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3:2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发展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1

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封面:论文题目小于25个字,隶书、二号、加粗,其他项为隶书、三号;

摘要:300字左右,宋体、小四;

关键词:3~5个,宋体、小四、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目录:内容为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8磅;

正文字数:本科至少6000字,专科至少4000字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优秀毕业论文 ;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优秀毕业论文 ;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优秀毕业论文 ;

参考文献:本科至少15篇,专科至少10篇,宋体、五号,书写格式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书写;

摘要、目录、后记、参考文献、附录:作为标题要居中,其他格式同正文一级标题。

图(表):标题宋体、小五号、加粗,内容宋体、小五号,表注为宋体、六号;

特殊说明:论文正文第一部分内容必须包括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

其他具体细则见《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稿件严格按上述规定进行整理,以符合规范要求。

2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发展

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为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转变,城乡制度不统一、覆盖范围小、资金收益低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试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理顺其内在逻辑关系,力图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五条建议。同时希望我国的社会保障建设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问题 现状 对策

3

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of a country.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its achievemen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ety all-roun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greatly improved, the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gradually improved,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social harmon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the urban and rural system is not unified, coverage of small, low capital gains gradually. This paper tried to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oblems that have arisen to straighten out its inner logic, tries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uts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Also hope that soci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 as a guide, adhere to the wide coverage, basic, multi-level and sustainable policies, accelerat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vered b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steadily enhance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Key word: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problem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4

目录

内容摘要 ....................................................................................................................................... 3

Abstract ............................................................................................................................................ 4 目录 ................................................................................................................................................... 5 前言 ................................................................................................................................................... 1

1.1选题的背景 ....................................................................................................................... 1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 2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

2、现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5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重要性 ................................................................................... 5

2.1.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 5

2.1.2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 6

2.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7

2.2.1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 ............................................................................................... 7 2.2.2社会保障标准不一,统筹层次偏低 ....................................................................... 7 2.2.3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实施范围窄 ................................................... 8 2.2.4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管理存在缺陷,资金管理隐患大............................................ 9 2.2.5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 ............................................................................................... 9 2.2.5.1社会保障的立法不健全 ............................................................................................... 9 2.2.5.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 ................................................................................. 10 2.2.5.3社会保障的法律监控薄弱 ......................................................................................... 10

2.2.6失业保险作用小,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待加强.......................................... 10 2.2.7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 10

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 11

3.1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 ................................................................................................... 11 3.2进一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 11 3.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2

3.3.1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2 3.3.2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 12 3.3.3以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2

3.4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12 3.5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 13

后记 ................................................................................................................................................. 14 参考文献 ....................................................................................................................................... 15

5

6

前言

1.1选题的背景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的,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城镇居民。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条例对保险费的征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由财政支付、财政部和人事部管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支付、全国总工会管理。由于当时达到退休条件的老人很少,缴费率(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月工资的比例)仅为 3%,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相当于某基期职工工资的比例)为50%~70%。后来对条例进行了修改,扩大了实施范围,提高了若干待遇,但基本格局一直保持到60年代。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保险制度是以单独的法规确立的。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与企业职工根据上述条例享受的大体相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在50年代建立的。1952年公布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的规定》,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医疗保障,其医疗保险的范围比《劳保条例》较广,待遇也稍优厚。此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也有相应的完善。到6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医疗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试点,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策略探讨也为新体制的设计提供了可贵的意见。中国部分地区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走在前面,一些国有企业在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从80年代初已经试行社会统筹的方法,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上海市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1993年,现在已覆盖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覆盖面达到97%。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起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资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入90年代以后把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放在优先位置。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4年国家体改委发布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试点,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策略探讨也为新

1

体制的设计提供了可贵的意见。中国部分地区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走在前面,一些国有企业在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从80年代初已经试行社会统筹的方法,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上海市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1993年,现在已覆盖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覆盖面达到97%。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起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资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入90年代以后把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放在优先位置。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4年国家体改委发布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和人民也都意识到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金的发放是以征收社会保险金为基础的。因此,想要享受社会保障体系的补贴,首先要缴纳社保基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有:集资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 1 、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 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3 、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4 、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之西方国家要晚很多。自古都是“养儿防老”,也就是子女负责父母的赡养问题。还有就是社会的救济,即我们的社会是温情的,不会让一个人冻死饿死却视而不见。科学合理的社保制度才是解决养老事业等问题的长久之策。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让经济困难的人也能普遍享受到必需的社会资源。 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社保体系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修订整改。必须下决心把制度推向完善,才能在社会主义背景下发挥最大的效用。

首先存在制度的不统一。自1999年我国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依例制定了本地区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包括社保费的征收范围,征收数额等都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统一规范的难度。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

2

的统筹存在困难。目前大部分社会保险费的运筹处于实际水平,甚至有的地区存在县级的统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制度的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地区社保基金的伸缩能力有限,即使有较高的收费率,也难于满足超额的社保支出。

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目前的社会保险费缴纳人群主要限定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广大农村从业和非从业人员都未划入社保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用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社保制度水平是极低的。

还有在执行过程中也有很大困难,因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补助等社会保险项目没有以税收的形式强制执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征收的难度。也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运行机构的费用支出。要想在现行的规定下使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执行,就需要支付高额的执行成本。势必大大减弱社会保障基金的效力。再者,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社会保障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将其与商业保险混同。因为商业保险的影响,人们对于社会保险存在很大的偏见,将这项福利事业看做一种盈利的商业活动,还有的企业人员自愿放弃社会保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从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来看,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亟待完善的。这就要求政府狠下决心,加大力度推广社会保障制度。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偏大、劳动关系失衡、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以及城乡差距与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一定利益矛盾等。这些问题均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直接相关。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已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的制度安排,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共担、社会化的保障体制。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转型过程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尚未全面地发挥出其缩小差距、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功能作用。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主要是困难群体得不到有效援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保障功能仅限于食物保障而无法缓解贫困家庭的其他生活困难,乡村贫困人口缺乏制度化的生活保障机制,从而难以使贫富差距偏大的局面得到扭转。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主要是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不够,如一些企业或雇主不仅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与职业福利,甚至也不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7.5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1.4亿老年人中,只有4100多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5.4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还不到7000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3

的覆盖面仍然很窄。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按照公平的原则来调节劳动关系,而且还可能加剧劳资矛盾。此外,城乡之间差距的持续扩大,与国家教育福利、卫生福利及其他社会保障资源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直接相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与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等的发展滞后直接相关。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

2.2.5.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

以行政管理取代依法管理,无法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无法确保社会保障的有效实施。社会保险机构在众多政府机构中职能地位较低、人力物力财力较弱、收缴基金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造成覆盖面窄,收缴率低,抗风险弱,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2.2.5.3社会保障的法律监控薄弱

社会保障监督机构没有与管理机构严格分离,难以保证合法的筹资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力的监督机制等运行;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和拖欠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保险基金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非法挤占、挪用保险基金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惩处,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处于不安全状态。

2.2.6失业保险作用小,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待加强

完善和健全法律制度,提高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立法层次,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设,从法律的根本上规范和建立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尽快出台比较系统和权威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大法,如《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或《中国社会保障法》等与社保基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统一法律规范,构建一套权责分明的法律体系,对各级保障部门、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证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的效果。

2.2.7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治疗和疾病预防的一种保险制度。直接脱胎于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战时共产主义”体质下的“供给制”分配制度,由于受战争机制的支配,只能按照需求决定分配的原则。

10

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绩效,通过完善体系、优化制度、制定法律等途径,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

3.1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

我国现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组成,简称“三险一助”或“3+1”模式,前面提到,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制度是性质完全相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根据城市化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按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推进这两项制度的整合,提高其筹资水平与保障待遇水平,并创造条件逐步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朝着全民健保制度的方向努力,逐步实现社保制度的统一性。先通过将城居医保、新农合整合成城乡居民医保,将“3+1”模式发展成由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组成的“2+1”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凡有工作单位的劳动者强制参加职工医保,其他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条件成熟时,继续将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为全民医疗保险,形成由全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组成的“1+1”模式,这一模式下,全体社会成员均参加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再辅之以医疗救助。

3.2进一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方面要继续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覆盖面和提高基金征缴率,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另一方面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包括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基金。在农村,以国家必要的财政支持为前提,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新形式。同时,为了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要扩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对于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和其它四险种的社会保险基金,可实行现收现付、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政策,结余基金原则上存银行、买国债,不进行其他风险投资。对于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由于基金数额巨大且积累时间长,可以通过投资金融市场或用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来实现保值增值。此外,考虑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特殊性质,其在存入银行时,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协议使其按市场利率计息,以防止社会保险基金面临贬值风险。

11

3.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3.1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必须正确处理保持制度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继续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不仅要坚持个人和企业分担养老保险费用的政策,还要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养老保险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费用的机制。同时,应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和人员流动的要求,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保险制度改革。从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看,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的情况下,要积极将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纳入改革范围,着力推进以困难人群为重点、保障方式多样化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

3.3.2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面对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者身份变动经常化的趋势,建立适应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者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

3.3.3以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实以及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按照现行制度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均有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工伤保险制度),而农民作为劳动者,却一直没有职业风险保障制度。此外,随着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增加,“打工妹”的生育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居民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生育保障。我认为应该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考虑农村经济条件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政府补贴、支持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的方法来进行。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应当根据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行。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引导、鼓励措施推行养老金计划,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放宽养老金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待条件成熟后,逐渐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应当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应制度,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达到一定经济条件后再实行养老金计划。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具备实行条件实行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

3.4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应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及时

12

足额到位,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征收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作为保障。当前,社保费征收中存在刚性不强、措施不力等突出矛盾,协商缴费、拖欠拒缴社保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措施是积极实施费改税,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法律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又有利于降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成本。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支付应尽快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有效营运,实现保值增值,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安全,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要积极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

3.5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是看其是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社会保险的扩大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群纳入,即现在制度内的城镇职工;第二步是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群纳入,包括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即将农转非的居民、乡镇企业及各类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职工;第三步是将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纳入。目前,我们正处在走完第一步、开始第二步的阶段。完成第二步工作目标,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应早日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第三步工作目标。

总之,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放眼长远利益,既要保证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有利于树立成员的参与意识,减轻社会负担,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我们还应该依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3

后记

社会保障是维系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国家公共财政支撑的公共政策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不断丰富、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不断出现一些与构建和谐社会不适应的问题,如农民工社保转移、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等,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形象。所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任重道远!

14

参考文献

[1] 《小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高校讲坛》2011年 第31期 [2] 《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2期 [3]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商业文化》,2011年11月

[4] 李铮. 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0.(04):13 [5]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20059.侯松茂 国父社会思想之研究 198110 [6]胡锦涛 深化互联互通实现持续发展 2012

[7] 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学研究.2001年(6)

[10]石宏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2)

[11]卢纯结.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对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思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

[12]王雷,靳刘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框架新探.2009 [13]史振磊.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9(5)

15

参考文献

[1] 《小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高校讲坛》2011年 第31期 [2] 《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2期 [3]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商业文化》,2011年11月

[4] 李铮. 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0.(04):13 [5]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20059.侯松茂 国父社会思想之研究 198110 [6]胡锦涛 深化互联互通实现持续发展 2012

[7] 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学研究.2001年(6)

[10]石宏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2)

[11]卢纯结.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对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思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

[12]王雷,靳刘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框架新探.2009 [13]史振磊.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9(5)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