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9:1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3分)

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能给我一种xián静清爽的感觉。月色明净清澈如柔水般倾泻着,意蕴宁融,一如海市shèn楼般的梦幻。 .

▲ ▲ ▲ 2.依次填写下面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 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 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 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A.称量 鞭策 激励 B.称量 鞭挞 鼓励 C.测量 鞭挞 鼓励 D.测量 鞭策 激励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静坐在一间十分精致的小房子里。 独守这精美的小屋和这古老而又新颖的筒车,我无法不静坐如莲。 ①这是被冬日的阳光镀亮的色泽,

②小房子的侧边安置着一架同样是金色的筒车, ③因此它总是散发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和温暖, ④小房子是金色的,

A.④③②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5.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 ▲ ,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九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③ ▲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④ ▲ ,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 芳草鲜美,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水陆草木之花, ▲ , (周敦颐《爱莲说》) ⑦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⑧ ▲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⑨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音和颜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残酷的句子是: ▲ , ▲ 。 6. 综合性学习。(8分)

某校九年级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说榜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国强大这个美好梦想而前赴后继不断地努力,请写出你最敬佩的人物的名字并简介他的事迹。(3分)

【描梦想】人而无志,行之不远。梦想是人前行的不竭动力。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一句话,写出你对梦想的感受。(2分)

梦想是泥土下沉睡一冬的种子,酝酿萌芽开花结果; ▲ , ▲ ;梦想是心底燃烧的火焰,等待点燃希望照亮世界。

【辨是非】活动中,有同学说:“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中国梦与我关系不大,我只要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过得好就行”请你反驳他。(3分)

▲ ▲

第二部分(60分)

二、诗歌鉴赏(7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②③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战时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 ▲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九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4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5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

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

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母亦贤之 贤: ▲ (2)迁偏将军 迁: ▲ ..(3)数陈便宜 陈: ▲ (4)文多故不悉载 悉: ▲ ..9.下列句中的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 11.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数 陈 便 宜 前 后 书 数 十 上 所 言 皆 善 文 多 故 不 悉 载

1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 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使他感觉到书本是甜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民族每年人均阅读65本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犹太血统的占了近1/4。可见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光芒四射。

②的确,读书要有兴趣,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

]九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书。读书是要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梦寐走向文明,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有与经典相匹配的阅读方法。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的十字镐和熔矿炉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是作者的心灵与作品的深意,他的语言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那么,你的十字镐便是你自己的专心致志的态度;你的熔矿炉边上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采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应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热情,让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13.“压舱石”指的是什么?(2分)

14.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3分)

▲ ▲ 15.第③段除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16.下列哪个材料可以作为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3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优乐每相亲。(于谦)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九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

九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1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