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 - 文本

更新时间:2024-03-16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规划编制组成员

规划编制组组长:

张 捷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教授,博导,旅游研究所所长 规划编制组副组长:

甄 峰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教授 外方专家成员:

Jonathan Edwards英国布恩茅斯大学旅游学院,博导 Feifei Xu英国布恩茅斯大学旅游学院,博导

Xiang(Robert) Li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饭店、餐饮和旅游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规划顾问(中期论证专家成员): 朱光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陈 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汪宇明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沈正平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黄震方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万绪才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规划编制组成员:

章锦河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系主任,教授 陈仲丹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导

刘泽华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讲师 钟士恩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助理研究员 乌铁红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博士,副教授 张 洪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讲师 汪 侠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讲师 江 昼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讲师 许振晓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讲师

1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董雪旺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博士,讲师 李 敏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 张宏磊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 卢韶婧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 祁秋寅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研究生 侯灵童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 王 岚 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 余 洋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周珂慧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董晓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研究生 廖仁静 栢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规划师

2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运河是人类工程航道,不论从历史或技术的角度、抑或从内在的和作为该类文化遗产的特殊案例,均具有突出普遍的遗产价值。它可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具有线性文化景观的明确特征,或者是一项复杂文化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 Heritage Canals Document)

大运河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两岸的船坞、码头、庙宇、民居,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的丰富画面,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被人们视为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

国家旅游局

我们从地图上粗略地看,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正好是我们中国汉字里一个最最重要的字眼——人,人类的人,中国人的人。你看,这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这运河不正是阴柔、深沉的一捺吗?

系列片《话说运河》

3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第一条 规划背景 ................................................................................... 1 第二条 规划范围 ................................................................................... 2 第三条 规划年限 ................................................................................... 2 第四条 技术路径 ................................................................................... 2 第五条 规划重点 ................................................................................... 3 第六条 规划依据 ................................................................................... 4 第七条 规划成果 ................................................................................... 4 第二章 古运河旅游规划背景分析 .......................................................... 5 第八条 区域背景分析 ........................................................................... 5 第九条 古运河旅游发展生命周期 ....................................................... 6 第十条 遗产规划、保护现状分析 ....................................................... 6 第十一条 古运河旅游发展六大问题诊断 ........................................... 7 第三章 古运河沿线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8 第十二节 古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的界定 ............................................... 8 第十三条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数量结构分析 ................................... 8 第十四条 运河沿线核心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 9 第十五条 沿线八市古运河旅游资源等级排序 ................................. 10 第十六条 古运河旅游资源总体定位与评价 ..................................... 11 第十七条 江苏古运河在中国大运河中的遗产定位评价 ................. 11 第四章 古运河旅游市场分析 ................................................................ 13 第十八条 国际旅游集体注目中国和江苏 ......................................... 13 第十九条 与国内优质客源市场的对接 ............................................. 14 第二十条 古运河旅游市场定位 ......................................................... 14

A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五章 古运河旅游发展SWOT分析 .................................................. 16 第二十一节 六大优势分析(STRENGTH) ........................................ 16 第二十二条 六大劣势分析(WEAKNESS) ....................................... 16 第二十三条 四大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16 第二十四条 四大威胁分析(THREAT) ............................................. 17 第六章古运河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 18 第二十五节 国际运河遗产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 18 第二十六条 中国国际遗产廊道型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 19 第二十七条 江苏古运河与中国大运河竞合分析 ............................. 19 第七章 古运河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 21 第二十八条 旅游定位系统 ................................................................. 21 第二十九条 旅游目标体系 ................................................................. 21 第三十条 总体发展战略 ..................................................................... 22 第八章 古运河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 .................................................... 24 第三十一节 古运河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 24 第三十二条 旅游功能分区与定位 ..................................................... 24 第三十三条 旅游城镇体系规划 ......................................................... 25 第九章 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规划 ........................................................ 26 第三十四节 总体规划思路 ................................................................. 26 第三十五条 立足遗产观光:观光旅游线路产品规划 ..................... 26 第三十六条 强化休闲度假:休闲度假线路产品规划 ..................... 27 第三十七条 拓展文化内涵:文化旅游线路产品规划 ..................... 28 第三十八条 提升专项旅游:专项旅游线路产品规划 ..................... 29 第十章 古运河旅游形象创意与营销规划 ............................................ 30 第三十九条 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 30 第四十条 三大主要入境群体营销 ..................................................... 31 第四十一条 三大国内优质客源市场营销 ......................................... 32

B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六章古运河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第二十五节 国际运河遗产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一)竞合条件分析

在全球尺度上,与中国大运河齐名的运河有埃及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德国美因—多瑙运河、英国曼彻斯特运河、意大利威尼斯运河、美国伊利运河、俄罗斯伏尔加—顿河运河、荷兰乌特勒支运河、瑞士苏黎世运河等,全球范围内的运河类旅游产品之间的竞合,主要在这些旅游地之间展开。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东西方的运河形成了一些比较鲜明的不同特征: 国外(主要是西方)的很多运河,其开凿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而京杭大运河是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其开凿具有鲜明的政治烙印。

欧美的运河一般较宽较深,而且航道标准化程度很高,但多为企业或地区开挖,大多长度较短;而中国的古运河一般较浅较窄,多利用天然水体,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但由于属国家工程,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欧美的运河大多具备良好的通航条件,且水质较好,可供游船通行,适宜较长距离的水上休闲游;中国大运河(主航道)货运繁忙,水质较差,而古运河仅局部河段通航,不适宜中国大尺度上的长途水上游。 (二)竞合措施

突出中国大运河OUV,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沿途历史古迹、风景名胜十分丰富,这里有很多中国古老的故事。

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欧美运河旅游产品以水上休闲类为主,参与性较强;中国古运河沿途历史古迹丰富,适宜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遗产旅游产品。 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西方的运河游一般以长途的Cruise为主,中国大运河宜采用水陆结合的蛙跳式旅游线路,通过短途的水上巴士和陆地景点相结合的方式,串联旅游线路。

继续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和运河名城论坛:将这一盛会常态化、制度化,并争取成立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议事机构(如世界运河旅游协会),就运河的保护、开发和旅游进行交流和协调。

18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相互允许对方在自己的景区进行宣传促销:意大利的威尼斯运河英文名称也叫Grand Canal,在西方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国际旅游市场促销可以采取依附定位法,并借助苏州的龙头作用,打出“苏州:东方威尼斯;运河:东方古运河(Venice of the East, Oriental Grand Canal)”的口号。

第二十六条 中国国际遗产廊道型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一)古运河与长城的旅游竞合

开发一体化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采用依附定位法,将运河与长城捆绑销售。面向海外华人市场,推出“中华文明的骨血——长城—运河游”、“从漠北到江南——长城—运河游”;面向欧美市场,推出“Oriental Long: Great Wall and Grand Canal“游。

推出互惠性旅游线路:北京入境—长城—古运河沿线城市—苏州—上海出境;或上海入境—苏州—古运河沿线城市—北京长城。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等长城景区开展促销活动,以优惠价格吸引国际散客。

联合开展市场营销:推出“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运河会遗憾”、“不游古运河,不算中国客”的旅游宣传口号。 (二)古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竞合

加强旅游产品的整合设计:面向海外市场推出“马可波罗之旅”,囊括丝绸之路和古运河沿线主要城市和景点;将古运河作为联系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介,推出“丝路—运河—丝路”之旅。

加强旅游线路的有机串联:丝绸之路与古运河一样,不可能全程游览,都是通过“蛙跳式”旅行方式串联旅游线路的,规划通过城市和景点的穿插和对接来进行线路组织。组织“马可波罗之旅”旅游线路,乌鲁木齐入境—兰州、敦煌—西安—洛阳—北京—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福州—泉州。

联合一体进行旅游营销策划:利用丝绸之路的国际影响力,推出“丝绸之路寻丝绸”活动,将丝绸之路的起点沿运河延伸至江南地区,以苏绣丰富丝绸之路的内涵,以丝路扩大运河的知名度。利用马可波罗的知名度及其与扬州等运河城市的渊源,打造“马可波罗的运河”,将威尼斯的“Grand Canal”、丝绸之路以及中国的“Grand Canal”联系起来整合营销。

第二十七条 江苏古运河与中国大运河竞合分析

整合资源,联合申遗: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

19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古运河应借助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运河之都(淮安)和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的品牌优势,把握运河申遗和运河旅游主导权。

发挥特色,错位竞争:运河沿线各省市应充分发掘各自的地方特色,将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相结合,开展错位竞争,避免内耗。例如,北京的古都文化,天津的码头文化,江苏的漕运文化、盐文化、美食文化,浙江的江南文化等,都可纳入运河文化的体系中。

挖掘内涵,明确定位:当前各城市对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争夺、淮安和济宁对“运河之都”品牌的争夺等。运河沿线各市应成立一个独立、公正的学术研究机构,从学术意义上(而不是地方利益上)深入挖掘各地的运河文化内涵,明确各地在运河历史上的定位,避免无谓之争。

完善机制,建立互信: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将旅游合作会议机制化、长效化,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协作,实现旅游信息互动,共同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将运河沿线城市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区域合作的有序进行,优势互补,地区互动。建立可共享的旅游人才库;建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区域内各旅游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的互动体系。

20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七章 古运河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二十八条 旅游定位系统

(一)旅游总体定位

廊道遗产角度: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的动脉 遗产廊道角度:中华绿道、千年画卷

江苏古运河:中国运河文明的制高点和核心地段 (二)旅游职能定位

集成古运河沿线优质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强省”战略重要旅游发展轴 城城、城乡、河镇、江河之间的联动轴

苏州:水乡、园林带动古运河营销国际旅游市场的龙头城市 扬州: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牵头城市 淮安:南船北马,运河之都,古运河中枢城市 (三)旅游形象定位

流动的中国:Flowing China

千年画卷?江苏古运河:Grand Canal,Chinese Style (四)旅游文化定位

纵跨二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史诗长廊,讲述中国故事的东方长河

第二十九条 旅游目标体系

(一)旅游总体目标

世界知名遗产旅游品牌 世界古运河旅游首选旅游线路 与“长城”联动的中国入境旅游制高点 中国运河文明的核心旅游旅游线路

21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二)近期(2010-2015)阶段目标与措施:产品提升、品牌塑造

保护世界级的廊道遗产资源,建立古运河遗产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 发掘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实现遗产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品优势的转化。

响应“国民休闲计划”,建设古运河为休闲和文化生产空间。

积极塑造古运河沿线城市群整体品牌形象——活的运河博物馆,打造整体的核心旅游产品——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

至2015年,建设江苏省古运河为全国知名的运河遗产开发和保护示范区、标本区。

(三)中远期(2016-2025)阶段目标与措施:区域联动、组团发展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高质量体验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江苏发展国际的核心品牌。

提升江苏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依托古运河实现江苏旅游城市群组团发展、一体营销。

世界知名的运河遗产旅游线路。

至2025年,建设江苏省古运河为世界知名的廊道型遗产旅游线路、体现中国运河文明、生活原真性的国家旅游线路。

第三十条 总体发展战略

(一)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古运河是世界级廊道型人文遗产,是纵跨二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史诗长廊,讲述中国故事的“活的历史博物馆”。江苏古运河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契机,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发展运河沿线城市文化特色。本次规划将加强旅游策应职能,实施景观意象导向型规划理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挖掘传承运河历史文明和民俗民居生活,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龙头带动战略

江苏旅游发展转型期,以古运河廊道旅游发展为契机,推动江苏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战略转型,由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向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转型。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型,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通过旅游目的地优质、旅游产品优质、旅游企业优质、旅游产业人员优质,体现技术创新、面向国际化、旅游项目优质,推动江苏旅游发展转型。

22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三)品牌竞争战略

集成和整合沿线优质旅游资源,打造“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运河整体品牌,提高江苏旅游整体竞争力。集成和整合运河沿线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等,有机串联,延续历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江苏古运河建成中国京杭大运河的代表性旅游产品,鲜活的实体运河博物馆和国民休闲走廊,最能够代表和高度凝聚江苏省历史文化积淀的整体旅游品牌和产品。将江苏古运河打造成可同埃及苏伊士运河、德国莱茵河、日本小樽运河、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加拿大丽都运河等相媲美的国际运河类经典旅游品牌。 (四)协调发展、一体化战略

整合区域旅游产品体系,联动全省旅游城镇体系协调一体发展。古运河是江苏旅游总体布局“三圈三带三轴”的一带,是江苏“十二五”旅游开发系列工程之一,是统筹整合古运河沿线旅游城镇体系发展,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旅游发展轴。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协调和处理好古运河沿岸八市沟通和合作,理顺旅游与土地、交通、水利、文化等相关部分关系,为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协调、服务职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 (五)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战略

政府主导、高端发力、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依托古运河沿线八个城市,构建功能完备、舒适便捷、人性化的江苏古运河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完善的集散中心+区域旅游指引标识系统)、旅游咨询服务、信息化服务、投诉处理服务、突发事件管理、旅游救助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推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市场导向提升旅游娱乐服务、旅游商业服务、旅游住宿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旅游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23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八章 古运河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

第三十一节 古运河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空间布局原则,强调区内功能差异、互补共赢,区外衔接合作、优势竞争。重点突出古运河的空间串联衔接功能。空间布局模式,形成“一轴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节点开发、区域联动,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一轴:以古运河河道为轴,打造沿河景观廊道。通过古运河这一最具活力与灵气的载体,串联江苏省最为精华的资源系列——湿地、湖泊、寺庙、码头、古城、古镇、园林等,将江苏古运河建成中国大运河旅游发展典型地段和示范区、鲜活的实体运河博物馆和中国文化旅游长廊。

三区:从古运河旅游资源、城市文化特色、交通网络等要素考虑,古运河旅游基本形成南部片区、中部片区、北部片区三大片区。南部片区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中部片区包括镇江、扬州、淮安三个城市;北部片区包括徐州、宿迁两市。

第三十二条 旅游功能分区与定位

(一)南部片区

形成以吴文化、江南水乡、园林和水街坊为一体的古运河国家旅游线路特色片区,通过原有著名的景区带动古运河旅游发展,将古运河上面的景点融入园林、水乡之中,以此展现出江南运河文化、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使古运河成为江南水乡、古镇、城市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水韵、吴风、天堂;东方威尼斯,水城、水乡、水弄堂; 无锡:江南绝版水街坊、民族工业起航地; 常州:东坡遗韵、名仕青果;龙脉、文脉、绿脉。 (二)中部片区

主要以古代主管全国漕运的惟一机构——漕运总督府为核心、淮扬美食为主打,恢复古运河昔日的繁荣和生机,将淮安打造成为古运河旅游之都;并依托古运河文化,展现镇江与扬州地处黄金十字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的繁荣和文明,形成古运河旅游的中枢。努力使中部片区形成运河文化浓郁、运河遗存众

24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多、美食丰富的旅游片区。

镇江:江河交汇,城市山林; 扬州:淮左名都;绿杨城廓;

淮安:运河之都、水利奇观、美食之乡。 (三)北部片区

主要以两汉文化为主打,徐州和宿迁分别是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乡,将两汉文化融入到古运河文化中,使两汉文化的遗存和古运河融合,互相促进,将徐州汉文化景区(包括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龟山汉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宿迁的龙王庙行宫、洋河酒厂工业园、项王故里等景区与古运河形成互动,打造成为具有两汉文化的以古运河为纽带的苏北旅游著名片区。

宿迁:生态运河、湿地交响; 徐州:汉韵辉映,清明上河。

第三十三条 旅游城镇体系规划

南部片区:一级旅游城市为苏州、无锡;二级旅游城市为常州;旅游中心镇为同里、木渎、惠山、奔牛、周庄、盛泽。

中部片区:一级旅游城市为扬州、淮安;二级旅游城市为镇江;旅游中心镇为河下、码头、谏壁、瓜洲、湾头。

北部片区:二级旅游城市为宿迁、徐州;旅游中心镇为皂河、窑湾。

25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九章 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规划

第三十四节 总体规划思路

立足遗产观光、强化休闲度假、拓展文化内涵、提升专项旅游。旅游产品规划通过实体策划的旅游线路(或多目的地串联、或单目的地形式)予以展现,线路产品导向战略进一步细分为国际旅游线路产品导向型(以下简称A类)、国家旅游线路产品导向型(B类)、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导向型(C类)三类。 立足遗产观光:遗产以其原真性在旅游产品中独占鳌头,近中期仍需加强和完善,主打以“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整体旅游产品品牌,突出“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水街坊、水上长城、悬湖、悬河、河下古镇、渡口码头、历史街区、水马驿站、运河人家、近代民族工商业、姑苏繁华、才子文化、水上园林、水城、水乡、水弄堂、古城、古镇、古塔、古桥、古寺”等景观内核。 强化休闲度假:响应国民休闲计划,提供休闲、度假、娱乐、餐饮、运动等相关旅游产品,围绕城市型休闲度假、生态湿地型休闲度假、滨水体育型休闲度假、特色休闲度假展开。

拓展文化内涵:加强遗产解说系统建设,提供“讲述中国故事、运河文明、文化史诗长廊、活的运河博物馆”的文化旅游产品,重点推出江南水乡文化、漕运文化、盐商文化、渡口文化、邮驿文化、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古运河集成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提升专项旅游:重点研发古镇系列之旅;渡口系列之旅;民族工商业之旅;运河节庆之旅等相关旅游产品。

第三十五条 立足遗产观光:观光旅游线路产品规划

(一)多目的地型线路产品

The Grand Canal on the Good Earth(Best Cruise):上海(Shanghai)——杭州(Hangzhou)——苏州(Suzhou)——无锡(Wuxi)——扬州(Yangzhou)——淮安(Huai’an)——通州(Tongzhou)(A类或B类) Oriental Long:The Grand Canal & The Great Wall:北京八达岭(Beijing)——淮安运河之都(Huai’an)——扬州(Yangzhou)——长江(the Yangtze River)——苏州(Suzhou)——杭州(Hangzhou)(A类或B类)

26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Ancient Stories about China:北京(Beijing)——西安(Xi’an)——苏州(Suzhou)——南京(Nanjing)——上海(Shanghai)(A类或B类)

True Asia:新加坡(Singapore)——马来西亚(Malaysia)——泰国(Thailand)——香港(Hong Kong)——杭州(Hongzhou)——苏州(Suzhou)(A类) Life in Water town:泰国(Thailand)——越南(Vietnam)——上海(Shanghai)——苏州(Suzhou)——无锡(Wuxi)(A类) Marco Polo’s trip:威尼斯(Venice)——巴格达(Bagdad)——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伊朗国家沙漠公园——新疆(Sinkiang)——敦煌(Dunhuang)——北京(Beijing)——扬州(Yangzhou)(A类) (二)单目的地型线路产品(以上海为中转站)

整个江苏古运河的整体联动,在实际运作中困难较多。本次规划单目的地型线路产品,重点推出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等四段精品旅游线路。

The Cultural Canal in Suzhou:苏州姑苏繁华游览线,?虎丘——山塘街——枫桥景区——寒山寺——木渎镇——灵岩山;或者苏州水上旅游码头——盘门景区——宝带桥——同里——周庄(A类或C类)

The Romantic Canal in Wuxi:无锡江南水街坊游览线,黄埠墩——二泉公园——祠堂群——寄畅园——惠山寺——薛福成故居——清明桥(A类或C类) The Freight Canal in Huai’an:淮安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游览线,码头镇——清江浦楼——清晏园——中州岛——吴承恩故居和西游记——河下镇——周恩来故居——运河之都旅游区(A类或C类)

The Prosperous Canal in Yangzhou:扬州盐商盐运盐文化游览线:瘦西湖——大明寺——扬州1912——个园——东关古渡、东关街——唐宋古城遗址——普哈丁墓——吴道台府第——康山老街——盐商住宅群——何园——文峰塔——高旻寺——瓜洲古渡(A类或C类)

第三十六条 强化休闲度假:休闲度假线路产品规划

(一)城市(或古镇)型休闲度假线路产品

城市(或古镇)型休闲度假多为单目的地型线路产品,规划布点:徐州窑湾镇;宿迁皂河乾隆行宫——古运河——骆马湖旅游区、项王故里;淮安运河之都旅游区、河下镇;扬州盐商盐运盐文化古运河游览线、瓜洲古渡;镇江西津古渡;常州篦萁巷、青果巷、西直街;无锡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苏州桃花坞、木渎、同里、周庄、宝带桥(C类)。 (二)生态湿地型休闲度假线路产品

27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江南绝版水街坊,民族工业启航地”,常州是“东坡遗韵”、“休闲之都”,镇江是“江河交汇,城市山林”、扬州是“淮左名都”,淮安是“运河之都、水利奇观,美食之乡”,宿迁是“生态运河,湿地交响”,徐州是“汉韵辉映”。

设计制作古运河旅游相关出版物。与著名旅游指南出版公司合作,编制旅游自助游手册或信息指南以及专项旅游指南;注重宣传册的质量和艺术感,针对特殊兴趣市场,设计主题宣传册。 (二)环渤海都市圈

推出“绿杨轻拂运河岸,龙舟腾越下江南”、“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运河真遗憾”等总体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强调古运河休闲、生态的特点,以及不同于北方文化的漕运文化、民俗餐饮文化和江南水乡特色。

重点推销运河遗产观光、滨水休闲度假、美食文化旅游,以及教育科考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

与环渤海都市圈主要旅行社、旅游运营商合作,鼓励其宣传、推出古运河主题旅游线路,如“水韵运河”系列线路。

多目的地联合营销和单目的地型营销。针对该地区对除苏州以外的古运河沿线城市感知度较低的问题,可将多个城市串联起来联合营销,如:推出“大运河国家旅游线路”等线路产品;同时开展单目的地型营销,推出苏州姑苏繁华游、无锡江南水街坊游览线、淮安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游览线、扬州盐商盐运盐文化游览线等线路产品。

启动旅游E-marketing计划,适应游客的资讯需求,并即时更新。 参加客源地主要城市的旅游展销会、推介会,设臵古运河旅游推介专柜。 (三)珠三角都市圈

推出“水韵游龙,运河遗梦——印象?江苏古运河”、“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运河真遗憾”等总体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强调古运河休闲、生态的特点,以及不同于岭南文化的漕运文化和江南水乡特色。

重点推出运河文化遗产观光、城市风貌观光类旅游产品,以及商务会展旅游、康体健身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

与珠三角都市圈的主要旅行社、旅游运营商合作,如广东省的中旅、广之旅和南湖国旅,充分利用他们健全的客源管理和旅游营销体系,宣传促销古运河旅游形象和产品,提高知名度;邀请这些旅游社、旅游运营商的高层来古运河考察,鼓励和支持他们推出古运河主题旅游路线。

主动组织古运河相关旅游企业和单位到珠三角参加广州国际旅游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和香港国际旅游交易会这三大珠三角旅游交易盛会。

33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四十二条 八大细分市场营销

八大细分市场营销对象为:老年人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市场、背包客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商务旅游市场、家庭旅游市场。营销措施详见说明书第九章第五节。

34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十一章 古运河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第四十三条 水上游览线路现状分析

古运河主干道目前仍承担货物运输功能,沿线八大城市运河及城市内部其他河流航线的通航状况、航道级别各不相同。旅游职能凸显不够,水上游览线路产品雷同,沿线八市运河水上游览线路在运营机制、盈利状况、开发程度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江苏省古运河尚未成为一个整合的旅游产品,多城市串联的水上游览线路尚未完整的推向国际遗产旅游市场。

开发程度:沿线的淮安里运河、常州三河三园工程、苏州夜游环城河、无锡水街坊水上游览、扬州运河夜游等均已开展,而镇江(驳岸很高,目前仍以防洪为主)、徐州(受困于主航道运煤,无法开展)等地则尚未开展水上游览。

盈利状况:苏州还较为盈利,其它城市的游览线路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本。 游览内容:苏州的夜游运河内容较为丰富,唱苏州评弹、饮碧螺春、观赏两岸景色等等,而其他城市的运河游仅为观赏两岸景色,内容单一。且沿线城市运河水上游览都存在通病,即所有城市的运河水上游览都只是单纯的坐船观赏,缺少与岸线景点的互动串联;所有水上游览都是静态式的观赏,缺少娱乐互动。 水上游船:至于游船,则都属于普通的观光船,为同一类型,雷同性太强,可引进水陆两用巴士、水上大型观光游船等。

讲解体系:运河水上线路的讲解体系非常薄弱,尤其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对于运河历史、典故等的讲解是他们了解中国古运河文化内涵重要途径。

第四十四条 规划基本原则与设计手法

因地制宜、凸显差异:沿线八市在岸线景观植被、船上休闲娱乐内容、餐饮小吃、旅游解说系统、游船、码头的建设等层面上,凸显差异,加强地域景观植被、非物质文化的渗透。

水陆集成、水陆串联:加强与岸线景点的互动串联,实践中依据游客的要求随机应变,部门游览线路可在水上,部门游览线路可在陆上。

35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四十五条 游船、码头设计

(一)游船设计

依据沿线八市历史文化,古运河沿线航道、航行情况及其与长江、洪泽湖、太湖、骆马湖、微山湖的关联互动,具体设计以下不同形式游船,游船用途为水上客栈、餐厅、休闲观光、茶馆、戏船等不同类型:

传统船只:龙船、画舫、灯船、摆渡船(摇船)、沙飞船、摇杀船、乌篷船、漕运官船;

现代化游船:豪华游轮、画舫、游艇、电瓶船;

特色船只:水上巴士、英国水上计程车(小型快船)、美国大沼泽air boat; 运河特色拖船设计:拖船(后面拖船1-3艘)分两种运营模式,一种依托木板木舟(如乌篷船、扁舟),游客驻足其上游览沿线风景;一种为标间模式(3-5间,依托画舫、龙船、漕运船或对现运行中的运煤、运沙拖船赋以旅游职能等),提供古典装饰家居生活、餐饮美食和水上游览服务。

从技术层面上讲,运河船只普遍体量偏小、航速慢,因此在运河主航道上并行航行不存在冲突与交通障碍现象。在运河支线或城市内部禁航段(禁止货运船只行驶,如常州关河、淮安里运河、苏州环城河等),常碰到作为城市交通道路的一部分的桥梁形式——平桥,此时需要打通交通障碍,具体措施如下:沿线平桥改为古典样式拱桥、廊桥或亭桥,河道桥梁高度需控制在5m以上;打通古运河主航道与沿线八市内部水系联系(如常州关河、苏州护城河、淮安里运河等)。 (二)码头设计

运河码头除作为游船泊岸,同时可提升运河沿岸人文景观效果,有效地集聚人气,甚至为当地的地标。码头具体设计为五种类型:基地码头、水榭式码头、画舫式码头、现代式码头、御码头。

基地码头:游船游览线基地,配以中心服务区和综合管理、调配中心; 水榭式码头:供游人休闲观赏风景、等候游船的临水园林建筑,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

画舫式码头:仿明清式古建构建,建筑材料以青石、条石板为主,用作画舫停泊,色调凸显黑、白、红三色;

现代式码头:水泥、或毛石、玻璃、木版、帆式遮阳蓬等构建,提供亲水平台;

御码头:古运河特色码头,高标准景观设计,依托现碑亭点缀亭台楼阁;如

36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无碑亭,则设“御码头”书法景观。

游船码头建设由水域与陆域两部分组成,其中:

水域部分:规划占总用地面积的80%左右,水域布臵应根据建设规模、预留发展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并结合游船的靠泊、航行等各功能水域的实际要求进行。系泊水域应分区规划,充分利用,且便于不同类型、尺寸的游船靠泊; 陆域部分:规划占总用地面积的20%左右,作为水域部分的辅助、配套以及功能延伸和拓展,如:停车场、管理、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延伸服务(培训、展示、交易)等功能区。

第四十六条 沿线八市水上游览线路设计

(一)苏州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三条:环城河游览线,苏州水上旅游码头——运河公园——枫桥景区、寒山寺——山塘街——虎丘——狮子林——拙政园——藕园——桂花公园——盘门——水上旅游码头;姑苏繁华游览线,虎丘——山塘街——枫桥景区——寒山寺——木渎镇——灵岩山;江南水乡游览线,苏州水上旅游码头——盘门景区——宝带桥——同里——周庄;核心景观意象:吴风、水韵、天堂、世界第一水城门——盘门、七里山塘到虎丘、江南水乡——同里、木渎、周庄。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苏州水上旅游码头为基地码头,设计为画舫式码头;盘门景区、胥门、闾门、山塘街、枫桥景区、虎丘景区建画舫式码头,宝带桥、木渎镇、同里、周庄建水榭式码头,设立游客中心和解说系统。码头建设景观意象凸显“吴风、水韵、天堂”。 (二)无锡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一条:江南水街坊游览线,黄埠墩——二泉公园——祠堂群——寄畅园——惠山寺;核心景观意象:江南水街坊、近代民族工商业、二泉映月。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黄埠墩为基地码头,并设计为御码头;南禅寺、寄畅园设计为水榭式码头;薛福成故居设计为画舫式码头。码头建设凸显“江南水街坊”、“民族工业起航地”景观意象。 (三)常州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两条:中华龙城游览线,篦萁巷——运河五号——篦萁巷——青果巷——红梅公园、天宁寺——东坡公园——大成三厂;三河三园游览线,篦萁巷——东坡公园——红梅公园、天宁寺——关河——北塘河——中华恐龙园;核心景观意象:文亨穿月、蓖粱灯火、名仕青果。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篦萁巷为基地游船码头,码头建设景观意象凸显常州龙

37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文化,码头建设模式应接合其所服务的景点,其中篦萁巷、古城墙、青果巷、通吴门、天宁寺建画舫式码头,红梅公园建水榭式码头,大成三厂、恐龙园建现代式码头,东坡公园建御码头。基地游船码头区应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中心等配套设施,其他码头距景点较远的,同时应设水陆换乘点。 (四)镇江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两条:江河交汇、水漫金山游览线,金山——西津古渡——北固山——焦山;西津古渡游览线,西津古渡——京口闸、新河街区——宝塔山;核心景观意象:江河交汇、水漫金山、活的古镇博物馆——西津古渡。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西津古渡为基地码头,并设计为画舫式码头;金山、北固山、焦山、京口闸、宝塔山建水榭式码头。 (五)扬州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两条:烟花三月下扬州游览线,便益门广场——东关古渡、东关街——个园——扬州1912——大明寺——瘦西湖;盐商盐运盐文化(春江花月夜)游览线,便益门广场——东关古渡、东关街——唐宋古城遗址——普哈丁墓——吴道台府第——康山老街——盐商住宅群——何园——文峰塔——高旻寺——瓜洲古渡;核心景观意象:淮左名都、绿杨城郭、春江花月夜——瓜州古渡、盐商盐运盐文化、中国玉文化第一镇——湾头镇、千年水马驿站——高邮。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便益门广场为基地码头,设计为画舫式码头;瓜洲古渡为副基地码头,并设计为御码头,景观建设凸显“诗词文化、书法景观、春江花月夜”景观意象;东关古渡、个园、何园、大明寺、扬州1912、唐宋古城遗址、普哈丁墓、吴道台府第、康山老街、盐商住宅群等设计为画舫式码头;瘦西湖、文峰塔、高旻寺设计为水榭式码头。整体码头景观建设意象凸显“盐运盐商盐文化”。

(六)淮安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两条: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游览线,中州岛——清江文庙——河下镇——吴承恩故居、西游记——箫湖、漂母祠——勺湖、文通塔——周恩来故居——运河之都旅游区(含镇淮楼、明清府衙、漕运总督署遗址)——月湖;韩信故里游览线,中州岛——清晏园——清江浦楼——码头镇;核心景观意象: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悬湖(洪泽湖)、悬河(淮河)、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河下古镇(河下镇)、楚州古城。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中州岛为基地码头并设计为御码头,景观意象凸显“南船北马、运河之都”;清晏园、河下镇、清江浦楼、周恩来故居、运河之都旅游区,清江文庙设计为画舫式码头;箫湖、勺湖、月湖等设计为水榭式码头;码头镇设计为现代码头。

38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七)宿迁水上游览线路规划

游览线路为一条:运河楚风游览线,乾隆行宫(龙王庙)——骆马湖——雪枫公园——中运河景观带——真如禅寺——项王故里;核心景观意象:生态运河、湿地交响(中运河景观带)、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游船码头布点规划:以乾隆行宫(龙王庙)为基地码头,并设计为御码头;在骆马湖、雪枫纪念馆、中运河景观带设计为现代式码头;项王故里、真如禅寺设计为画舫式码头。

第四十七条 大区域尺度水上游览线路设计

(一)古运河、古典园林、江南水乡互动(苏州——上海、杭州)

开通苏州到上海豪华水上游览线,整合古运河、古典园林、江南水乡复合旅游产品,吸引以上海为中转站的国际游客,目前水系贯通,具有开通水上游览线路的条件。

开通苏州到杭州水上豪华游览线,整合苏州、杭州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古运河旅游产品,建大运河国际精品旅游线路(Best Cruise )。该游览线水系同样贯通,具有开通水系条件。

(二)国家旅游线路——苏浙古运河Best Cruise游览线

加强与浙江杭州古运河旅游发展开展,开通苏浙古运河Best Cruise游览线: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不论从遗产评价的角度,还是市场区位的角度,抑或通航能力导致游览线设计的角度,苏浙古运河Best Cruise游览线均是中国运河文明制高点和核心地段。苏州、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知名城市,在带动古运河进军国际旅游市场上将发挥重要的龙头带头作用。

39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十二章古运河沿线滨水休闲规划

第四十八条 滨水休闲规划原则、目的、实现途径

(一)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则、人性化原则、自然生态原则、开放性原则、亲水性原则、观赏性原则。 (二)规划目的

为古运河创造一个稳定的沿岸景观系统,改善现有的整体印象,并且创造怡人的景观体系,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改善因工业造成的环境破坏,提供整洁干净的绿化环境,以提升邻近地块之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健身和休闲之用的公园休憩空间;将开放空间与运河河道融合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 (三)实现途径

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滨水地带沿岸设臵连续的绿化林荫道、近水散步道、步行街、广场群和骑楼,讲求开放性、公共性。

整合道路空间形态,加强可进入性:通过对道路空间的调整,改善滨水区的可达性,鼓励多种交通方式运用,使步行者、乘公共交通者和乘小汽车者能方便地进入滨水空间;特别是加强对步行交通的安排。

整合水上活动组织在城市设计中:将水上活动项目(如乘船观光、游泳、龙舟赛等)有意识的组织在城市设计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可以吸引更多的陆上游客,丰富旅游的内容。

创造连续的视觉走廊,组织景观系统:创造连续的、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具有亲和力的滨水景观系统、视觉走廊。彰显水的特性,将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结合在城市设计中,提高滨水区的文化氛围。使运河周边形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打造标志性的景观,形成景观门户、特色地标:标志性的景观通过依托核心的节点、路径,详见第七十一条。

第四十九条 滨水岸线设计

(一)城市休闲岸线

40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城市休闲岸线充分利用运河流经城市优势,有机结合运河与城市历史遗址遗迹、现代商业元素等相关要素。针对性将运河沿线附近民俗、商业等元素进行空间上集中,形成休闲空间集中区,从而让游客集中感受民俗和运河文化。从城市天际轮廓线、视线走廊、开放空间、环境设施等方面考虑,在运河城市段沿线合适的区域规划建设多种休闲开敞空间,形成沿河步行道、茶馆、咖啡酒吧等空间,为游客沿运河旅游与休闲提供充足素材和足够开敞空间。规划布点: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文化街区、山塘街、窑湾古镇、乾隆行宫等区域。 (二)防洪模式岸线

防洪模式岸线进行高岸设计,在运河两侧形成高度合适的防洪堤坝以应对汛期运河水位的上涨。结合具体地区的情况,可以将防洪堤坝与步行道、车行道等相结合,以此带动相关客流。在堤岸两侧保留生态型绿色开敞空间,根据沿岸具体情况布臵相应休闲旅游设施。规划布点:西津古渡、瓜洲古渡、洪泽湖大堤等区域。

(三)湿地休闲岸线

湿地休闲岸线有机的将运河与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相互融合,努力使运河景观更加真实、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体现运河的自然之美。结合大运河沿线中的若干湖泊,将湖泊、湿地、运河这几者联系在一起,通过自然的湿地休闲岸线,增加运河旅游的乐趣。在湖泊周边合适位臵,可以规划布臵旅游景点,增加步行景观道,增加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在欣赏河湖自然风光和湿地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如餐馆、娱乐场所、宾馆等,积极打造若干旅游带及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布点:微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乾隆行宫—骆马湖旅游区、洪泽湖悬湖古堤风光带、太湖等区域。 (四)乡村休闲岸线

乡村休闲岸线联系着运河资源和乡村景观,在运河两侧通过设臵护坡减缓运河对堤岸的侵蚀,设臵一定宽度的步道,为行人提供亲近大运河的空间。保护与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古运河苏北段自然风光条件优越,乡村休闲岸线主要布点徐州、宿迁、淮安等地方,规划布点:淮安葫芦岛湿地生态旅游区、宿迁骆马湖湿地生态度假区等区域。

第五十条 滨水休闲模式

(一)复古餐饮休闲模式

将餐饮文化有机地融入到运河旅游中,在运河沿岸重点节点如运河与城市的交汇处、重点旅游景区周边等,进行餐饮业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对历史建筑、历史场景进行适当的恢复,将地方饮食文化融入到餐饮休闲中,使游客在体验运

41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河景色的同时也能够尝到富有特色的菜肴。规划布点:苏州山塘街、无锡清明桥、扬州东关街、东关街、常州青果巷、篦萁巷等区域。 (二)滨水体育休闲模式

利用运河水资源这一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体育运动体验园、儿童游乐园、健身运动场、高尔夫场等设施,在运河沿岸加入体育休闲地成分。各种运动场所尽量滨临运河,游客及市民在欣赏运河风光的同时,参加如高尔夫休闲比赛、自驾车出游和游船等活动也能够在节假日锻炼身体,是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去处。规划布点:宿迁中运河景观带、微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韩侯故里—码头镇、水立交—九龙口—三河闸、洪泽湖悬湖古堤风光带等区域。 (三)观光休闲模式

观光休闲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中能够让游客身心得到全方位放松和休息。沿运河观光休闲旅游是运河旅游开发打造的重点,将运河周边优美的滨水景观与当地特色融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对旅游景点进行重点打造,重视休闲配套设施的建设,游客在运河周边优美的景观中得到享受与放松,欣赏到运河沿岸的的特色景观。规划布点:微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扬州瘦西湖、高邮千年水马驿站、镇江江河交汇—水漫金山湿地旅游区、苏州桃花坞、无锡清明桥等区域。

(四)文化休闲模式

依托运河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以及悠久的历史底蕴,积极开展文化休闲旅游,主要在运河沿岸打造一系列以文化为主线,集购物、娱乐、休闲与一体的旅游活动。搭建文化遗迹平台,结合各种历史文化遗存创造出文化休闲节点,并通过大运河进行串联,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连续的文化旅游长廊,从而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宣传运河文化,提升运河旅游形象。规划布点:窑湾古镇、乾隆行宫—古运河—骆马湖旅游区、运河之都旅游区、扬州东关街、瓜洲古渡、常州青果巷、篦萁巷、无锡寄畅园、苏州山塘街等区域。

4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