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园林树木学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12 14: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 习 报 告

实习名称 树 木 学 系 别 城市建设系 年级专业 2011级园林 学生姓名 邓申高 实习时间 2013/5/4—5/18

邵 阳 学 院 2013年 4 月 20 日

一、实习目的 1.目的:

① 巩固所学园林树木学知识。 ② 培养学生园林植物造景能力。

③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二、实习内容、方式和要求 实习内容 裸子植物多样性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裸子植物多样性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木兰科植物多样性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槭树科山矾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壳斗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其它各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 沿途园林植物的认别,采集标本 沿途园林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沿途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沿途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考试,回邵阳学院 整理标本 整理标本 写出总结 实习方式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采集标本 按要求制作标本 按要求制作标本 按要求写出实习总结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注:一组由段老师带队、二组为陈老师带队。 实习时实习地 实习内容 间 5月4 5月5 5月6 5月7 5月8 5月9 至南岳树木园 住处周边植物识别及采集标本. 南岳树木园 南岳树木园 南岳树木园 南岳树木园 南岳树木园 裸子植物多样性识别及其景观特征,采集标本 木兰科植物多样性识别及其景观特征,采集标本 槭树科山矾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采集标本 壳斗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采集标本 其它各科植物的识别及其景观特征,采集标本 沿途园林植物的认别,采集标本 沿途园林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沿途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5月10 住处至磨镜台 5月11 住处至忠烈祠 5月12 住处至祝融峰 5月13 树木园住处至 沿途植物的识别,采集标本 5月14 树木园住处 5月15 校内 5月16 校内 5月17 校内 四、实习内容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1.光皮桦

学名:Betula luminifera 科属:桦木科桦木属 别名:亮叶桦、桦角、花胶树

原产地:产于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生于海拔500-2500 米之阳坡杂木林内。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5米。树皮淡黄褐色,老则呈暗黄灰色

考试,回邵阳学院 整理标本 整理标本 写出总结 或红褐色,光滑不裂,树皮及枝皮有香气。叶卵形、长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果序单生,圆柱形,长5-14厘米,果苞长约6毫米,宽约3毫米,果翅较小坚果为宽。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成熟期5月下旬。

生态习性:光皮桦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酸性土壤,也能耐干旱瘠薄,多生于向阳干燥的山坡,在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或森林破坏后的荒山上常与松、栎等喜光树种组成次生混交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树皮光滑,横裂,可作园景树,水土保持树种栽培与风景区。 2.南天竹

学名:Nandina domestica 科属:小檗科南天竹属 别名: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钻石黄,天竹、兰竹。

原产地: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日本、印度也有种植。

形态特征:株高约2m,常绿丛生灌木,全株无毛。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

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生态习性: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繁殖方法: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

园林用途: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近几年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南天竹主要用作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作为花灌木,可以观其鲜艳的花果。也可作室内盆栽,或者观果切花。 3.奇蒿

学名: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科属:菊科蒿属

别名:刘寄奴、南刘寄奴、千粒米、六月霜。

原产地:主要分布於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产江苏南部,生长于山坡、路边及林缘。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根茎。茎直立,下部通常深紫色,有白色绵毛,上部有分枝。叶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窄成短柄,边缘有尖锯齿,表面绿色有细毛,背面谈绿色或灰白色,有蛛丝状毛,基部叶在开花时调落,上部叶渐小。

生态习性:喜光耐阴,耐瘠薄耐旱,可生长在贫瘠的山坡、路边及林缘。

繁殖方法:扦插或播种。

园林用途:可作山坡、路边及林缘栽培,作护坡观花用。 4.黄檀

学名:Dalbergia hupeana 科属:豆科黄檀属 别名:檀树 原产地:各地普遍野生,生长在山林、灌木丛中或多石山坡、山沟溪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

形态特征:高达20m,胸径40cm。树皮薄、浅褐色、条状剥裂。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矩圆形或宽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近枝端的叶腋,花冠蝶形、黄白色,花期5-6月。果实扁平、长圆形,长3-7cm,有种子1-3粒,9-10月成熟

生态习性:适应性很强,在酸性、中性土及石灰质土上均能生长,喜光,耐干旱瘠薄,不择土壤,但以在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较好,忌盐碱地;深根性,萌芽力强。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黄檀是四旁绿化和浅山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材质坚实、美观,是细木工用材。 5.乌桕

学名:Chinese tallow 科属:大戟科乌桕属 别名: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

原产地:乌桕在四川自然分布,北止于龙门山南坡,西北止于邛崃山

东南段,西南止于锦屏山、白灵山东坡。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

生态习性: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耐寒性不强,年平均温度15℃以上。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寿命较长。一般4~5年生树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60~70年后逐渐衰老,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到百年以上。乌桕能抗火烧,并对二氧化硫及氯化氢抗性强。 繁殖方法:一般用播种法,优良品种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 园林用途:可孤植、丛植于草坪和湖畔、池边,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在城市园林中,乌桕可作行道树,可栽植于道路景观带,也可栽植于广场、公园、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区、森林公园中。 6.扶芳藤

学名:Euonymus fortunei Hand.-Mazz. 科属:卫矛科卫矛属 别名:爬山卫矛

原产地: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

形态特征:常绿藤本灌木,高1至数米;小枝方梭不明显。叶薄革质,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长倒卵形,宽窄变异较大,可窄至近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齿浅不明显,侧脉细微和小脉全不明显;叶柄长3-6毫米。

生态习性:喜温暖,较耐寒,耐阴,不喜阳光直射,喜湿。 繁殖方法: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扶芳藤有很强的攀缘能力,在园林绿化上常用于掩盖墙面、山石,或攀援在花格之上,形成一个垂直绿色屏障;垂直绿化配置树种时,扶芳藤可与爬山虎隔株栽种,使两种植物同时攀援在墙壁上,到了冬天,爬山虎落叶休眠,扶芳藤叶片红色光泽,郁郁葱葱,显得格外优美;扶芳藤耐阴性特强,种植于建筑物的背阴面或密集楼群阳光不能直射处,亦能生长良好,表现出顽强的适应能力;扶芳藤培养成“球型”,可与大叶黄杨球相媲美。 7.穗状狐尾藻

学名:Myriophyllum spicatum 科属: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 原产地:为世界广布种,我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特别是在含钙的水域 中更较常见。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发达,在水底泥中蔓延,节部生

根。茎圆柱形,长1-2.5米,分枝极多。叶常5片轮生(或4-6片轮生、或3-4片轮生),长3.5厘米,丝状全细裂,叶的裂片约13对,细线形,裂片长1-1.5厘米;叶柄极短或不存在。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单生于苞片状叶腋内,常4朵轮生,由多数花排成近裸颓的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长6-10厘米,生于水面上。 生态习性:喜湿,不耐寒,耐阴。 繁殖方法:播种或扦插。 园林用途:叶形美丽,可作滨水景观。 8黑松

学名:Pinus thunbergiiParlatore 科属:松科松属 别名:白芽松

原产地:黑松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沿海诸省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30-35米,树皮带灰黑色。2针一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树脂道中生。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雄花生于新芽的基部,呈黄色,上生多数雄,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果鳞的麟脐具有短刺。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喜光,耐寒冷,不耐水涝,耐干旱、瘠薄及盐碱土。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喜微酸性砂质壤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

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 繁殖方法:播种或扦插。

园林用途:黑松不仅是盆栽的优秀植物,在园林绿化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优秀苗木。黑松可以用于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工厂绿化,广场绿化等等,绿化效果好,恢复速度快,而且价格低廉。 9.络石

学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科属:夹竹桃科络石属 别名:石龙藤、万字花、万字茉莉

原产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都有分布。生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缘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上、岩石上,亦有移栽于园圃,供观赏。日本、朝鲜和越南也有 形态特征: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米,具乳汁;茎赤褐色,圆柱形,有皮孔;小枝被黄色柔毛,老时渐无毛。叶革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2-10厘米,宽1-4.5厘米,顶端锐尖至渐尖或钝,有时微凹或有小凸尖,基部渐狭至钝,叶面无毛,叶背被疏短柔毛,老渐无毛;叶面中脉微凹,侧脉扁平,叶背中脉凸起。 生态习性:喜半阴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容易培育。 繁殖方法:扦插或压条

园林用途:夹竹桃科常绿藤本植物,喜阳,耐践踏,耐旱,耐热耐水淹,具有一定的耐寒力。络石匍匐性攀爬性较强,可搭配作色带色块

绿化用,在园林中多作地被,或盆栽观赏,为芳香花卉。 10.俞藤

学名:Yua thomsoni (Laws.) C. L. Li 科属:葡萄科俞藤属 原产地: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贵州东南部、湖南、福建西南部和四川东南部。国外分布:印度阿萨姆卡山区和尼泊尔中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褐色,嫩枝略有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草质,小叶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每侧有4-7个细锐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常被白色粉霜,无毛或脉上被稀疏短柔毛,网脉不明显突出,侧脉4-6对;小叶柄长2-10厘米,有时侧生小叶近无柄,无毛。

生态习性:耐阴,也喜阳光,常攀缘它物向上生长。 繁殖方法:播种或压条或扦插。 园林用途:可作桥下、围墙等处立体绿化 11.齿叶溲疏

科属:虎耳草科溲疏属 原产地:原产日本。长江流域地区有栽培或逸为野生的。

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老枝灰色,表皮片状脱落,无毛;花枝长8-12厘米,具4-6叶,具棱,红褐色,被星状毛,有时具中央长

辐线。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细圆齿,稍背卷,上面疏被4-5辐线星状毛,下面被稍密10-15辐线星状毛,毛被不连续覆盖,叶脉上常具中央长辐线。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较耐寒,喜微酸性,中性土壤。 繁殖方法:扦插,播种,压条,分株等法繁殖。

园林用途:枝丛紧密,初夏绿色丛上满布白花,颇美丽,孤枝或丛植于草坪及林缘等地,也作花篱及岩石园种植材料。 12.侧柏

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 科属:柏科侧柏属 别名:扁柏、 香柏

原产地:产于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形态特征:侧柏属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米,胸径可达1m。叶鳞片状,叶二型,中央叶倒卵状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4对,熟时张开,背部有一反曲尖头,种子脱出,种子卵形,灰褐色,无翅,有棱脊。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时广圆形,叶、枝扁平,排成一平面,两面同型。

生态习性:喜光,幼时稍耐荫,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

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强,耐寒力中等,在山东只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长良好。抗风能力较弱。

繁殖方法:主要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扦插或嫁接。

园林用途:侧柏在园林绿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可用于行道、亭园、大门两侧、绿地周围、路边花坛及墙垣内外,均极美观。小苗可做绿篱,隔离带围墙点缀。在城市绿化中是常用的植物,侧柏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在市区街心、路旁种植,生长良好,不碍视线,吸附尖埃,净化空气 侧柏丛植于窗下、门旁,极具点缀效果。 13.龙须藤

学名:Bauhinia championi (Benth.) Benth. 科属:豆科羊蹄甲属

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

原产地: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喜光照,较耐荫,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穿透力强,常生于岩石、石缝及崖壁上。

形态特征:落叶藤本,蔓长3-10米,茎卷须不分枝,常2枚对生,单叶互生,叶片阔卵形或心形,先端2浅裂或不裂,裂片尖,基出脉5-7条,花两性,白色,较小,集生成总状花序;发育雄蕊3个,荚

果扁平,长5-8厘米,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态习性:耐瘠薄,长于山崖上,阳性树种也耐阴。 繁殖方法:常采用扦插、播种、压条进行。

园林用途:适宜长江流域以南作为绿篱、墙垣、棚架、假山等处攀援、悬垂绿化材料。 14.长柄双花木

科属:金缕梅科双花木属

原产地:分布于湖南道县空树岩、常宁阳山、宜章莽山,江西南丰军峰山。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多分枝,小枝曲折。叶互生,卵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头状花序有两朵对生无梗的花;花序梗长1-2.5厘米;花两性;萼筒浅杯状,狭披针形,花丝短,花药内向2瓣开裂;子房上位,极短,柱头略弯钩。蒴果倒卵圆形,黑色,有光泽。 生态习性: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浅薄多岩块,酸性,耐阴树种,长在林下的植株形成主位于山脊陡坡的,因大风日

照强,易受日灼,树干多弯曲,丛生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 园林用途:叶心形,观叶观花观果,作高篱。 15.枫香

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科属:金缕梅科枫香树属 别名:枫香树

原产地:分布于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

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红褐色,被毛,早落。

生态习性:性喜阳光,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海南岛常组成次生林的优势种,性耐火烧,萌生力极强。 繁殖方法:播种

园林用途:枫香树干通直,树体雄伟,秋叶红艳,取植、丛植、群植均相宜。山边、池畔以枫香为上木,下植常绿灌木,间植槭类,人秋则层林尽染,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亦可孤植或丛植于草坪、圹地,并配以银杏、无患子等秋叶变黄树种,使秋景更为丰富灿烂。 17.锥栗

学名:Castanea henryi (Skam) Rehd. et Wils 科属:山毛榉科 别名:珍珠栗

原产地:豫,陕,皖,苏,浙,赣,湘,鄂,川,黔,闽,粤,桂,滇。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干比同属的板栗和茅栗通直。小枝紫褐色,无毛。叶缘疏生锯齿,具刺毛状尖头,叶下面微有星状

毛或无毛。雄花序穗状,直立,生于枝条下部,雌花序单生于小枝上部。每一总苞内有坚果1个。花期6月,果熟期10月。 生态习性:喜光,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病虫害少,生长较快。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也可嫁接繁殖。

园林用途:作风景区园景树、水土保持树种、可栽培观花。 17.楤木

学名:Aralia chinensis 科属:五加科 别名:刺包头、鸟不宿、猫儿刺

原产地:黄河以南至两广北部、西南、东南各省区。生于林内、林缘或灌丛中。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色,疏生粗壮直刺。小枝被黄棕色绒毛,疏生短刺。叶柄粗壮,托叶与也叶柄基部合生,耳廓形。叶轴无刺或有细刺。小叶卵形、阔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被淡黄色或灰色短柔毛,脉上更密;叶缘具锯齿,稀为细锯齿或不整齐粗重锯齿。

生态习性:喜生于沟谷、阴坡、半阴坡海拔250~1000m的杂树林、阔叶林、阔叶混交林或次生林中。耐寒,但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更好。空气湿度在30%~60%之间,喜肥沃而略偏酸性的土壤。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观叶上刺,常作水土保持树种。

18.算盘子

学名:Glochidion puberum (Linn.)Hutch.科属:大戟科算盘子属 别名:算盘珠、野南瓜

原产地:江苏山区都有野生在山坡丛林中;我国中部,南至广东、云南等。

形态特征:灌木,高1~2米。小枝有灰色或棕色短柔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尖头或钝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橄榄绿色或粉绿色,下面稍带灰白色,叶脉有密生毛。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1至数朵簇生叶腋,常下垂;下部叶腋生雄花,近顶部叶腋生雌花和雄花,或纯生雌花。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稍耐阴,喜酸性土壤。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 园林用途:作绿篱,花果实成串,观花观果,果红色。

19.含羞草叶藤黄檀

学名: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 科属:豆科黄檀属 别名:象鼻藤

原产地:产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印度、锡金民有分布。 形态特征:灌木,高4-6米,或为藤本,多分枝。幼枝密被褐色短粗毛,叶轴、叶柄和小叶柄初时密被柔毛,后渐稀疏,宽约6毫米。花期4-5月。

生态习性:生于山沟疏林或山坡灌丛中,海拔800-2000米。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作风景区的绿化树种,观扁刺、观红色果实。 20.化香

学名: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 科属:胡桃科化香属

原产地:产连云港、江浦、南京、江宁、宜兴等地,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中,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2—5米;树皮纵深裂,暗灰色;枝条褐黑色,幼枝棕色有绒毛,髓实心。小数羽状复叶互生,薄革质,顶端长渐尖,边缘有重锯齿,基部阔楔形,稍偏斜,表面暗绿色,背面黄绿色,幼时有密毛。小坚果扁平,直径约5毫米,有2狭翅。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态习性:多生于海拔400-2000m山地,喜光树种,适应性强,能耐干瘠。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作风景区水土保持水树种,观花观果。 21.梧桐

学名:Firmiana simplex 科属:梧桐科梧桐属 别名:青桐、桐麻

原产地:从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到华北的山东、江苏、北

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仅在基部被柔毛;花梗与花几等长;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下半部较粗,无毛,花药15个不规则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皱纹,果熟期10~11月。

生态习性: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瘠薄。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

繁殖方法:播种法、扦插、分株繁殖。 园林用途: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 22.棕榈

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科属:棕榈科棕榈属 别名:唐棕、拼棕、中国扇棕

原产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3~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花期4月,果期

12月。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多雨,不耐寒、耐旱。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作行道树,风景区作园景树,栽培观果红色。 23.苦楝

学名:Melia azedarach L. 科属:楝科楝属别名:楝 、楝树、紫花树、森树。

原产地: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广泛引为栽培。产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较常见;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广展,向上斜举。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顶端微凸尖;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椭圆形,内果皮木质,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耐瘠薄、耐寒、耐寒。 繁殖方法:春播。

园林用途: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颇美丽,且有淡香,宜作庭荫树及行道树;加之耐烟尘、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是良好的城市及工矿区绿化树种,宜在草坪孤植、丛植,或配植于池边、路旁、坡地。 24.鹅掌楸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is (Hemsl.) Sarg 科属:木兰科鹅掌楸属

别名:马褂木,双飘树

原产地:秦岭以南至越南北部,东起浙江,向西直至云南省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叶互生,长6一22厘米,宽5—19厘米,每边常有2裂片,背面粉白色;叶柄长4—8厘米。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生态习性: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可经受零下15摄氏度低温而完全不受伤害。在北京地区小气候良好的条件下可露地过冬。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本树种对空气中的SO2气体有中等的抗性。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条播。

园林用途:鹅掌楸树形端正,叶形奇特,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与悬铃木、椴树、银杏、七叶树并称世界五大行道树种。花淡黄绿色,美而不艳,最宜植于园林中的安静休息区的草坪止。秋叶呈黄色,很美丽,可独栽或群植,在江南自然风景区中可与木荷、山核桃,板栗等行混交林式种植。因其花形酷似郁金香,故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树”(Chinese Tulip Tree)。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盆景观赏植物,十分稀少。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抗性,可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植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1.观光木

学名: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科属:木兰科观光木属 别名:香花木、香木楠、宿轴木兰

原产地:产于江西南部、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南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淡灰褐色,具深皱纹;枝纵切面,髓心白色,具厚壁组织横隔;小枝、芽、叶柄、叶面中脉、叶背和花梗均被黄棕色糙伏毛,叶片厚膜质,倒卵状椭圆形,中上部较宽,长8-17厘米,宽3.5-7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

生态习性:弱阳性树种,幼龄耐荫,长大喜光,根系发达,树冠浓密。黎平县龙额有4株大树被砍伐后,其伐桩部重新萌发出茂盛的幼树,

说明观光永具有较强的萌生能力。 繁殖: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树干挺直,树冠宽广,枝叶稠密,花色美丽而芳香,供庭园观赏及行道树种。 2.假奓包叶

学名:Discocleidion rufescens (Franch.) Pa x et Hoffm. 科属:大戟科假奓包叶属

别名:艾桐(陕西),老虎麻

原产地:产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1.5-5米;小枝、叶柄、花序均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柔毛。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稀浅心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绒毛,叶脉上被白色长柔毛。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50-1 000米林中或山坡灌丛中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行道树 3.云山青冈

学名: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 (Blume) Schottky 科属:壳斗科青冈属

原产地:皖,苏,浙,赣,湘,鄂,川,黔,闽,台,粤,桂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初时被毛,后无毛,有灰白色蜡层和淡褐色圆形皮孔。冬芽圆锥形,长1-1.5厘米,芽鳞多数,褐色,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披针状长椭圆形,长7-14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顶端有2-4锯齿,侧脉不明显,每边10-14条,两面近同色,无毛。 生态习性:山坡林中或林缘路旁,阳性树种,也耐阴。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种子含淀粉,可酿酒或作饲料 4.小叶朴

学名:Celtis bungeana 科属:榆科 朴属 别名:黑弹朴 原产地:辽宁南部和西部,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四川,云南东南部,西藏东部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当年生小枝淡棕色,老后色较深,无毛,散生椭圆形皮孔,去年生小枝灰褐色;冬芽棕色或暗棕色,鳞片无毛、叶厚纸质,狭卵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卵形,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稍偏斜至几乎不偏斜,先端尖至渐尖,中部以上疏具不规则浅齿,有时—侧近全缘,无毛,叶柄淡黄色,上面有沟槽,幼时槽中有短毛,老后脱净;荫发枝上的叶形变异较大,先端可具尾尖且有糙毛。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耐寒;喜深厚、湿润的中性粘质土壤。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较慢。对病虫害、烟尘污染等抗性强。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可孤植、丛植作庭荫树,亦可列植作行道树,又是厂区绿化树种 5.小叶白辛树

学名:Pterostyrax corymbosus 科属:安息香科白辛树属 原产地: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5米,胸径约45厘米;嫩枝密被星状短柔毛,老枝无毛,灰褐色。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4厘米,宽3.5-8厘米,顶端急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尖的锯齿,嫩叶两面均被星状柔毛,尤以背面被毛较密,成长后上面无毛,下面稍被星状柔毛,侧脉每边7-9条,和网脉在两面均明显而稍隆起;叶柄长1-2厘米,上面具深槽,被星状柔毛。圆锥花序伞房状,长3-8厘米;花白色,长约10毫米;花梗极短,长1-2毫米;小苞片线形,长约3毫米,密被星状柔毛。

生态习性:喜光,较耐低湿。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山区河边以及山坡低凹而湿润的地方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生长快,花白色,美丽,可作为园林绿化以及观赏树种,也可作为河岸以及低湿地造林树种。 6.飞蛾楠

学名:Acer grosseri Pax var.hersii(Rehd.)Rehd. 科属:槭树科

别名:飞蛾树、蝴蝶树、鸡火树。

原产地: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8m。树皮淡褐色,光滑;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灰黄色或灰褐色,叶对生,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重锯齿,先端锐尖,基部近于心脏形,常较深的3裂,中央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在叶脉基部被淡黄色丛毛,老则脱落;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花单性,雌雄异株,常成细瘦下垂的总状花序,花期4月,果期9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000-1600m的疏林中,耐阴耐瘠薄,可作园景树,观赏春色叶树种。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群植。 7.山合欢

学名:Albizzia kalkora (Roxb.)Prain科属:豆科合欢属 原产地: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4—15米。2回羽状复叶,羽片2—3对,小叶5—14对,线状长圆形,长1.5—4.5厘米,宽1—1.8厘米,顶端圆形而有细尖,基部近圆形,偏斜,中脉显著偏向叶片的上侧,两面密生短柔毛。头状花序,2—3个生于上部叶腋或多个排成顶生伞房状;花白色。荚果长7—17厘米,宽1.5—3厘米,深棕色;种子4—12颗。 生态习性:生于溪沟边、路旁和山坡上,耐瘠薄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观花,园景树,庭荫树,花有催眠作用 8.毛栲

学名:castanopsis fordii Hance 科属:壳斗科栲属 别名:南岭栲,毛槠、毛钩、大红栗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老树皮深裂。1年生枝、叶柄、叶下面及花序轴均密被略粗长毛。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9-18厘米,宽3~6cm,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浅耳形,心脏形或圆状,全缘;叶柄长1~6mm,稀较长。雄穗状花序常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密集;雌花序长10~15cm。果序长6~12cm,壳斗有1果。 生态习性: 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灌木或者乔木林中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风景区园景树,孤植观赏叶果实。是优良的木材。 9.木莲

学名:Manglietiafordiana(Hemsl.)OliV. 科属:木兰科木莲属 原产地:亚热带树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米。干通直,树皮灰色,平滑。老枝灰褐色,小枝绿色,枝上有白色皮孔和环状条纹。单叶互生,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叶端渐尖,顶部常钝,基部楔形,叶尖端向叶背部弯曲。叶全缘,弧形平行脉,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色有白粉,叶背主脉突出。叶柄稍呈红褐色。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生态习性:幼年耐阴,成长后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的酸性土。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木莲树冠混圆,枝叶并茂,绿荫如盖,典雅清秀,初夏盛开玉色花朵,秀丽动人。于草坪、庭园或名胜古迹处孤植、群植,能起到绿荫庇夏,寒冬如春的功效 10.毛桃木莲

学名:Manglietia moto Dand 科属:木兰科木莲属 别名:垂果木莲

原产地: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毛桃木莲树皮深灰色,具皮孔,平滑。嫩枝、芽、幼叶、叶柄、果梗均密被锈褐色绒毛,叶厚革质。花期4月底至5月中旬,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中下旬,聚合果卵球形,果背面有疣状凸起。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500 米至1000米的阔叶林中。喜温暖湿润,土壤适宜于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pH值为5至6.5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通过人工引种,适应力较强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具有观花、观叶和赏果的效果,是绿化、美化环境和庭园观赏的理想树种。 11.红翅槭

学名:Aceraceae fabri Hance 科属:槭树科 槭树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花红色,开在当年的新梢上,花期4月。果期特长,从5月上旬至10月底,红翅槭老树皮淡褐色或暗灰色,幼枝紫绿色,老枝绿褐色或绿色。单叶对生,全缘,革质,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顶端短锐尖,基部楔形,侧脉羽状4—5对,在两面微显著。雄花及两性花同株,组成圆锥花序;萼片5,矩圆形,紫色,微有短柔毛;子房无毛。

生态习性:耐寒,耐荫能力强,但在光照充足处,结果多,光照不足处,结果较少

繁殖方法:以种子繁育为主。

园林用途:红翅槭是新挖掘的优良绿化、美化树种,作第二层林冠配置最为理想,宜作风景林、生态林、四旁绿化树种。 12.青榨槭

学名:Acer davidii Franch. 科属:槭树科槭属 别名:大卫槭、蛾子树、千层皮

原产地:黄河流域至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形态特征:青榨槭属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8一12米,为园林绿化优美观赏树种。 青榨槭树皮绿色,并有墨绿色条纹,一年生枝条皮银白色。青榨槭因树皮颜色绿色似青蛙皮而得名。单叶对生,叶广卵形或卵形,长10一16厘米,宽7一14厘米,上部三浅裂,有时五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钝尖二重锯齿,上面暗绿色,平滑无毛,叶柄长3一8厘米、总状花序顶生、下垂,有小花10一20朵,花瓣带绿色。小坚果卵圆形,花期三月,果期9月。

生态习性: 耐寒,能抵抗-30一-35℃的低温。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中性土。主、侧根发达,萌芽性强。生长快,栽植当年生长高度可达2米,第二年高3一4米。

繁殖方法:种子、根蘖或1一2年生根段埋根育苗

园林用途:具有很高的绿化和观赏价值,是城市园林、风景区等各种

园林绿地的优美绿化树种。 13.茅栗

学名:Castanea seguinii 科属:壳斗科栗属 别名:野栗子、毛栗、 毛板栗

原产地:国大陆的五岭南坡以北各地、广布于大别山以南等地。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15米。叶互生。薄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9.5~13厘米,宽3.5~4.5厘米,基部圆钝或略近心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短刺状小锯齿,羽状侧脉12~16对,上面光亮,脉上有毛,下面褐黄色,具鳞状腺点。坚果扁圆形,褐色,径1~1.5厘米。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生长于丘陵或山地向阳灌丛中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果较小,但味较甜。树性矮,有试验将它作栗树的钻木,可提早结果及适当密植。 14.重阳木

学名:Bischofia javanica Blume 科属:大戟科重阳木属 别名:常绿重阳木、秋枫树

原产地:产中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各省区,直至越南、印度、印度

尼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形态特征: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达40m,胸径1m。树皮褐红色,光滑。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7--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缘具粗钝锯齿(2--3个/cm)。圆锥花序。果球形,较大,径8--15mm,熟时蓝黑色。花期3--4月,果9--10月成熟。

生态习性:喜光,耐水湿,耐寒性不如重阳木,生长快。用途同重阳木。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公园、行道树常见的绿化树种。 15.白檀

学名: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Miq. 科属: 山矾科山矾属

别名:山葫芦,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原产地:主产印度、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干皮灰褐色,条裂或小片状剥落。冬芽叠生。小枝灰绿色,幼时密被绒毛,间叶互生,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3-9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中脉在表面凹下。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喜光也稍耐荫。

深根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寒,抗干旱耐瘠薄。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树形优美,枝叶秀丽,春日白花,秋结蓝果,是良好的园林绿化点缀树种 16.杨桐

学名: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科属:山茶科杨桐属 别名:黄瑞木,毛药红淡 原产地: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6~15米;幼枝圆柱形,无毛;顶芽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5.5厘米,宽4~6.5厘米,先端钝急尖至钝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背面隆起,侧脉12~16对,纤细,两面突起,网脉不显,子房卵形,无毛,长约3毫米, 花柱长约4.5毫米,先端2—3浅裂。果球形至长卵形,长7~7.5毫米,径5~6毫米,3室,每室有种子2颗;种子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褐色,有光泽,表面具蜂窝状凹点,花期7月,果期11月。 生态习性:阳性树种,能耐干旱,喜湿润。

繁殖方法: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庭荫树 17.厚皮香

学名: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et Arn.)Sprague 科属: 茶科厚皮香属 原产地:产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各省区。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叶无毛。牙鳞多数。 叶厚革质,深绿色,有光泽,倒卵形状椭圆形,先端钝,基部窄楔形,下延,中脉显著凹下,侧脉不明显。

生态习性:喜光,较耐荫,耐寒,能忍受-10℃低温。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繁殖。移植,容易成活,不耐强度修剪。 园林用途:树叶平展成层,树冠浑圆,枝叶繁茂,叶色光亮, 叶厚有光泽,入冬叶色绯红,开花浓香扑鼻 .大树可配植于门庭两旁道路转角处。 18.粗毛石笔木

学名:Tutcheria hirta (Hand.-Mazz.) Li 科属:山茶科石笔木属

原产地:分布于中国大陆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等地。

形态特征:粗毛石笔木,乔木,高3-8米,嫩枝有褐色粗毛。叶革质,长圆形,长6-13厘米,宽2.5-4厘米,有时长达15厘米,宽5.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有褐毛,干后变红褐色,侧脉

8-13对,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6-10毫米,有毛。 生态习性:喜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环境。 繁殖方法:扦插、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庭荫树。 19.南酸枣

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科属:漆树科南酸枣属 原产地:长江流域以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20m。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40cm,小叶柄长3-5mm;小叶7-15枚,对生,膜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上限1600米。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较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宜在各类园林绿地中孤植或丛植 20.交让木

学名: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 科属:交让木科

别名:山黄树、豆腐头、枸邑子、画眉珠 原产地: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台湾省。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小枝粗壮,暗褐色,具圆形大叶痕,单叶互生,常从生于枝顶端,叶片革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14-25cm,宽3-6.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全缘,上面具光泽,下面淡绿色,有时略带白粉,中脉带红色,叶柄紫红色,粗壮。花小,淡绿色,成短总状花序,雌雄异株,雄花具花梗,雄蕊8-10,花丝短,雌花具大小不等的不育雄蕊,子房卵形,多少被白粉,果梗细长,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600-1700米的阔叶林中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观赏花果实。 21.大果山香圆

学名:Turpinia pomifera 科属:省沽油科 山香圆属 原产地:印度 、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8米;小枝灰色,无毛,节处常膨大;托叶在二对生叶柄间,三角形,脱落;小叶3-9,薄革质,矩圆状椭圆形,稀近卵形,先端尖或钝有突尖,基部常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侧脉7—8(-9),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可见,网脉近

平行;顶生小叶柄长达5厘米,侧生小叶柄长仅5—15毫米,小托叶披针状圆形至近卵形,脱落。圆锥花序顶生,花序短于叶,长达21厘米,较粗壮,花大,花期1—4月,果10月。

生态习性:生长于海拔350米至65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杂木林中、路旁和林边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作园景树,小型的行道树。 22.多花黄精

学名:Polygonatum cyrtonema 科属:百合科黄精属 别名:热河黄精、小叶珠

原产地: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河南、贵州、湖北、江苏、江西、广东、四川、湖南。

形态特征:根状茎肥厚,通常连珠状或结块,稀圆柱形,直径1-2厘米。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稀稍作镰状弯曲,顶端尖至渐尖。花序腋生,呈伞形状,苍片微小或不存在;花被黄绿色,合生呈筒状,全长18-25毫米,裂片6,长约3毫米;雄蕊6,花丝着生近花被筒中部或上部1/3处,具乳头状突起至具短绵毛,楠端稍膨大至具囊状突起,花柱长12-15毫米。浆果直径约1厘米,熟时黑色。 生态习性:阴性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寒,以疏松、肥沃、湿

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土为宜 繁殖方法:根状茎繁殖、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全株嫩绿色,花多,略下垂,绿白色,宜植于林下、树丛中、庭园角隅或建筑物背阴处 23.乌蔹莓

学名:Cayratia japonica 科属:葡萄科乌蔹莓属 别名: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

原产地: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蔓生草本;茎有卷须,有时有柔毛。掌状复叶,小叶5,很少为3或7,排成鸟足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小叶柄长2—3厘米,两侧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叶柄上,各小叶有小叶柄;叶总柄长3—5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或假顶生;花黄绿色;花萼浅杯状,花瓣4,顶端无小角;雄蕊4;花盘桔红色, 4裂。浆果倒卵圆形,成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朗8—9月。 生态习性:生于旷野、山谷、林下、路旁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立体绿化,作地被。 24.黧蒴栲

科属:壳斗科锥栗属 别名:黧蒴、大叶锥、大叶栎

原产地:我国贵州南部、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幼时被疏柔毛。叶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5-9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或波状齿,背面有灰黄色鳞秕或脉上有疏毛,后变银灰色,侧脉15-20对;叶柄长1-2.5厘米。雌花序每1总苞内有雌花1朵。果序长7-15厘米。总苞卵形至椭圆形,全色坚果,直径1.2-2厘米,高1.5-2.2厘米,成熟时上部破裂成2-3瓣;苞片三角形,基部连生成4-5条同心环。坚果卵形或圆锥状卵形,直径1.1-1.6厘米,顶端有细绒毛,果脐小于坚果基部,直径约4-6毫米。花期4-5月,果熟期11-12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700-1500米山坡,耐瘠薄、耐干旱。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作园景树,是优良的木材树种。 25.中华绣线菊

学名:Spiraea chinensis Maxim. 科属:蔷薇科绣线菊属 别名:铁黑汉条

原产地:分布在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

形态特征:小枝细弱,呈拱形弯曲,红褐色。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有时3浅列,表面暗绿色,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黄色绒。叶柄长4-10毫米,被短绒毛。伞形花序具花16-25朵,花瓣白色。雄蕊多数,约与花瓣等长。花期3-6月。蓇葖果,开张,具直立稀反折的萼裂片。果期6-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灌丛中、山谷溪边、田野路旁 繁殖方法:扦插、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绿篱观花灌木。 26.绒毛皂荚

学名:Gleditsia japonica var. vestita 科属:豆科皂荚属 别名:毛果皂荚 原产地:湖南南岳山原有老树5株,现仅存2株。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干与枝条上生粗壮、有分枝的木质坚刺。叶常集生于枝顶,偶数羽状复叶,具小叶10-16片。小叶长卵圆形,长2-6.5厘米,宽1-2.5厘米,近基部的小叶10枚,子房密被毛。花后荚果长条形,长15-40厘米,不规则扭曲,密被绒毛。种子扁平,椭圆形,长8-10毫米,棕色,有光泽。

生态习性:山谷和溪边,耐湿润,耐阴。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行道树。 27.巨紫荆

学名:Cercis gigantea 科属:豆科紫荆属 别名:满条红 原产地:原产中国 浙江、 河南、 湖北、 广东、 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乔木。胸径可达40厘米,高15米。因为巨大,又和常见的灌木状 紫荆相像而得名巨紫荆。属速生植物,寿命长,叶心脏形或近圆形,叶柄红褐色,花于3至4月在叶前开放,簇生于老枝上,花冠紫红色,形似紫蝶,花期达半月之久。小枝灰黑色,皮孔淡灰色。与紫荆的绿色果荚不同,巨紫荆果荚呈暗红色。

生态习性:适应能力很强,不耐寒耐旱,对土质要求不高,不论肥瘠均能生长。不怕水渍,喜好阳光。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观花、叶。 28.大叶青冈

学名:Cyclobalanopsis jenseniana 科属:壳斗科柯属 别名:大叶椆 原产地: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米。小枝有沟槽,无毛,密被淡褐色长圆形皮孔。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2—20(-30)厘米,宽6—8(-12)厘米,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无毛,叶面中脉凹陷,背面凸起,侧脉12—17对,近叶缘向上弯曲;叶柄长3—4厘米,坚果。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1300—1600米湿润密林中 繁殖方法:

园林用途:树干可作用材,果实含淀粉32.11%,是野生淀粉原料 29.椤木石楠

学名:Photinia davidsoniae 科属:蔷薇科石楠属

别名:椤木,水红树花。 原产地:越南、缅甸、泰国及中国。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6—15米;幼枝棕色,贴生短柔毛,后紫褐色,老时灰色,无毛;树干、枝条有刺。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少数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稍反卷,有带腺的细锯齿,幼时表面沿中脉贴生短柔毛,后脱落。复伞形花序花多而密;花序梗、花柄贴生短柔毛,无皮孔;花白色,花瓣近圆形,两面无毛。梨果黄红色,球形或卵形

生态习性: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阴、耐干旱,不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 园林用途:园景树,孤植树观叶观刺。 30.任豆

学名:Leguminosae 科属: 豆科任豆属 别名:翅荚木 原产地: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20一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白带褐色;树冠伞形,枝条开展。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45厘米;托叶大,早落;小叶19-21,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5一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下面密生白色平贴短柔毛;小叶柄长约2-3毫米。花排列成疏松的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和总花梗有黄棕色柔毛;花红色,近辐射对称,长约14毫米;,萼片5,几相等;花瓣比萼片稍长,最上面的1枚花瓣略宽于其它花瓣,果皮膜质;种子扁圆形,平滑而有光泽,棕黑色。 生态习性:强阳性树种,萌芽力强。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树干通直,高大,可作行道树、园景树。 31.青灰叶下珠

学名:Phyllanthus glaucus Wall. ex Muell. Arg

科属:大戟科叶下珠属 原产地: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4米;枝条圆柱形,小枝细柔;全株无毛。叶片膜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端急尖,有小尖头,基部钝至圆,下面

稍苍白色;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2-4毫米;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花直径约3毫米,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丝状,顶端稍粗;雄花:花梗长约8毫米;萼片6,卵形;花盘腺体6;雄蕊5,花丝分离,药室纵裂;花粉粒圆球形,具3孔沟,沟细长,内孔圆形;雌花:通常1朵与数朵雄花同生于叶腋;花梗长约9毫米;萼片6,卵形;花盘环状;子房卵圆形,3室,每室2颗胚珠,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浆果状,直径约1厘米,紫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萼片;种子黄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灌木丛中或稀疏林下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作园景树,路边观花观果灌木。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1.中华槭

科属:槭树科槭树属

原产地: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花朵落叶小乔木,高5米左右,稀可达10米。树皮褐灰色,略粗糙:小枝绿色或褐红色,光滑无毛。花杂性,组成圆锥花序,长5~9厘米,顶生,下垂;花形小:萼片5,卵状或三角状长圆形,绿色,边缘有纤毛,花瓣5,长圆形或阔椭圆形,白色,雄蕊8,生

于花盘的内缘,子房白色,有疏柔毛。翅果长3~3.5厘米,果体两面突起,脉纹显著,两翅开张呈钝角或近于水平。 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春季新叶红色或黄色的种类,一般应植于较为庇荫、湿润而肥沃的地方,以免日光直射,树叶萎缩;而秋季红叶者,则宜日照充分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 园林用途:常与鸡爪槭混杂在花卉苗圃内,可供观赏。 2.鸡足葡萄

学名:Vitis lanceolatifoliosa C. L. Li 科属:葡萄科葡萄属 别名:狭复叶葡萄 原产地:产江西、湖南、广东。

形态特征: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密被锈色蛛丝状绒毛。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3-5小叶,中央小叶带状披针形,稀长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长3.5-9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每侧有5-6个波状细牙齿,侧生小叶卵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不对称,斜楔形或斜圆形,外侧有6-11个细牙齿,不分裂或基部2裂,上面深绿色,初时疏被蛛丝状绒毛,以后脱落,仅中脉被极短的柔毛,下面密被褐色珠丝状绒毛;侧脉3-5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3-5厘米,密被褐色蛛状丝绒毛;托叶近膜质,深褐色,椭圆形,长1.8-2.5毫米,宽1-1.3毫米,顶端急尖,边缘全缘,无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疏散,与叶对生,分枝发

达,花序梗长4-8厘米,密被锈色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1.3毫米,几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1.7-2.8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萼齿不明显;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盘发达,5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球形,直径0.8-1厘米;种子倒卵圆形,顶端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呈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3处。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生山坡、溪边灌丛或疏林,海拔600-800米。繁殖方法:扦插、播种。

园林用途:叶背灰白色,三小叶,可作立体绿化,观叶。 3.大青

学名:CleredendrumcwtophyllumTurcz. 科属:马鞭草科 别名:大青叶、臭大青。 原产地:华南、中南、西南等省。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cm,宽3-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态习性:耐阴,叶有特殊气味,常见生长于绿化带下层做填充。

繁殖方法:扦插、播种。

园林用途:作为风景区绿化带中层填充,可栽培观深绿色的叶、观白色圆锥花序、观红色果。 4.紫萁

学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科属:紫萁科紫萁属 别名:薇、紫蕨、紫萁贯众

原产地:我国暖温带、亚热带最常见的一种蕨类。北起山东(崂山),南达两广,东自海边,西迄云、贵、川西,向北至秦岭南坡。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北部。

形态特征: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状茎短粗,或成短树干状而稍弯。叶为纸质,成长后光滑无毛,干后为棕绿色。孢子叶(能育叶)同营养叶等高,或经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缩,小羽片变成线形,长1.5-2厘米,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生态习性:生于林下或溪边酸性土上。孢叶春夏间抽出,深棕色,成熟后枯死。

繁殖方法:孢子、分株繁殖。

园林用途:常作具有一定坡度地被绿化,观叶。 5.乐东拟单性木兰

学名:Parakmeria Latungensis

科属:木兰科拟单性木兰属 别名:乐东木兰、隆南

原产地:原产我国海南、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于海拔700-1400m处的温湿常绿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30厘米,树皮灰白色;当年生枝绿色。叶革质,狭倒卵状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聚合果卵状长圆形体或椭圆状卵圆形,很少倒卵形,长3-6厘米;种子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外种皮红色,长7-12毫米,宽6-7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态习性: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能抗41℃的高温和耐-12℃的严寒。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喜光,但苗期应注意搭棚遮荫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繁殖。

园林用途:树干通直,叶厚革质,叶色亮绿,春天新叶深红色,初夏开白花清香远溢,秋季果实红艳夺目,且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形美丽,略有香味,是优良的绿化树种,适于公园、四旁”种植,是布置庭园的优良树种,无论孤植、丛植或作行道树,均十分合适。木林心材明显,供建筑、家具等用,为海南三类珍贵用材。 6.大叶乌蔹莓

学名:Cayratia oligocarpa Gagnep. 科属:葡萄科乌蔹莓属。 原产地: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 生於山坡、路旁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中,常攀附於它物上。

形态特征:落叶木质藤本,茎干圆柱形,有皮孔及沟槽,被黄褐色短

柔毛,卷须,顶端多分二叉,奇数羽状复叶,呈乌足状排列,有小叶5枚,小叶具柄,狭卵形,中间小叶明显较大,叶片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宽楔形,缘具短尖圆钝齿(每侧约有20齿上下),叶表脉上有毛后变无毛,叶背密被短柔毛。两性花,腋生聚伞花序,花梗无关节被短毛,花部4数,花萼杯状,被疏柔毛,花盘杯状,子房陷于花盘内。浆果球形,先红色,熟时黑色,有种子3-4粒。根茎横走。茎紫绿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

生态习性:生长与山地森林,常攀援与大树上。耐阴也耐强烈日光,耐寒、抗旱、适应性强。以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生长最为良好。 繁殖方法:以扦插为主。

园林用途:攀援性木质藤本,可用于墙垣和走廊花架的垂直绿化。 7.伯乐树

学名:Bretschneidara sinensis Hemsi 科属:钟萼木科钟萼木属 别名:钟萼木、山桃花

原产地:浙江、江西、湖南、四川、湖北、两广。

形态特征:乔木,高20—25米,胸径30—60厘米;小枝粗壮,无毛,有大而椭圆形叶痕,疏生圆形皮孔。奇数羽状复叶,长达70厘米;有小叶3—6对,对生,长圆状卵形,不对称,长9~20厘米,宽4.5—8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时偏斜,表面深绿色,无毛,中脉凹下,侧脉不明显,背面粉白色,沿脉被锈色柔毛,中脉隆起,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10—18厘米;叶柄直径3—5毫米,无毛。

生态习性:喜光,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怕涝 繁殖方法:种子应随采随播,切勿暴晒;也不能干藏,干藏的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暂时不能播种的,应用湿润河沙贮藏。 园林用途:作行道树观树形、观花、观红色种皮。 8.川榛

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Trautv. var. sutchuenensis Franch.

科属:桦木科榛属 别名:榛子

原产地:鲁,豫,陕,甘,皖,苏,浙,赣,湘,鄂,川,黔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黄褐色,密被短柔毛,老枝无毛。叶长圆形至宽卵形,长4-15厘米,宽4-8厘米,先端圆,叶柄长1-2厘米,被短柔毛。果1-6个簇生。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生态习性:生长在海拔1300-2100米的沟谷或山坡灌木丛中。 繁殖方法:播种或压条繁殖。

园林用途:果实可炒食或作糕点。嫩叶可作饲料。木材坚硬细密,可作伞柄及手杖。树皮提制栲胶。 9.冬青

学名:ilex purpurea Hassk.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