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上机操作题 - 报表操作

更新时间:2023-11-02 08: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二十

——创建报表㈠

一、使用工具栏中“新对象:自动报表”按钮创建纵栏式报表: ? 创建“学生”表的纵栏式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教学”数据库,选择“表”对象。 ②选择“学生”数据表。

③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对象:自动报表”按钮,选择“自动报表”选项。 ④保存此报表。 ? 窗体转换为报表:

将“教学”数据库中的“学生”窗体转换为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教学”数据库,选择“窗体”对象。 ②右击“学生”窗体名,选择“另存为”命令。

③在“另存为”对话框中的“保存类型”下拉按钮中,选择“报表”选项。④单击“确定”按钮。 ? 学生操作训练

⑴创建“课程”表的纵栏式报表。 ⑵创建“成绩”表的纵栏式报表。

⑶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基于“职工”数据表的窗体,然后再将转换为报表。

二、使用向导创建单表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

⑴根据“学生”表创建纵栏式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报表”命令,或选择“报表”对象后,再单击“新建”按钮。

②选择“自动创建报表:纵栏式”选项,并选择数据来源为“学生”表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保存此报表。

注:自动创建表格式报表和数据表式报表的操作方法同此相似。 学生操作训练:

⑵根据“课程”表,分别创建一个纵栏式、表格式报表。 ⑶根据“成绩”表,分别创建一个纵栏式、表格式报表。 2、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⑴使用“报表向导”建立一个基于“学生”表中“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字段的简单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报表”对象,双击“使用向导创建报表”选项。

②在“表/查询”下拉列表中选择报表的数据来源——“学生”表,然后选择在报表中要显示的字段名: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最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③设置分组:确定是否添加分组级别。暂时不添加,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④设置记录的排序次序。暂时不设置排序,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⑤选择一种报表布局形式:纵栏表 / 表格 / 两端对齐;并选择一种页面方向:纵向 / 横向。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⑥选择报表显示样式:大胆/正式/淡灰/紧凑/组织/随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⑦输入新建报表标题,单击“完成”按钮,保存此报表。 学生操作训练:

⑵使用“报表向导”创建一个基于“学生”表所有字段的纵栏式报表,并采用“组织”报表样式,命名为“学生纵栏式报表”。

⑶创建一个基于“课程”表所有字段的表格报表,采用“大胆”报表样式,命名为“课程表格式报表”。

⑷创建一个基于“成绩”表所有字段的数据表报表,采用“随意”报表样式,命名为“成绩数据表报表”。

⑸创建一个基于“学生”表中“学号、姓名、性别、团员、电话、地址、照片”等字段的表格报表,命名为“学生表格式报表”。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二十一

——创建报表㈡

一、使用报表向导创建基于多个数据源的报表:

? 在“教学”数据库中,创建基于“学生”、“课程”、“成绩”三张数

据表的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报表”对象,然后双击“使用向导创建报表”选项。

②在“表 / 查询”下拉列表中选择“学生”表,然后选择报表要显示的“学生”表中的字段名,再选择“课程”表中的字段,然后选择“成绩”表中的字段,最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③设置分组:确定是否添加分组级别。暂时不添加,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④设置记录的排序次序。暂时不设置排序,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⑤选择一种报表布局形式:纵栏表 / 表格 / 两端对齐;并选择一种页面方向:纵向 / 横向。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⑥选择报表显示样式:大胆/正式/淡灰/紧凑/组织/随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⑦输入新建报表标题——“学生报表”,单击“完成”按钮,保存此报表。 ? 学生操作练习:

⑴在“教学”数据库中,创建基于“学生”数据表中“学号、姓名、性别”字段,“课程”数据表中“课程”字段和“成绩”数据表中的“成绩”字段的报表,并命名为“学生报表1”。

⑵在“教学”数据库中,创建基于“成绩”数据表中“学号、成绩”字段和“课程”数据表中的“课程”字段的报表,并命名为“学生报表2”。

⑶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基于“职工”数据表中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字段,“职工家属”数据表中的“爱人姓名、子女姓名”字段,及“职工工资”数据表中的“基本工资、奖金、保险”字段的报表,并命名为“职工报表3”。

⑷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基于“职工”数据表中的“职工号、姓名”字段,“职工工资类别”数据表中的“工资类别”字段,及“职工工资汇总表”中的“金额”字段的报表,并命名为“职工报表4”。

二、使用“标签向导”创建选项卡式报表:

? 创建以“学生”表对象为数据来源的选项卡式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⑴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报表”命令;或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报表”对象,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⑵选择“标签向导”选项,并在其下方的“请选择该对象数据的来源或查询”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学生”表作为数据来源,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⑶选择标签的尺寸,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若采用自定义尺寸,则可单击“自定义”按钮后,单击“编辑”按钮,然后对标签的长度、宽度、边距、间距等进行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再单击“关闭”按钮。

⑷设置标签文字的外观(字体、字号、粗细、颜色、字形等),单击“下一步”。 ⑸添加标签中要显示的字段,单击“下一步”。

⑹选择一个作为排序关键字的字段,单击“下一步”。

⑺输入报表的标题——“学生标签1”,单击“完成”按钮。

注:若要其字段为自定义多行显示,则必须在设计视图中,借助工具箱中的“文本框”按钮来完成,每一行必须用一文本框,文本框中内容的引用格式为:=Trim([字段名1]&[字段名2]&…)

? 学生操作训练:

⑴在“教学”数据库中,创建显示“学生”表中的“学号、姓名”字段,“课程”表中的“课程” 字段,“成绩”表中的“成绩”字段的选项卡式报表,并命名为“学生标签2”。(注:必须先建立一个基于这三张数据表的简单查询)

⑵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以“职工”表为数据来源的选项卡式报表,并命名为“职工标签1”。

⑶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显示“职工”表中的“职工号、姓名”,“职工工资”表中的“基本工资、奖金、保险”字段的选项卡式报表。并命名为“职工标签2”。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二十二

——创建报表㈢

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在“教学”数据库中,创建基于“成绩”数据表的图表。其操作步骤如下:⑴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报表”命令;或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报表”对象,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⑵选择“图表向导”,并选择“成绩”表作为图表的数据来源,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⑶选择图表中所包含的字段(选择“编号”和“成绩”两个字段),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⑷选择一个图表类型,如柱形图。单击“下一步”按钮。

⑸设置图表中数据的布局方式:将“编号”字段分别拖动至X、Y轴项目中,然后双击左上角的“求和成绩”项目,选择“平均值”后再单击“确定”按钮,最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⑹输入图表的标题——“成绩图表报表1”,然后单击“完成”按钮。 ? 学生操作训练:

1、先建立一个基于“课程”表中的“课程”字段和“成绩”表中的“学号”、“成绩”字段的简单查询。然后根据此查询建立一个统计三门课程平均成绩的图表报表,并命名为“成绩图表报表2”。

2、根据“学生”表中的“姓名”和“入学成绩”字段,建立一个统计每位学生的入学成绩情况的图表报表,并命名为“学生入学成绩图表”。

3、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先利用计算查询计算出“职工工资”表中每位职工的“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奖金+保险),然后建立一个基于该查询中“职工号”和“工资总额”字段的图表报表,并命名为“职工工资总额图表”。4、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的“职工工资汇总表”中,建立一个统计各类工资(编号)平均值的图表,并命名为“职工平均工资图表”。

二、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㈠:

?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的操作步骤(5步,以“教学”数据库为例): 1、创建一个空白报表。

⑴打开“教学”数据库,选择“报表”对象。

⑵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报表”选项;或单击“新建”按钮,选择“设计视图”选项后,单击“确定”按钮。

⑶添加或删除节:选择“视图”菜单中的“页面页眉/页脚”或“报表页眉/页脚”命令;或在报表/节的标题栏上右击,选择“页面页眉/页脚”或“报表页眉/页脚”命令。

2、指定报表的数据来源。

⑴在空白报表中,右击设计视图的标题栏,选择“属性”命令;单击工具栏中的“属性”按钮;按功能键F4键;双击报表左上角(标尺最左端)的“报表选择器”。(4种方法)

⑵选择“全部”或“数据”选项卡,再单击“记录源”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作为数据来源的数据表或查询。

⑶关闭“报表属性”对话框。 3、编辑报表:添加或删除各种控件。

⑴向报表添加字段:直接将字段拖动至设计网格中,并调整好间距和行距。 ⑵调整报表空间的大小:利用鼠标拖动可调整每节的高度和宽度,及控件的位置、大小等。

⑶添加系统时间和日期:

①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日期和时间”命令,然后选择好“日期和时间”的格式,再单击“确定”按钮。

②在工具箱中选择“文本框”按钮,然后在报表网格中拖出一未绑定文本框,再在文本框中输入表达式“=NOW()”或“=DATE()”(默认格式);若输入指定格式,可采用表达式:

=year(date())&”年”&month(date())&”月”day(date())&”日”。

⑷添加页码:

①选择“插入”菜单中的“页码”命令,然后选择好“页码”的格式、位置及对齐方式,再单击“确定”按钮。

②在工具箱中选择“文本框”按钮,然后在报表网格中拖出一未绑定文本框,再在文本框中输入表达式“=[pages]”(默认格式);若输入指定格式,可采用表达式:

=”第”&[page]&”页”,或=”共”&[pages]&”页,第”&[page]&”页”。 ? 学生操作训练:

1、在“教学”数据库中,完成下列操作:

⑴添加一个无数据来源的空白报表,并添加相关的节,使其拥有报表页眉/页脚、页面页眉/页脚、主体等5个组成部分。

⑵设置“学生”表为该空白报表的数据来源,将“学生”表中的所有字段添加到“主体”节中,并设置并调整好各控件。

⑶利用“插入”菜单,完成以下操作:

①在报表页脚的位置插入当前系统的日期,其格式为:2011年5月5日。

②在报表页眉的位置插入当前系统的时间,其格式为:9:18:18。 ③在页面页脚的位置插入页码,其格式为:共X页,第X页。 ④在页面页眉的位置插入页码,其格式为:第X页。 2、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完成下列操作:

⑴添加一个无数据来源的空白报表,并添加相关的节,使其拥有报表页眉/页脚、页面页眉/页脚、主体等5个组成部分。

⑵设置“学生”表为该空白报表的数据来源,将“职工”表中的所有字段添

加到“主体”节中,并设置并调整好各控件。

⑶利用工具箱中的“文本框”控件,完成以下操作:

①在报表页脚的位置插入当前系统的日期,其格式为:2011年5月5日。

②在报表页眉的位置插入当前系统的时间,其格式为:9:18:18。 ③在页面页脚的位置插入页码,其格式为:共X页,第X页。 ④在页面页眉的位置插入页码,其格式为:第X页。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二十三

——创建报表㈣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㈡

4、对报表进行排序和分组。 ⑴对报表进行排序:

①创建一个基于“学生”表中“学号、姓名”字段,“课程”表中“编号、课程”字段和“成绩”表中“成绩”字段的表格式报表——“学生成绩报表”,并切换至设计视图中。

②单击工具栏上的“排序与分组”按钮,或选择“视图”菜单中的“排序与分组”命令。

③在“排序与分组”对话框中,单击“字段/表达式”列的第一行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一个用于排序的字段名称(如:学号),然后单击“排序次序”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一种排序方式(升序/降序)。

④切换至“打印预览”视图方式下,观察结果。 ⑵对报表进行分组:

①打开或创建一个报表(如:学生成绩报表),并切换至设计视图中。 ②单击工具栏上的“排序与分组”按钮,或选择“视图”菜单中的“排序与分组”命令。

③在“排序与分组”对话框中的 “字段/表达式”列内选择一个用于分组的字段名称(如:学号)。

④然后在其下方“组属性”栏中的“组页眉/组页脚”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是”(则按当前字段进行分组),并关闭该对话框。若选择“否”(默认值,则不进行分组)。

⑤选择主体节中的“学号”文本框,并将拖至“学号页眉”节中,并与页面页眉中“学号”标签上下对齐。

⑥切换至“打印预览”视图方式下,观察结果。 ⑶设置分组形式和组间距:

? 不同数据类型的分组形式与组间距设置:

任何类型的数据都可将其分组形式设置为“每一个值”(默认值),那么此时其组间距应设置为1(即每一条记录作为一个组)。

①文本型数据的分组形式与组间距:

文本型数据的分组形式设置为“前缀字符”,其组间距为该字段左侧的字符个数。如“学号”字段,若设置分组形式为“前缀字符”,组间距为4,则将学号前4位相同的记录作为一个组。

②日期/时间型数据的分组形式与组间距:

日期/时间型数据的分组形式设置为“年、月、日、季、周、小时”,则其组间距可设置为任意一个有效数字。

③数字、货币或自动编号类型数据的分组形式与组间距:

当它们的分组形式设置为“间隔”时,则其组间距可设置为任意一个有效数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