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考试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3 1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2、根据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 、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遗传转化。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划分为洗涤室、培养基配置室 、 缓冲室、无菌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驯化室等分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对无菌条件要求最严格的区域是无菌接种室。

4、培养基成分主要包 水分 、 无机盐类 、有机营养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天然物质 、 pH 、 凝固剂 。

5、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培基本培养基是 MS培养基。 6、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物质,使用浓度在1%-5% 常用 3%。 7、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减少外植体的褐变。 8、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则有利于 根 的形成;其比值低则有利于芽的形成。

9、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脱分化__\

10、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高压蒸汽 )灭菌,而要进行过滤方法灭菌。

11、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压片镜检法。

1

12、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最主要的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琼脂粉,而液体培养基一般不添加。

13、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14、外植体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是酒精,使用浓度一般为 70—75%。

15、具有防止褐变作用的维生素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 16、常用防止褐变的试剂有有机酸、硫代硫酸钠。

17、组培中按照污染的对象分,常见的污染类型有细菌性污染、真菌性污染。

18、在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先将借种器械放进超净工作台,并打开紫外线灯和风机组工作进行消毒20分钟左右。

19、配制培养基调节pH值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 20、某溶液在使用前已配制成100倍的母液,在使用时,若需要配制1/2 L的培养基,则需要吸取母液的量是 5ml 。

21、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22、组织培养植株的再生途径有两条,分别是:器官发生途径和胚胎发生途径。

23、一般进行外植体培养时,须诱导形成新的分生组织,即形成愈伤组织。

24、在使用完移液枪后,应注意调回至该移液枪最大量程。 25、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材料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培养。

2

26、接种室每隔三个月会定期进行熏蒸消毒,一般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 二、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领域有两大发现,一是(B )族

维生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二是生长调节物质的发现。 A、 A B、 B C、 C D、 E 2、( B)下列哪种不是原生质体分离所用的酶__ ___。 A、纤维素酶 B、淀粉酶 C、果胶酶 D、半纤维素酶 3、( D)下列哪种在MS培养基中不起促进生长作用______。 A、氨基酸 B、肌醇 C、维生素 D、琼脂 4、下列激素,( D )是天然的

A、 IBA B、 NAA C、 BA D 、 ZT 5、下列不能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是:( D) A、秋海棠的叶 B、马铃薯的块茎C、成熟的花粉

D、木质部中的导管细胞

6、离体培养中,对温度的调控比对光照更为重要,培养室一般所用

的温度是( C )

A、15-35℃ B、23-32℃ C、 25±2℃ D、20-23℃ 7、外植体表面灭菌可选择的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但灭菌效果最

好的是( B )

A、2%次氯酸钠 B、 0.1%氯化汞 C、70%酒精 D、吐温80

3

8、生根培养一般可采用1/2或者1/4MS培养基,,并加入适量的( D )。

A、2.4-D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生长素 9、影响培养基凝固程度因素有( D )

A、琼脂的质量好坏 B、高压灭菌的时间与温度 C、培养基的PH D、以上都是 10、下列不属于大量元素的盐是(C )

A、 NH4NO3 B、 KNO3 C、ZnSO4.7H2O D、 MgSO4.7H2O

11、接种操作中一方面要建立( A )的概念,对可能有菌的地方

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另一方面操作时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A、无菌 B、污染 C、科学 D、灭菌

12、在组织培养中,月季、菊花是通过( A )方式快繁;蝴蝶兰

是通过( )方式快繁的。

A、无菌短技型,原球茎发生型 B、原球茎发生型,无菌短技型 C、无菌短技型,器官发生型 D、胚状体发生型,原球茎发生型

13、为了诱导芽的形成,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 A )

A 、比值大 B、比值小 C、比值相等 D、比值的大小没有关系

4

14、为了诱导根的形成,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 B )

A 、比值大 B、比值小 C、比值相等 D、比值的大小没有关系

15、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上,植物病毒脱毒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

列脱毒技术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C )。 A、热处理脱毒法 B、茎尖培养脱毒法

C、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脱毒法 D、基因工程技术脱毒法

16、热处理法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D )。

A、温度 B、时间 C、湿度 D、温度和时间

17、根据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可检测植物病毒的存在,这种检测方

法是( C)。

A、直接鉴定法B、电子显微镜鉴定法 C、血清学鉴定法D、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18、( B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最适pH为。 A、5.0-7.0B、5.0-6.0C、3.0-4.0 D、7.0-8.0

19.有一种植物经初代培养得到4株无菌苗,以后按每36天继代增

殖一次,每次增殖倍数为3倍,一年后繁殖苗有_C A、 3×410株 B 、4 × 312株

C 、4× 310株 D、3× 412株

5

20、( D)下列哪种在MS培养基中不起促进生长作用___D______。 A、氨基酸 B、肌醇 C、维生素 D、琼脂

21、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上,植物病毒脱毒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

列脱毒技术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 C )。 A、热处理脱毒法 B、茎尖培养脱毒法

C、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脱毒法 D、基因工程技术脱毒法

22、下列物质不能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是(C )

A、镊子 B、滤纸 C、抗生素类 D、6-BA 23、( A )下列那种不是无性繁殖的器官_________。

A、种子B、枝条 C、块茎 D、块根

22、( B ) 植物离体保存的主要步骤是 。

①离体培养物的保存 ②离体培养与祛除病原物 ③种质离体收集 ④遗传稳定性鉴定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24、 (C )原生质体纯化步骤大致有如下几步。

①将收集到的滤液离心,转速以将原生质体沉淀而碎片等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为准,一般以500r/min离心15min。用吸管谨慎地吸去上清液。

6

②将离心下来的原生质体重新悬浮在洗液中(除不含酶外,其他成分和酶液相同),再次离心,去上清液,如此重复三次。

③将原生质体混合液经筛孔大小为40~100um的滤网过滤,以除去未消化的细胞团块和筛管、导管等杂质,收集滤液。

④用培养基清洗一次,最后用培养基将原生质调到一定密度进行培养。一般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为104~106/ml。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25、( D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含义,正确的是 。

A、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C、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26、( D )下列不属于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A、吸附有毒物质 B、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D、增加培养基中的养分 三、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又称植物离体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合适的培养基,完成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的培养,使其按人们的意愿生长,增殖或再生完整植株的一门

7

生物技术。

2、脱分化:是指一个成熟个体恢复分化状态,失去已分化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3、离体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把植物体的组织或细胞离体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4、愈伤组织:植物培养中,植物细胞表现其全能性,经过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组织。

5、细胞悬浮培养:是指植物的细胞和细胞小聚体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之在体外繁殖,生长,发育,并在培养过程中保持很好的分散性的技术。

6、玻璃化现象: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培养时,有些组培苗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7、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在继代培养时,将培养的组织切段移入新的培养基时,这种切段也称外植体。

8、驯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的早期研究中,发现一些植物的组织经长期的继代培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前期的继代培养中需要生长调节物质的植物材料,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就可以继续生长的现象。 四、简答题:

1.简述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

8

答:

1)取出母液并按顺序排好,并将有机营养物质贮液溶化待用。 2)再取出洁净各种的玻璃器皿如: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移液枪,量筒放在指定位置。

3)取一个大烧杯,倒入三分之一的纯水,并依母液所需量按顺序加入,并不断搅拌。

4)再加入蔗糖,琼脂,并加热使其完全溶解。 5)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用纯水定容。

6)调节pH,用预先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溶液进行调节。

7)将培养基分装到各培养器皿,并封好瓶口。 2.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造成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培养基和各种使用器具消毒不彻底 2)外植体灭菌不彻底,杂菌残存外植体表面 3)超净工作区域污染 4)操作人为因素带入 5)环境不洁净 3.简述外植体的消毒过程。

清水清洗——清洁精清洗——吸干水分——70%酒精清洗——升汞清洗——无菌水清洗。 4.简述缓解和减轻褐变的措施。

9

1)外植体和培养材料进行20—40d的遮光或暗培养,可以减轻一些种类的褐变现象;

2)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调节激素用量,控制温度和光照,降低温度,减少光照;

3)选择年龄适宜的外植体材料进行培养;

4)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和其他抑制剂如抗坏血素,可以有效地抑制褐变;

5)连续转移,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h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连续培养处理7—10d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

6)添加活性炭等吸附剂,这是生产上常用的降低褐变的有效方法。

5.脱毒苗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1)指示植物病毒鉴定法; 2)抗血清鉴定法; 3)电子显微镜鉴定法; 4)分子生物学方法。

6.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单细胞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1)从培养愈伤组织中分离单细胞;

2)从植物器官中分离单细胞,机械研磨法,果胶酶分离法。 7.如何提高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

1)培育壮苗

10

2)适时移栽 3)加强移栽前炼苗 4)选择适宜的移栽基质 5)防止菌类滋生

6)加强移栽后的管理,控制好光照,温度和水分。 8.电子分析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确认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2)打开电源,在载物盘上放置称量纸或称量容器,去皮归零。 3)用药匙分若干次加入药品,直到液晶显示屏显示读数稳定且达到所要称取的量,然后取走药品。

4)清理天平,关闭电源。

11

2)适时移栽 3)加强移栽前炼苗 4)选择适宜的移栽基质 5)防止菌类滋生

6)加强移栽后的管理,控制好光照,温度和水分。 8.电子分析天平使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确认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2)打开电源,在载物盘上放置称量纸或称量容器,去皮归零。 3)用药匙分若干次加入药品,直到液晶显示屏显示读数稳定且达到所要称取的量,然后取走药品。

4)清理天平,关闭电源。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8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