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软件操作步骤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0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ad导图,整理图纸,比例设置,识别楼层,对应楼层,识别轴网,定位cad, 先识别竖向构件 [柱子(柱表,柱大样),墙],再识别横向 构件 6、共性操作

(1)cad图纸导入

①导图顺序

cad草图—添加图纸—设置比例(尽可能不选轴线尺寸;交点1、交点2、量取交点1与2之间的实际尺寸)—转换符号(高级设置中选“转换全部”;转错时用批量替换)—整理图纸—手动分割—根据需要可导出选中的cad图、插入cad图—识别楼层表(若楼层表中无基础层,则在楼层设置中设置)—分割后的图纸对应楼层—识别轴网—定位cad图

②只能在cad草图界面下删除图纸 。导图后记得进行比例设置。 ③CAD识别选项。如图

A、墙设置

第2条:墙宽度误差范围:5mm——表示设计的CAD是200的墙,但是他实际CAD墙线间宽度在200±5mm,软件都能判断为200的墙,如果此时用户的CAD墙线间距是208,这时是不能识别到墙的,需要把这个误差范围修改为10mm,重新识别才可以

第3条:墙端头相交误差延伸范围:100——表示一般CAD墙线都绘制到了柱边,但是这个时候识别过来,会形成非封闭区域,导致导入图形后布置不上房间,而软件自动延伸100,就能把这个缺口堵上,导入图形就不会有问题了。 B、门窗洞设置

第5~8条:代号的意思是指,根据CAD图上的关键字标识,来区分门、窗、洞类型。在我们识别了门窗表之后,各个门、窗属性都已经在构件列表定义好了,我们需要在CAD识别下面的识别门窗洞来确定哪个门在哪个位置,就只能靠这个CAD图上的M(门)、C(窗)、MC、MLC(门联窗)来区分类型,实现构件与图元的关联。如下图上面部分,设计者用J表示木门,软件默认是不能识别的,需要在门里面的代号M加上J,(注意是英文状态下的逗号)如图下面部分:

第9~11条:离地高度。即门窗洞图元导过来后默认的离当前层底标高的距离。门一般都是离地0mm,窗默认900mm,如果设计的工程是多数窗离地时1000mm,则可以把这个默认值改为1000mm,这样就不用导过来之后一个一个改窗离地高度了 C、梁设置

第13条:梁端距柱、墙、梁范围内延伸:100——同第3条,表示一般CAD梁线都绘制到了柱边,但是这个时候识别过来,可能导致梁与柱未接触,导致钢筋计算错误,而软件自动延伸100,就能把这个缺口补上,就能正确计算梁锚固了。

第14条:梁引线延伸长度:15——引线是用于关联梁图元和名称的,没有引线,软件就不知道这个梁的名称等相关属性,而这个15表示引线与梁边线距离,如果引线与梁边线距离大于15,软件不能识别,需要修改这个值才行。如下图,引线与梁边线相差30mm,软件不能识别,需要把15改为≥30的值才行

引用图纸: CAD识别培训课件\\03-CAD应用技巧及问题处理\\08-梁\\L14引线超过15.gvd

第15~23条:同5~8条,根据梁名称确定类型,因为各种梁类型的钢筋计算方式不同,所以在识别时,必须分开。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框架梁和基础梁算法差异大,而很多设计院会在基础层标注一个DL,这个DL究竟是应该用基础梁还是框架梁,需要先搞清楚,非则会前功尽弃。最好找相关人员确认后再识别,如果这个DL(地梁)是基础梁,则把第19行后边的JZL改为JZL,DL(如下图上半部分);如果这个DL(地梁)是框架梁,则把第15行后边的KL改为KL,DL(如下图下半部分)

D、柱设置

柱大样图 比例设置。

第25~29行:同15~23条,在识别时候,通过这个名称,来判断柱类型;注意点:目前有些图纸上会用Q1、Q2来表示暗柱,需要在第26行暗柱里面,代号里面加上Q,如下图所示

E、独基、桩承台、桩设置

第31、34、37行:代号意义同25~29行,在识别时候,通过这个名称,来判断构件类型。同样,由于这些基础作用有点类似,所以代号有时候也会交叉使用,比如软件默认ZJ、WKZ是桩,但是有些设计者把承台也用ZJ表示,这时就需要把ZJ从桩类型剪切到桩承台,如图:

第32、35、38行:主要给导过来的独基、承台、桩一个默认高度(因为识别的时候是不能识别高度的),就像前面识别独基、桩承台、桩里面写的一样,可以省掉一个一个修改图元高度的时间 (2)建模顺序

①框架结构:柱—梁—板—基础—其他

②框剪结构:柱及墙柱—剪力墙—梁及墙梁—板—基础—其他 ③砖混结构:砌体墙—构造柱—圈梁—板—基础—其他 (3)快捷操作

①直线绘图时,按滚轴取消刚定的点

②扑捉交点不准:交点—选第1条边—交点—选第2条边 ③画错图元:ctrl+左键回退 7、柱

(1)cad导入:

①识别柱表:

A、CAD原始文字标注错误的红色标记提醒:在标高段错误的红色字体上,双击鼠标左键,直接修改正确即可

B、标高范围中出现汉字的处理:直接双击鼠标左键,将汉字描述修改为具体数值即可。新版本中,增加了批量替换功能,可以直接将汉字描述内容替换为具体的标高值。

C、进入软件中柱表,确认无误后,需要点击“生成构件”。这样才完成了构件的定义。往往有时候忽略了这点,直接点击确定。结果在要“绘制柱”时发现,构件列表中怎么没有柱构件。原因就在此了!

D、当柱表全部识别完毕,首层的柱子已经全部绘制到相应位置,那首层以上的柱我们如何快速处理?可以使用楼层菜单下的“复制选定图元到其它楼层”,将首层的图元位置复制到其他楼层,而柱子的属性使用柱表识别过来的属性。复制的时候,如果当前楼层已经绘制了柱构件图元,那么软件会弹出“同位置图元/同名构件处理方式”界面,我们一般选择:覆盖同位置同类型图元/只复制图元,保留目标层同名构件属性

②柱大样

A、提取柱标识、柱边线、钢筋线后,通过点选、框选或自动识别柱大样。自动识别一般对于比较标准的cad柱大样图识别。点选识别后,打开属性对话框,核对柱尺寸和钢筋信息;当有未识别的钢筋或箍筋时,通过“柱截面编辑功能”补充绘制。

B、识别柱大样时,首先要提取柱边线、柱标识和钢筋线,要保证提取的图层正确(部

分绘图不标准可能柱边线和标注在一个图层需要调整一下),柱标识包括柱的集中标注线、集中标注信息、原位标注截面尺寸和钢筋标注信息。识别柱大样的大样图中尺寸标注必须齐全,软件根据尺寸标注生成相应的多边形;标注不全则无法正确识别截面。

C、有些时候暗柱表中的柱边线和平面图中的柱边线是在同一个图层,这个时候提取边线会一起提取过去,若不进行处理,在后续自动识别时,会多生成一些构件。所以,建议当发现有多提取的图层信息,需要先还原CAD图元。点击“还原CAD图元”功能,选择需要还原的CAD图元,点击右键确认。

③识别柱

A、自动识别柱

对于框架结构,单独的柱平面布置图,一般采用自动识别柱比较多。但对于有些柱钢筋信息是通过原位放大截面来表示的,也可以通过自动识别柱方式,不过需要特殊处理一下:点击自动识别柱,放大的柱截面被识别成放大比例的柱图元;打开构件属性,对照柱截面检查一下柱构件的截面尺寸,若发现构件中尺寸与图纸标注不一致时,则对照图纸调整;然后将放大比例的柱图元删除,再选中对应的柱构件点式布置即可。

(为什么不选中图元修改属性呢?是因为钢筋中截面属性是私有属性。直接修改构件的截面信息,是便于后续直接复制到其他楼层或再布置构件时方便)

B、框选识别

柱边线和墙边线是同一条线表示,识别柱时,通过反框选可以快速识别和布置暗柱。具体步骤:按照之前介绍的步骤完成图纸中暗柱表的识别;切换到“识别柱”,点击“提取柱边线”,右键确认(注:当提取柱边线时,墙边线也一起提取过去了,这里不用管它);再点击“提取柱标识”,右键确认;点击 “框选识别柱”;反拉框选要识别的柱边线和标识,点击右键,即可完成暗柱识别。(注:①有些图纸需要一个一个框选识别,若几个一起框选,会把本身是墙的部分识别成了一个大暗柱;②为什么用反选拉框呢?因为在软件中正拉框和反拉框框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反拉框可以把暗柱围成的边线均选中,且不会多选其他封闭区域的暗柱边线,这样始终就能框选一个封闭区域。就可以识别暗柱了;③框选识别还可以用于局部识别,对于CAD图纸中图层比较杂乱比较适用。)

C、按名称识别柱

在图纸中如果有多个KZ-1,则只会对一个柱进行详细标注(截面尺寸、钢筋信息……),而其他柱只标注柱名称,对于这种CAD图纸就可以使用“按名称识别柱”进行柱识别的操作。

④剪力墙暗柱导入CAD图后,被识别成框架柱

软件中剪力墙与柱相交判断是暗柱还是端柱的原则:厚度同剪力墙取暗柱节点,厚度不等于剪力墙取端柱节点。

方法一,在识别时有个选项,各种代号对应哪种柱。箍筋识别不过来,有可能,这需要手工输一下了。

方法二,框架柱与暗柱钢筋不同,识别成框架柱的暗柱,选中后,在属性中将类别修改为暗柱即可。识别柱大样时识别到的柱构件,箍筋信息在大样图中显示,不在属性中显示,大样图中识别的箍筋形式与设计不符时,要按设计重新画上。

⑤暗柱和剪力墙是连在一起的,识别时怎么处理?

先识别墙,然后识别柱大样,把柱大样矫正完毕后识别柱,记得把识别到的柱构件改成暗柱,识别柱的时候CTRL+鼠标左键点到暗柱在墙里面的那条短边线上 (2)边角柱:顶层判断。但必须画好梁后再用“判断边角柱”。 (3)软件操作

①调整柱端头:f3、f4、shift 8、剪力墙 (1)cad导入

识别墙—识别墙表—提取墙边线—提取门窗线—读取墙厚—识别墙 ①识别墙:(前提是已经完成了提取墙边线和读取墙厚操作) A、自动识别 B、点选识别 C、框选识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g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