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赵盼儿形象

更新时间:2024-05-25 08: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尘孽海里的“御姐” ——解读《救风尘》中赵盼儿形象

摘要:

在浩如烟海的戏剧作品中,关汉卿的古典喜剧《救风尘》是文学画廊上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朱湘对其的评价相当高——“元曲的思想无论是多么浅陋,人物是多么颠倒,但它有两种长处,使得它可以传后,它的第一种长处便是它为纯粹的戏剧,第二种长处便是它为社会的写实,元曲中能够代表这两种长处的便是关汉卿的《救风尘》。”①在历代文人墨客手里的妓女形象,没有一个比得上关汉卿笔下的真实、准确以及深入骨髓的悲哀,首推《救风尘》。

一 关汉卿的瓦舍人生

在分析《救风尘》里赵盼儿形象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明白他笔下的妇女形象为何与前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复辟,特权阶级横行,贪官污吏作恶,人民受着最残酷的剥削,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各项人权。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 ,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王朝。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中央集权。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

关汉卿虽然也出身封建阶级,但是在没有科举,“七匠、八倡、九儒、十丐”的时代,仕途完全断绝,在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影响下,“英俊沉下僚”他不得不沦落到与下层市民为伍。正如王季思所言“关汉卿的一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士子,在科举进身路断之后,走向与勾栏艺人结合的道路的一个典型例子。”②关汉卿长年流连在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关键是他走着“书会才人”的道路,与艺人歌妓有极深厚真挚的感情。贾仲明补《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在旁人眼里,关汉卿是“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③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流连,关汉卿自然对上自皇亲国戚下至升斗小民的面目形状精神风貌有十分透彻的了解,对青楼女子的悲喜故事必然十分熟悉,故而在他的剧作中能真实准确地摹写妓女的精神风貌。也正因为他以平等尊重的姿态,独立的人格,宽容怜悯的情怀真心相待那些青楼女子,浓情诉诸笔端,才能向我们展现那一个个血肉丰满、风姿各异、独立完整的美好灵魂,历经千年时光依然风情万种,令人心生向往。正如王国维所赞“关汉卿一空倚傍,

①②

钟林斌《关汉卿戏剧论稿》41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9月 王季思《关汉卿和它的杂剧》,53页 《人民文学》1954年4月号 ③

减晋叔《元曲选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4月

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④

而在关汉卿之前的时代,知识分子信奉着“唯女子和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逊,远之则怨。”⑤在三纲五常的禁锢下,妇女的地位极低,更何况尚属贱籍的妓女。文学作品里虽然会出现妓女的形象,偶尔也会得到某种称赞,但是这并不代表士人同情他们的不幸,也不代表对她们抗争的支持,更不代表承认她们的人格尊严,本质上她们的形象顺应了封建意志,符合了主流话语心态——或为达官贵人“守志”或为风流才子“立名”。士人以俯视的姿态高高在上,视妓女为玩物,为附庸,为工具,为毫无尊严人格的存在。士人只需要妓女们成为他们所期待的风流佳话,却从来不会透过她们美丽却绝望的笑容看见那苦水里泡着的灵魂。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运用自己的统治意志把无辜的妇女推入难以逃出的深渊,肆意玩弄践踏鄙夷她们的身体、情感、尊严,永无尽头。“在人类的阶级社会中,娼妓制度是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娟妓的历史,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写下了可怖而又可悲的一页”⑥。只有到了关汉卿笔下,妓女一贯的文学形象才得以改变。彼时的关汉卿,不再俯视,不再鄙夷,以平等的姿态走入妓女的生活,以饱含同情的眼光注视着她们的喜怒哀乐,真正地第一次地把妓女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来描写,刻画她们在罪恶渊数的天地里的满腔愤怒,弃贱从良的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以及为此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 赵盼儿与“御姐”

赵盼儿是《救风尘》中的女主人公,她与妓女宋引章是结拜姐妹。宋引章听信周舍的谎言,撇下真心爱她的秀才安秀实,嫁给周舍,对赵盼儿的苦劝置若罔闻。宋引章嫁给周舍后,受尽周舍的百般折磨,便写信给赵盼儿求救。赵盼儿为救宋引章出火坑,诈称带了家财来要主动嫁给周舍,但条件是周舍要休了宋引章。周舍回家给了宋引章休书后来寻赵盼儿,赵盼儿却带着宋引章走了。周舍追上他们,诈称休书是假,从宋处骗回休书撕毁,逼宋引章随他回去。谁知赵盼儿早防着这一招,已先用另一纸假休书调换了真休书。周舍扭二人见官。赵盼儿说宋引章原有丈夫且已被周舍休弃,此时安秀实也来告周舍强夺人妻,官断周舍杖八十,安宋成婚。这个戏结构非常精巧,剧本开头,宋引章不听赵盼儿劝说执意嫁给周舍,剧本结尾,宋引章在赵盼儿的营救下挣脱魔掌离开周舍。头尾之间通过说明、进展和高潮,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激变过程,既紧张曲折、妙趣横生,又肌骨密合、血脉贯通,王国维曾惊叹不已的说:“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至,宁较后

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的确,在戏曲史上这是一部出类拔萃的喜剧,充分展现了喜剧大师关汉卿的惊才绝艺。

“关汉卿伟大的创作天才,首先表现在剧中人物的塑造上。”⑧作为全剧的中心人物赵盼儿“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⑨,从《救风尘》的情节来看,正是有了赵盼儿了这样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才使得全剧由悲转喜,才使得风流子弟周舍两头空,使得烟花姐妹宋引章逃离苦海。显而易见,赵盼儿的形象无疑是可敬的。她见义勇为,肝胆照人,为了搭救自己的姐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玩弄者将她的姐妹玩于鼓掌之间,赵盼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玩弄者同样被玩弄。显而易见,赵盼儿的形象无疑是可爱的。可谓卑贱者最聪明,赵盼儿

④⑤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111-112页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年11月 《论语 阳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 ⑥

贺宛男、杨洁曾《上海娟妓改造史话·前言》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第1版. 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商务印书馆 1912年 ⑧

王季思《关汉卿和他的杂剧》,《人民文学》1954年4月号 ⑨

黄竹三《文学知识<戏剧中第一个侠妓,关汉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1989年第9期第82页.

的胆识正是被压迫者智慧的结晶。由此赵盼儿是侠肝义胆的典范,是被学界所公认的。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正如前人盛赞“小说家所载诸女子,有能识别英雄于未遇者,如红拂之于李卫公,梁夫人之于韩薪王⑩也;有成人之美者,如欧彬之歌人,董国度之妾也,有为豪侠而诛薄情者,女商荆十三娘也。剧中所称赵盼儿,似乎兼擅众长。”11

《救风尘》虽然通过赵盼儿的唱词和宋引章的遭遇揭露 了妓女备受欺凌的悲惨命运,但它着墨最多的还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如何有智慧、有灵性,运用巧妙的手段嘲弄、反抗欺压她们的恶棍,并使恶棍受到惩罚。关汉卿着意要让这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扬眉吐气,竭力把卑贱者塑造成胜利者。数百年来,观众们最钟爱最欢迎的便是赵盼儿的伶俐泼辣、置强敌于鼓掌之上的气势。诚然,笔者最欣赏的也在于此。据笔者看来,在网络文化时代影响下,在当今角度下重新解读赵盼儿这一形象,她极具“御姐范”。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御姐”的概念源自日本,,原义是对姐姐的尊称,现引申为充满智慧、心智成熟的强势女性。它与其他新兴词汇,譬如“达人”“宅男宅女”“不给力”等,通过互联网与日本ACG(Animation, Comic & Game)文化的影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全剧看来,赵盼儿性格相当符合御姐的某些特质。

(一)成熟

御姐的第一标准就是成熟,也就是性格上冷静,认知上对各种事物的理解是多面复杂的,性格坚强,心智成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这方面,长期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赵盼儿绝对可以交满分答卷,尤其是看透男人的劣根性。

赵盼儿是一个有着“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的私妓,她与所有的妓女一样,对为妓的日子充满了厌倦,常感叹:“我想这门衣饭,几时是了也呵!”她也渴望有个“锦片儿前程”。为这,她“这几年待嫁人心事有”,“可也待嫁个客人”。但是与别的妓女不同的是,长时间的妓女生涯练就了她非凡的观察力和敏锐度。她看惯了世事沧桑,她很清楚明白地知道,从良对她们是怎样一条艰辛的道路:

“咱这几年来待嫁人心事有,听的道谁揭债、谁买休一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一个个眼张狂似漏了网的游鱼,一个个嘴卢都似欢了弹的斑鸿。御园中可不道是找路柳,好人家怎客这等招优。他每初时间育些实意,临老也没回头。”

第二折((商调·集贤宾〕)

“好人家怎容这等倡优”,赵盼儿是元杂剧妓女中唯一一个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不见容于正统伦理社会的特出者。她清楚地知道,正统社会对于她们,是一个充

11

《宋史 韩世忠传》中华书局 2011年1月

《曲海总目提要》(卷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满了风险的所在,许多人只是为了追欢卖笑才寄迹于青楼,很少有人能对妓女始终如一:

“那一个不碜可可道横死亡。那一个不实丕丕拔了短筹。则你这亚仙子母老实头。普天下爱女娘的子弟口,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

第二折(幺篇) 赵盼儿清楚地认识到男权社会下的婚姻关系,对于妓女来说,是她们放弃自我的卖身契约,更有许多男子以许婚为诱饵,使单纯的女性成为他们色欲的牺牲品。对于从良觅幸福,赵盼儿有着深刻的认识:

“我想这姻缘匹配,少一时一刻强难为。如何可意,怎的相知。怕不便脚搭着脑勺成事早,怎知他手拍着胸脯后悔迟!寻前程,觅下稍,恰便是黑海也似难寻觅。料得来人心不问,天理难欺。”

第一折(混江龙) “姻扰薄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莫向牛尿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扑地,那时节睁着眼怨他谁!”

第一折(〔油葫芦)〕

“我想这先嫁的还不曾过几日,早折的容也波仪,瘦似鬼,只教你难分说,难告诉空泪垂!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

第一折(天下乐) 所以在眼光如此毒辣犀利的赵盼儿面前,“薄幸班头”周舍这类花花公子的“虚脾”(虚情假意)她是“门儿清”。正因为了解得透彻,才明白周舍的殷勤就是“窖子里的秋月——不曾见这等食”。所以赵盼儿才苦劝宋引章“做丈夫的做的子弟,做子弟的做不的丈夫”“那厮虽穿着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更准确的预见了宋引章从良后的日子:“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

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后面的事实更证明赵盼儿没有说错一星半点。

(二)母性和体贴

御姐之所以为御姐,在于一种有力量的温柔、博大、积极、温暖人心,也可以说是女人的母性。在赵盼儿身上,笔者看到了一种包容的母性力量。

虽说宋引章有个亲娘李鸨母,但真正如母亲般呵护照顾关心宋引章的却是情同姐妹的赵盼儿。赵盼儿为宋引章的婚事苦心相劝,处处为她考量。无奈冲昏头脑的宋引章无法领情,还留下气话“我便有那该死的罪,我也不来央告你”。在不幸发生后,宋引章第一个指望搭救自己的便是“赵家姐姐”,她几乎近乎本能地依赖信任赵盼儿。而赵盼儿也不负宋引章所望,毫无芥蒂地应承下来并千里迢迢地相救——不仅出钱出力,最后甚至把自己也搭了进去(或许赵盼儿自己并不在乎那点牺牲,但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却不得不佩服她坦荡无私的情怀。这份相救的情谊除了母亲对子女的爱护无可堪比)。结果是赵盼儿不仅把宋引章从苦水里捞了出来,还给她下半辈子找了个合适的保障——安秀实。

倘若没有赵盼儿的从中斡旋,宋引章的命运只能像她的前辈们那样活在拳打脚踢的噩梦里沉沦至死,更别提重归安秀实。某种意义而言,赵盼儿可以说是宋引章新生的母体。正如前文而言,这种有力量的温柔、博大和温暖人心,关汉卿将它赋予了赵盼儿。在赵盼儿这个社会最底层、不被主流所接纳的女子身上,拥有着最原始最纯真的母性光辉,拥有着每个人最向往最亲近的情怀——即使在泥泞一样的生活里也不曾消逝。她苦海里的灵魂是佛台下最纯净的莲花。

(三)智慧果敢

御姐最令人心折的在于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具有从容不迫的智慧,而这份智慧和淡定的气势则源于千百次的坎坷打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盼儿和周舍的交锋则充分体现了赵盼儿的聪慧伶俐且极富行动力。

兵法最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盼儿和周舍的武力值完全无法匹配。面对和周舍的斗争,手无寸铁又无千钧力气赵盼儿能选的只有智取——以柔克刚,柔中带刚。关汉卿偏好笔下弱女子以智取胜——柔弱的身躯,凌厉的气势,比如本剧的赵盼儿。比如《望江亭》的谭记儿。正如李健吾所言:“莎士比亚把理想性格每每寄托在贵族女子身上,关汉卿每每寄托在一般地下社会直接收迫害的妇

12

女身上。”

赵盼儿仗义救姐妹,并没有鲁莽行事。她恨透了周舍,却又看透了周舍的烂肚心肠,所以她选择的是风月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第三折道白)。

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准备上羊、酒、花红来到郑州。她一举一动都显得花哨和撒泼。一见到周舍就把他捧了一通:“俺那妹子有见闻,可有福分,抬举的个丈夫俊上添俊,年纪儿恰正青春。”周舍看盼儿打扮得如此花哨,早就想邪了,便来套近乎。可周舍也不傻,很快就认出了这女子是不好惹的赵盼儿,便要赶她走。岂料赵盼儿早就备好了一席话,恰似鱼饵早下在钩里,就等着周舍上钩。盼儿不慌不忙、慢条斯理把甜话抛出来:“周舍,你坐下,你听我说。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后来得见你呵,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听的你要了宋引章,教我如何不恼?周舍,我待嫁你,你却着我保亲!”这番话堪称滴水不漏。周舍本欲跟盼儿算老账,可赵盼儿迅速把主动权抓在手里,反守为攻,巧妙地把对方奚落一番:我当初出于嫉妒所以要

12

李健吾《关汉卿研究论文集》118-121页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5月

破坏你的婚事,如今我自带嫁妆车马来寻你,你却将我打骂?这就家去!“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赵盼儿用迂回的手段套住了狡猾的周舍,掐住了鬼迷心窍的周舍的三寸。在这当口,宋引章按计策横杀了出来,把盼儿和周舍大骂了一顿,气得周舍抄起棍子打杀老婆。盼儿妙在既拦住了周舍的棍子,又抓住了话把狠狠数落了周舍一顿:“周舍,你好道儿。你这里坐着,点你媳妇来骂我这一场。”说罢就要走,上了钩的周舍哪里舍得。于是盼儿摊出底牌,要周舍写下休宋引章的文书。周舍可不想“尖担两头脱“,哪能轻易写。他硬是要盼儿“下个誓”,如果盼儿真老实“下个誓”也就索然无味了。盼儿偏和周舍开玩笑,说周舍逼她“赌这般重重的咒”:“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呵,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这的确是“重咒”了。堂子里的马是一种昆虫,灯草时细小的空心草,怎么可能踏杀人又打折肋骨?盼儿这纯是在拿周舍开心,奇妙的是周舍居然相信了!因为这俏女子倒贴妆奁又倒贴娇人,能不真诚吗?色欲熏心的周舍在赵盼儿画的大饼前毫无抵抗力。接下来,赵盼儿和宋引章里应外合,一个在外伺机诱惑,一个在内故布迷魂欲擒故纵——引章骗得修书,以假掩真,以怒掩喜;周舍自愿上钩,自鸣得意。待周舍发现不对追上前来,赵盼儿用一纸假休书耍的周舍团团转并将周舍骂得淋漓尽致。

虽说赵盼儿打算用风月手段救出宋引章,但在她与周舍再三交锋中却花哨泼辣不失其严正,也也不失其体面。周舍最后两头空,指着盼儿嚷嚷:“你曾说过誓嫁我来。”这可把盼儿激怒了,全剧赵盼儿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便在于那曲把周舍这个虚伪的恶棍骂得狗血喷头嘲讽得体无完肤的《庆东原》:“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遍花街请到倡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誓,早死的绝门户。”泼辣、强悍——普天下的嫖客恶棍在妓女面前海誓山盟,可是又有谁遵守过那许下的誓盟?你周舍有何面皮说我不信守誓言!曲中的凛然正气扑面而来。

三 后记

做“御姐”这样的女人,并不容易。女人的容貌总有衰老的一天,再深的情谊总有淡忘的一天,唯有智慧和坚强才是一个女人最强的生存资本。而御姐这样的智慧和坚强,无一不是经过生活坎坷千锤百炼的打磨、碾压而来的。在无数次的跌倒爬起后,在无数次的失意振奋后,在无数次的泪眼朦胧后,才能拥有对世事清醒的认知和自由的意志。赵盼儿的智慧和坚强,源于她在底层社会的苦苦挣扎,源于她苦难的人生经历教给她的认知,源于她对爱情和婚姻洞彻后的悟透。关汉卿的“最好的喜剧的圆满结束时主人公根据‘自由的意志’而争取到的。就连他的悲剧也是主人公由于性格倔强而又不肯认输才形成的。”13 《救风尘》是个喜剧——恶人得到惩罚,无辜的人逃出了恶人的折磨,正义战胜了邪恶;但从某种意义而言,《救风尘》又是个悲剧——全剧的中心人物赵盼儿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她可以为宋引章指明出路,却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路,她可以巧计救宋引章出火坑,却无法救赎自己,因为这世间早已没了她的路。所以,赵盼儿宁可痛苦而清醒地继续沉沦。千百年后的今天,又是否有了她可走的路呢?

13

李健吾《关汉卿研究论文集》第195页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5月

参考文献

《关汉卿名剧赏论》 李汉秋、李韵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张维娟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版

《上海娼妓改造史话》贺宛男、杨洁曾著,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版 《关汉卿剧作赏析》康保成、黄天冀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关汉卿戏剧论稿》钟林斌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9月版 《关汉卿戏剧人物论》黄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文学中的妓女形象》陈思和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关汉卿研究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5月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