙突

肩峰 肱骨头 肩胛骨

肱骨

肱骨小头

冠突

尺骨 桡骨

腕骨

掌骨

指骨

图6.12 左侧肱骨与上肢带骨的连接

喙突

锁骨

肱骨头

肩峰

胸骨

肋软骨

肋骨

肩胛骨

肱骨

尺骨 桡骨

锁骨(clavicles)

锁骨是细长的S形的骨。两块锁骨在中间部都与胸骨柄连接。这是上肢带骨和中轴骨唯一的连接处。每块锁骨也与一块肩胛骨连接。锁骨作为肩胛骨的支柱,并帮助稳定肩部。然而锁骨有结构上的脆弱性,如果肩部受到超过限度的力,锁骨就会骨折。 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e)

肩胛骨是两块宽大的骨头,有些像三角形(图6.13)。上肢带灵活的一个原因就是两块肩胛骨互不相连。

每块肩胛骨都有一个肩胛冈,并具有以下特点:

肩峰(acromion process):与同侧的锁骨连接,并为手臂和胸部肌肉提供附着点。

喙突(coracoid process):为手臂和胸部肌肉提供附着点。

关节盂(glenoid cavity):与肱骨头连接。关节盂比肱骨头小是上肢带灵活的重要因素。

图6.13 肩胛骨

a.后视图 b.侧视图 c.前视图

肩峰 喙突 肩胛冈 关节盂

肩峰 喙突 关节盂

上肢带骨包含两块锁骨和两块肩胛骨。 上肢(手臂)

上肢(见图6.11)包括上臂(肱骨)、前臂(桡骨和尺骨)以及手(腕骨、掌骨和指骨)。

肱骨(Humerus)

肱骨是上臂的骨头。它是一块长形的骨头,它的近端具有以下结构:

肱骨头(head):在肩胛骨的关节盂内与其相配合。

大结节和小结节(greater and lesser trbercles):为负责手臂和肩部运动的肌肉提供附着点。 结节间沟(inertubercular groove):连结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的肌腱(tendon)。

三角肌粗隆(deltoid tuberosity):为三角肌(deltoid)提供附着点,三角肌是覆盖在肩部的一块肌

肉。

肱骨的远端具有以下结构:

肱骨小头(capitulum):一个连接桡骨的侧面髁。

滑车(trochlea):一个轴形的髁状物,它与尺骨连接。

冠状窝(coronoid fossa):一个凹陷,在手臂弯曲时,恰与尺骨的一个突起配合。 鹰嘴窝(olecranon fossa):一个凹陷,在手臂伸展时,恰与尺骨的一个突起配合。

图6.14 左臂肱骨

a.后视图 b.前视图

肱骨头

大结节

大结节 结节间沟

解剖颈 外科颈

小结节

三角肌粗隆

鹰嘴窝 冠状窝

外上髁

内上髁

肱骨小头

肱骨小头

滑车

桡骨(Radius):

桡骨与尺骨(见图6.11和6.15)是前臂(小臂)的骨骼。当手掌向前时,桡骨在靠大拇指的一侧,但是当手翻转后,即手掌向后时,它从上部与尺骨交叉。在近端,桡骨有以下特征: 桡骨头(head):连接肱骨小头,并与尺骨的桡骨切迹配合。 桡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肱二头肌肌腱的附着点。

尺骨(Ulna):

尺骨是前臂中较长的骨头,在近端,尺骨具有以下结构:

冠突(coronoid process):当手臂弯曲时,与肱骨的冠状窝连接。 鹰嘴突(olecranon process):当手臂伸展时,与肱骨的鹰嘴窝连接。

滑车切迹(trochlear notch):与肱骨的滑车连接。

图6.15 右臂桡骨和尺骨,展示了它们如何连接与配合。

滑车切迹

鹰嘴突

冠突 桡骨头

桡骨粗隆

桡骨

尺骨

尺骨头 尺骨茎突

桡骨茎突

手(Hand)

每只手(见图6.11和6.16)包含腕、掌和五根手指。腕包括八块很小的腕骨(被韧带紧密连结成两行,每行四块)。掌有五块掌骨,当握拳时能看见他们形成的指关节。手指内有指骨。大拇指只有两根指骨,而其他手指都有三根。 图6.16 右手后视图

上肢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的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 骨盆带骨

骨盆带骨或骨盆,包括两块髋骨,以及骶骨和尾骨(图6.17和6.18)。骨盆部位这些强壮的骨头牢牢的互相连结在一起,承受着身体的重量。骨盆同时也作为与腿的连接处,并保护着泌尿系统的膀胱,内生殖器官和大肠的一部分。

图6.17 骨盆带骨,腿骨和足

髋骨:

每块髋骨有以下三个部分(图6.18b):

1、髂骨(ilium):髂骨是髋骨中最大的部分,并向外张开形成髋骨突。髂骨边缘被称为髂嵴(iliac crest)。在骶髂关节,每块髂骨在后侧与骶骨相连。

2、坐骨(ischium):坐骨是髂骨中最下面的部分。它的后侧有一个区域,叫坐骨结节(ischial trberosity),它使得人能够坐。靠近髂骨和坐骨接合处的是坐骨棘(ischial spine),它深入到骨盆腔内。两个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决定了骨盆腔的大小。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是血管和大坐骨神经从后面进入腿的地方。

3、耻骨(pubis):耻骨是髋骨中较靠前的部分。两块耻骨在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处连结。在耻骨和坐骨连接处的后面有一个大开口,即闭孔(obturator foramen),通过它,血管和神经从前面进入腿。

这三块骨头的连接处有一个凹口,称为髋臼(acetabulum),它容纳着股骨的圆形股骨头。

骨盆部位包括两块髋骨,以及骶骨和尾骨。 假骨盆和真骨盆(又称大骨盆和小骨盆)

假骨盆(false pelvis),又称大骨盆,由界线上方的髂骨翼和骶骨构成,这样的空间比真骨盆大得多。 真骨盆(true pelvis),又称小骨盆,是大骨盆向下延伸的骨性狭窄部,由骶骨、髂骨下部、坐骨和耻骨组成环形。真骨盆上面有一个入口,下面有一个出口,出口的尺寸对女性很重要,因为出口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一个婴儿可以从中通过。

性别差异

女性和男性的骨盆(见图6.18a)通常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1、女性的髂骨比男性的张的更开。因此,女性的臀部较宽。 2、女性的髂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的间距更宽。 3、女性的真骨盆的入口与出口更宽。

4、女性的骨盆腔更浅,而男性的髋关节更呈现出漏斗形。 5、女性的骨骼较轻较薄。

6、女性的耻骨弓(耻骨联合面处的角)更大。

另外,除了这些骨盆结构的差异之外,男性的骨盆更大、更重,并且肌肉的附着点更大。

图6.18 骨盆带骨

a.女性骨盆(上)比男性骨盆(下)更宽 b.左侧髋骨的侧视图

骶髂关节

髂骨 骶骨 髋臼

耻骨联合 坐骨 耻骨

女性

耻骨弓

髂骨

坐骨大切迹 髋臼 髂棘

坐骨

耻骨

闭孔 坐骨结节 髂嵴

骶骨

男性

耻骨弓

女性的骨盆一般比男性的骨盆更宽、更浅。 下肢(腿)

下肢包括大腿(股骨)、小腿(胫骨和腓骨)和足的一些骨头(跗骨、跖骨和趾骨)(见图6.17)

股骨(Femur)

股骨(图6.19)或称大腿骨,是身体中最长最强壮的骨头。近端,股骨包括以下结构:

股骨头(head):嵌入髋骨的髋臼中与之相配合。

大转子和小转子(greater and lesser trochanters):为腿和臀部的肌肉提供附着点。 粗线(linea aspera):一个嵴,作为若干肌肉的附着处。

在远端,股骨与髌骨(patella)整合,并具有外侧髁和内侧髁,与胫骨连接。

图6.19 股骨

a.前视图 b.后视图

股骨头凹

股骨头

大转子

粗线

小转子

外上髁

内上髁

内侧髁

外侧髁

髌面

胫骨(Tibia)

胫骨和腓骨(图6.20)是小腿中的骨头。胫骨与腓骨并排,并包括以下几部分:

内髁和外髁(medial and lateral condyles):与股骨连接。 胫骨粗隆(tebial trberosity):髌韧带连接的地方。 前缘 (anterior crest):通常称为胫(shin)。 内踝(medial malleolus):内脚踝的突出部分。

腓骨(Fibula)

腓骨在胫骨侧面,它比胫骨更细长,近端在胫骨的外髁下并与其连接,远端有外踝形成了脚踝外侧部分。

图6.20 胫骨和腓骨,展示它们如何连接

外侧髁

内侧髁

腓骨头

胫骨粗隆

前缘

腓骨

胫骨

内踝

外踝

足(Foot)

每只脚有一个脚踝(ankle),一个脚背(instep)和五个脚趾(toes)

脚踝有七个跗骨(tarsal bones),它们共称为踝(tarsus),它们中只有一个称为距骨(talus)的骨头可以自由活动,它连接着胫骨和腓骨。踝骨中最大的骨头叫跟骨(calcaneus),它连同距骨支撑体重。

脚背有五根伸长的跖骨(metatarsal bones),跖骨的末端形成脚部的球状物,连同跗骨一起这些骨头形成足弓(横向和纵向),它是人们行走的“发条”,如果连接这些骨头的韧带和肌腱都变弱了,会导致足弓下落和平足。

脚趾包括趾骨(phalanges),大脚趾有两个趾骨,其余脚趾有三个。

图6.21 右足前视图

跟骨

距骨

跗骨

足舟骨

骰骨

外侧楔骨 中间楔骨

内侧楔骨

跖骨

近节趾骨

中节趾骨 远节趾骨

趾骨

下肢包含股骨,胫骨,腓骨和脚的骨头(跗骨,跖骨和趾骨)。 骨连接(Articulations)

骨头连到关节上,关节分类的依据是它们允许运动的量度。

分类:

有些骨头比如那些形成头盖骨的骨头,是被一层很薄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缝合到一起的,是无法活动的,这种关节叫做不动关节(synarthroses),复习图6.6和6.7,标出以下无法活动的缝合处。 冠状缝(coronal suture):在顶骨和额骨连接处;

人字缝(lambdoidal suture):在顶骨和枕骨连接处;

鳞状缝(squamosal suture):在顶骨和每块颞骨的连接处; 矢状缝(sagittal suture):在顶骨间(未画出)

有些关节可以轻微地活动,被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或纤维软骨(fibrocartilage)连接,可以轻微地活动,被称为丛合关节(amphiarthroses),比如,椎骨被可以增强椎骨活动性的椎间盘(见图6.8)隔开,同样,肋骨通过肋软骨连到胸骨上(见图6.10),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出现在耻骨间(见图6.18),由于荷尔蒙的改变,这个关节在怀孕后其变得易弯曲,这使得在婴儿降生时骨盆可以扩大。

大部分关节可以自由活动并分泌粘液,它们被称为动关节(diarthroses),组成它的两个骨头是由一个腔分开的(图6.22)。韧带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它将两块骨头连接起来,使它们保持在一个囊(capsule)中。在连接两块骨的关节中,韧带通常是不会松弛的。肌腱是纤维结缔组织束,它将肌肉连到骨头上,并使关节稳定。滑液膜(synovial membrane)沿着关节囊排列,关节的润滑剂——滑液就是由它产生的。

图6.22 自由活动关节

注意沿着关节囊排列的滑膜。

骨松质

关节囊

副软骨盘

关节软骨

充满滑液的关节腔

滑膜

膝盖是动关节的一个例子,如同其它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一样,膝盖里的骨头被韧带覆盖。另外,膝盖还有半月板(menisci),它是骨头间新月形的韧带,它们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帮助承受施加在膝盖关节上的重量。不幸的是,运动员的半月板经常受伤,比如韧带撕裂。膝盖关节包涵13个充满粘液的囊(sac),称为滑膜囊(bursae),它可以减小肌腱和韧带以及肌腱和骨头间的摩擦,滑膜囊发炎称作滑膜囊炎,“网球肘”就是一种滑膜炎。

图6.23 膝关节

膝关节是一个动关节。注意骨头之间由韧带包裹形成并有滑膜排列的关节腔。髌骨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并在膝关节弯曲或伸展时引导股四头肌肌腱。

股四头肌

皮肤

股骨 股四头肌肌腱 滑液膜

骨密质

脂肪 腓肠肌

脂肪组织

半月板 肌肉

滑膜囊 髌骨 关节腔 关节软骨

滑膜囊 髌韧带 胫骨

透明软骨

骨骼肌

纤维结缔组

不同类型的可自由活动的动关节被列在下边并在图6.24中描述出。

鞍状关节(Saddle joint),在这里每个骨头都是鞍状的,并填入另一个的补充区域,可以有多种运动,如拇指腕掌关节。

球窝关节(Ball-and socket joint),一块骨头的球状头部,填入另一个的杯状穴中,在任何面内的运动和旋转都是可以的,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车轴关节(Pivot joint),一个骨头上小的圆柱形的突起部分装在一个环形的骨头上并与另一个相连,只可以做转动,例如,桡尺近端关节,还有寰椎与枢椎的连接。

屈戍关节(Hinge joint),一个骨头的凸起面连接到另一个的凹面,在一个面内上下运动是可能的,例如,肘关节与膝关节。

滑动关节(Gliding joint),骨头上的平面或略带弧度的曲面之间的连接,在多个平面内滑动或扭曲都是可以的,例如,腕骨或踝骨间的关节。

杵臼关节(Condyloid joint),一个骨头的椭圆形髁适合地放入另一骨头的椭圆形空腔中,在不同平面内都可以活动,但无法旋转,例如,掌骨和指骨间的关节。

动关节会遭受许多创伤,突然扭曲或猛扭一个关节会使韧带拉伤或撕裂,也叫做扭伤(sprain)。关节炎(arthritis)是一种更严重的病,在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中,滑膜发炎并变厚,质变的发生使得关节几乎无法活动,一动就疼,有证据显示这些迹象是自体免疫反应的结果。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中,骨头末端的软骨碎裂以致两块骨头变得粗糙和不规则,后面的医学注意讨论了骨关节炎。

痛风(gout),或叫做痛风关节炎,是由尿酸(uric acid)(一种代谢废物)的过度积累引起的,尿酸在关节处以晶体的形式沉积下来而不是随尿液排出,引起炎症和疼痛。

图6.24 动关节的类型

关节是在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区域。 他们依照可运动的程度分类。 一些关节是固定不动的, 一些是 微可动的,而一些自由可动的。

动关节允许的运动

完整的骨骼肌是由跨过关节的肌腱连到骨头上的,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一块骨头相对于另一块运动。 角运动增加或减小关节上两块骨头接合处的角度。

屈(Flexion):减小关节角,肘关节弯曲使小臂向大臂靠拢,膝关节弯曲使小腿向大腿靠拢

背屈(Dorsiflexion):是指脚向上弯曲,比如当你用脚后跟点地时,脚底弯曲(plantar flexion)是脚向下弯曲,比如你用脚尖点地时。

伸(Extension):增大关节角,伸展肘关节使手臂,所以肘部的角是180?,过度伸展(hyperextend)是身体某部伸展超过180?,头和躯干都可以过度伸展。

外展(Abduction):是身体的一部分从中线向侧面运动,臂与腿的外展将他们移向旁边远离身体。 内收(Adduction):是外展的逆运动,它是身体的一部分向中线移动,例如,臂与腿的内收使它们从旁边向身体移动。

圆周运动(Circular movements):存在于球窝关节(见图6.25)

旋转(Rotation):是身体一部分围绕自身的轴运动,比如,当我们摇头回答“不”时或臂从一方旋转到另一方。

旋后(Supination):是旋转前臂使手掌向上;旋前(Pronation):恰好相反——前臂旋转使手掌向下。 环形运动(Circumduction):是身体一部分在大圆内运动,比如,当一个人转他的臂时,如果仔细观察这个运动,由于臂的近体端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看到臂的轮廓是锥状的。

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是仅用于脚的术语,内翻是使鞋底向内,外翻使鞋底向外。 提升(Elevation)和下压(Depression):分别地使身体的一部分上升和下降,比如当你耸肩时。

图6.25 关节运动

旋后

屈 伸

旋转

旋前

内收 外展 内翻 外翻

老化的影响

在人上年纪后,软骨和骨头都趋于恶化,软骨的化学性质改变,年轻软骨由淡蓝色变成了不透明的微黄色。软骨细胞(chondrocyte)死亡,再吸收发生时软骨经受着石灰化(calcification),变得坚硬易碎,石灰化影响正常的营养传播与废物穿过细胞间质,关节软骨无法行使正常功能,骨关节炎的症状就会出现。

无论男性或者女性,在30岁时,破骨细胞再吸收的骨开始超过成骨细胞合成骨的数量,这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就会出现,骨变得薄且脆弱而引起疼痛,并且易于骨折。由于缺乏雌激素(estrogen),绝经(menopause)后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将增加,尽管还不清楚雌激素在骨维持时的作用,但它看起来在钙的代谢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习惯也很重要,因为缺乏运动和饮食中缺钙将促使引发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骨头是多孔的(porous),但残存的间质是更粘稠的,这使得骨头更脆,更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要很长时间才能康复,因为为骨头提供养料的血管减少了。

讨论

插图告诉我们,骨骼系统如何与其他器官系统共同合作使身体保持稳态,身体所有的器官系统是有关联的。

医 学 警示

关节炎

在关节处,骨头末端覆盖有关节软骨,通常它可以减小摩擦,当一个人得骨关节炎时,关节软骨软化、裂开,在某些地方消失,当有病软骨消失时,由于体内酶分解碎片,关节变得肿胀发热。当病情发展时,暴露的骨头变厚形成骨刺,导致骨头末端变大,限制关节运动。手指、脊柱、臀和膝盖最可能受侵害。

骨关节炎的成因尚不清楚,但认为与基因和力学因素有关。关节炎开始于那些过度工作的关节,压与摩擦会重复的破坏关节软骨,这会使它们的分解与更新更加频繁,显然,在骨关节炎患者体内,软骨分解的速率快于更新。

减肥是抗击骨关节炎的建议之一,减轻3磅体重可以减轻臀部和膝关节9到15磅的负担。另外,应当避免进行会使手指疼的活动,比如,使用轻的壶或者盘子、Velco纽扣、电起子。可以设计一个好的锻炼计划来增加肌肉和稳固关节,低冲击活动,比如骑车、游泳是最佳选择。最近发现醋氨酚(存在于羟苯基乙酰胺)在控制疼痛方面与非甾类化合抗炎药比如布洛芬是等效的。Advil,Nuprin和Motrin中含有布洛芬,合理地使用手杖也可帮助活动。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关节手术也许是可取的。在关节内窥镜检查时,外科医生用关节内窥镜——一个小的管状仪器,不仅有透镜和光源而且有照相机,这样可以在荧屏上观察生病的膝盖,探针与外科仪器可以在它的指导下进入关节去除碎片并使关节末端光滑。一个得病的膝盖或臀可以被一个修补物(人工替代物)取代,图6A显示人工关节的一半被一根打入大腿骨髓的金属棒固定住,另一半则连到髋关节或胫骨。以前,金属通常是被水泥固定在到骨头上,但现在,有了一种新的方法,一些金属植入物有多孔渗水的表面,骨组织可以长入裂缝中以固定住修补物。由于骨头生长需要时间,所以采用水泥固定的话,病人可以更快地站立和行走。人造膝盖和臀部比起天然的缺乏弹性和耐久性;跳、扭转、提重物都是被禁止的,当然过度行走也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wi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