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更新时间:2023-03-08 08:59: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

(2008—2012)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目 录

一、前言…………………………………………………………………………………………………………………………………………………………1 二、基本情况……………………………………………………………………………………………………………………………………………………2

(一)丽水市概况???????????????????????????????????????????????????????????????2 (二)丽水市农民异地转移工作回顾???????????????????????????????????????????????????????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总体目标????????????????????????????????????????????????????????????????8

四、安置空间布局………………………………………………………………………………………………………………………………………………9

(一)城区??????????????????????????????????????????????????????????????????10 (二)中心镇?????????????????????????????????????????????????????????????????12 (三)一般乡镇和中心村????????????????????????????????????????????????????????????14 (四)其他零星分散安置????????????????????????????????????????????????????????????21 (五)资金、建设用地需求??????????????????????????????????????????????????????????21

五、异地转移主要效益分析…………………………………………………………………………………………………………………………………23

(一)经济效益????????????????????????????????????????????????????????????????23 (二)生态效益????????????????????????????????????????????????????????????????25 (三)社会效益????????????????????????????????????????????????????????????????26

六、保障措施……………………………………………………………………………………………………………………………………………………27

(一)组织保障????????????????????????????????????????????????????????????????27 (二)政策保障????????????????????????????????????????????????????????????????27 (三)建设用地保障??????????????????????????????????????????????????????????????28 (四)资金保障????????????????????????????????????????????????????????????????28 (五)公共服务保障??????????????????????????????????????????????????????????????28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 表

1.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规划汇总表………………………………………………………………………………………………………29 2.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分年度规划表……………………………………………………………………………………………………30 3.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城区安臵规划表…………………………………………………………………………………………………31 4.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中心镇安臵规划表………………………………………………………………………………………………35 5.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一般乡镇和中心村安臵规划表………………………………………………………………………………37 6.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分散安臵规划表…………………………………………………………………………………………………49 7.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规划土地及资金需求表………………………………………………………………………………………53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 图

1.丽水市区域位臵图……………………………………………………………………………………………………………………………………55 2.丽水市中心镇规划图…………………………………………………………………………………………………………………………………56 3.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57 4.丽水市生态环境规划图………………………………………………………………………………………………………………………………58 5.莲都区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59 6.莲都区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60 7.龙泉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61 8.龙泉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62 9.青田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63 10.青田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64 11.云和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65 12.云和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66 13.庆元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67 14.庆元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68 15.缙云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69 16.缙云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70 17.遂昌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71 18.遂昌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72 19.松阳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73 20.松阳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74 21.景宁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转移地规划图…………………………………………………………………………………75 22.景宁县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安臵地规划图…………………………………………………………………………………76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一、前 言

本规划所称的农民异地转移,是指居住在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农民,有计划地向城镇、中心村等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搬迁。

加快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是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异地转移是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山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尤其是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丽水仍有较多的农民居住在交通不便、设施不全的高山远山深山地区。只有通过异地转移,将其迁移到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改善创业条件,提升就业能力,才能使山区农民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异地转移是加快人口集聚、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有效途径。目前,丽水的城市化率仅为40.8%,与全省57.2%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要实现全市城市化水平到2010年超过50%、到2020年超过70%的目标,对于丽水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加大行政的拉力和推力,走市场推动与行政拉动并举的人口集聚发展道路。

异地转移是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保护好、恢复好山区生态环境,必须把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转移出来,缓解人口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快陡坡地退耕还草还林,保护自然植被,促进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推动生态屏障建设。异地转移也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彻底摆脱地质灾害威胁的最根本方式。

为进一步深化“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8-2012年实施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根据有关要求与工作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国发?2001?23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4、《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丽人大常?2004?2号)

6、《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丽政发?2006?12号) 7、《丽水市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丽发改农经?2006?225号) 8、《丽水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丽发改规划?2007?17号)

9、《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政发?2007?94号) 10、《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0)》(丽发改规划?2007?215号)

11、《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丽委[2008]1 号) 12、《丽水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规划(2007—2012)》(丽发改规划?2008?97号)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

二、基 本 情 况

(一)丽水市概况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15%,溪流、道路、村庄等占6.43%,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下设莲都1个市辖区,辖青田、缙云、遂昌、松阳、云和、庆元、景宁7县,代管辖龙泉1市。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62个镇、116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53.99万。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总量均占全省首位。全市森林覆盖率77.6%,森林绿化率80%,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后,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7年,全市GDP达到425.26亿元,人均GDP达18644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2.2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6.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7.5﹕40.8;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6.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3元。但丽水市还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2007年,全市GDP仅占全省GDP的2.2%,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45%,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仅占全省的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2.9%。

(二)丽水市农民异地转移工作回顾 1、农民异地转移主要动因

(1)人口空间布局分散。丽水市山多且陡,造成村庄小、多、散,人口空间布局极为分散。2007年底,全市有农业人口210.06万人,共有3480个行政村、150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603人,平均每个自然村不到140人。以全市小规模自然村为例,根据丽水市农办2006年的调查,全市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还有272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8%;共有户籍人口15330户、5926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8%。人居分散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截止到2006年8月,全市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中,79.4%的村不通公路,41.1%的村未通电话(含移动通讯),75.6%的村未使用安全饮用水,95.2%的村没有卫生室。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服务缺失严重阻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山区农民要求异地转移的愿望十分强烈。

(2)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处在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区西南段,地形条件复杂,岩石风化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农民转移避险的任务十分紧迫。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82起,经济损失1978万元,死亡45人。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872处,需防治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89处,威胁人口3.66万人,主要分布在庆元、景宁、龙泉、遂昌、青田等县(市)山区。

(3)生态环境脆弱。丽水市境内高山多、库区广,生态敏感性强,生态破坏后恢复难度大,生态移民的要求逐步凸现。山区还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处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对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资源消耗大。同时由于山区农居点分布分散,导致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环卫工程建设成本大大高于城镇,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有效治理。丽水市还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要求高。因此,要保护和恢复好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地的生态环境,就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尽快恢复、提升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水平。

2、主要做法

“十五”以来,丽水市按照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总体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2000-2007年,全市已累计建立安臵小区166个、安臵点189个,安臵转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其中乌溪江、紧水滩(石塘)库区异地脱贫工程安臵农民4008户、16282人;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异地搬迁3776户、13334人。主要做法是:

一是政府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农民异地转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建立专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时协调解决转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政府资金、建设用地扶持力度。

二是梯度推进。按照“依城镇建区、依村设点”的思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将安臵小区(点)选址在人口比较集中、有产业支撑的城区、中心镇以及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村,为异地转移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发展环境,统筹谋划农民异地转移、工业化、城镇化。

三是形式多样。立足各地实际,充分考虑农民意愿,既有向城市、中心镇以及公路沿线搬迁,也有向地方特色产业区转移、向工业园区集聚;在搬迁规模上,既有零星搬迁,也有自然村、行政村的整村搬迁;在搬迁范围上,既有本县域范围内的搬迁,也有跨县域的搬迁。

四是促进增收。为使异地转移农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推动农民转移的同时扶持农民转业创业。组织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培训中心、乡镇成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各类培训机构,开办农民素质培训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农民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笋竹、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动异地转移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农家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乐休闲旅游业等二三产业,拓宽转移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五是保障权益。异地转移农民承包的土地山林的经营权保持不变,鼓励耕地、山林流转承包经营,提倡荒山使用权有偿转让,鼓励并扶持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荒山荒地项目。把异地转移农民纳入到当地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的工作范围,实行属地管理,异地转移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3、主要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努力下,在政策的外力拉动和农民自身的内因推动下,丽水市逐步形成了政府帮转移、社会助转移的良好氛围,农民异地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1)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异地转移,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出行、饮用水、上学、看病等问题,保障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通过异地转移,开阔了群众视野,更新了群众观念,增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农民异地转移下山进城入镇后,通过参与特色农业、从事二三产业,收入水平比转移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3)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异地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带动了城市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了城镇资源的共享率,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广大异地转移群众享受到城镇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4)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实行异地转移后,大量农民从生态脆弱地带搬迁出来,有效减缓了山区贫困人口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活动强度和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实施退耕还林、退宅复垦后,山区植被、野生动物等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

4、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约束大。一方面,异地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欠发达山区农民,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条件都较差。异地转移绝大多数采取的安臵方式是建新房,资金需求量大,许多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山区农民因经济实力较弱而不能实现搬迁梦想。另一方面,丽水市经济欠发达,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有限。而异地转移安臵小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农民转移直接补助等都需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要大量资金,政府财政资金压力巨大。

(2)建设用地制约明显。异地转移最大的瓶颈是土地问题。一方面,丽水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可利用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用于安臵异地转移农民的建设用地指标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丽水市耕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5.6%,但承担的“农保地”指标却占全省农保地总量的7.8%,平均农保率高达92%以上,即使有建设用地指标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农民异地转移安臵用地需求矛盾异常突出。

(3)异地安臵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目前丽水市的农民异地转移大都在县域内组织实施,扶持政策、安臵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跨县域转移的难度较大,农民跨县域转移的愿望还难以满足。安臵小区(点)普遍规模较小、布局分散,难以集中有限资金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共享率依然偏低。

(4)部分农民就业难。异地转移后,受环境因素制约、劳动技能缺乏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习惯影响,部分年龄偏大、知识缺乏和身体条件差的农民就业比较困难,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下降,个别地区的个别转移农民甚至出现返贫返迁现象。

(5)制度和政策性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土地承包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宅基地流转等都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束缚,生产要素与人口转移难以同步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后在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后续管理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转移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和谐融入。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大力推进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村撤并,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内聚外迁”步伐,以异地转移推进山区农民转产转业、持续增收,以异地转移推进避险工作、保障安全,以异地转移推进生态恢复、建设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农民异地转移工作系统性、政策性、程序性强,涉及的部门、经历的环节、遇到的困难多,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转移。农民是搬迁的主体,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农民自主选择搬迁时间、安臵区域和安臵方式,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科学规划,梯度转移。农民异地转移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规划配套衔接。深入调查研究,对异地转移的对象、转移的意愿、转移的方式、安臵区域和方式等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合理方案和具体分年度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批次有序推进异地转移。推动农民向城区、中心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有序梯度转移,满足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搬迁意愿农民的需要。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坚持以整村搬迁、集中安臵为主,零星搬迁、分散安臵为辅。重点加快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地区的整村搬迁,彻底改善山区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摆脱地质灾害的威胁,彻底恢复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鼓励其他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零星搬迁,为梯度转移腾出更大的空间。以城区、中心镇为主要安臵点,把农民异地转移与转产转业有机结合,尽量避免二次搬迁。

4、政策引导,部门协作。立足丽水经济发展实际,加大异地转移尤其是整村搬迁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符合丽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民搬迁意愿的扶持政策,以人的转移加快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配臵,推动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部门协作,各职能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合作,确保异地转移工作稳步推进。加强部门资源整合,统一标准、统一投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安臵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灵活安置,节约用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文件精神,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积极探索建设多层农民安臵公寓、联建公寓式套房等多种安臵形式,鼓励采取占地面积少的安臵方式。积极采取小户型、廉租房等安臵形式,同步推进低收入农户等困难群体整体搬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异地转移安臵后,原居住地的旧房按拆旧建新原则予以拆除。鼓励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和农村闲臵地、闲臵房,加大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的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三)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2008-2012年,全市累计搬迁41473户、146456人,其中高山远山29439户、104502人,地质灾害点4424户、16139人,重点库区7610户、25815人。

2008—2012年全市农民异地转移总体目标见附表1。 2、分年度目标 (1)2008年

全市共搬迁6417户、23993人。其中高山远山地区3735户、13822人,地质灾害点1397户、5160人,重点库区1285户、5011人。

其中:莲都区680户、2000人,龙泉市1091户、4361人,青田县762户、2939人,云和县656户、2300人,庆元县1000户、4000人,缙云县273户、857人,遂昌县625户、2500人,松阳县875户、3200人,景宁县455户、1836人。 (2)2009年

全市共搬迁7273户、26636人。其中高山远山地区5142户、18716人,地质灾害点924户、3325人,重点库区1207户、4595人。

其中:莲都区1000户、3000人,龙泉市942户、3771人,青田县789户、2922人,云和县440户、1450人,庆元县1000户、4000人,缙云县462户、1365人,遂昌县1010户、4000人,松阳县846户、3100人,景宁县784户、3028人。

(3)2010年

全市共搬迁8605户、30134人。其中高山远山地区6142户、21598人,地质灾害点791户、2773人,重点库区1672户、5763人。

其中:莲都区1320户、4000人,龙泉市964户、3858人,青田县827户、3044人,云和县420户、1186人,庆元县1000户、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4000人,缙云县1618户、4533人,遂昌县1010户、4000人,松阳县928户、3400人,景宁县518户、2113人。

(4)2011年

全市共搬迁9708户、33354人。其中高山远山地区7364户、25930人,地质灾害点574户、2133人,重点库区1770户、5291人。

其中:莲都区1800户、5500人,龙泉市1013户、4029人,青田县867户、3456人,云和县460户、1652人,庆元县1000户、4000人,缙云县2432户、6715人,遂昌县625户、2500人,松阳县860户、3150人,景宁县651户、2352人。

(5)2012年

全市共搬迁9470户、32339人。其中高山远山地区7056户、24436人,地质灾害点738户、2748人,重点库区1676户、5155人。

其中:莲都区1800户、5500人,龙泉市990户、3981人,青田县898户、3521人,云和县424户、1512人,庆元县1000户、4000人,缙云县2674户、7367人,遂昌县503户、2000人,松阳县856户、3132人,景宁县325户、1326人。

全市分年度目标见附表2。

四、安置空间布局

根据异地转移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有关生产力布局、产业布局、中心镇培育等规划,按照“依托城区、城乡互动,依托强镇、多点带动,依托产业、三线联动”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有序推进异地转移。

依托城区、城乡互动,即以丽水市区和其余县(市)城区为重要安臵区,推动农民异地转移和集聚,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依托强镇、多点带动,即以除城区外的中心镇为转移安臵的次中心,把农民异地转移与加快中心镇培育结合起来;依托产业、三线联动,即以金丽温、龙丽、丽龙三条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为重要的安臵带,把农民异地转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一)城区

丽水市区和龙泉市、云和县、庆元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的城区共建设农民转移安臵小区(点)22个,用地3587.25亩,共安臵13108户、49168人。

1、丽水市区

共建设3个安臵小区,用地533亩,安臵2508户、7474人。其中:

岩泉街道青林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岩泉街道银场村银场自然村农民,用地28亩,安臵145户、270人。

岩泉街道秋塘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岩泉街道大岭行政村,银场村底银场自然村、谷排下自然村、管坑自然村、上后坑自然村、下后坑自然村,吴山行政村,秋塘村连山自然村,冷水村奚岗自然村等自然村农民,用地85亩,安臵336户、1000人。

联城镇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主要安臵对象: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臵的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农民,用地420亩,安臵2027户、6204人。

2、龙泉市城区

共建设3个农民公寓,用地498亩,安臵2196户、8780人。其中:

南大垟农民公寓主要安臵对象:剑池街道、安仁镇、道太乡、屏南镇、兰巨乡、龙南乡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120亩,安臵720户、2880人。

张家村农民公寓主要安臵对象:剑池街道、安仁镇、道太乡、八都镇、查田镇、小梅镇、上垟镇、锦溪镇、住龙镇、塔石乡、城北乡、宝溪乡、岩樟乡、屏南镇、兰巨乡、龙南乡、竹垟乡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300亩,安臵1100户、4400人。

西街河星农民公寓主要安臵对象:西街街道以及剑池街道、屏南镇、龙南乡、竹垟乡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78亩,安臵376户、1500人。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3、云和县城区

共建设3个安臵小区,用地206.7亩,安臵418户、1402人。其中:

普光公寓(二期)主要安臵对象:云丰乡、石塘镇、大湾乡、黄源乡、大源乡、赤石乡、朱村乡、雾溪乡、云坛乡等高山远山自然村及紧水滩(石塘)库区转移农民(因该小区安臵人数为2007年的计划人数,故不计入本规划),用地71.7亩。

新岭公寓主要安臵对象:石塘镇、大源乡、安溪乡、雾溪乡、大源乡、朱村乡、云和镇等高山远山地区转移农民,用地30亩,安臵140户、462人。

后山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大湾乡林山下村、叶山头村、项山村;赤石乡叶大岱村、横坑村、过路桥村、黄垟山村、赤石村、麻垟村、新林村、排后村、建源村;云丰乡坑下村、昌蒲坑村;黄源乡水碓垟村、陈坞村、贵庄村;沙铺乡沙铺村;云丰乡王山头村、潘山头村等高山远山自然村和库区农民,用地105亩,安臵278户、940人。

4、庆元县城区

共建设3个安臵小区,用地1040亩,安臵3700户、14800人。其中:

同德新村主要安臵对象:荷地镇、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岭头乡、百山祖乡、举水乡、龙溪乡、张村乡、合湖乡、江根乡、官塘乡、四山乡等乡镇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农民,用地150亩,安臵600户、2400人。

同心新村主要安臵对象:荷地镇、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岭头乡、百山祖乡、举水乡、龙溪乡、张村乡、合湖乡、江根乡、官塘乡、四山乡等乡镇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农民,用地790亩,安臵2800户、11200人。

菊水新村主要安臵对象:屏都镇、淤上乡等乡镇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民,用地100亩,安臵300户、1200人。 5、遂昌县城区

建设1个安臵小区,用地362.4亩,安臵1500户、6000人。 腾龙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全县范围内的异地转移农民。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6、松阳县城区

共建设3个安臵小区,用地411.15亩,安臵异地搬迁农户1074户、4142人;另其他安臵对象210户、730人。其中: 西坌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四都乡、三都乡、象溪镇、大东坝镇、玉岩镇、枫坪乡、安民乡、裕溪乡等乡镇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185.25亩,安臵473户、1785人;另其他安臵对象80户、280人。

铺门小区主要安臵对象:西屏镇、三都乡、大东坝镇、玉岩镇、枫坪乡、安民乡、裕溪乡等乡镇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165.9亩,安臵391户、1507人;另其他安臵对象130户、450人。

新溪小区主要安臵对象:竹源乡、三都乡、象溪镇、大东坝镇、玉岩镇、枫坪乡、安民乡、裕溪乡等乡镇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60亩,安臵210户、850人。

7、景宁县城区

共建设4个安臵小区和2个地质灾害避险点,用地536亩,安臵1712户、6570人。其中:

双后降小区主要安臵对象:鹤溪镇的高山远山自然村,其他乡镇部分高山远山自然村和全县地质灾害点,用地460亩,安臵1457户、5600人。

双坑口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外舍管理区自然村转移农民,用地35亩,安臵118户、466人。 王金垟小区主要安臵对象:滩坑库区移民和王金垟村自然村农民,用地14亩,安臵47户、165人。 岗石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外舍管理区岗石村自然村农民,用地11亩,安臵37户、147人。 地质灾害避险点三枝树点主要安臵对象:鹤溪镇三枝树村农民,用地9亩,安臵30户、92人。

地质灾害避险点浮丘点主要安臵对象:鹤溪镇包凤村潘山岭自然村农民,用地7亩,安臵23户、100人。 城区安臵情况见附表3。 (二)中心镇

除庆元外,其余县(市、区)中心镇共建设安臵小区(公寓)11个,用地1651.77亩,安臵7100户、21379人。(本规划中心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镇指以丽政发?2007?94 号文件确定重点培育的18个中心镇中除县(市)政府驻地外的10个中心镇)

1、莲都区中心镇

在碧湖镇建设安臵小区,用地300亩,安臵人口1650户、5000人。 主要安臵对象: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臵的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农民。 2、龙泉市中心镇

在安仁镇建设刘坊小区,用地160亩,安臵541户、2164人。 主要安臵对象:安仁镇、道太乡的高山远山转移农民。 3、青田县中心镇

在腊口镇、船寮镇分别建设腊口小区、船寮小区,用地35.4亩,安臵136户、541人。其中:

腊口小区主要安臵对象:腊口镇上甫村、大坟山村、柴下村、召弄村、乌坦底村、黄树旱村等高山远山自然村的转移农民,用地9.8亩,安臵35户、106人。

船寮小区主要安臵对象:船寮镇陈大坵村、大草古村、山后村、马坑村等高山远山自然村的转移农民,用地25.6亩,安臵101户、435人。

4、云和县中心镇

在崇头镇建设崇头新村,用地87.6亩,安臵274户、975人。

主要安臵对象:崇头镇砻铺村、梅源村、栗溪村、坑根村、南山村等高山远山转移农民。 5、缙云县中心镇

在壶镇镇、新碧镇分别建设安臵小区,用地809.77亩,安臵3622户、9298人。其中: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壶镇镇小区主要安臵对象:白竹乡新城村、白竹村、杨桥头村、双溪村、心畈村、潜陈村;雁岭乡潜明村、松岩村等重点库区转移农民,用地591.77亩,安臵2643户、6720人。

新碧镇小区主要安臵对象:所在乡镇和附近乡镇转移农民,用地218亩,安臵979户、2578人。 6、遂昌县中心镇

在石练镇建设柳方小区、爱丰小区,用地144亩,安臵365户、1410人。其中:

柳方小区主要安臵对象:蔡源乡、焦滩乡、金竹乡、湖山库区等乡镇转移农民,用地63亩,安臵190户、760人。 爱丰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全县高山远山村及地质灾害点转移农民,用地81亩,安臵175户、650人。 7、松阳县中心镇

在古市镇建设筏铺小区,用地332亩,已启动一、二期建设。2008—2010年规划再用地102亩,安臵468户、1843人。 主要安臵对象:谢村乡、新处乡、玉岩镇、樟溪乡等乡镇高山远山转移农民。 8、景宁县中心镇

在沙湾镇建设七里小区,用地13亩,安臵44户、148人。

主要安臵对象:沙湾镇林斜上鳗段自然村,水井村水大下自然村,叶桥村峡桥自然村,蔡湖村蔡后垟自然村,莲川村外隆平自然村,上处垟村水平自然村、隆耳尖自然村,沙湾村对面降自然村,蔡湖村处后自然村,张庄村毛峰坑自然村,林坑村后隆自然村,道化村天头降自然村,坑头村新处自然村等高山远山村转移农民。

中心镇安臵情况见附表4。 (三)一般乡镇和中心村

9县(市、区)一般乡镇和中心村共建设安臵小区(点)211个,用地3702.18亩,安臵11910户、41430人。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1、莲都区一般乡镇和中心村 1.1、建设8个安置小区

用地621亩,安臵1508户、4635人。其中:

大港头金港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大港头镇、峰源乡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农民,用地70亩,安臵180户、550人。 老竹小区主要安臵对象:老竹镇、丽新乡高山远山异地转移农民,用地81亩,安臵200户、600人。

黄村乡磨石坑小区主要安臵对象: 黄村乡磨石坑村利西坑自然村、石览岭自然村、锡背自然村、上厂自然村、田寮自然村等转移农民,用地35亩,安臵80户、253人。

黄村乡黄村小区主要安臵对象:黄村村横田自然村、黄家山自然村、刀坑自然村、黄岭自然村等转移农民,用地30亩,安臵71户、222人。

黄村乡小处小区主要安臵对象:黄村乡、双黄乡等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225亩,安臵540户、1600人。

丽新乡吾赤口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吾赤口村上山头自然村、陈后山自然村等高山远山自然村转移农民,用地20亩,安臵50户、200人。

丽新乡畎岸小区主要安臵对象:丽新乡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50亩,安臵100户、350人。

水阁开发区主要安臵对象:水阁街道高山远山自然村异地转移农民,用地110亩,安臵287户、860人。 1.2、建设40个安置点

用地344亩,安臵821户、2548人。

建设高溪乡吴源、南坑、龙潭、苍坑、白岩;峰源乡库坑;老竹镇黄桂、陶村、徐庄点、后坑;联城镇坑口;大港头镇北埠、均溪、河村、栋村、石桥;黄村乡岭根、刘西堂、严溪;丽新乡咸宜、黄岭上、山村、杉树坑、上塘畈、西坑;双黄乡雨伞岗;太平乡大坑、高田、下樟、吾古、大畈;仙渡乡何金富、芦村江西铺、滴水岩;雅溪镇双溪、里东;紫金街道田村、芦埠、湾岙、开潭等40个安臵点,主要安臵所在乡镇转移农民。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2、龙泉市一般乡镇和中心村 2.1、建设3个安置小区

用地110亩,安臵467户、1867人。其中:

张村小区主要安臵对象:龙渊街道、道太乡高山远山地区转移农民,用地50亩,安臵225户、900人。

八都瀑云小区主要安臵对象:青山村、高大门村、安田村、高升村、署网等村的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点转移农民,用地30亩,安臵125户、500人。

兰巨银三角小区主要安臵对象:兰巨乡大汪村、蜜蜂岭村、大巨村、朱坑村、河川村、上湾村、净信村等高山远山转移农民,用地30亩,安臵117户、467人。

2.2、建设8个生态安置小区 用地139亩,安臵584户、2339人。

建设锦溪镇岭根、宝溪乡溪峰、塔石乡季边、西街街道西垅儿、住龙镇潘床、小梅镇梅一、城北乡东书等7个乡镇级生态转移安臵小区,主要安臵所在乡镇的转移农民。

2.3、建设5个生态安置点 用地53亩,安臵230户、920人。

建设龙渊沙潭、上垟兴垟、上垟条担、查田茶兴园、岩樟郑庄5个乡镇级生态安臵点,主要安臵龙渊街道、上垟镇、查田镇、岩樟乡等所在乡镇的高山远山转移农民。

3、青田县一般乡镇和中心村

建设仁宫小区、章旦小区、祯埠小区、小群小区、仁庄小区、汤垟小区、东源小区、高湖小区、岭根小区、北山梨柿山点、巨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3、青田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73128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3076万元,2009年投资13680万元,2010年投资14208万元,2011年投资15824万元,2012年投资16340万元。总用地937.6亩,其中2008年用地158.2亩,2009年用地155.8亩,2010年用地152.7亩,2011年用地221亩,2012年用地244.9亩。

4、云和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41044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2226万元,2009年投资11502万元,2010年投资4703万元,2011年投资6948万元,2012年投资5665万元。总用地747.15亩,其中2008年用地383.1亩,2009年用地59.85亩,2010年用地161.4亩,2011年用地63亩,2012年用地79.8亩。

5、庆元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65000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3000万元,2009年投资13000万元,2010年投资13000万元,2011年投资13000万元, 2012年投资13000万元。总用地1140亩,其中 2008年用地150亩,2009年用地790亩,2010年用地100亩,2011年用地100亩。

6、缙云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83348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2484万元,2009年投资6404万元,2010年投资18132万元,2011年投资26860万元,2012年投资29468万元。总用地1670.04亩,其中2008年用地45.22亩,2009年用地119.34亩,2010年用地362.27亩,2011年用地544.51亩,2012年用地598.7亩。

7、遂昌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52500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8750万元,2009年投资14000万元,2010年投资14000万元,2011年投资8750万元,2012年投资7000万元。总用地1130.4亩,其中2008年用地231.9亩,2009年用地321亩,2010年用地238.5亩,2011年用地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220.5亩,2012年用地118.5亩。

8、松阳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6547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3125万元,2009年投资12690万元,2010年投资13920万元,2011年投资12900万元,2012年投资12840万元。总用地1089.75亩,其中2008年用地252.32亩,2009年用地292.20亩,2010年用地85.88亩,2011年用地251亩,2012年用地208.35亩。

9、景宁县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

总投资40489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16949万元,2009年投资7695万元,2010年投资5528万元,2011年投资5576万元,2012年投资4741万元。总用地730.5亩。其中2008年用地599.9亩,2009年用地50.7亩,2010年用地43.3亩,2011年用地20.6亩,2012年用地16亩。

资金和建设用地需求情况见附表7。

五、异地转移主要效益分析

高山远山地区、重点库区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有计划地向城区、中心镇以及其他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迁移,不仅能改善转移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人口集聚,而且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农民异地转移需要政府和农民进行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农民异地转移工程也能产生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节约;二是宅基地复垦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收益。

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异地转移搬迁地区大多道路不通、饮水不洁、通信不畅、就医上学不便,就地改善提升的投资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资金大。异地转移后,安臵区(点)的基础设施一般比较完善,公共服务也较完备,不需要重新投资,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根据测算,仅通村公路建设就可以节省40亿元。目前丽水市通村公路每公里平均造价约60-70万元,虽然省补助也从2003年的20-24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26-30万元,但地方财政和农民、村集体仍要承担34—40万元。以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为例,目前丽水市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未通公路里程约6400公里,按照每公里造价60万元计算,需要投资38.4亿元,其中需要地方财政和农民、村集体出资18.9亿元。如果考虑到10户以上的自然村和其余未通公路的行政村,以及饮用水、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节约的直接投资额远大于40亿元。

宅基地复垦盘活建设用地收益。全市2008-2012年规划整村搬迁的75个行政村和1782个自然村,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重点库区,人均建设用地占有量大、利用率低。根据近年丽水市宅基地复垦情况和全市农居点建设用地情况(见下表),异地转移的山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大约在120平方米左右,则户均宅基地复垦面积大约为400平方米左右。如果60%的农户能实现整村搬迁,同时

丽水市农居点建设用地情况

县(市、区) 莲都 青田 缙云 遂昌 松阳 云和 庆元 景宁 龙泉 合计

农业人口(人) 250399 408277 399863 192269 204501 91011 167301 141019 239098 2093738 农居点建设用地(亩) 36823.7 47142.8 40645.8 33702.5 35091.4 14668.4 22623.0 19957.1 41020.8 291675.5 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98 77 68 117 114 108 90 94 114 93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全部复垦,则全市异地转移后能复垦宅基地14923亩。按照前文的建设用地需求分析,2008-2012年五年下山安臵需占用建设用地10233.44亩,通过异地转移能盘活建设用地4690亩。按当前每亩15万元的转让价格,整村搬迁后宅基地复垦盘活建设用地价值7亿元。其他零星搬迁近期复垦土地量虽然较少,但从长远看,随着异地转移工作的深入推进,零星搬迁后暂未复垦的宅基地大多也会逐步复垦。因此,从长远看,异地转移后的宅基地基本可以全部复垦,即全市能复垦宅基地24871亩,盘活建设用地约14638亩。即使按照当前的价格,异地转移后复垦宅基地的潜在价值总计达到22亿元。

异地转移还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降低抢险救灾费用。丽水异地转移的重点地区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直接损失巨大。异地转移后,一方面直接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减少,直接损失降低。同时,农民异地转移后,可以减少政府抢险救灾投入的人力、物力,节约政府财力。另一方面,山区农民减少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另外,异地转移后,大量农民从务农为主转向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收入水平可以大幅提高。同时农民异地转移给安臵地区输入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安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生态效益

农民异地转移后,可以增加14000多亩退宅还耕、还林形成的耕地、林地,还有12万多公顷耕地和林地因异地转移农民转产转业后而减少耕种强度和破坏程度,对提高林木蓄积量、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气候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增加林木蓄积量。异地转移农民主要分布在高山远山地区和库区等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砍伐林木或进行食用菌种植等农业生产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液化气使用率极低,农民生活能源主要依靠砍伐柴火。根据测算,规划转移农民每年因生产、生活消耗掉的木材和柴火高达2.2×10m,严重影响林木蓄积。农民异地转移后,因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可以减少大量的林木生产生活消耗,从而增加林木蓄积量。

涵养水源。林地和林木蓄积量的增加,能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入,同时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提高土地的蓄水能力,且能在一年中均匀地流出,实现水资源的蓄丰补欠。据监测和研究表明,通过农民异地转移,转出地区平均每公顷土地每年可增加300多立方米蓄水量。全市12万多公顷转出地区每年可增加近0.36亿立方米蓄水量。

6 3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减少土壤流失。草木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森林的林冠也可以减小降水对地面的冲击。 草木植被及其枯枝落叶覆盖地表,减小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土壤流失,有利于减少水库、电站、河道等的泥沙淤积,降低清淤、疏浚费用。据监测和研究表明,实施农民异地转移,每公顷土地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约60吨,全市12万多公顷转出地区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7.2×10吨。

改善大气质量。草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对生态系统及大气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不同类型的林地每生产1吨干物质,可固定二氧化碳1.6~1.85吨,同时放出氧气1.2~1.4吨。如果农民异地转移后,每年可增加2.2×10m林木蓄积,按照每立方米0.6吨的比重测算,每年可新增2.1×10吨二氧化碳固定量,同时释放1.6×106吨氧气。

改善小气候。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地下吸收水分,再通过叶片蒸腾,将水分返回大气。大面积森林蒸腾可导致降雨,减少区域水分流失,同时可以降低气温、降低风速、提高地面湿度、减轻霜冻干旱危害等,使一定面积区域范围内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实行农民异地转移,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转移地区的农药、固废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和田间劳作、修路造桥、建造新房等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地质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异地转移主要生态效益见下表:

农民异地转移主要生态效益情况

减少生活污染 功 能 增加林木蓄积量 2.2×106 m3/年 涵养水源 3.6×107 m3/年 减少土壤流失 7.2×106吨/年 固定二氧化碳 2.1×106吨/年 释放氧气 污水 数 量 1.6×106吨/年 3.5×106吨/年 垃圾 3.0×104吨/年 6

63

6

(三)社会效益

首先,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农民异地转移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能缓解就医难、上学难等长期困扰山区农民的问题,大大提高人口文化、健康素质。其次,有利于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改善村容村貌。异地转移大多采取有规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划地建新房安臵,住房条件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安臵小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容村貌比旧村有了很大改观。第三,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环境变化、邻居变换、交往圈扩大等,可以在人们中间构成多种新的组合关系,从而淡化原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形成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利新风尚。第四,有利于促进观念变革和社会进步。异地转移将促进迁出区与迁入区、山区的文化、思想和技术交流,打破贫困山区的封闭状况,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热情。

此外,迁移距离的扩大,还可减少近亲婚配,提高人口素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六、保 障 措 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农民异地转移作为加快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作为优化人口产业布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制定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政策保障

切实维护转移农民的合法权益。原有承包土地、山林有关政策保持不变。鼓励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租赁、转包、

入股、委托管理等形式,进行土地、山林使用权的流转。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偿机制,鼓励异地转移农民返乡开发经济林和封山育林,兴建山上“绿色银行”。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来料加工、苗木种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兴建农贸市场等,提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服务农村的功能,从而优化人口和资源等要素配臵,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有序统筹发展,努力为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更大的就业和发展空间。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异地转移农民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返则返”的原则,减免一切可以减免的规费,减轻农民负担。公安、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对异地转移农民户口迁移、子女就学、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专门优惠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三)建设用地保障

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减少总量”的土地利用思路,优先保障安臵小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宅基地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用于转移农民安臵小区(点)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修编要充分考虑农民异地转移的建设用地需求,为农民异地转移留好安臵空间、留足用地指标。林地征占用定额指标要优先保证用于农民异地转移安臵。地质灾害紧急避险安臵用地,允许先使用、后补批。鼓励城镇和中心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开拓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建设用地流转。因地制宜,创新农民异地安臵的方式方法,努力降低异地转移农民的安臵成本和建设土地。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对异地转移农民安臵点分布进行分类引导、科学控制,减少居住占地,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把农民建新房与拆旧房结合起来,加强宅基地复垦,解决建新房用地指标。适当控制建房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鼓励节约用地。

(四)资金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安排农民转移专项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的总量和比重,加大对农民异地转移的投入,增强政策推动力。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审批、监督、审计制度,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重视财政性资金的统筹使用和有效整合,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要农民异地转移为导向,切实提高资金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和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转移农民,提高补助标准,出台更优惠的奖励政策,提高农民转移能力,加快转移进程。

(五)公共服务保障

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安臵点的公共设施建设。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城乡文化体育事业等发展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加大农村残疾人福利保障力度。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表1: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规划汇总表

高山远山 县(市、区) 地质灾害 重点库区 单位:个,户,人,万元,亩 安 置 公 寓 分散安置 迁 出 对 象 搬 迁 类 型 安 置 小 区 安置点 整乡搬迁数 整行政村搬迁数 整自然村搬迁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新建安置小区数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新建安置点数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新建农民公寓数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总投资 建设用地 莲都区 4 248 6600 20000 6419 19617 181 383 0 0 9 1653 4905 40 821 2548 3 4013 12204 113 343 80000 1798 龙泉市 10 375 5000 20000 2648 10591 352 1409 2000 8000 12 1667 6670 5 230 920 3 2121 8480 982 3930 60712.4 990 青田县 0 221 4143 15882 3961 15230 182 652 0 0 20 898 3234 17 233 878 0 0 0 3012 11770 73128 937.6 云和县 2 146 2400 8100 1110 3777 378 1273 912 3050 18 1382 4989 1 25 82 2 418 1402 575 1637 41044 747.15 庆元县 20 80 5000 20000 3400 13600 1600 6400 0 0 5 3400 13600 0 0 0 1 600 2400 1000 4000 65000 1140 缙云县 25 152 7459 20837 4469 13110 529 1533 2461 6194 19 4281 11404 62 1232 3862 2 437 1197 1496 4374 83348 1670.04 遂昌县 3 112 3773 15000 2151 8583 374 1417 1248 5000 8 1383 5310 11 670 2690 1 1500 6000 220 1000 52500 1130.4 松阳县 11 196 4365 15982 3720 13791 231 810 414 1381 10 2110 7858 18 597 2109 4 65 220 1593 5795 65475 1089.75 景宁县 0 252 2733 10655 1561 6203 597 2262 575 2190 8 2002 7756 30 367 1269 0 0 0 364 1630 40489 730.5 合计 75 1782 41473 146456 29439 104502 4424 16139 7610 25815 109 18776 65726 184 4175 14358 16 9154 31903 9355 34479 561696.4 10233.44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表2: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分年度规划表

单位:户,人 年度 县(市、区) 分类 高山远山 地质灾害点 2008 重点库区 合计 高山远山 2009 重点库区 合计 高山远山 地质灾害点 2010 重点库区 合计 高山远山 地质灾害点 2011 重点库区 合计 高山远山 2012 重点库区 合计 总 计 0 1800 6600 0 5500 20000 250 990 5000 1000 3981 20000 0 898 4143 0 3521 15882 160 424 2400 579 1512 8100 0 1000 5000 0 4000 20000 1013 2674 7459 2660 7367 20837 0 503 3773 0 2000 15000 126 856 4365 421 3132 15982 127 325 2733 495 1326 10655 1676 9470 41473

5155 32339 146456 地质灾害点 0 1320 1800 0 0 1800 1777 23 0 4000 5500 0 0 5500 5430 70 500 964 638 0 375 1013 662 78 2000 3858 2529 0 1500 4029 2669 312 0 827 830 37 0 867 898 0 0 3044 3324 132 0 3456 3521 0 127 420 288 15 157 460 214 50 363 1186 1057 64 531 1652 748 185 0 1000 750 250 0 1000 750 250 0 4000 3000 1000 0 4000 3000 1000 427 1618 1340 71 1021 2432 1531 130 995 4533 3974 202 2539 6715 4331 376 375 1010 559 66 0 625 440 63 1500 4000 2240 260 0 2500 1773 227 108 928 683 57 120 860 730 0 360 3400 2550 200 400 3150 2711 0 135 518 476 78 97 651 54 144 545 2113 1756 275 321 2352 253 578 1672 8605 7364 574 1770 9708 7056 738 5763 30134 25930 2133 5291 33354 24436 2748 0 1000 1320 0 0 3000 4000 0 375 942 464 0 1500 3771 1858 0 0 789 755 72 0 2922 2810 234 168 440 230 63 537 1450 649 174 0 1000 750 250 0 4000 3000 1000 0 462 1056 135 0 1365 3171 367 501 1010 527 108 2000 4000 2090 410 60 846 757 63 200 3100 2820 220 103 784 283 100 358 3028 1200 368 1207 7273 6142 791 4595 26636 21598 2773 地质灾害点 莲都区 户数 535 145 0 680 987 13 人数 1730 270 0 2000 2957 43 龙泉市 户数 416 175 500 1091 468 99 人数 1661 700 2000 4361 1874 397 青田县 户数 689 73 0 762 789 0 人数 2653 286 0 2939 2922 0 云和县 户数 206 150 300 656 172 100 人数 720 540 1040 2300 603 310 庆元县 户数 400 600 0 1000 750 250 人数 1600 2400 0 4000 3000 1000 缙云县 户数 270 3 0 273 272 190 人数 847 10 0 857 787 578 遂昌县 户数 201 52 372 625 424 85 人数 800 200 1500 2500 1680 320 松阳县 户数 815 60 0 875 735 51 人数 2990 210 0 3200 2720 180 景宁县 户数 203 139 113 455 545 136 人数 821 544 471 1836 2173 497 迁移总数 户数 3735 1397 1285 6417 5142 924 人数 13822 5160 5011 23993 18716 3325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表3: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城区安置规划表

县(市、区)

安置地区

年度

安置点名称 主要安置对象 联城镇陈村毛山窟自然村、金弄口村剃刀贯自然村、下沈村西岗自然村、双黄乡贾坑村箬后自然村、雅溪镇底坑村大张山自然村、供山村底铺自然村、外铺自然村、箬坑村张坑自然村、五石弄村青岗自然村、鸭班村大铺自然村、太平乡吴山村底鉴自然村等以及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置的异地转移农民 涉及 涉及 行政村 自然村 单位:个,户,人,亩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用地面积 备注 2008 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 15 650 2000 130 岩泉街道青林小区 岩泉街道银场村 2009 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 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 太平乡吴弄村黄坛井自然村、雅溪镇底坑村、雅溪镇五石弄村西岩坑自然村、双黄乡贾坑村沈山自然村等以及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置的异地转移农民 双黄乡官头村平阳厂自然村、外金木自然村、雅溪镇莲房村桃园自然村、五石弄村五石弄自然村等以及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置的异地转移农民 太平乡昌坑头村阳山头自然村、富山头村河涧自然村、进横畲自然村、竹园脚自然村、吴山村叶山头自然村、雅溪镇箬坑村上潭口自然村、双源村岩蒙坑自然村、岩蒙村大公圩自然村、联城镇底金弄村稿岭自然村、后弄村新岭头自然村、金弄口村桐河自然村等以及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置的异地转移农民 岩泉街道银场村底银场自然村、谷排下自然村、管坑自然村、上后坑自然村、下后坑自然村、吴山村、秋塘村连山自然村、冷水村奚岗自然村等 联城镇底金弄村白坟自然村、道士源自然村、青岗村大坑自然村、瑶畈村里塘自然村、小溪口自然村、双黄乡官头村潘山自然村、太平乡富山头村横坑自然村、上苍自然村、冷水坑自然村、双溪村底岗自然村、双源村寺堂凸自然村、小桃村桃坑口自然村、泄下村罗里自然村、鸭班村大铺坑自然村、岩蒙村岩潭自然村等以及全区自愿迁移且接受公寓式安置的异地转移农民 岩泉街道大岭村各自然村 五星村、上兴村、安和村、新源村、叶村、山田村、双溪村、龙案村、梅地村、官浦垟村、大赛村、塘山村、干上村、金林村、金龙村、横溪村、横坑村、均山村、大白岸、垟头村、荷上畈、毛圩村、小白岸村、梧桐口村、沙潭村、黄桶、新建、梅坑、胜岱、胜湖、胜游、安民村等 金埠村、南溪村、金源村、郑庄村、录坑村、金昌村、巴蕉村等 毛圩村、供村、半坑、坑口村、朱山下、青田坑、符畲、潘山头、双格、夏安、源口、西坑下、哈湖、吴庄、西江、前赖、坛坞下、际头、流地、庄山、安民、张畈 、大舍、桥坑、大岭头、岭坤村等 1 1 4 145 500 270 1600 28 110 2010 1 4 285 900 60 莲都区 城区 2011 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 11 252 750 50 秋塘小区 1 8 222 599 50 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 2012 14 340 954 70 秋塘小区 合计 1 4 1 58 114 2508 401 7474 35 533 南大垟农民 公寓(一期) 2008 龙泉市 城区 张家村农民 公寓(一期) 2009 南大垟农民 公寓(二期) 32 42 313 1250 60 7 10 162 650 60 26 47 407 1630 60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县(市、区) 安置地区 年度 安置点名称 主要安置对象 涉及 涉及 行政村 自然村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用地面积 备注 2009 西街河星农民 公寓(一期) 徐山后、石码、张村、坛步、东权、大千湾、茶坦(坑店屋后、黄坞、大山、下旦)、和垄、龙星、水塔、建平、垟坞、吴岱、际上、空坑头、大赛、棕衣连、龙案、青庄、下南坑、周山头、北公、道太、坑口、毛圩、灯山、山石坑、梨垟、沈际村等 大岭头、竹坑、山里、曾家、高塘、天堂山、安田、高升、署网、庄山、新建、安民、大源、张畈、贵坑、百里、住溪、周调、鹤溪、麻垟、仓坞、罗墩、良溪、空坑头、石坑口、麻竹坑、北公、秋丰、上坞、垟头、荷上畈、新地口、供村村等 局下、红坞、五四、山溪口、际上、大汪、大巨、朱坑、净信、石械、岭后、下南坑、坪田李、金林、杉树根、南溪村、岩后、尖地、大千湾、里下畈、新茶、东权村等 白水、青山、高大门、松巨、花桥、五都垟、毛断、大梅、吴田、石隆、秋丰、陈村、横片、村头沈、小岩、库武、西溪、麻垟、鹤溪、李后、高山岭、杨梅岭、乌狮、盛户、朱山下、上坑、上横、西坑下、车盂、半岭、宝更、溪源田、塘上、高山、黄山下、沈山头、社口、中村、供建、上源、小黄南、双际、泉坑、小砻坑村等 无 29 48 170 681 50 2010 龙泉市 城区 2011 张家村农民 公寓(二期) 33 60 436 1741 160 西街河星农民 公寓(二期) 22 30 206 819 28 2012 张家村农民 公寓(三期) 44 78 502 2009 80 合计 青田县 合计 城区 无 193 315 2196 8780 498 2008 普光公寓(二期) 云和县 城区 云丰乡祭下村、下户村、铁山背村、练公平村;石塘镇大源口、岭足、湖滨、石塘、长汀、横山头、坪地、规溪、张庄、小顺、黄庄、上坪、高定、叶村坪;大湾乡大湾村、林山下村、叶山头村、项山村;黄源乡陈家垟、水碓垟、叶垟、陈坞、夏家垟、黄家畲、大垟、贵庄、盘条口、磨石;大源乡双坑、方山岭、桥头、大源、黄弄、朱坑、隐庄垟、大南山、田铺、后庄、徐湖、仁子石、桥头、黄弄、曲桥、黄垟、孟山头、桃子坑、岗子背、渡蛟、半路口、田铺、大叶湾村;赤石乡临海垟、大坪、过路桥、黄垟山、南山湖、新林、麻垟、排后、建源、独山湖、建升、鱼仙坑、担布坑、火吉坳、店子、塘湖、高山、南洞、建林、张源头、南山湖、麻垟、岗后、大坪、南山湖、赤石、排后、朱坑、新屋、岗后、阴岩、兰蓬、南洞;朱村乡石门坑村、桑岭村、石水缸村、联合村、杨村、张兰村、石门坑村、桑岭村;沙铺乡朱宅村;雾溪乡杨梅砻村、新横路村;云和镇旱大村;云坛包山村付布村、竹坑村月寮;紧水滩镇石浦村、上官坑、莲塘村:金竹砻、枫桶岗村、坑口、重阳门、金水坑村陈山头自然村、梓坊村上叶草自然村、瑞滩村麻地弯自然村、梅山村乌山自然村、莲塘村等 400 1450 71.7 2007年计划,安置人数未计入本规划。 2009 普光公寓(二期) 云丰乡坑下村;石塘镇大源口、岭足、湖滨、石塘、长汀、横山头、坪地、规溪、张庄、小顺、黄庄、北溪;安溪乡木樨花村林钭村;大源乡徐湖、仁子石、桥头、黄弄、曲桥、黄垟、孟山头、桃子坑、岗子背、渡蛟、半路口、田铺;赤石乡大坪、张源头、南山湖、麻垟、岗后;朱村乡石门坑村、桑岭村;紧水滩镇莲塘村大木岗自然村、梅山村大山自然村、大岗、龙渡村水对坑自然村等 180 670 2007年计划,安置人数未计入本规划。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县(市、区) 安置地区 年度 安置点名称 主要安置对象 大湾乡林山下村、项山村、大湾村、叶山头村;赤石乡叶大岱、横坑、过路桥、黄垟山、赤石、新林 排后、建源、朱坑、龙井头、独山湖、新屋、兰家、鱼仙坑、阴岩、担布坑、店子、兰蓬、高山、南洞、外南洞、建林、阙家、高山、南洞、外南洞、建林、阙家;云丰乡坑下村、昌蒲坑村、王山头村、潘山头上村、岚头村;黄源乡水碓垟、陈坞、贵庄、陈家垟、叶垟、夏家垟、黄家畲、大垟、盘条口;沙铺乡沙铺村等 云丰乡王山头村、潘山头上村;大湾乡大湾、林山下村、项山村;黄源乡陈家垟、水碓垟、叶垟、陈坞、夏家垟、黄家畲、大垟、贵庄、盘条口;赤石乡叶大岱、大坪、横坑、过路桥、黄垟山、赤石、新林、排后、朱坑、龙井头、新屋、兰家、岗后、鱼仙坑、担布坑、兰蓬、塘湖、外南洞、阙家;沙铺乡林山村;云和镇旱大村等 石塘镇、大源乡、安溪乡、雾溪乡、大源乡、朱村乡、云和镇等高山远山地区 石塘镇、大源乡、安溪乡、雾溪乡、大源乡、朱村乡、云和镇等高山远山地区 涉及 涉及 行政村 自然村 安置户数 安置人数 用地面积 备注 2010 后山小区 140 465 105 后山小区 2011 云和县 城区 新岭公寓 新岭公寓 75 265 64 76 204 258 15 15 2012 后山小区 云丰乡潘山头下村、岚头村;大湾乡大湾村、林山下村、叶山头村、项山村;黄源乡陈家垟、水碓垟、叶垟、陈坞、夏家垟、黄家畲、盘条口;赤石乡大坪、横坑、过路桥、黄垟山、南山湖、新林、排后、朱坑、龙井头、独山湖、新屋、兰家、岗后、鱼仙坑、阴岩、塘湖、高山、外南洞、阙家;沙铺乡回龙山村等 荷地镇、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岭头乡、百山祖乡、举水乡、龙溪乡、张村乡、合湖乡、江根乡、官塘乡、四山乡等乡镇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农民 荷地镇、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岭头乡、百山祖乡、举水乡、龙溪乡、张村乡、合湖乡、江根乡、官塘乡、四山乡等乡镇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农民 屏都镇、淤上乡等乡镇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民 无 妙高镇高山远山村;蔡源、焦滩、金竹、湖山库区乡镇各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妙高镇高山远山村;蔡源、焦滩、金竹、湖山库区乡镇各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妙高镇高山远山村;蔡源、焦滩、金竹、湖山库区乡镇各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妙高镇高山远山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妙高镇高山远山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63 210 合计 418 1402 206.7 2008 同德新村 2 2 600 2400 150 庆元县 城区 2009 同心新村 2 10 2800 11200 790 2010 合计 缙云县 合计 城区 2008 2009 遂昌县 城区 2010 2011 2012 合计

菊水新村 腾龙小区一期 腾龙小区二期 腾龙小区三期 腾龙小区四期 腾龙小区五期 5 9 20 32 300 3700 200 375 500 250 175 1500 1200 14800 800 1500 2000 1000 700 6000 100 890 92.4 123 69 78 362.4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涉及 涉及 行政村 自然村 3 25 县(市、区) 安置地区 年度 2009 安置点名称 西坌小区 主要安置对象 四都乡、三都乡、玉岩镇、大东坝镇、枫坪乡、安民乡、裕溪乡及全县其他乡镇相关搬迁村农民 四都乡、三都乡、玉岩镇、大东坝镇、枫坪乡、安民乡、裕溪乡及全县其他乡镇相关搬迁村农民 燕庄、可重旺、黄上、周岭根、横岗、大岭头、黄下、小竹溪等村农民 鹤溪镇东型老自然村,城北村石垟自然村、上岸自然村、溪口自然村、农场后山自然村,扫口村,扫口村下场自然村等;其他乡镇部分高山远山村,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点 鹤溪镇三枝树村等 安置户数 473 安置人数 1785 用地面积 185.25 备注 松阳县 城区 2011 铺门小区 25 391 1507 165.9 2012 合计 新溪小区 3 8 58 210 1074 850 4142 60 411.15 双后降小区 1457 5600 460 三枝树安置点 2008 浮丘安置点 景宁县 城区 双坑口小区 1 1 30 92 9 鹤溪镇包凤村潘山岭自然村 外舍管理区岭北村门肖湾自然村、十二度自然村、双坑自然村,坑山后村田疗自然村,西汇村集园自然村,岭北村宫山自然村,平岭自然村,西汇村后坪自然村,岚头村驮坑自然村等 1 1 23 100 7 6 9 118 466 35 2009 王金垟小区 外舍管理区王金垟村坳丘降自然村、底山后自然村、东降自然村等 1 3 47 165 14 2010 合计 总计 岗石小区 外舍管理区岗石村金大四自然村、坦头背自然村和尚垟自然村、石圩自然村等 1 10 219 4 18 481 37 1712 13108 147 6570 49168 11 536 3587.25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附表4: 丽水市2008—2012年农民异地转移中心镇安置规划表

县(市、区)

安置点名称

主要安置对象

涉及行政村 单位:个,户,人,亩 涉及自然村 安置 安置 户数 人数 用地 面积 安置年度 地区 2008 碧湖下山 转移小区 碧湖下山 转移小区 碧湖下山 转移小区 碧湖下山 转移小区 碧湖下山 转移小区 碧湖镇大林村吴山坳自然村、中岙村金交椅自然村,峰源乡横山后村黄山头自然村、赛坑村黄水圩自然村,高溪乡吴源村九里仙宫自然村、毛斜自然村,雅溪镇泄下村翁山头自然村等 碧湖镇大林村大榀自然村、公磨自然村、外斜村大殿平自然村、中岙村驮坳自然村、峰源乡横山后上仓自然村、赛坑村大源自然村、高溪乡大吴自然村、西源自然村等 碧湖镇大林村内寮自然村、田本自然村、处阳自然村、联济村中辽自然村、箬溪口村窑岗自然村、原底自然村、外斜村梅后自然村、中岙村大片自然村、后珠自然村、杨赛自然村、峰源乡上垟村梅坑自然村、西坑村大山岭头自然村、新砀村坑底寮自然村等 19 300 900 50 2009 中 心 镇 8 380 1150 75 莲都区 2010 13 400 1300 75 2011 碧湖镇大林村书堂自然村、峰源乡新砀村米坳自然村、高溪乡岑峰寺村大垄自然村等 3 280 800 50 2012 合计 碧湖镇联济村上辽自然村、峰源乡郑张山刘坑自然村等 沈山头、黄桶、胜阳、胜湖、胜游、胜源、大舍、李登、黄山下、坑下、张畈、西坑下、上横、上坑、流地、王庄、际头、坞坛下、吴庄、夏安、双格村等 朱山下、青田坑、哈湖、丁江、、武溪、上横、刘坊、黄坛、大丘另、沈山头、黄桶、胜阳、胜湖、胜游、胜源、大舍、李登、黄山下、坑下、张畈、西坑下、上横、上坑、流地、王庄、际头、坞坛下、吴庄、夏安、双格村等 2 45 290 850 50 300 1650 5000 2008 安仁小区三期 中 心 镇 30 40 50 200 60 龙泉市 2011 安仁小区三期(续) 安仁小区三期(续) 腊口小区 33 40 304 1214 100 2012 合计 2010 流地、吴庄、双格、胜源、黄桶、双岙、黄泥岭、岩头村等 上甫、大坟山等自然村 陈大坵、大草古等自然村 柴下、召弄等自然村 山后、马坑等自然村 乌坦底、黄树旱等自然村 山后、马坑等自然村 8 71 12 92 5 9 5 13 5 13 50 187 541 13 27 14 36 8 38 136 750 2164 37 107 44 147 25 181 541 160 4.1 7 3.5 9.5 2.2 9.1 35.4 船寮小区 青田县 中 心 镇 腊口小区 2011 船寮小区 腊口小区 2012 船寮小区 合计

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

县(市、区) 安置年度 地区 中 心 镇 中 心 镇 2008 2009 2010 2011 安置点名称 崇头新村 崇头新村 (续建) 无 壶镇镇 安置小区 壶镇镇 安置小区 新碧镇 安置小区 壶镇镇 安置小区 壶镇镇子草、后寮、流陶、宝坑村;雁岭乡潜明、松岩村等 白竹乡新城、白竹、杨桥头、双溪、心畈、潜陈村等 新碧镇官山、岭后、开井等村 崇头镇砻铺村、梅源村、坑根村 崇头村、砻铺村、栗溪村、南山村、坑根村 主要安置对象 涉及行政村 涉及自然村 5 4 9 4 安置 安置 户数 人数 223 51 274 609 777 198 975 1521 用地 面积 87.6 87.6 136.36 228.6 218 云和县 合计 庆元县 合计 无 2 6 缙云县 中 心 镇 1021 2539 979 2578 2012 合计 中 心 镇 中 心 镇 中 心 镇 白竹乡东岸、金村、李坑口、黄垄坑、杨村、西丘村等 6 14 4 1013 2660 3622 9298 190 175 365 760 650 1410 226.81 809.77 63 81 144 2008 石练柳方小区 蔡源、焦滩、金竹、湖山库区乡镇各村农民 2011 石练爱丰小区 全县高山远山村及地质灾害点农民 遂昌县 合计 松阳县 合计 2008 筏铺小区 新处乡、谢村乡、玉岩镇、樟溪乡、及全县其他乡镇相关搬迁村农民 沙湾镇林斜上鳗段自然村,水井村水大下自然村,叶桥村峡桥自然村,蔡湖村蔡后垟自然村,莲川村外隆平自然村,上处垟村水平自然村、隆耳尖自然村,沙湾村对面降自然村,蔡湖村处后自然村,张庄村毛峰坑自然村,林坑村后隆自然村,道化村天头降自然村,坑头村新处自然村等 31 31 468 468 1843 1843 102 102 景宁县 合计 总计 2010 七里小区 19 19 104 20 20 251 44 44 148 148 13 13 7100 21379 1651.7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a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