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考核

更新时间:2024-04-23 1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考核1

试题1、DSO-X 2002A示波器按下Autoscale后,默认的触发源为哪个通道?

A:CH1通道 ; B:CH2通道; C: CH1和CH2通道; D:随机决定; A

试题2、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方波信号时,占空比指的是

A:方波波形一个周期内,高电平时间占整个周期时间的百分比;; B:方波波形一个周期内,低电平时间占整个周期时间的百分比;; C:方波波形的一个周期时间; A

试题3、 利用Angilent DSO-X2002A数字示波器内置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流

正弦信号时,如果幅度选择2Vpp,偏移选择+1V,利用该数字示波器通道1观察此正弦信号,如果通道1选择交流耦合,则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为:

A:最大值+1V;最小值-1V;; B:最大值0V;最小值-2V;; C: 最大值2V;最小值0;

试题4、 利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信号测试端应为什么颜色的夹子?

A:红色; B:黑色; C:红色或黑色; A

试题5、 万用表使用结束后,应将量程开关旋转到哪个位置

A:DCV档最大量程1000V处; B:ACV档最大量程750V处; C:电阻档最大量程200M处;

D: 随机决定; B

试题6、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时,将红表笔插入哪个插孔?

A:20A插孔; B:mA插孔; C: COM插孔; D:VΩ插孔; D

试题7、利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时,所用通道应选择什么耦合?

A:交流耦合; B:直流耦合;

C:交流或直流耦合都可以; B

试题8、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时,信号输入端应为什么颜色的夹子?

A:红色; B:黑色; C:红色或黑色; A

试题9、

测量三极管共射电流放大系数β时,应将量程开关旋转到哪个位置?

A:电阻档最大量程200M处; B: DCV档最小量程200mV处; C:上图C; D:hFE档; D

试题10、

用万用表判断导线是否断掉,应将量程开关旋转到哪个位置

A:电阻档最小量程200Ω处; B:DCV档最小量程200mV处; C:上图C; D: hFE档; C

试题1、 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方波信号时,如果方波的频率为1kHz,幅度2Vpp,偏移0V,占空比60%,那么此方波信号的正脉冲宽度为

A:200us; B:800us; C:600us; C

试题2、 如果测量电压时屏幕高位出现“1”,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A:将量程开关旋转到较高档位上; B:将红黑表笔互换位置; C:关掉万用表; D:不做处理; A

试题3、利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参考端应为什么颜色的夹子?

A:红色; B:黑色; C:红色或黑色; A

试题4、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阻(除电容外)时,都应将黑表笔插入哪个插孔?

A:20A插孔;

B:mA插孔; C:COM插孔; D:VΩ插孔; D

试题5、利用Angilent DSO-X2002A数字示波器内置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流

正弦信号时,如果幅度选择2Vpp,偏移选择-1V,利用该数字示波器通道1观察此正弦信号,如果通道1选择直流耦合,则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为

A:最大值+1V;最小值-1V;; B:最大值0V;最小值-2V; C: 最大值2V;最小值0; B

试题6、 万用表使用结束后,应将量程开关旋转到哪个位置

A:DCV档最大量程1000V处; B:ACV档最大量程750V处; C:电阻档最大量程200M处; D: 随机决定; B

试题7、利用Angilent DSO-X2002A数字示波器内置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流

正弦信号时,如果幅度选择2Vpp,偏移选择+1V,利用该数字示波器通道1观察此正弦信号,如果通道1选择直流耦合,则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为:

A:最大值+1V;最小值-1V; B:最大值0V;最小值-2V; C:最大值2V;最小值0;

C

试题8、利用Angilent DSO-X2002A数字示波器内置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流

正弦信号时,如果幅度选择2Vpp,偏移选择+1V,则实际波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为:

A:. 最大值+1V;最小值-1V;; B:最大值0V;最小值-2V;; C:最大值2V;最小值0V;; C

试题9、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时,将红表笔插入哪个插孔?

A:20A插孔; B:mA插孔; C: COM插孔; D:VΩ插孔; D

试题10、 利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信号测试端应为什么颜色的夹子?

A:红色; B:黑色; C:红色或黑色; A

预考核2

本实验测量最佳静态工作点时,UC、UB和UE按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

A:A; B:B; C:C; D:D; D

试题2、本次实验基极电阻Rb应选为多大合适?

A:几 kΩ;

B:十几 kΩ; C:上百 kΩ; D: 小于100 kΩ; (C)

试题3、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则其原因是

A:工作点偏高; B:工作点偏低; C:输入信号偏大; C

试题4、

测量静态工作点时,电路中其他参数不变,降低电源电压,则UE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B

试题5、

测量静态工作点时,电路中其他参数不变,减小Rb,则UC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不是C)

试题6、晶体管3DG6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压降约为

A:0.1V; B:0.3V; C:0.7V; D:1V; C

试题7、本次实验中,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为

A:(+5V); B:(-5V); C:(+12V); D:(±12V); C

试题8、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RC为1.5kΩ,负载为10 kΩ,则其输出电阻接近

A:1 kΩ; B:1.5 kΩ; C:10 kΩ; D:11.5 kΩ; B

试题9、

用万用表测量输出波形时,其测量结果与示波器的哪个测量值接近

A: 峰峰值; B:幅值;; C:均方根值; C

试题10、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波形的相位关系为

A:同相; B:反相; C:超前; D:滞后; B

实验3

试题1、本实验为稳定静态工作点,需引入直流负反馈,则Re阻值越大会使放大电路的|Au|

A

A:越小; B:越大; C:不确定;

试题2、

当去掉旁路电容Ce后,会使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

A:大大增大; B:大大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B

试题3、

本实验为改善放大信号波形的非线性失真程度,采取什么措施? A

A:将Re一分为二; B:去掉旁路电容Ce; C:选用β大的晶体管;

试题4、

本实验为使晶体管基极电位与温度无关,需要满足:

A

A:A; B:B; C:C;

试题5、本实验为改善放大信号波形的非线性失真程度,牺牲掉什么

A

A:电压放大能力; B:稳定Q点的效果下降; C:不确定;

试题6、本实验为改善放大信号波形的非线性失真程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Q点的影响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C

试题7、

本实验测量输入电阻时,需串联一个电阻Rs,其阻值约为

C

A:100Ω; B:10KΩ; C:1kΩ;

试题8、本实验三极管放大倍数β若变大,可能会发生哪种失真?

B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顶部失真;

试题9、本实验测量输出电阻时,下面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C

A:测量输出端口的开路电压;

B:接已知阻值大小的负载,测量其两端电压; C:将信号源移到输出端口;

试题10、

本实验既要稳定静态工作点,又要有一定的电压放大能力,需要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C

A: Re阻值小一些; B:选用β小的晶体管;; C:接旁路电容Ce ;

预考核4

试题1、集成运放LM324的管脚1是 D

A: 同相输入端; B:正电源端; C:反相输入端; D:输出端;

试题2、

本次实验,二极管1N4148的作用为: C

A:放大作用; B:选频作用; C:稳幅作用; D:正反馈作用;

试题3、

本次实验,RC串并联网络起的作用有: D

A:放大作用; B:非线性作用、; C:稳幅作用; D:正反馈作用;

试题4、

本次实验中,为使振荡电路可起振,应该有: D

A:Auf<3; B:Auf>1;

C:1

试题5、本次实验,RC串并联网络起的作用有:

A:放大作用; B:选频作用; C:稳幅作用;

B

D:非线性作用;

试题6、在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输出信号的幅值大小与什么参数有关? D

A:电容C的容量; B:电阻R的阻值; C: 二极管1N4148; D:电阻Rf/R1的比值;

试题7、在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输出信号的频率大小与什么参数有关 A

A:R与C之积; B:电阻R1; C:电阻Rf; D:二极管1N4148;

试题8、在卡拉OK混音部分的参考电路中,中间的两个运放是什么电路 C

A: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B:电压比较器; C:电压跟随器; D: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试题9、本次实验,集成运放LM324的供电电源采用:

A:双电源正负12V; B: 单电源+12V; C:负电源-12V;

A

D:双电源正负5V;

试题10、

如下图所示,哪一个管脚是1管脚

C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08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