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等于形式加内容

更新时间:2023-10-14 2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答案=形式+内容

——由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所想到的

义和镇中心学校 张文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学案课时通》第22课有这样一篇现代文阅读题。原文及题目如下:

约会荷花

①早早的就听说霍金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②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③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⑥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⑦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似的霍金其实是比谁都清醒着。他在心中寻找美,一份简单得令人心痛的美。所以,当他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忍不住赞叹了:多美啊!美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又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⑧任何生命都有这个过程。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

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接天的荷叶当中,霍金难道不比荷花更美吗?他与荷花融为一体。微风起处,荷叶与花儿都摇曳了起来。风在花叶上吹着,也吹在霍金的脸上。霍金也如一朵荷花,幽香随风飘过来,带给我们夏日里最后的一抹清凉。 (作者赵福莲,有删改)

〔注〕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患卢伽雷病,全身瘫痪,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问题:

1.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2分)

(1)

(2)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 表达作用。

3.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3分)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给学生讲评这道题时我想到了几点有关做阅读题的方法。我把其核心总结为“答案=形式+内容”。这里的“形式”指的是答题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性的东西。“内容”则指的是答案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或具体的句子。通过做题我感觉到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这两点缺一不可。下面就结合具体的阅读题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我们看第一题“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这道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及含义。在以前的做题中我把标题的作用主要归纳为五点:1.点明写作对象,起线索作用(适合部分文体)。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点明或暗示了文章中心。4.巧用修辞,含义深

刻。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需注意的是答题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在这道题中标题的这五点作用我把它看做是“形式”,然后结合本文的内容去组织答案。从本文标题“约会荷花”及全文内容来看,本文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谁约会荷花。同时文章又赋予荷花特殊的寓意,以“荷花”来喻指具有荷花般品质的霍金。显然本文标题的作用是2.4.点。由此我制定参考答案:(1)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霍金来西湖赴荷花之约。(2)我们在杭州与具有荷花般品质的霍金相会。由此展开,我给学生提到了《紫藤萝瀑布》、《爸爸的花儿落了》、《风筝》、《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进一步练习有关标题作用的问题。如《紫藤萝瀑布》,标题的作用是可以从1.3.4.点去归纳。《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作用是可以从2.3.4.点去归纳。《风筝》标题的作用是可以从1.3.点去归纳。《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的作用是可以从2.3.5.点去归纳。参考答案略。

第二题品味语言,回答问题。第一问“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句赏析题。我归纳这类题的做法为“赏析=写法+内容+感情”。这也可以说是做这类题的“形式”,而“内容”是必须结合这个段落或句子的具体的内容。显然这个句子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霍金”喻为“落叶”,结合第④段开头部分可以看出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和宁静,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霍金的敬佩之情。由此可得出这类题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法), 的写出了 的特点(内容),表现了作

者(或人物)的 感情(或性格)(感情)。”这个模式我把它称作“形式”,而把横线上所需要填写的内容称为“内容”,二者结合便是准确的答案 。由此我制定出本题的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和宁静 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或人物)对霍金的敬佩 感情(或性格)。”这类题目会在学习和考试中经常遇到。 第二问“‘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 表达作用。”这道题主要是来品析词语的,可以这样来理解:“‘斜’和“‘笔直’在文中都是写霍金的,二者是否矛盾?” 回答这类题目要本着“思路清晰,要点要全”的原则分别作答。本题中 “斜”指的是霍金的外在形象,而“笔直”指的是霍金的内在品质,二者显然形成对比。由此可套用第一问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法), 的写出了 的特点(内容),表现了作者或人物的 感情或性格(感情)。”接下来只是把内容灵活变动一下,所以可这样制定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 对比 的修辞方法,“斜”写的是霍金的外在形象,“笔直” 写的是霍金的内在品质, 这样写更突出表现了霍金在身体残疾时表现出的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第三题:“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回答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答法:1.结合文章内容

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做这类题经常用到的方法。2.将这个句子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相联系,看它是否点明或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然后换个比较浅显的说法表达出来。这两点可看做是“形式”,结合文章内容去组织语言则是“内容”。这道题显然更合适用第一种方法去解答。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当霍金读懂荷花时,为什么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由于第⑧段这句话单独成段,所以本着就近原则,可以在第⑦段或第⑨段中捕捉答题的信息。通过读这几段,很容易得出第⑧段是由第⑦段的引出的,是对第⑦段的总结,所以答题信息主要在第⑦段。由此我制定出参考答案:当霍金观赏荷花时,他看到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这时荷花所表现出的生命是最美的,所以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

综上所述,现代文阅读题中每类题型都有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我所说的“形式”,而每篇文章都是独立的,内容又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主旨,也就是我所说的答题时必须结合的具体的“内容”。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好 “答案=形式+内容” 这个公式,如此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wjf.html

Top