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南文艺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2:3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彩色的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彩色的中国》,细腻地表达歌曲真正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为大家演唱《爱我中华》。先给老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好吗?谢谢!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刚老师唱的这首歌《爱我中华》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回答一下!

生:(师引导)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师:嗯,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歌曲真切的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那么,类似这种情感的歌曲很多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这就是我们彩色的中国。。。)

二、新授部分: 欣赏视频:(直接播放)

师:好,同学们,歌曲已经欣赏完了,那么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歌词描绘的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教唱一遍至B段)这首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两大段,刚刚我们唱的是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也就是A段,A段表达我们青少年的好动、好奇。后面就是第二部分也就是B段,歌曲在这里形成了高潮。同学们,看一下我们这首歌后面的这部分出现了11:这个记号是什么记号啊?

生:重复记号

师:嗯,是的,所以说这两句是重复乐句,从而巩固了歌曲的主题,所以我们刚刚唱的时候应该从这句重复一遍到第二段的结束句。

好,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大体熟悉了这首歌的旋律,让我们共同用“la”完整的齐唱第一遍。 师: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唱的不错,但是有个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看这里,这是刚才我们唱的第一乐句,这是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这四个乐句当中频繁的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音符,它可以渲染歌曲的感情色彩,大家看它是什么音符?

生:休止符

师:没错!休止符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旋律增加了流动感,这种音乐表现作用重点是一个“情”

字,达到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1.第一乐句“轻轻打开地图册”的休止符,我们应该把它空出来、放在心里,大家跟着老师用“la”唱一遍(师用“la”教唱两遍,引导学生带有感情演唱)

2.然后,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中的休止符,我们要唱出“声断气不断”的效果。来,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3.“弯弯的是黄河”2、3、空 4.用“la”齐唱第二遍 2)学唱歌词:

师:恩,不错,同学们唱的很好,熟悉旋律过后,让我们看一下这首歌的歌词。歌词是一首歌的灵魂,它为歌曲注入了浓厚的感情,那么这首歌的歌词也是非常优美的,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轻轻打开地图册”1、2!

生:“。。。。。。”

师:嗯,同学们朗读的很好,当我们轻轻打开地图册,我们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有碧绿的(草原),金黄的(沙漠),还有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嗯,是的,我们的祖国是如此的美丽,就让我们跟着伴奏轻轻的把这优美的歌词填上。

生:(跟琴填唱歌词,师加入二声部演唱)

师:恩,同学们唱的非常好,那么刚才这一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何变化? 生:老师唱了,和我们唱的不一样

师:恩,是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声部”,它使歌曲的旋律更加的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用“la”来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唱毕)让我们跟着伴奏轻轻地把第二声部的歌词填上。

恩,很好,下面我们来分声部合唱这首歌,我给大家分一下声部,这边的同学是第一声部,这边的是第二声部,请大家端正好自己的坐姿。现在我们就是一个专业的合唱队,我们为自己的合唱队起一个响亮而又文雅的名字。。。

生:。。。

师:好,我们请我们班的音乐课代表起立,为我们担任主持人来报一下幕

生:下面请欣赏由“。。。”合唱队为大家带来的合唱《彩色的中国》,掌声欢迎! 师:(弹伴奏生唱,帮助第二声部同学演唱,根据情况,换组再来一遍) 师:恩,真是唱的太好了,大家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好吗?! (三)、拓展与延伸 分析讲解演唱形式:

我们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齐唱、合唱)其实这首歌曲是由齐唱与合唱两种演唱形式。

那么,刚才老师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领唱 欣赏合唱视频《走向复兴》 (四)、主题升华

1、师:我们把这首《彩色的中国》唱的很美很美,你们希望我们彩色的中国什么颜色可以再多一些,什么颜色可以再少一些呢?

生:(分别交流自己的想法)

2.师:那么怎样就能使你们喜欢的颜色更多呢? 生:(再次交流)

师:(小结)大家说的很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大家喜欢的颜色会越来越多,彩色的中国会越来越美。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雄浑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熟悉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 同学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说说感受。 生:我有一种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师:国歌是我们人人必唱的歌曲,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国歌《歌唱祖国》。我们先来听一听感受一下。 播放《歌唱祖国》音乐。 设问:

1、你听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生:每当我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的时候唱这首歌。

生:我们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也听到这首歌。

师:同学门真棒,每当我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都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师: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生:1、歌曲分几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2、旋律中那些乐理符号是什么? 3、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有哪些?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播放《歌唱祖国》音乐。 二、解疑合探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谁可以回答? 生甲:歌曲出现反复记号。

生乙:歌曲用了大量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

师:这些同学回答的真好。那么歌曲的主要节奏是什么?分小组讨论一下,三分钟后演板。 生讨论后演板:

1、2/4 ox.x|x x|x x|x.x|xx.x|x x| x.xx x|x-|| 2、2/4 x.x x|x. o |x.x|x x.x|xxxx|x-||

师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写的全面吗? 一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有一个地方没写出来。 师:那你能写出来吗? 这位同学上台演板:

3、2/4 xxx|xxx|xx|xox|x.xxx|x.x|x.xxx|xo||

师总结:这些同学写的很好,大家一起来把这些节奏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

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同学们解决第一和第四个问题。 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分小组讨论两分钟)

生:歌曲有四段,每段分两部分。

师总结:歌曲有主歌和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有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壮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柔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师: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唱应该怎样唱? 三、质疑再探: 师出示一组选择题: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C、雄浑有力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C、中版 壮大行进地 3、我们应该怎样唱?

A、用雄浑有力的声音 B、婉转细腻柔美的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组选择题,巩固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学生做完题后学生评价,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五、小结

《达古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学唱《达古拉》;2通过学唱歌曲《拉古拉》,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卡片、节奏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或相关课件。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挤奶、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 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四、课堂小结

《森吉德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画创编故事,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编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二、听听、唱唱,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跟随录音学唱音乐主题。 (提示:第一次是慢速,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二次快速表现牧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三、分析感受音乐:

1、两幅画: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反复播放《森吉德玛》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

2、教师总结: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它能改变音乐形象的性格。

3、讲故事: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这个故事随着歌曲传唱至今。

4、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旋律与刚才听到的音乐主题有没有联系?

5、歌曲与管弦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一样的,只是速度有点不太一样,管弦乐曲就是根据这首民歌创作而来的。

6、简介作者:贺绿汀,人民音乐家,作品有《游击队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四、再次欣赏《森吉德玛》全曲。

《可爱的羊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创作,学习运用力度记号、速度记号、表情记号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2、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协作能力。 3、运用辅助创作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旋律的创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来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可爱的羊群》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学生随琴视唱。

2、师:你可别小看这1、2、3、5、6几个音,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像魔术师一样变化出无穷奇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不信,我们来听《金孔雀》。

出示旋律:

(1)弹旋律,完后问:你觉得金孔雀它会在干什么呢?(跳舞) (2)下面我们变化一下,出示旋律:

师弹旋律,完后问:这时速度有什么变化?节奏比刚才紧密呢还是宽松呢?那么这时金孔雀又在干什么呢?

(3)我们再变化一下(出示旋律): 1=C

3-1 | 3-5 | 5--| 5--| 3-6 | 1-2 | 2--| 2--| 3-1 | 3-5 | 1-6 | 6--| 2-1 | 6-1 | 1--|1--|

师弹旋律,完后问:现在速度怎样?节奏是紧密还是宽松的?又表现了金孔雀在干什么?

3、师:啊,音乐真是神奇,我们只改变了原曲的节奏、速度,就能变化出这么多不同情绪的曲子,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黑板上的这些音符加上不同的节奏、速度,也变化出小羊不同情景的曲子,你想尝试吗?

三、音乐创作:

1、师:就让我们随着羊群一起向青青的草地出发吧!小羊来到草地上,吃饱了青草,玩起了跨栏的游戏,可是没有音乐,它们越跨越没劲,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它们编个《小羊运动曲》,好吗?

编旋律必须先排列出节奏框架,咱们一起来看这四种节奏:×× ×、 ×·× ×、×·× ××、×× ××你会读吗?(集体、抽生)

生边读,师将这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生齐读这条节奏。师:你有没有更好的组合方法,抽生。 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2、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小羊们听了肯定会跨得更起劲,你能把这些音符按照它的顺序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前后二排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的其中一个抽屉中有三张卡片,待会请你拿出一张的空的节奏卡片,(师示范)把编好的旋律直接写到卡片中去,这是,一小节几拍?

编完后,一起唱一唱。(挑两小组作品贴上) 3、展示作品。

4、正当小羊着急的时候,羊妈妈找来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多开心呀!太阳渐渐下山了,月亮爬上来了,羊儿们也休息,就让我们为羊儿编一段《摇篮曲》吧,你觉得哪条节奏最适合编摇篮曲?(×—×)

5、请拿出最后一张 卡片,一小节几拍?咱们也用刚才的方法,把黑板上的音符编到这种节奏中去,完后后二小节旋律的编写。唱一唱

6、展示作品 四、创作加工

1、同学们刚才创作的几个小曲子,把它们连起来就是《可爱的羊群》组曲,小羊们听了可真高兴,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开个联欢会好吗?(课件出示):可爱的羊群

(1)小羊运动曲

(2)受惊的小羊 (3)羊儿摇篮曲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彩排节目,请你选择其中一片断进行表演,请导演,就是我们的小组长负责安排,比如说,哪些同学唱旋律,哪些同学用人体乐器伴奏,可以捏指,弹舌等。(按片断顺序指挥)

五、小结

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编的摇篮曲躺在他*的怀里睡得更香味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创编出更优美更动听的旋律,好,那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跟羊儿说再见吧!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 (播放音乐)

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 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二)按节奏朗诵古诗 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小组练习,给予小星星鼓励

(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2、难点解决:

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 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 b.(加入古诗朗诵)

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 加入动作:听、摇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听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

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三、总结归纳: 1、小结

这节课通过古诗新唱这种新颖的歌唱方式,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更让我们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聆听这优美的歌声,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春之美,尽情地把心中对春天的那份热爱之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听歌加舞蹈)

2、课外延伸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魅力

《花蛤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课件演示]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

1、出示课件“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课件演示:荷塘欢歌双声部节奏] 2、请同学们每人创编一个蛤蟆叫的节奏,老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3、(如有时间)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播放课件:花蛤蟆]

2、这时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而且轻快诙谐。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3、[播放课件:考考你]

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演唱的时值通常是短促的,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倚音的使用甚多,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4、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7、齐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 (轮唱、对唱、伴唱) (4)用身体小乐器伴奏 1、自由练习 2、集体演绎。 五、结束。

以蛤蟆为题材的歌曲有很多,老师也找了两首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歌曲欣赏]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土风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土风舞》,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

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热情、轻快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2.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1.玩一玩 音乐游戏 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动物,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能用目光或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听一听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 (2)初步聆听《土风舞》。 (师请一个舞伴共同跳) (3)复听《土风舞》音乐。 a) 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b) 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3)试唱曲谱。

(4)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编一编、评一评 共同为歌曲编创集体舞 5.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意韵,及丰富的表现力。

2.熟悉音乐主题并积极参与音乐主题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

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熟悉音乐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难点: 有效的组织好学生参与演奏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打击乐器(三角铁、响板、铃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对暗号进家门。游戏的规则很简单:老师击奏暗号,大家模仿。我们分组进行。特别要注意老师的动作和强弱变化。大家可要仔细听清楚,对上了暗号才能回家哦。

X X X X X ‖ X. X X X ‖ X — — —‖ 师击奏学生模击

师:(课件出示节奏),这就是刚才的暗号,让我们对照着节奏,来一次接龙。(生接龙) 二、欣赏《彩云追月》 (一)感受音乐

师:夜幕降临,孩子们也回到家中休息。你听,不远处传来了音乐。

请大家静静地聆听,边听边想想,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联想到怎

样的画面?

1、聆听全曲,出示课件谈感受,取名字。

A、师: 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自由说) 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B、师:是啊,静谧的夜里,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宁静。你能为这段优美的音乐取个名字吗?

2、介绍创作背景

师:同学说的很不错。说起这首乐曲的创作,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1932年,年轻的作曲家任光先生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遇见国歌的作曲者聂耳。两位年轻人都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很感兴趣,思索着该为中国传统音乐做些什么呢?于是他们向百代唱片建议灌制一批民乐合奏曲唱片。经过几番波折,百代唱片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一批民乐合奏曲孕育而生。《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任光采集润色广东音乐而成,作于1935年。 一首乐曲包含了他们那一代青年人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3、再听全曲,听辨主奏乐器及演奏形式

师:刚才老师介绍了,这首乐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乐曲中有哪一些乐器是你们所熟悉的?可以 边听边模仿演奏自己听出的乐器。我要比一比看谁听出的乐器种类最多。 师:恩,个个都学得有模有样。谁说说你听出哪些乐器?

师:真棒!象这样由各种民族乐器按照不同声部的联合演奏形式称为民乐合奏。 (二)熟悉主题

师:音乐是那么的优美,谁还记得其中一两句。(生自由唱)大家看,这就是音乐主题。让我们跟着音乐用U轻声地哼唱。边唱边用手势划出旋律的走向。记得不要惊动了月亮哦。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次不仅要划旋律线,还有注意乐曲中主要是运用哪些音符?(生说) 师:是的,象这样由 1 2 3 5 6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称为民族五声调式,这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 师:真美,我们用唱名再来唱一次好吗?注意要划拍。(生唱)

同学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作曲家有一个节奏型运用得特别多?(生说,如不行,再唱一次) 师:而这个典型节奏就是——我们游戏中的暗号。让我们用这些节奏型随着音乐动一动吧。我来指挥,大家先分组接龙,再齐奏。

(课件播放音乐主题,师指挥,生律动) (三)参与表现

我还带了3件打击乐器,谁愿意担任打击乐手? (其他同学分组击掌演奏)

(启发学生用唱主旋律,模仿演奏乐器的样子来代替器乐演奏) 推荐4个声音好听,又有表现力的同学。 四、课堂小结

师:月亮宁静而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为我们送出这么美好的礼物。

《鳟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4.感悟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对艺术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歌曲的情绪和表现中,体会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成就及创作环境,激发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佩之情。交流中师生可唱唱熟悉的《摇篮曲》,调动听觉好奇心。

2、《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2)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

(3)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有何象征意义呢? 结合介绍词作者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的背景。

(4)对比听外文版,边听边打拍子,听到第三段时举手,体会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

(5)交流两种语言版本的不同之处,说明语言的变化对歌曲风格有影响,第三段音

调的变化后,表现什么情绪,音响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这里变化的用意。(6)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谱,提问:旋律怎样表现鳟鱼在明亮的水里自由自在游

动?。同时对比唱一下第三段小调旋律,体会作曲家用大小调明暗色彩对比的手法 表现情绪的变化。

(7)请学生对比教师的即兴伴奏与音响里的伴奏,体会伴奏怎 样营造意境、烘托情绪。

(8)歌曲特点小结:作曲家以诗歌的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 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9)了解教材艺术歌曲的定义。

3、教师总结,并简介歌词来源。由于政治原因,作者当时被关在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而写的,《鳟鱼》把统治者比喻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做上当受骗的小鳟鱼,影射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二、歌曲的结构: (1)引子

表现了潺潺流水的形象及鳟鱼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2)第一段:活泼天真的小鱼在河中嬉戏。 (3)第二段: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

(4)第三段:情绪暗淡,渔夫搅浑水钓到了小鳟鱼。 三、介绍《鳟鱼五重奏》,并听音乐片段。 四、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舒伯特艺术歌曲总结:

《鳟鱼》优美的旋律充分表现出一种抒情性,其从自己对歌词的体会出发,根据歌词特点而变化的旋律、调性等拓展了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揭开了浪漫主义的新乐章。

六、小结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四、品味亲情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师: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吧!

《小山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剪羊毛》律动导入,学生能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2.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表现小羊活泼可爱的形象。

3.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学重点:

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二声部合作。 教学难点: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表演头饰。 教学过程:

一、活动参与,感受音乐。

师:你们看过剪羊毛吗?谁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 生:模仿剪羊毛动作。

师:今天老师也领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羊,他们身上的毛这么长,你们想不想替它们剪一剪呢?(播放伴奏音乐)

生:生随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新课,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有趣的律动游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小山羊》。 设问:请听一听歌中唱了些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羊儿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奔跑,吃着青草,和它的主人一起玩耍。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总结得也特别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小羊头饰。 2.复听歌曲

生随乐自由朗读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朗读歌词

师引导生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生生合作。 4.视唱歌谱

师带领生视唱歌谱、用U母音轻声哼唱。

5.歌词学唱

师教唱、生自学、师生合作领与合部分、难点解决。 6.二声部合作

高低声部的骨干音进行音程训练、注重声音的自由舒展。 7.加入歌词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表现音乐。

师:牧场真是热闹,除了羊毛剪子的咔嚓声、羊的叫声,你还能听到其它的声音吗?

师:那么我们邀请动物们一起来唱歌好吗?你想在哪一句加入动物的叫声?在哪里加上动作?和小组同学讨论编排一下,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谢谢你们的分享,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吧!

《酒 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酒歌》的豪迈情绪,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 2.想像唱酒歌时的情景,边唱边做情景表演。 教学重难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边唱边做情景表演。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酒杯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拍手律动。

播放斯琴格日乐演唱的蒙古族《酒歌》,师生随乐参与拍手律动。 设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 生:欢快、愉悦、高兴?? 二、新课教授《酒歌》。

师: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土家族民歌《酒歌》,希望你们带着高兴的心情继续学习。 1.教师范唱,生仔细聆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歌的歌词非常质朴,唱出了土家族朋友间纯真的友谊。 2.师生朗读歌词,有节奏、有感情地。

设问: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歌词,客人才会一饮而尽呢? 师:你们的表现特别棒,可以尝试和你的同桌手拿酒杯随乐朗读。 3.跟琴唱谱。

划拍唱谱,自主熟悉旋律。师指导。 4.用la音轻声哼唱旋律,注意音准。 5.二声部合作:

高声部教学、低声部教学,师生合作、分组合作。 三、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1.播放背景音乐土家族民歌《酒歌》。

三五人一组,想像好友们在一起相聚喝酒时的情景,边唱《酒歌》边表演。 2.分组表演,教师加入。

演唱组、舞蹈组、表演组。师生一起欢庆。(生生互评、师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在热情、欢快的歌声中结束美妙的音乐课!

《知更鸟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知更鸟的歌》,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晨”景。 1、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听赏《晨景》 (1)感受乐曲 (2)替乐曲取名 (3)乐曲简介

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唱一唱

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

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 (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表现《知更鸟的歌》 1、师生合作参与

(1)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知更鸟的歌》

(1)分组设计

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2)分组练唱 (3)比一比 (4)评价

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5)颁奖

演唱形式多样且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小结下课。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创编歌词 。 教学准备: 课件、光碟、电子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师简介台湾。

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水稻、甘蔗、樟脑是台湾的“三

宝”。台湾还是世界闻名的蝴蝶王国。台湾不仅以它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的文化底蕴也相当的丰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热情

奔放、活泼风趣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 二、播放舞蹈《杵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欣赏了一段具有特色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那台湾名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台湾名歌《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三、播放歌曲视频《蜗牛与黄鹂鸟》。 1.师: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听第二遍时,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四、合作创编与表现

1.请大家讨论歌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 2.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创编葡萄树成熟以后的歌词。 4.交流演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5.师:同学们编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呢?请学生来总结。 五、小结: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集体协作完成歌曲的表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感激发,情境导入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课件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红缨枪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了解红缨枪吗? 三、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师:十一岁的王二小每天都和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可是有一天?? (课件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2、说一说

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 3、学一学 A、模仿演唱 B、学唱歌谱

(用“lu”哼唱全曲----用唱名视唱全曲----突破难点) 4、唱一唱

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 在熟悉的音乐中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故事发展情况:敌人扫荡村庄,二小被抓。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故事发展到这里,情况危不危急?如果你在场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呢? 2、唱一唱,比一比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唱呢? A、学生说出自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B、学生分成几组,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C、引导学生选择较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抓,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A、说情节

B、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C、引导学生用敲打椅子、跺脚、喊杀声等表现当时的情境,或用双响筒、鼓等。 3、歌曲表演 A、表演设计 B、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同学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四、课堂总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第五段音乐——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师:二小牺牲了,他把敌人带入了埋伏圈,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歌曲伴奏,教师有感情地、用恰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演唱,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进一步激发感情 3、唱一唱

(师指导生用悲痛、愤怒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学习第六段音乐——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旁白。)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师: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歌啊,让我们用歌声来讲述故事,怀念我们的英雄王二小。 四、歌曲表演

师:二小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的心情很激动,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也一样。歌曲有五个段落,现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设计表演一个段落,看看谁能把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表现得好。

(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整地表演歌曲。) 五、课堂拓展

(课件展示画面。)

师: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誓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仅有抗战时期的红缨枪、红军帽,还有和平年代的红领巾,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让我们用队礼向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叮铃铃》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风格特征。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仔细观察这幅山水画,看看少了什么?

2、学生总结:有山坡青草、羊儿、牧羊童、蓝天绿水,但少了层层叠叠的白云。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 (2)边听音乐边哼唱 (3)学生用竖笛吹奏 2、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层层叠叠的白云好美啊!嘘,孩子们听,白云深处飘来了一支动听的歌,你们仔细听歌中唱的什么?这支歌唱了些什么?听了这支歌你有什么感觉?这群放牧的少年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歌唱

啊?“(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歌曲节拍与演唱形式) (2)复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唱了什么? (3)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①聆听老师弹奏高声部旋律:提醒装饰音的演唱 ②学生跟琴唱一次

③学生用竖笛吹奏:自由练习-齐奏 ④聆听老师范唱高声部歌词

师:你们的节奏唱得很准确。现在想不想听我唱一唱高声部的歌词呢,你们看着歌词,心里跟着我唱。” ⑤学生唱高声部歌词

师:“谢谢孩子们热情的掌声!我相信你们会唱得更好,一起来试试。” (4)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①师生合作

师:“你们的歌声太美了,我也想唱。现在我邀请三个孩子和我一起唱,谁愿意来表演?”(请三个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②学生用竖笛自学旋律——齐奏 ③跟琴唱旋律 ④学生跟琴试唱歌词:

(5)二声部部分完整演唱、演奏 (6)学习齐唱部分:

①聆听齐唱部分:师生合作(老师唱齐唱部分,学生担任合唱部分) ②引导学生找出这部分音乐记号,说一说名称

③老师顺势讲解歌曲风格:前倚音、#5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民歌风味 ④跟老师一起唱曲调:注意前倚音、#5的音准 ⑤学生跟琴唱曲调 ⑥学生填词歌唱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①合唱(要求唱出少年的欢乐情绪)

②竖笛吹奏:师生合作吹奏齐唱部分,老师指挥、学生合奏后部分。 (2)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分组表现,展现自我

(4)串铃、碰钟伴奏:要求在间奏和结尾长音处伴奏。 四、总结下课

师:在这动听的歌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孩子们再见!

《清晨》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反复记号D.C及如何演唱问题 教学用具: CAI课件、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常识:在早晨的时候,最能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尤其在农村的早晨,你们最容易听到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小鸟

师:它是怎样的叫声?除了小鸟外,你还能想到哪个动物? 生:公鸡!

师:来,大家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呼唤——“喔喔,快起床了,喔喔,不要睡

懒觉了!”

2.随乐律动

师:同学们,听到小鸟和公鸡的呼唤,我们起床了,那早上你都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动作来告诉老师好吗?

(CAI:播放《早晨的歌》) 三、 教唱歌曲《清晨》 1、聆听《清晨》,感受情绪

师:瞧,今天音乐小博士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大家听听,他哼的是什么? (CAI:播放《清晨》)

师:听到前奏,我们就仿佛闻到早晨清新空气的气息,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情绪?同学们来说一说。 生:欢快地、热情地...... 2.介绍歌曲

师:这时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歌曲欢快流畅,表达出人们早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好听吗?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一听歌曲中告诉我们一种怎样的希望?

3.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可真动听,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来歌唱这美好的清晨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①分析段落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注意看好歌词前面的数字标记。 生:四段 ②朗诵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有节奏朗读歌词,再次感受一下歌曲中所描绘的美丽情景和富有朝气的情绪。 ③学生用la轻声模唱曲谱 ④学唱第一段

(师提示学生悄悄慢唱:间奏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⑤学唱第二、三段

师:把第二段的歌词加进旋律试一试。第三段和第一、二段有明显变化,这一段音乐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⑥学唱第四段

师:注意,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⑦带感情完整演唱

师:听到这样的歌声,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的,开心的)我们也来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完整地唱一唱好吗?

四、歌曲处理

1.师:清晨是生机勃勃的,是谨慎抖擞的,所以我们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另外,如果说前半部分要唱得活泼欢快,那么第三段歌词就相对地舒展和抒情一些。(师范唱对比)

师:总之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的时候要通俗朴素,欢快热情,像说话一样的歌唱。我们跟着伴奏连起来唱一唱。

2.加伴奏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加上打击乐器来为自己伴奏,那将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我想一定会更好听,敢不敢来试一下?来,让我们自己为自己伴奏,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五、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与晨,希望同学们正如歌中所行的那样“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伴随着歌曲《校园的早晨》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太阳出来啦》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充满童趣地声音演唱《太阳出来啦》。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云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有弹性、充满童趣地声音演唱《太阳出来啦》。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夜晚的天空会有什么呢?如果是晴朗的白天呢?对,会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你们

想一想,你熟悉的关于太阳的歌曲有哪些呢? 生:《太阳出来喜洋洋》、《种太阳》......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着云南风情的《太阳出来啦》送给大家,我们边听边看,云南人民是怎么唱太阳的?太阳出来后,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新授乐曲 1、初步聆听感受音乐 (1)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边听音乐边哼唱 (3)随乐律动

(课件播放《太阳出来啦》)

2、学习歌曲

(1)读童谣《太阳出来了》 (2)随伴奏音乐再读一遍 (3)介绍歌曲背景及内容 (4)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①聆听老师弹奏高声部旋律:提醒学生注意强弱变化的演唱 ②学生跟琴用“la”模唱

③聆听老师范唱高声部歌词

师:你们的节奏唱得很准确。现在我们试着双簧唱,你们看着歌词,只动嘴型,不发出声音,心里跟着我唱。

④学生视唱高声部歌词

(5)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①师生合作

②生随师跟琴唱低声部旋律 ③学生跟琴试唱歌词:

④教师讲解歌曲风格及情绪把握,请“太阳组”8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余同学是“滴答流水”组一起完成二声部完整演唱。

⑤“太阳组”力量不够,再加小草、野花帮忙,把美好的一天照耀起来吧,“太阳组”16个人,与“滴答流水”组合唱。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歌曲的欢乐情绪)

(2)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分组表现,展现自我

(4)生随音乐起立加入丝带或红领巾律动(配合演唱) (5)器乐或模拟乐器伴奏:要求在结尾长音处伴奏。 四、总结下课

(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古筝独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通过哼唱乐曲感受陕北民歌的特征。

3.能在听赏音乐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4.在体验和表现乐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情绪及风格特征。

2.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跳过绳吗? 生:跳过

师:跳绳的时候,绳子是怎么样甩的?来让我们模仿着甩一甩。 师生:一起随音乐做跳绳的律动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甩起来,换一只手,很好!两手一起甩起来。

师:不错,同学们做的很认真,那刚才播放的音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吗?是陕北地区陕北民歌中的一段,这首歌名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有些同学比较熟悉,可是对于歌曲改编的古筝独奏曲可能不太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陕北,去领略这首乐曲带给我们的精神魅力。

(播放课件视频) 三、引进新课

1、走进陕北,了解陕北

师:好,我们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印象里的陕北是怎样的? 生1:陕北人喜欢穿羊皮袄,千层底鞋。 生2:陕北人爱扭秧歌,还有腰鼓 生3:陕北人民唱的音很高 ......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陕北人民哼着的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好听的形式名称呢,叫作信天游。老师又问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生:热情地、欢快地......

师:这首歌曲音调高亢,宽广,情绪热情欢快。刚刚有同学还提到了陕北人民爱扭秧歌,那么你们猜猜他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扭秧歌呢?

生:喜悦的日子里和开心的时候。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2.介绍歌曲

师:它描写的就是长征时期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开心喜悦的场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请同学们从速度变化入手,为乐曲分段。

(课件播放全曲,师在黑板上画图谱) 3.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 生:三部分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有描写黄土高坡的旋律,也有写势力强大的红军队伍,还有写表达陕北人民热情欢迎的场面。下面我们就分段欣赏,首先来感受下第一段。

①欣赏第一乐段

师:第一乐段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生:慢、比较抒情。

师:看图谱,我们可以见到这条长长的旋律像什么? 生:......

师:像极了长长的红军队伍,象征着红军革命势力的壮大。我们一起用“la”来唱唱吧。声音要唱的连贯,有序。

②欣赏第二乐段

师:我们继续往下听,听听第二段音乐的速度、情绪有变化吗?这一次,请拿起你们的指挥棒,来当一回小小指挥家,随乐自由发挥吧!

生:有,速度加快,情绪欢快、热情。

师:对,这也象征着陕北人民对红军的欢迎和喜悦之情。

师:非常棒,让我们也融入到陕北人群中,用热烈的方式想象欢迎红军亲人的到来吧,请拿出你们的红丝巾跟老师一起舞动吧!

③欣赏第三乐段

师:这一段与哪一乐段相似? 生:第一段

四、听赏全曲,综合表现

师:下面,请大家完整地将这首乐曲聆听一遍,请你随着音乐的进行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如用“la”哼唱主题,用红丝巾舞动等等方式。

五、总结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要知道陕北地方乐曲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搜索、观看视频、聆听音乐,让民族音乐的光辉永放光芒!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甜美的声音接唱歌曲,并说出歌名 2、能较准确地分辨所听乐曲的播放顺序,说出曲名 3、能分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纯净、流畅的声音接唱歌曲 2、准确分辨乐曲的名称及情绪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的识记 教学准备: 钢琴、CAI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多首歌曲,并准确说出歌名。 2、聆听多首乐曲,能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准确说出歌名。 教学重点: 对歌曲的复习 教学难点: 对乐曲的准确听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引进主题

师:同学们,期末到了,这个学期的音乐课又结束了,你们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乐西呢?今天,我们就摆一个小小的舞台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学得最好!

(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并在黑板上做出评价) 三、活动

活动环节一: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下去,并写出歌名

(1)老师在琴上自弹自唱一句后,让同学抢唱完,并集体说出歌名,唱得最好的一组获胜。 (2)整体随师伴奏将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 (2)音乐擂台赛

播放音乐,各组学生抢答歌名,答得快、答得准的学生为胜利组,并败组要上台集体演唱这首歌曲,由胜利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活动环节二:请将老师播放音乐的顺序写在曲名的图案中。 1、写一写,唱一唱

(1)老师分别播放《鳟鱼五重奏》、《春》、《回家》、《歌唱祖国》等乐曲后,请学生上台来写出播放顺序名称,正确的一组可加分。

(2)请每组同学用母音来哼唱其中一首音乐作品的片段,唱得好的一组可加分。 2、演一演,看一看

学生选择一首乐曲用肢体动作模拟乐器演奏场景,表演好的一组可加分。 3. 2、吹一吹、比一比

学生用口琴试奏印象较深的旋律4—8小节,看哪一组吹得又对、又准、又好听。奏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3、小结:得分最好高的组暂时获胜。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快速分辨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 2、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上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能快速分辨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音乐大擂台活动,有的组已经暂领先。但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更高难度的挑战,胜利的组就是我们最后的胜利者,你们有信心吗?好!我们开始吧!

二、活动

活动环节一:听辨多种演唱形式 1、听一听、连一连

老师分别播入几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学生根据播放的音乐和所配画面,用线条做连接。 2、猜一猜,唱一唱

(1)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确定一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请其他组来猜一猜。

(2)学生把在课前自由组合排练的歌曲演唱给大家听,请其他各组同学抢答,答得最多的一个组获胜。 (3)学生5—8人一组,击拍唱唱读谱乐曲《可爱的羊群》,唱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活动环节二:音乐表情符号的识别

师分别将本期出现的音乐表情符号出示在黑板上,让生上台来用对应的答案描述贴在黑板处,分组抽

取一名队员上台,答对的一组即可加分。

活动环节三:记一记、填一填

师出示音乐家小档案卡片(舒伯特),生抢答并填写,抢答最快的一组可加分。 活动环节四:音乐表演擂台

结合本学期学的音乐知识与歌曲、乐曲等,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进行表演,可以是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等,表演得最好的一个组获胜。

三、评价奖励 四、总结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s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