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估算注意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9:2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概述

? 矿产勘查、资源储量核实的核心是查明工作区的的资源储量,资源储量估算是各类

勘查和核实报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业主、评审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审查的重点。只有做到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正确无误,才能保证资源储量的可靠性。所以,必须对资源储量估算予以高度重视。

? 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储量估算的最终结果。因此,

要根据矿床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勘查工作实际,以有效、准确、简便、能满足要求为依据,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 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图形法、地质统计学法和SD储量计算法

(简称SD法)等。

? 几何图形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较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

算矿体的体积、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这种方法目前运用最多,也是这次要讲的重点。

? 地质统计学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作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作为主要工具,对

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变量进行统计学研究,估算时能充分考虑品位的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使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置信度高,但需有较多的样本个体为基础。此方法还能制定或检验合理的勘探工程间距。

SD法: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以spline函数及分维几何学为工具的估算方法,立足于传统的断面法。适用于不同矿床类型、矿体规模、产状、不同矿产勘查阶段,还可对估算成果作精度预测。

目前,国家鼓励和提倡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二、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 1、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探矿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 2、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综合研究矿床 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工业

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3)根据矿床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当选(冶)试验

证实矿石性质差异大,有可能进行分采、分选时,应考虑分矿石类型进行估算]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金属量(金属矿产)和平均品位。

4)金属矿床中,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育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混合带不发育时,可视实际情况将其划入氧化带或原生带进行估算。

? 5)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 6)资源储量的单位按各矿种规范的要求确定。

? 通常情况下,一般矿产矿石量单位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生稀贵金属的金属

量为千克;独立或共生金及稀贵金属矿石量单位为吨,金属量为千克。一般矿产的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计,金、银及稀贵金属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10-6)计。 ? 7)估算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资源储量。永久性建筑物

等压覆的资源储量应予说明。

1

? 8)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态、勘查工程的分布

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对估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正确性一般应进行检验,可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块段或矿体,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估算。

? 9)应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新方法或新的软件,必须经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

织专家鉴定、验收后,方可使用。

? 10)资源储量估算要明确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数和矿体号,估算范围要界定与

标示拐点坐标、起止标高或埋藏深度。估算范围超出矿权范围的,应分矿权证内、证外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三、矿床工业指标

? 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

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是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依据。

? 确定工业指标既要考虑能圈定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又涉及到政府对矿产资

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符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 ? 1、矿床工业指标确定方法 ? 基本上有四种: ? 1)继承法

? 如果矿床曾经进行过勘查,已有有关部门批准或下达的工业指标,该工业指标

也适应矿床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可直接引用。但应说明该工业指标来源的文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 2)类比法

? 如果矿床邻近有同类型可类比的矿床(山),可使用该矿床(山)的工业指标,估算相应

类型的资源储量。类比时要考虑矿床内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等)和外部建设条件的一致性或相近性。类比法确定的工业指标与一般工业指标一致时,可不报批。否则,要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 3)一般法

? 一般情况下,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或相应矿种勘查规范建议的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中选取。取值范围不能超出一般工业指标的浮动范围,具体指标根据矿床的实际情况确定。矿床内、外部条件好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这样确定的工业指标不需要详细论证,也不需要报批,程序简便。该方法一般适应于普查和预查阶段,详查和勘探阶段也可以用。 ? 4)论证法

? 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该矿床

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 4)论证法

? 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该矿床

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2、 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原则

1)必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2

凡是经济上允许的,且采、选、冶技术工艺又能提取回收的各种有用组分,都应综合利用;

2)应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3)对矿石实行优质优用

凡具有一定规模又能单独分采、分选的均应分别开采,制定分别开采的指标。 4)矿床工业指标是动态的, 其必须随具体情况而变化。

? 3、工业指标的内容

? 工业指标一般含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两类指标:

? 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指标,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

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

? 还有一些矿种有特殊标准,如铝土矿的硅铝比,煤矿的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

火材料矿产的耐火度、灼减量,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等; ? 第二类:与开采技术条件有关的指标,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

允许厚度、采剥比、开采深度、无矿地段剔除长度、爆破安全距离、最终底盘宽度等。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除业主有特殊要求外,目前不再使用“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等指标。如过去岩金指标是1、3、5g/t,现在多用1、3g/t两个指标。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准则》规定,“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研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和估算。”

国土资发〔2007〕26号文规定:“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交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3) 矿体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

小于(等于)此厚度的夹石如合并于矿体后加权平均后工程品位满足工业指标边界品位或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可权入矿体,否则,可将部分工业矿体厚度予以剔除,使其夹石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5)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是指块段或单工程中对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6)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组分共(伴)生的,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值的其它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

3

7)剥采比(剥离比),指矿床露天开采时,剥离的废石体积与采出矿石数量的比,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大于此指标者,则不宜露天开采,应考虑地下开采。

8)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的综合指标。当品位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米克吨值。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 四、矿体的圈定与外推原则

? 1)矿体圈定

? 在单工程中根据矿床工业指标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等

于或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样品作为夹石圈出,当平均品位和真厚度达到工业要求时即为矿体;当矿体的真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指标时,也可作为矿体。

? 单工程的顶、底部分若遇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时,

应单独圈出作为低品位矿,当其成片出现时应“单圈单算”。

这是因为单工程中出现低品位矿石有三种情况:一是出现在矿体的顶板称为“帽”;二是出现在矿体的中间称为“腰带”;三是出现在矿体的底板称为“鞋”。其处理时一般是“摘帽”、“脱鞋”,对于“腰带”因位于矿体的中间部位一般是不进行处理的。

? 圈定矿体时,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

矿时,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可以带入矿体;当其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时,不应带入矿体,而应单独圈出作为低品位矿。

? 即:对于厚大且又能连片的低品位矿应单独圈出;对于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

4

分采的低品位矿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无需单独圈出。但投资者另有要求的则从其要求。 ? 矿体圈定的原则

1)矿体圈定必须建立在对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 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 ? 有用组分和伴生组分空间分布规律 ? 控矿地质因素的研究

2)圈定矿体必须以各种原始地质资料为依据; 3)圈定矿体必须严格按照工业指标进行; 4)严格遵循规范要求。

? 2)矿体连接

?

? 应先连接控制矿体的地质现象界线,然后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矿体的

连接一般采用直线,在充分掌握矿体的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曲线连接,但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中的最大见矿厚度。

←推断的矿体厚度不应大于两

个工程的实际见矿厚度;如左上图,l>m2+m3>m1 不合理

←圈定矿石自然类型边界必须考虑地下

水面对氧化矿化布的影响。左下图兰线的圈定方法不正确。

5

←遵循地质规律是正确圈定矿

体的基础。如左图的矽卡岩型矿床按按岩层产状圈是错误的,应按接触带圈定。

←如左图,露天开采的4号小矿

体在开采境界范围外,不需圈入;在开采境界内主矿体1附近的2、3号矿体应圈入。

? 3)矿体外推

? 矿体的外推是指矿体在剖面(倾斜)和平面(走向)上的推断。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上矿

体的资源储量估算边界只能根据剖面图和平面图来确定。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无规律可循时:

? ①矿体有限外推:多数矿产规范规定的矿体有限外推原则是

按槽、井、钻探实际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尖推或四分之一平推;当实际工程间距小于按勘查类型确定的工程间距时,按实际工程间距外推;当实际工程间距大于按勘查类型确定的工程间距时,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外推。

当沿脉坑道两样线间一样线见矿,另一

样线无矿,采用二分之一平推。

当上、下两排沿脉坑道一排见矿,另一排出现无矿天窗时,则采用四分之一平推。

? 当矿体地表有系统槽探工程控制,而深部又有未见矿的钻探工程验证时,地表以下

矿体可估算(333)资源量。

6

? 用(333)工程间距的单工程见矿钻孔可圈定(333)资源量 ;

?

? 有些规范如《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矿体宽度按已确定勘查基本

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矩形平推,矿体长度按已确定勘查基本线距的四分之一矩形平推。

? 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二尖状外推

或三分之一板状外推。

? ②矿体无限外推,应视矿体稳定程度和周围工程控制程度而定,最大外推距离不得

超过一个相应勘查网度的工程间距;当已经证实矿体是小矿体群时,其无限外推的长度不能大于矿体已知的长度和延深。

? 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时一般不得外推,但普遍以米百分值或米克吨

值圈定的薄脉型矿体和大于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的矿体除外。

? 在金矿勘查中,如发现盲矿体时,深部有两排以上坑道控制部分可探求(332)资源

量,其坑道以上部分可平推1/4(333)段高间距估算(333)资源量。 ?

7

←相邻工

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按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尖灭

8

←两相邻

工程,一个见矿,另外一个只见矿化,则可以推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二尖灭

? ←两相邻

工程,一个工程见矿,另外一个工程达到工业品位但厚度较小时,则该工程可以作为矿体尖灭点处理

两相邻工程,一个见工业矿体,另一个工程见低品位矿或在耐火粘土矿中两相邻工程为两个不同品级的矿体,其圈定方法则在剖面图上全工程间距尖推;在资源储量估算图上1/2平推。

9

←经工程证

实,矿体为断层或者围岩断开时,以断层为矿体的边界 矿体圈定中的块段划分

块段是矿产储量计算的基本单元,在投影图或剖面图上的面积由勘探工程揭露,并按如下原则划分。

? 不同的勘探程度而获得的不同储量类别,不同类别的储量分为不同块段。 ? 矿石的不同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划为不同的块段,如氧化矿与原生矿、贫矿

与富矿分为不同块段。

? 不同开采系统的需要可分为不同块段。按不同产状、标高或不同的开采条件

划分不同块段。

? 注意:块段不要太零乱,要按类别进行编号。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 1)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只能用工程实际圈定,不能外推。

? 2)控制的资源储量可以外推推断的资源量,探矿工程圈定的推断的资源量在普查阶

段可以外推预测的资源量(334)? 。在详查、勘探阶段可平推1/4(333)工程间距估算(333)资源量。(因国土资源部规定在详查、勘探阶段不能提交(334)?预测资源量之故)。

3)资源储量不能连续外推。如控制的资源储量外推的推断的资源量(333),不能再

外推预测的资源量(334)?。

4)在有限或无限外推时,不管采用尖推或平推,在剖面图上都应该将矿体标示成尖推形状,在计算矿体出露标高和矿体坐标时,均应按尖推连线的范围计算,而在储量估算平面图上,则要注意采取的是尖推还是平推,在审报告时经常发现把尖推连线投到用块段发估算的平面图上,人为增加了资源储量。

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矿体的有限外推、无限外推是按相应资源储量类别的工程间距的1/4平推,而不是按上一个类别的工程间距的1/4平推。如控制的资源储量外推推断的资源量时,采用的1/4工程间距是指“推断的”工程间距,而不是依据“控制的”工程间距外推1/4。

10

首先计算

被揭露各边的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然后求两边或三边的品位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为块段的平均品位。其余与四面圈定的计算相同。

? 剖面法:也叫断面法。

? 适应于各种地质特征的矿床,特别是矿体厚度较大或厚度变化大、构造复杂,因断

层分割重叠或矿体成褶曲状态,矿体形态复杂或变化较大,以及矿体沿厚度方向划分为若干品级或矿石类型的矿床。

? 在勘查方法上适用于探矿工程沿勘探线或勘探网及水平勘探系统布置、且见矿位置

偏离剖面线或水平断面距离不太大(不大于相应资源类型工程间距的四分之一)的矿床。

? 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直接图件是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主要参数有单工程穿矿厚度和平均品位,剖面或中段面积上的平均品位,块段平均

品位,块段在剖面或中段上的面积,块段相邻两个剖面或中段之间的距离,块段体积,块段平均体积质量(体重)。

? 矿体(块段)厚度不是估算资源储量的直接参数。 剖面法的优点:

? 剖面图保持了矿体的真实形状并反映地质构造的特点;

? 用勘探线剖面图作储量计算的剖面图工作量相对较小、方法简单; ? 可根据储量级别及矿石的工业类型、工业品级任意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统计,

方法灵活。

剖面法的缺点:当工程未形成一定的剖面系统时,或矿体太薄,地质构造变化太复杂时,编制可靠的断面图较困难,品位的“外延”也会造成一定误差。

? 根据探矿工程的布置方法和勘查手段,剖面法分为垂直剖面法和水平剖面法: ? ①垂直剖面法:适应于以钻探为主的探矿工程沿垂直剖面布置、见矿位置偏离剖面

线不太大的矿床。在两勘探线剖面(或一剖面与其外推部分)之间估算资源储量; ? ②水平剖面法:适应于以穿脉、沿脉等水平坑探及坑内水平钻探为主的探矿工程沿

水平断面布置、见矿位置偏离水平断面不太大的筒状、柱状或曩状等陡倾斜矿体。在两水平断面(或一水平断面与其外推部分)之间估算资源储量。

? 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平行剖面(断面)法和不平行剖面(断面)法。 剖面法(断面法)估算步骤

? 在剖面图上把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

? 测量每个块段的面积;

? 计算两剖面间或剖面外推部分的体积; ? 计算矿石平均体重及平均品位; ? 计算矿石储量; ? 计算金属储量; ? 矿产储量汇总。 1)平行剖面法

16

体积计算公式:

设剖面间距为L相邻剖面的块段面积较大者为S1,较小者为S2 , 面积相对差 k=(S1-S2)/S1 , 则矿体体积V为:

① V = L( S1+S2)/2 (梯形公式)当k≤40%时 ——

②V = L( S1+S2+√ S1S2 )/3(截锥公式)当k>40%

③V = L S1/2 当S2=0,楔形尖灭时

④V = L S1/3 当S2=0,锥形尖灭时

17

平行剖面(断面)法块段储量计算公式

设块段的矿石平均体重为D,平均品位为C,则该块段的矿石储量Q和金属储量P分别为:

Q=VD

P=QC=VDC

2)不平行断面法(辅助线法、中线法)

I和II为两条不

18

平行的断面,其块段面积为S1和S2。各剖面相应的矿体投影长度分别为l1和l2。由矿体在平面上的投影点圈成图上绿色区域。C1—c2为两断面中点的连线,将绿色区域分为? S1和S2?两部分。则:

V1=(S1/l1)S1′ V2=(S2/l2)S2′ V=V1+V2

19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