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吉居士讲解《无量寿经》心得分享最新校对稿

更新时间:2024-06-15 0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量寿经心得体会分享

陶永吉居士 第一集

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师傅、各位长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好大家请坐。

首先感恩师傅又给末学和大家学习的机会,让末学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希望大家还是要认真的去听,找出末学在哪里讲的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以便末学在以后的修学当中不犯错误,末学在这里再一次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佛教是教育。老法师在讲经中说,佛教是教育这一句话他等了六十多年,终于我们政府承认了佛教是教育。佛教是教育呀,那我们就要好好去学习,人人都有接受佛陀教育的资格,所以说,我们一定好好好去学习,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我们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称释迦佛为我们的根本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显然我们与释迦佛是师生关系,所以说佛教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教育就要上课,学生要听课,没有老师上课我们就要自学成才。纵观历史,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与接近于孔子同一时代在印度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接近同一时代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个是中国的孔子,另一个是出现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释迦牟尼佛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聚,各个大阿罗汉。孔子的弟子都是

1

圣人和贤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各个都是大阿罗汉。所以说孔子弟子没有超越轮回,释迦牟尼佛弟子各个超越轮回。所以显然孔子的教育是入世的教育;释迦佛的教育是出世的教育,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啊。

我们先看一下孔子,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诞生于中国,是我们中国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化范围,教化范围只限于那啊中国,但是现在全世界也都在学,已经普及全世界了,全世界现在有五百多所孔子学院,一百二十多个国家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说孔子的教育现在已经普及全世界了。(孔子的教育)教化范围是中国,教化的对象只限于人,教化的经典代表作是《论语》、《大学》、《春秋》、《孝经》等,以及后人汇集的四书五经,其实都是儒家思想。所以说他的教化成果是圣人、还有贤人、还有君子,他是入世的教育没有出轮回,他的来生今世,圣人、贤人、君子,来生生入人、天,所以说,孔子的教育属于入世的教育。那么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对象就比孔子广,他的教化范围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我们也常讲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这一个娑婆世界有多广有多大?大家知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教化的是一个娑婆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佛经上的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个一千相乘等于十亿,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一个世界。释迦佛教化对象广不广?所以说现在释迦佛在地球上灭度了,可能在其它星球上,其它银河系,还在讲经教学,这个我们娑婆世界的缘地球上的缘没有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十亿个银河系还有有缘的地方,释迦佛还在教化,是他的教化区域。广不广?广了。那教化

2

的对象不限于人道,是九法界众生,包括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声闻、缘觉和菩萨,九法界众生。他的典籍是什么?经典是三藏十二部,分作五时讲法。第一时是讲华严,第二时阿含,第三时方等,第四时般若,第五时法华,这是分五时来讲。教化的成果有阿罗汉、还有缘觉、菩萨、还有佛,所以他是出世间的教育,超越轮回。所以说孔子是入世的教育,没有出轮回;释迦佛的教育是出世的教育,是超越轮回,这个要懂啊。这是出生在两千多年前两位教育家,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不在我们娑婆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之外还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而且释迦佛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谁呀?阿弥陀佛!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不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叫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娑婆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化对象是十方世界。大家注意了,释迦佛教化一个世界,阿弥陀佛教化十方世界,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那就是十方世界阿弥陀佛都教化,是不是佛中之王?哪个国土都教化,所以说释迦佛的国土他教不教化?我们现在接受谁的教化?是阿弥陀佛,学净土法门的是阿弥陀佛的教化,所以我们学净土的导师是阿弥陀佛,为我们介绍净土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导师是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为我们介绍的,这个一定要懂啊。但是学其它法门的人导师是释迦牟尼佛,听懂了吗?不学净土的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了。我们接受的是阿弥陀佛的教化,那阿弥陀佛的教化对象广不广?更广了,你看释迦佛的教化是九法界,阿弥陀佛教化也是十方世界的九法界,也是九法界,但是是十方世界的不是一个世

3

界,教化范围广不广啊?广啊。教化的典籍,你看孔子这么多,释迦佛更多,但是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用几部经典?一部。几部?一部。什么?四十八愿。我们在赞佛偈里头,大家天天唱,也没有唱明白啊。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阿弥陀佛用什么度众生?四十八愿。那你学什么?四十八愿是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所创建,是阿弥陀佛所发(大愿),净土法门就是四十八愿所成就,是不是?这个要懂呀。那我们知不知道四十八愿都有什么?三十九愿是什么?四十三愿是什么?一共就四十八愿还那么难吗?我们还号称学净土,跟阿弥陀佛可亲了,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我们发的四十八个愿,不知道呀,你说怎么能对得起弥陀呢。这四十八个人愿是弥陀为我们发的,是帮助我们做事的,是给我们办了四十八件事呀。这四十八件事是干什么?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帮我们往生的呀。你看现在学净土的,有几个来学这个,整天搞别的,没有来记这个的,哪个同修敢说四十八愿背下来了,四十八愿倒背如流的举手?别说倒背如流了,那个难为你了,就小标题四十八愿是什么能倒背如流的举手?咱们别说经文就小标题四十八愿是什么能倒背如流的举手?你看没有敢举手的吧,你说你这个净土学的,所以说我们花点时间往净土用啊,你说你学的什么净土啊,我们都说学净土,没有几个真学净土的,净土是什么都不知道。

阿弥陀佛创建的净土法门,是不净土法门,谁创建的?阿弥陀佛。那净土是什么?四十八愿,是不是四十八愿成就净土?是不是四十八

4

愿成就了极乐世界?那我们应不应该记住?你把时间都用在什么上了,我们愧不愧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我们发的四十八愿,弥陀就用四十八愿来度你。为什么叫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个大誓,听懂了吗?如果我们要不得这个利益,他不取正觉。是给我们的利益啊,我们都不知道啊,整天在搞什么自己知道啊。所以说弥陀就用这个度你,你都没记住,甚至都不学,干别的什么都学,都能背下来,就这个不知道,你说往生怎么能保准呢。所以说我们看释迦佛教化成果,阿罗汉、缘觉、菩萨、佛,阿弥陀佛教化成果是什么?有没有阿罗汉?有没有权教菩萨?经过阿弥陀佛的教化一生就成佛,伟不伟大?是不大道至简?一部经四十八愿一生成佛,一生成佛啊!我们有真在那学佛么,所以说大道至简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伟不伟大?你信了么?那你为什么不学这个呀?怕阿弥陀佛不保准,再搞点别的。我们现在有专学四十八愿的吗?一门深入的有没有?四十八愿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呀,我们愧对谁呀?阿弥陀佛呀。你看这回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教化之广,十方世界,用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当中是不是十方世界?我做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是不是十方众生?哪个愿都是对十方众生的呀,那我们还不放心,还搞点别的,那往不往生自己知道,你听没听阿弥陀佛的话?我们学哪个法门都好,但是既然要学净土就要跟谁学?阿弥陀佛学。当然我们不排斥其他法门。这是三位伟大的教育家,因为我们是专门学净土,末学也是专门分享净土经典的,所以说我们下面讲一下什么叫净土。

5

净土法门不同于其他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听懂了吗?是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啊,净土法门不是释迦佛创建,是阿弥陀佛创建,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门余大道啊!

那什么叫净土?什么叫净土?我们一想净土法门知道,一句佛号。净土等于什么?四十八愿等于净土,那就是四十八愿是净土的创建,是净土的说明书。净土法门根据什么创建?四十八愿,你要了解净土学净土,要不要了解四十八愿?净土法门的目标是什么?先往生后成佛,它是四十八愿。净土成佛分两个阶段,是先往生后成佛。在哪成佛?在极乐世界。所以说净土法门它是先往生后成佛,它是分两个阶段。创建净土法门的经典是哪部?创建净土的经典,也就什么?说明书,设计图纸,是什么创建净土?那你要想透彻了解净土,应该学什么?学创建净土的经典,也就是创建净土的设计图纸,是什么?四十八愿。要想了解净土应该学四十八愿呐。你学了吗?那我要修学净土,经典有几部?修学净土经典有几部?五经一论。有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也叫观经、行愿品、圆通章,这是修学净土五部经典。净土五经你选哪一门都可以成就,听懂了吗?我们不排斥,哪个法门都行,哪部经典都可以,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任意选,适合自己的根基都能成就。净土法门也一样,五经一论,你选哪个都可以,总的原则和方法,不管你学哪个,它的的方法是相同的,听懂了吗?你修学哪部经方法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宗旨都是一样的。什么方法?是什么?信愿持名,这是总的原则方法。这回我们清楚不清楚?创建

6

净土的经典是四十八愿、修学净土的经典五部、方法是信愿持名。现在我们一说净土就是一句佛号,正不正确?不正确。就说修学净土你说一句佛号也不正确。修学净土还要信愿再加上一句佛号,听懂了吗?也不是一句佛号。我们很多人对净土不了解,一说净土他就说一句佛号,这就把净土给曲解了。净土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叫净土。再说净土首先想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呗,一定要把这个烙印定下,听懂了吗?净土是什么?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净土的设计图纸,是极乐世界的说明书。那你要想彻底了解净土,了解极乐,最好读啥?四十八愿。收藏在哪部经里?无量寿经。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老师,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是什么关系?这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不等你问我先说得了,很多人在心里说了,这整出四十八愿了。四十八愿是谁说?是阿弥陀佛所说,阿弥陀佛所发。阿弥陀经是谁说?释迦牟尼佛所说。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生我国者,三十二种相。那是不是阿弥陀佛亲自呼唤你?我作佛那一天啊,十方孩子你们来家吧,来家我就让你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作佛时,十方孩子们,你们来家吧,来家我就让你作阿惟越致。我作佛时,你们十方孩子们来家吧,我保你成佛。是谁呼唤?是不是阿弥陀佛亲自呼唤你?是不是亲笔书信?你接到了四十八愿是亲笔书信,呼唤你让你来家,所以给它比作什么?极乐家书,极乐家书啊,就等于弥陀亲自呼唤。四十八愿是什么?是弥陀呼唤是不是?你们来家吧,咱家没有三恶道,咱家风景宜人、鸟语花香、七宝池八功德水、各色莲花弥覆水上,是不是呼唤你?弥陀经是啥意思?

7

是释迦佛劝,舍利弗啊你要知道啊,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彼佛无量光无量寿,彼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是谁劝你?是不是释迦佛劝你?你回家吧,你慈父在家建好了极乐世界,建个极乐庄园,你回家给你待遇优厚,回家让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不是劝?那就是一个呼唤,一个是劝。弥陀四十八愿是弥陀亲笔书信;弥陀经是释迦佛捎信,你慈父让你回家呢。是不是?你看啊,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个世界叫极乐,是你的慈父建的,他在家建了四十八愿,呼唤你,你要相信,愿意回家,他就来接你,是不释迦佛劝?一不一样?一个是捎信,一个是亲笔书信,听懂了吗?一不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去分辨,反正是俩人说的,听懂了吗?四十八愿谁说的?阿弥陀佛。阿弥陀经谁说的?释迦牟尼佛。天天念没有念出来啊,都没分出来呀,这回他俩四十八愿、阿弥陀经一不一样?一个是劝一个是换,听懂了吗?呼唤你回家,一个是劝你回家吧。汝等应信我语及诸佛所说,不但释迦佛劝你,十方诸佛也劝你回家吧,找你慈父吧,省着我一直度你。回家一次是不是完事?是不是啊?这回弥陀经和四十八愿分没分开?为什么无量寿经叫净土第一经?原因在里面有四十八愿,清不清晰?有人说那无量寿经呢?看,无量寿经既有阿弥陀佛说还有释迦佛说。阿弥陀佛说了四十八愿啊,其他品是释迦佛对四十八愿进行注解,解释四十八愿,其它品是是阿弥陀佛怎么发的愿?什么情况下发的?参访多少诸佛考察多少佛土发的四十八愿?给你注的注解,什么时候建的?什么时候成就的?所以说无量寿经是释迦佛对阿弥陀佛四十八

8

愿加以注解。这回清不清楚?明不明白?那你要学哪个呢?要不你就直接学四十八愿,你还不了解怎么办?就读四十八愿的说明书,是啥?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说明书,听懂了吗?四十八愿的说明书是无量寿经,这回清不清楚?为什么说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出没有出来,里面有四十八愿,是释迦佛对四十八愿加以注解加以说明,就是四十八愿的说明书。这回清不清晰?哪个都好,学哪个都好,但是你要明了,你要想透彻了解净土就读无量寿经,听懂了吗?因为释迦佛给我们做以说明了,所以说,学哪个都好,听懂了吗?学哪个都好。要不有人该说了,这老师人家都说一样,这老师就说不一样,我也没有说一样,我也没有说不一样,自己看。你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一不一样?自己看,一不一样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给你写出来了,自己斟酌自己去想,所以说学哪部经都好,听没听懂?以后再问你什么叫净土?修学净土的经典几部?你学的方法是什么?是只念名吗?是信愿加持名,信愿加持名啊!这个一定要懂啊。这是我们对净土有一个大略的了解,这回我们心中有数了,一说净土想什么?四十八愿,对了。四十八愿叫净土,不是一句佛号叫净土,听没听懂?一句佛号加上信愿持名是修学净土的方法,不是叫净土,四十八愿叫净土,听没听懂?别嫌我磨叽,多说点重复点,要不你记忆不深刻,记忆不深刻。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认识,净土等于四十八愿,创建净土经典几部?修学方法是什么?信愿持名。好,那我们下面再看看四十八愿都有啥,谁来当宣传者。

净土法门是四十八愿,那四十八愿谁来当宣传者?我作佛时,十

9

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闻我名号,生尊贵家。闻我名号,修殊胜梵行。净土法门啊,阿弥陀佛把宣传净土法门的使命交给谁?我们看一看,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大家看一下,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创建完了,因为他要度十方世界众生,他自己宣传行不行?宣传不过来。那他把这个宣传的使命委托给谁?十方诸佛。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就是你们要不异口同声称扬赞叹我的功德名号,说我功德国土之善,我不取正觉,我不成佛。那就是说,把宣扬净土法门的使命委托给十方诸佛。如果有一尊佛要不接受、要不宣讲,弥陀能不能成佛?那就等于十方诸佛接没接受?都帮不帮助阿弥陀佛宣传?宣没宣传?如果有一个不宣传不取正觉。你看宣扬净土法门的使命是谁?十方诸佛啊!有人说,那为啥交给佛不交给菩萨呢?因为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啊,才能把净土法门讲清楚啊,净土法门是如来果地上亲证啊,你没有往生成佛,对净土你讲不透啊,讲不出来啊。所以你看,在我们的世间,谁给我们宣讲净土?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啊,所以说宣扬净土法门的使命,阿弥陀佛委托给十方诸佛了,那等于十方诸佛都帮助宣扬什么?都帮助阿弥陀佛宣扬啥?四十八愿啊。那就是说,你看一个是称扬赞叹什么?我的功德什么?名号,称扬赞叹我的名号,一个是介绍什么?说是介绍,我的功德国土之善就是庄严美好。那我们看一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生我国者,三十二相。我作佛时,十方众生,生我国者,一生补处,五

10

眼六通,阿惟越致。一生什么?补处,生我国者,教化什么呀?随意。生我国者,怎么样?定成什么?正觉。一共是闻名的、跟名号有关的十几个?十三愿。跟生我国者,跟极乐世界有关的多少愿?跟生我国者的多少愿?二十二。所以说啊四十八愿主要分两大部分,一个什么?跟名号有关的,一个跟国土有关的,听懂了吗?你回去查查就知道了。往生前跟啥有关?跟名号有关。阿弥陀佛用什么度你?加持你用啥?名号!往生后靠什么?靠什么?靠国土。生我国者让你得三十二相,弥陀不是让你在这个世界得三十二相,听懂了吗?也不是让你在这个世界一生补处,让你在哪?极乐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听懂了吗?弥陀一个是用名号,一个是用国土,听懂了吗?所以一个叫功德名号,一个叫功德国土。所以说弥陀啊,你看他让十方佛也是一样,一个是赞叹功德名号,一个是赞叹功德国土。称扬赞叹功德名号,你看称扬赞叹我的功德名号干什么?干啥?赞叹功德名号,赞叹名号干什么?十方佛赞叹名号,让十方众生闻佛名号,才能闻我名号,对不对?这个闻是谁?是阿弥陀佛。十方佛来赞叹,十方众生才能听闻我的名号,对不对?如果十方佛不赞叹,有一尊佛不赞叹,这个国土的众生就闻不到弥陀的名号,是不是?所以让十方佛赞叹名号,让众生闻佛名号,闻佛名号能帮你往生,所以名号帮我们往生。接着还让你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说就是宣传介绍,介绍我的功德国土,我极乐世界之善,善是什么意思?就是庄严而美好。都有啥庄严?有国土庄严,众生庄严,教主庄严。所以让你看到极乐世界这么好,去不去?让你生起向往之心呐。你看生我国者得什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五眼六通、教化随

11

意、光明会辩、善谈法要、一生补处,你要不要?最后保你一生成佛,定成正觉。弥陀度众生方法用什么?一个是名号,一个是国土。听懂了吗?所以说用两种方法,一个是功德名号,一个叫功德国土,功德国土啊!你看,在第六品经文开篇佛就说了,阿弥陀佛发愿,在发愿之前就是在发第一愿之前就说了,我作佛时,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这个所居佛刹指什么?是不是极乐世界?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不单名号不可思议,还有所居佛刹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所以说极乐世界呀,国土也不可思议。那就是生到我的国土,你来这个国土就让你能变成三十二相;你来这个国土保你一生补处;你生到这个国土让你就教化随意;生到这个国土就让你辩才无碍;生到这个国土让你成阿惟越致;生到这个国土定成正觉,保你成佛啊。你看啊,这是说我功德国土让你功德国土之善之庄严,才让你发愿往生。所以说弥陀度众生无外乎两件大事,一个是功德名号,一个是功德国土。所以说一定要了解功德国土,你了解之后才能生起向往之心,这个世界我一定要去呀,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信愿不足?对极乐世界不了解啊,不认识啊,学佛多少年,他不学四十八愿,他不学无量寿经,你看啥都学就不学这个,学几十年、学一辈子,他都不知道四十八愿是什么,当然净土不一定非得都了解四十八愿,但是你是不是越了解越好啊?是不是啊?你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你就说让你生信愿,那得啥人才能真信啊,那样人有没有?有。那是过去生中善根非常非常深厚的人啊,否则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你就真想去,可能吗?

12

所以学习四十八愿重不重要啊?重要啊。所以老法师才给我们推出这本无量寿经,干什么?就是让你了解极乐世界,你才能真正往生啊,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认识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让谁来给宣传?有没有一个不宣传的,你看没看出来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啊?佛中之王是谁介绍的?释迦牟尼佛啊,释迦佛说的啊。所以我们看到了佛王阿弥陀佛让十方诸佛都来宣传,可见这个法门重不重要?十方诸佛都拿当宝啊,十方诸佛都拿这个法门当主牌,主推,主推啊!你看就像我们现在每个商场也好或者还有什么品牌,那个主推品牌是啥?是不是呀?十方诸佛所推品牌最好的最上榜的是哪个?净土法门。这是谁推荐的?十方诸佛推荐的推荐品牌推荐法门,诸佛推荐法门,推荐啊!是不是诸佛推荐?尤其我们看到四十四品就更知道了。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你能学这净土法门是什么原因?无量诸佛在加持你,你才能遇到,才能遇到啊。否则,你遇到了你也不会听,你得把耳朵堵上,我知道你不会听啊,坐着你也不会真听,为啥?供养如来不足,干别的都行就学这部经咋的?不能干。佛在四十五品里头说了,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没有比这难的事,最难的,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啥?学习这本无量寿经,最难的,没有比这难的事。让你干啥你都乐颠的干,信不信?干啥你都能干啊,就学这部经你不能干啊,听你也不会真听,我都知道,信不信?因为这是第一难的事啊,谁说的?是不佛说的,天下第一难是啥?学无量寿经,所以说,他不学正常不正常?正常,这是第一难。大家能学的,你们

13

太了不起了,太了不起了,没有比这还难的事,所以说这叫第一难。所以说呀,有人说那不都学净土吗?学净土也不信这本经,信不信?多少学净土的,他念别的经,他不念这个经,是不是?他干别的他不念这个,要不就一句佛号,他就不给你读这部经,气死你,有没有?信不信?身边有没有?佛早都封下了,若闻斯经,斯经指什么经?无量寿经。信乐受持,欢喜的学,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没有比这难的事,那没有办法,所以说正常啊,太正常的事情了。我们对净土啊有一个了解,所以说净土啊是两件事,两件大事,一个是功德名号,一个是功德国土。功德名号干什么?让我往生,帮助我往生;功德国土帮助我成佛。听懂了吗?功德名号帮我往生;功德国土帮我成佛!所以说净土是先往生后成佛。我们对净土对四十八愿有个粗浅的认识,那我们下面讲一下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家看一下啊,这是十八愿。阿弥陀佛说了,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是十念保你往生,十念要是不往生,我不取正觉。这个愿重不重要?是四十八愿的核心。那我们怎么来理解乃至十念若不生者?十念必生是什么意思?是念十声佛号,念十声佛号是因往生是果,对吗?你看啊十念必生,必生就是什么?就是往生,十念就是十声佛号。是你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吗?是十声佛号是因往生是果,对吗?对不对?如果说,那念十声佛号就能往生,我们现在念没念十声?念多少

14

个十声了?一天都念几万个声啊,那你为什么还没有往生呢?为什么?因为你把这个拆开了,十念必生是一个事,听懂了吗?你把它掰开了,听懂了吗?你认为念十声是因往生是果。你把念佛十声是因,往生是什么?是果。是不是?十念往生是一件事,听懂了吗?是一个愿,听没听懂?十念就往生就是一到十声往生,这是一个果,说你念十声就往生是一个果,它不是说把它掰开,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听懂了吗?十念就必生,必生是什么意思?是绝对往生,十念就绝对往生一个果,你要不要十念往生这个果?那什么是十念往生的因?就是这块,一百个人九十九个都不知道,就告诉你,都给当成念佛是因往生是果。这块一定要知道,十念必生是什么?十念必生是个果,十念必生是个果。什么是因?念一辈子你都不一定知道啊,我就告诉你呀,为什么念佛不得利益?搞别的都能搞,你不懂啊,听没听懂?十念往生是个果,什么是因?这儿,你看,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那就是至心信乐、愿生我国是因,十念就能往生是果。关键在哪块?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个是因,十念往生是果。听没听懂啊?我告诉你啊,这块你要不听那你就白来了,我告诉你,不但白来这里,白来一世,我就告诉你。关键的啊,这是关键。你今生不能不往生的,最重要的你符不符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不了解四十八愿,不知道佛保你往生的条件是什么,保你十声就往生,这是个果,要不要?那十声往生的因是什么?你修了吗?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至心信乐是什么?是不是真信。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

15

国是什么?是不是切愿,也叫真愿。这就是真信切愿是因,十念往生才是果,十念就往生啊。佛号不在念多少,听懂了吗?在什么?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个是因。你有了这个因哪怕乃至就是哪怕你念一声十声都往生,所以佛号不在念多少,一声十声就往生。关键在哪?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你修信愿了吗?修没修?你修了吗?你都不知道啥能修信愿,我就告诉你,你天天搞别的你信愿已经七折八扣了,你根本就不信啊,信着阿弥陀佛,还能找别人吗?还能干别的吗?

我们看看观经啊,我们用观经来注解十八愿。看一看,我们很多人那自以为是啊,认为自己很明白了,这个就麻烦了,听不进去。我们看观经,告诉大家你一定要听这块,听懂了吗?这是关键的什么呀关键呐。想不想要啊?我看不想。观经,观经啊,上品上生章,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欲生彼国,当发三种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你看呀,欲生彼国,是不是你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佛告阿难和韦提希,你要想往生当发什么呀?三种心。这三种心是什么?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他强调的是什么?是念佛还是心?我们现在重点放在哪了?是不是放在佛号上了?你放在信愿上了吗?这个三心是什么心?是你有三种心就必生彼国。这三种心啊,至诚心,什么叫至诚心?善导大师给我们注解,至诚心是什么?是什么心?是真实心。深心是什么?深信心。深信心里面有二,深信自己是罪恶凡夫,旷劫沦落六道,无有出期。第二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能救我,摄受众生,

16

救我出轮回,能让我往生极乐,深信心,这就叫深信心。三者回向发愿心,是从真实心里发出向往极乐世界的心,所修一切善根回向极乐世界,我修一切善根都为往生而做,是不是愿?叫什么?发愿心啊。回向发愿往生就是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真实心和深心加在一起是什么?是真信。回向发愿是什么?就是具足真信切愿必生彼国。就这块啊,一定要知道啊,他强调的是什么?这三心又叫真信切愿,又叫菩提心,又说菩提心,可以说两个心也可以说三个心,三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说两个心是真相信的心、真愿意去的心;用一个心说叫菩提心。这两个真信的心和切愿的心又可以叫菩提心。那往生在什么?在心。你能不能往生在什么?在心。什么心?菩提心有没有,在什么?具不具备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或者叫两个心,真相信的心、切愿的心,听懂了吗?往生在心,不在佛号,主要在心。我们现在人都执着在佛号上了,认为念佛多少声能往生。十八愿你看阿弥陀佛说没说多少声?十声就往生,在不在佛号?在哪?我们看观经的三心,具三心必生彼国。至诚心是什么心?是不是至心呐?深心是深信心,是什么?是不是信乐,信的深,信的欢喜,是不是?那就这个是什么?是至诚心。信乐是什么?是深心。回向发愿心,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是不是三心?是不是回向发愿心?那就是观经这三个心,往这一挪是不是十八愿?那就是你闻我名号发出了三种心,哪怕你念一声十声都能往生,焦点不在佛号这儿,在于三心,在于三心呐!就这块我告诉大家,一百个人都认为我就念佛往生,你要说那个,脑袋扑棱(摇头)不干,我都看出来了,在你的眼睛里我都能看出来,你

17

根本就不相信,信不信由你,这是谁说的?观经,观经谁说的,释迦佛说的啊。谁注解的?善导大师。再说不也没有听懂老法师的话,老法师也是告诉我们,念什么?至心信乐。往生在什么?全凭信愿之有无啊。谁说的?蕅益大师啊。印光大师说没有说,也是啊,就是在这块啊真的很难讲。你要说在信愿这块脑袋扑棱(摇头)都不相信,闭俩眼睛都不带相信的,我都知道不会相信啊。因为你看一看呀,大家都知道是这个念佛往生了那个念佛往生了,大家看没看,念佛没往生的多还是念佛往生的多?为什么没往生呐?你咋不知道?你咋不找这个呢。你现在,只说锅漏匠念佛往生了,海贤念佛往生了,那去了他们几个那么多念佛人,为什么没往生?你咋不找这个原因呢?为什么没往生?如果说念佛就往生,那大家都应该往生啊,为什么没往生?你光(只)念佛了,没有信和愿呐,净土是信愿持名。现在有些人还认为自己有信愿,这个就麻烦了,其实你根本都不信,看脸色都看出来了,真信的人,一定法喜充满呐,哪有脾气呀。为什么?这个世界也不是我呆(住)的地方了,有信愿就可以回家了,一天会法喜充满呐。所以说,你看这是观经告诉我们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再看看十八愿,阿弥陀佛说的啊,我们多念几遍就知道了啊。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咋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愿生我国。就是前边你要做到了,你要做到至心信乐,就是真相信,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你干一切善事,都为往生,是不是切愿?就是你具足真信切愿,乃是什么意思?乃是个转折句,是哪怕的意思,或者才的意思,哪怕你念一声十声都往生,哪怕你念一声十声都往生条件是什

18

么?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是在你信愿这块,听懂了吗?你要具足信愿,哪怕你念一声十声都往生,你念十声保你往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你念多少声了?一天不念还几万吗?你往生了吗?连个信儿都没有啊,原因在那块?你光(只)念佛了,没修至心信乐啊,你没修啊。你现在你看我们现在不就光(只)念佛吗?没修什么?至心信乐。你看这块有几个修的?没几个啊。所以说净土修学难不难?太难难了,他不相信呐,正不正常?正常。佛说了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此是什么?就是这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十念必生啊,你看念十声往生,都能往生,你为什么念那么多没往生?或者你看身边这么多人,为什么没往生?你咋不找这个原因呢。我们一定要反向思维,你别看这个往生的人,你看什么?没往生的人他咋没往生他真念佛了,听没听懂?你得看这个,看他为什么没往生?这是聪明人呐,他为什么没往生?差在哪?缺什么?缺什么我补什么,不就行了吗,他缺什么?缺信愿。怎么办?我来补信愿,把这个信愿补足,是不是你就可以往生了?这是什么人?聪明人呐。就在这块,我们都在这卡住了,这就像我们常讲的,迷即迷即所悟,悟即悟即所迷。圣者在别人迷住的地方开悟了明白了,我们在别人悟的地方怎么啦?我们卡住了,你看是不是?而且蕅益大师明白的告诉我们,往生全凭信愿之有无。以前我们呐认为提出信愿管往生的第一人是蕅益大师,其实我们现在看还有谁啊?善导大师。因为观这是观经,观无量寿经,谁注解的?善导大师,那就是说善导大师解释观经,至诚心是真实心,深心是深信心,回向发愿心就是什么?求生净土切愿

19

的心。那就是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那就是第一人提出具有真信切愿就能往生的人是谁?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啊!所以说你看现在,本愿法门他拿着什么呀?善导大师说的话来说只要念佛就往生,其实善导大师不是这样讲的,善导大师也让我们信愿持名,也告诉你具足真信切愿,也就是具足三种心才能往生,才能往生啊!所以说我们对净土一定要认识啊,一定要认识,一定要把经典吃透,这个十八愿,我告诉你,你要不明白怎么办?多读。读多少遍?一万遍,就读这一愿,读上这一愿读上一万遍,好不好?读一万遍,我告诉你咋读,别的经你回去先不读,就读这一愿,行不行?翻来覆去读这一愿,你要读上一万遍,你就知道咋回事了,你就是没多读。你看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以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愿生我国,乃至十念,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的焦点在那块?至心信乐,愿生我国。是什么?就是真信切愿有了之后,佛号不在念多少,一声十声就办好,就办好啦!何必那么费劲呢,不在念多少,听懂了吗?我们就在念佛这块了,没修什么?天天喊信愿持名,你就没修,没修愿,没修信,没修愿,没修什么呀?菩提心。听懂了吗?说那我有啊,你要说你就有了这真信切愿,那就不叫难信之法了,听没听懂?现在我们认为我们呢,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愿意去就叫信愿了,那是口上的啊,你得看你生活当中,才能体现出有没有信愿,你放下了吗?没放下,有一点没放下,你信愿咋地啊?不足啊。我们黄念老,这几天我们先后用六位祖师来跟你说这件事,往生靠什么?靠信愿,因为一下说不出来,一下说不出来啊,所以一点点听。黄念

20

听懂了吗?所以这个一定要懂啊。那我们一定要读这部经,那读经怎么读?老法师告诉我们,一天读十遍,读上多少年?十年,一向专念啊,读上三年,读上三年。所以说,方法是一天十遍,读上三年,读上三年呐,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老法师在2014年科注168集2015年1月23日,如果有疑惑要研究经教,经教最好的方法是读诵,这部经一天念十遍,念上三年你的往生条件就取得了。我们倡导学习海贤,向他学习学不来怎么办?我刚才讲的方法读经,这一部经读上三年,一天读十遍读上三年,没有一个不往生。读不读?读上三年,怎么样?你就毕业了,毕业什么什么意思?信愿就升起来了,菩提心就发出来了,菩提心就等于有信愿,就等于往生的证书拿到手了。那说那我也没有走呢,还怎么办?这回三年之后干什么?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佛号。干什么?争取分大班,上品上生。很多人听末学讲课没有听明白,说这老师不让我们念佛,不是不让你念佛,先让你诵经,修什么?修信愿,信愿足了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让你先拿往生把握后再修品位,读经不是不念佛,是为了把佛号念的更好,一句就起作用。听懂了吗?有人没听明白,好像这老师不让念佛,你错解我的意思了,我是为了让你把佛号念的更好,念一句就能回家,听懂了吗?打把握仗啊。诵经让你修什么?让你修信愿,让你发菩提心,听懂了吗?之后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争取上品上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上午就分享到这里。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末学在这里再一次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36

无量寿经心得体会分享

陶永吉居士分享

第二集

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师傅、各位长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好,大家请坐。

下午接着和大家学习无量寿经心得。

净土法门,它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是阿弥陀佛所创,它的创建的根据经典依据是什么?四十八愿。我们回顾一下啊,修学净土经典,净土法门的创建依据,净土,净土啊创建的依据是什么?四十八愿。净土法门的修行的经典有几部?五部,五经一论。那创建净土的经典是什么?修学经典,净土修学经典,五经一论。我们都知道,有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有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还有什么?普贤行愿品。是五经一论,修学净土的经典,五经一论。那创建净土的经典是什么?四十八愿,也就是净土的说明书是什么?四十八愿,那就是四十八愿等于净土说明书。修学的纲领,净土修学的纲领,修学的方法是什么?是信愿持名,修学方法是信愿持名,信愿和持名。信愿,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那信愿是管什么的呀?管往生的。持名管什么的呀?管品位的。那品位的高低全由持名功夫之浅深,这是我们上午给大家讲的内容,我们回顾一下。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呐,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功夫之浅深。净土的修学方法就是信愿持名,我们很多人,

37

把信愿给忽略了,只持名,这是不正确的。净土的修学宗旨是什么呀?以信为前导以愿为后鞭。这个一定要懂啊,信愿对于修学净土非常重要,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只念佛,没有什么呀?信愿。信愿不足,这是修学净土不得力的主要原因。所以说我们要修信愿,那信愿怎么能来有信愿?老法师告诉我们,就是读诵经典,那就是读经修什么啊?修信愿的,修菩提心。念佛是修什么?持名,所以净土啊,信愿持名,那就是一部经一句佛号。诵经修信愿念佛修持名,这属于什么?信愿行三资粮就具足了。当然有些人确实有,他不诵经,确实也能生信愿,哪是什么人?上上根人,个别人,我们比不上,比如锅漏匠、海贤老和尚(等),这些人,他确实就一句佛号,这是什么人?善根非常深厚的人,我们比不了。老法师一再强调,他们可以不用经教,海贤老和尚不用经教,我们必须通过经教,这是我们比不上他的地方。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啊,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功夫之浅深。这个呀,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再讲一下啊,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功夫之浅深。这句话呀可以说,把净土法门就概括尽了,他的这句话,印祖啊,赞叹到五体投地。印祖说,假使古佛再重出于世,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句话,这句话贤劫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那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人只注重持名,忽略信愿,那净土往生的关键在哪块呀?就在信愿,但是我们说的时候都知道,往生靠什么?靠信愿。但是在修学当中,他不注重信愿,不修信愿,他就修持名,所以虽然修行不得利益,不得(往生西方的)

38

利益呀。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欲决定得生净土,要以信愿为前导,以信为前导,以愿为什么?为后鞭,信的真愿的切,散心念佛也可以往生。信不坚愿不猛,你念佛念的一心不乱也不能得生。说的明白不明白?但是我们听没听呀,没听呀,欲决定得生,莫如以信为前导以愿为后鞭。信的坚愿的切,散心念佛也可以往生。信的坚愿的切,散心念佛也可往生,也可得生。反过来,信不坚愿不猛,念的一心不乱,也不得往生,也不得生。那就告诉我们,往生是不就在信愿这块?那我们就没注意这块。蕅益大师还把信愿比作牛,持名诸行比作车,我们是现在光造车不养牛,不养牛啊!光念佛,要不就做善事,不修信愿,光造车不养牛,行不行?拉不走,所以我们修的呀是净土的一半,听懂了吗?不是全修的净土啊,也就是我们修学缺腿,就像照相机或者比作三足鼎立,我们只要几个?三足只要一足缺两足,所以不能站稳,站不住脚,所以说,三足鼎立,你缺一足,站不住脚,极乐世界你就去不了,听懂了吗?这就是我们所犯的弊病。蕅益大师又告诉我们,真信切愿为净土指南,若无信愿,纵然把佛号持至风吹不透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也不得往生。你看说的清楚不清楚?你把佛号念的风吹不透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也不能往生。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把蕅益大师的话记在心里,不能只修持名,不修信愿。蕅益大师又告诉我们,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为一乘妙果,举因果必随之,固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为一乘妙果,举因果必随。你看啊,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信愿持名。为什么要信愿持名?它是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为什么?一乘妙果。如果我

39

们要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不需要念佛功夫了。为什么要信愿持名?因为极乐世界有四土,听懂了吗?四土在一起,那念佛修什么?修品位。修你断烦恼能断多少,你烦恼断的干净,断了见思烦恼去哪里?去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你破了无明,去极乐实报庄严土,所以净土要信愿持名。我们现在很多同修不知道,那我们在这写下。你看我们叫什么?信愿持名,信愿加持名。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信愿持名是什么?一乘真因,修因才能得果。那我们修信愿持名是一乘真因,你得四种净土妙果,那就相当于极乐世界有几土?有四土,但是啊,可不是这么画的,因为我也不会画,在一起我也没法画,所以说这个大圈就相当于极乐世界,这相当于什么土啊?凡圣同居土。这是什么?方便有余土。这叫什么土?实报庄严土。这个是什么啊?常寂光。那就是持名,如果想去实报土,持名得要什么功夫?持名念到什么程度?破无明,破无明啊,就是念佛念得理一心不乱,念佛到什么程度?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相当于破了什么?破什么?破尘沙和无明,破无明烦恼,那破无明就相当于明心见性。所以你念佛念到什么程度才去实报土?一心不乱,就是什么?破了无明,明心见性,你才去实报庄严土,到这个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破什么?破见思烦恼。去什么?方便有余土。那我们要去凡圣同居土,用不用念佛功夫了?用不用了?说不用还不行,凡圣同居土还有三辈,还有上辈、中辈和下辈,那去凡圣同居土,如果要下下品往生,用不用念佛功夫?就不用了。只要你有信愿就可往生,就可往生了。所以说这个就是不需要念佛功夫了,当然凡圣同居土里面还有上辈,那还得有点功夫。什么功夫?不是一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oc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